大國總會欺負小國,這是人類的本能

在好萊塢電影中,經常有這樣的橋段。大反派發現人類很好戰,所以想毀滅人類。超級英雄被人類的愛感染,打敗了大反派。

中心思想是:愛能戰勝一切妖魔。

每次看到這樣的橋段,我都想把導演拉出來揍一頓。如果資源充足,人人吃好穿好,誰沒事幹跟別人打仗?

國家是部落進化來的,我曾在《為什麼會存在官僚主義》(公眾號:戰略總局)中以模型解釋部落為什麼存在。簡單講,部落是個體為了爭奪世間有限的資源,而基於分工相互結成的聯盟組織。

因為地球資源有限,要想生存下去,國家之間就會產生競爭。只要有競爭,和平就是稀缺的。所以我們看到,古往今來,大國總會欺負小國。有時候通過戰爭的手段,有時候在外交上進行侮辱。

但這不是說大國就高枕無憂。國家越大,面臨的內部問題越多,比如春秋時候,晉國獨大,他沒有死於外敵,倒是被幾個內臣給分家了。【三家分晉】

所以說大國有大國的難處,小國有小國的生存之道。生存是一項博弈遊戲,只有理性決策,才能生存下來,發展得好。

大多數國家都懂得這個道理,但有一個國家例外,這個國家就是印度。

1962年,中印曾經打過一仗,這場戰爭很多人知道,但大多數人不知道。半個世紀以來,除了中國,世界各國都認為,那場戰爭之所以發生,是因為中國太好戰。

直到2010年,澳大利亞記者麥克斯韋爾寫了在個人網站上公布了當時的史料,人們才明白那場戰爭的真相。

麥克斯韋爾是泰晤士報駐新德里的記者。他親歷了1962年中印那場戰爭。他公布的史料後來整理出一本書,就是《印度對華戰爭》。

可能為了保持客觀,作者只將大量原始材料堆砌在一起,看著很頭大。而且因為翻譯的問題,很多句子晦澀難懂。

本專欄將儘可能按照原作者表達的意思,對全書的觀點進行梳理,還原那場戰爭的全貌。

整個系列共有8個部分

1、和平從來都是稀缺的

2、印度高超的辯論術

3、印度的和平天性是舉世無雙的

4、北京忍無可忍,無須再忍

5、風捲殘雲的戰爭(一)

6、風捲殘雲的戰爭(二)

7、中國,無一人被俘

8、50年過去了,印度仍在氣惱

中印的歷史

中國的近代史大家都知道:

鴉片戰爭→太平天國→甲午戰爭→辛亥革命→北伐→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抗美援朝→中印戰爭。

說中國是從鮮血與戰火里爬起來的並不為過。

印度的近代史簡要概括為:

1757年,印度次大陸的眾多公國被英國殖民;

一戰期間,130萬印度兵為英國衝鋒陷陣;

1920年,甘地組建國大黨,領導不合作運動尋求獨立;

1947年,印度和平獨立。

可以看出,兩百多年來,印度人基本沒有打過一場像樣的戰爭。

心理學上常講,一個人的童年經歷決定成年後的性格.

國家也是這樣。一個國家的歷史決定了他看待當前問題的思維。

中印思維的衝突,是那場戰爭爆發的根由。但在爆發之前,中印曾度過很長的蜜月期。

中印蜜月期

二戰後,中印都反西方反強權,所以惺惺相惜。

1950年,印度率先跟新中國建交,並不顧美國反對,一直支持新中國在聯合國恢複合法席位。

【註:恢復席位意味著繼承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地位】

1951年,中美在朝鮮發生戰爭。印度一直扮演著中美雙方溝通的橋橋樑。

1955年,萬隆會議上,尼赫魯不顧其他創始國反對,堅決邀請周恩來出席。

【註:當時的中國因為支持別國的共產運動而「惡名昭彰」。周恩來的飛機還在萬隆會議前遭到炸彈襲擊】

1956年,周恩來訪問印度。新德里上百萬人歡呼:「印地—秦尼巴依巴依」,即「中印親如兄弟!」

——這是中印最親密的時刻。

隨後,中印在領土上的衝突開始加劇,兩國關係漸漸降溫。

1962年10月10日,中印戰爭爆發。

這場戰爭對中國沒什麼太大影響,卻極大地改變了印度的國運。

印度的國際地位因為這場戰爭而一落千丈。

從那之後,印度便開啟了仇視中國的思維。這種仇視思維直到現在還在影響著印度的國家決策。

比如2017年,印度拒絕參加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峰會,並聯合日本發起「自由走廊」計劃,試圖與一帶一路相抗衡。

印度這麼做明顯損人不利己,是十分不理性的。但如果能了解到印度人的思維,就不難理解他為什麼這麼做了。

中印的思維鴻溝有多大?

中印之前,印度是不結盟運動的領袖,而且一直宣稱自己熱愛和平。

尼赫魯聲稱「自己從靈魂里厭惡戰爭」,呼籲國際社會應該通過談判解決分歧。

為什麼最終還是發生了戰爭?

請關注公眾號【戰略總局】,

收看印度高超的辯論術

預告:

原來在印度的思維中,如果是別人之間的衝突,比如中美,他會呼籲雙方坐下來,通過談判解決衝突。

但一旦涉及到印度自己,那麼印度人心目中的談判就是:對方要無條件接受印度的主張,如果對方不接受,那就是拒絕談判,破壞和平。

推薦閱讀:

印度有什麼可以帶回的,下個月回國箱子還空著呢……?
猛虎組織如何被剿滅的,是否有中國因素?
移動支付又掀合併風波,醫療科技仍是風口 | 印度創投周報
如何看待英國國發部大臣Priti Patel私自探訪以色列13天並與其領導會談14次,回國後被開除?
印度國內要求抵制中國貨?真相可能很殘酷!

TAG:戰爭 | 印度軍事 | 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