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經濟學原理|入門

【經濟學原理】系列面向所有完全沒有經濟學基礎對學習經濟學感興趣的人。

開始的開始,先講一個故事。

========開始講小故事的分割線========

期末周,大家都開始了複習大計。數學扶了扶眼鏡,拿起了筆記本認真演算各種證明;醫學翻開了厚重的課本,有條不紊的將內容塞進自己腦子;計量搬好小板凳敲開了概統的房門;財會拿出了珍藏的賬本;而經濟呢?由於有一隻【看不見的手】,翻書都比別人效率高。(手動滑稽)

最後除了經濟小寶寶,大家都過了。原因嘛,經濟小寶寶遇上了新來的出題人,他有一個複雜的名字,馬爾克特·法愛琳(market failing)

不,這才不是本喵的真實寫照

這次掛科了,雖然經濟小寶寶的一大優勢是能決絕的將【沉沒成本】放棄,總能在問題還小的時候及時退出,這下經濟小寶寶卻第一回動搖了,是堅持相信市場總能自我完善,還是轉而研究如何控制這股神秘力量?

這次事故之後,她有了第一個分身。

而在層出不窮的問題刺激下,原本的經濟小寶寶變成了一群經濟小寶寶,她們各自有著各自的觀點,從不同的角度給出自己對與這個觀點的認識。一些觀點相近的小寶寶組成了門派,最大也最出名的兩個,一個叫【微觀經濟學】,另一個則是【宏觀經濟學】。

========結束講小故事的分割線========

說了這麼多,還不知大家看到「經濟」一個詞的時候都會想到什麼呢?本喵特地問了周圍一些兩腳獸,得到的答案卻五花八門,

有人說「省錢」#很直白但不夠相關

有人提「經世濟民」#很詩意但沒那麼現實

而外語系的朋友簡單粗暴地回了句

-「economics」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經濟學呢?

========辭彙解釋開始的分割線========

作為一個派生詞,economics的前身是economy,前者大約出現在,後者則約於1520-30間,其源於Middle French中的economie,和Latin中oeconomia一詞,而這一拉語辭彙則可以追溯到Greek中的oikonomíā,意思是「household management,即o?ko(s) house + -nomia -nomy。

所以在英文語境中這詞最早的意思是管理家庭,直到18世紀末才有了現在「economics」一詞的記錄,衍生出了「研究生產,分配問題的學科」的意思。

直到今日,也沒有一個公認的完整而系統的對「經濟學」的定義。

而在中文語境中,「經濟」一詞雖很早就有出現,經邦濟國、經世濟民也是不少學士的口頭禪座右銘,但現代意義的經濟學卻是來自日語;準確來說,是日文對西語的翻譯。

希望這些看似枯燥的背景知識沒有磨滅你對這個話題的興趣。

========辭彙解釋結束的分割線========

看到這裡的朋友想必已對「什麼是經濟學」有了一個淺顯而初步的概念。

然而【微觀】與【宏觀】兩大派別又有哪些進展,派系內部又有哪些恩怨情仇?

敬請期待下期分解。

參考文獻

  1. Samuelson, P. A.; Nordhaus, W. D. (2010). Economics (19th ed.). McGraw-Hill.
  2. Mankiw, N. G. (2011).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6th ed.). Cengage Learning.

最後的最後

發現任何不足歡迎拍磚,我將用它慢慢蓋起知識殿堂


推薦閱讀:

放棄的力量
經濟學原理|供需
認識奧地利學派
財富世界裡的「吸星大法」(下)
學術會議上,如何吸引聽眾提問?

TAG: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