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傷人的,傷了就是傷了,不能用愚孝美化這種傷害----一個受傷者,怎樣可以過好自己的一生?
多年的個案諮詢,讓我看到來自於原生家庭中的種種傷害,包括精神和身體的。
一個4歲的女孩,尿濕了,媽媽出差了,父親把尿濕的床單揉成一團,光著屁股的她被扔在了那一團床單上,父親聲色俱厲地對她說,「你就坐在這裡,把床單捂干!」
可憐的小女孩,不敢動,不敢哭,只能呆呆傻傻地坐著。
9歲時,有一天突然下雨,媽媽要她給爸爸送傘,她怯生生地去了爸爸的辦公室,爸爸居然當著他人的面說,「胖得像豬一樣,到這裡丟人現眼!」
一個小女孩的自尊啊,踐踏在地。
這個女孩後來抑鬱了,一個高挑清秀女孩的那種無力感,至今猶在我的眼前。
一個男孩,他的父親忙於出軌,他的母親忙於打牌,兩人較量著不管這個孩子,這個孩子蒙著頭在被窩,孤獨害怕,不敢睡覺。直至聽到鑰匙開門的聲音,才昏昏糊糊睡過去。
他後來情感和婚姻很不順利,一個30多歲的男人哭得像一個孩子一樣,至今聲猶在耳。
一個60多歲的母親,說的一句話「我沒有貴夫就要有貴子!」,至今言猶在耳。這個非常要強的女人,認為丈夫不成器,離婚了。隨後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兒子身上。
她是怎樣「貴子」的呢?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她寧願自己多苦,也要竭盡所能給予兒子最好的一切。這樣的一個家庭,她的兒子卻像富家公子一樣。
溺愛,這個「溺」字,是溺水而亡的愛,這種愛是一種淹沒、是一種吞噬、是一種傷害。有人說,溺愛是無痛截肢。果不其然,她的兒子不僅不懂得一點點感恩,反而對她恨之入骨。
她兒子的生活一團糟,娶了一個小姐,生了一個孩子,又把女方打跑了。他自己的那點微薄工資,只夠他吸煙喝酒嚼檳榔。母親的退休金不僅要養他的女兒,還要養40多歲的他。
一個女孩,她母親的教育方法很愚蠢。你語文考得好,她就說你數學不行;你這一次數學考得好,她就說你上一次考得不好;你語文數學都考得好,她就說別人家的誰誰誰勤快,什麼都會做。反正你永遠都差,永遠都不如別人。
有一次,她在院子里抱著堂妹逗她玩耍,母親看到了就惡狠狠地說,「你就配給人家做奴隸!」原因是母親和嬸嬸吵過架。
80後的她,家裡未必那麼貧困,但她從小一直就是撿表哥表姐的衣服穿,不是毛線衣破了個洞,就是褲子長了踩得皺皺的,她在學校都抬不起頭來。
這個女孩後來很自卑,總覺得自己樣樣不如別人。潛意識中,她在用她的糟糕證明她母親教育的失敗。
至於孩子什麼也沒有做錯,就被無緣無故莫名其妙地挨打挨罵,是常見的。不需
要任何理由,只需要為人父母者,他有什麼不痛快了,就可以將他的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
因為情緒發泄到一個孩子身上、一個更弱者身上,成本最低,最不具有風險。
獨生子女本身就有傷害。
他一個人肩負一代或兩代人的期望,他負荷太重很辛苦。
他獲得的關注太多,這種關注是聚光燈,無處可藏匿。
當他被批評指責時,只有他一個人在承受,那種心理的壓力是巨大的。多子女家庭中,這種壓力被分攤了。
他從小沒有玩伴,他的快樂和煩惱無人分享。
這樣的事例很多,或輕或重,父母不要以為這是一些極端的事例,你沒有那樣做,
只能說你沒有做得那樣嚴重而已,但不能說你沒有對孩子構成傷害。
一個受傷者,怎樣可以過好自己的一生?
可以理解的部分:
你的父母他們不會做父母,因為他們的父母也不會做父母。
你的父母或者他們的父母,生活在那樣一個貧瘠、混亂的年代,他們受到的傷害也許比你更重。
基於人性的弱點,對你施暴的父母,不論是精神的還是身體的,是弱者對更弱者的施暴。沒錯,他們是弱者。
一個內在力量強大的人,是氣定神閑的。張牙舞爪是外強中乾,假借外在的強大掩蓋內在的弱小。
因為他們的力量不足以掌控這個外部世界,所以只能按他們的刻板規則行事,不能有變通和彈性,否則他們就會有失控感。
需要退還的部分:
他們強加於你的負面評價,不符合客觀事實,本不屬於你,是他們無端扔給你的,退還給他們。
孔子都不主張:以德報德,以德報怨。他主張的是:以德報德,以直報怨。這是孔子的通曉人性之處。
因為以德報怨會讓一個人的內心失去平衡,他是壓抑了自身的意願、犧牲了自身的利益、忍受了精神或身體的被羞辱。
以直報怨,意思是直接或委婉地表達內心真實的感受和想法,讓他人明白自己的底線和邊界,不容侵犯。
我認為,真正的孝道,是孝而不順、孝而不愚,唯有如此,方能各自安好。
你自己可以做的部分:
孩子有一種比較特殊的心理現象:鏡我。
意思是說孩子從幼年開始的成長過程中,他是通過別人的眼神來評判自己的,他人的眼睛就像他面前的一面鏡子。
當他看到他人的眼神是肯定的、讚賞的,就會認可自己的行為;當他看到別人的眼神是否定的、反感的,就會排斥自己的行為。
你已經成年,不再是活在別人眼中的孩子,學著客觀中立地評價自己,為自己活著,不為別人活著,不活在他人的看法和評價中。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曾經被那樣地對待,是你內心排斥、厭惡和和恐懼的,你有意識地不再複製這種模式,不再用那種方式對待他人,這條家族的鏈條在你這裡斷裂。
你不再成為那樣的一個人。
你自己能做的部分有限,你需要求助於專業人士。
你需要求助的部分:
傷害是你內心的一個黑洞,或者是一個沒有癒合的傷口時時隱隱作痛。你需要一個基於人性而非基於道義、基於普世價值而非基於傳統倫理、視域開闊而非局限、口碑甚好(口耳相傳而非炒作)的心理諮詢師。
這樣的一個心理諮詢師,陪伴你一段時間,或長或短,在理解、共情、溫暖、信任和抱持的人際氛圍中,你累積的負性情緒和負性能量清除、你的生命能量如陽光般溫煦、你的創傷修復、你的心靈療愈、你的心理成長,如此過好你的一生。
推薦閱讀:
※雙魚玉佩和彭加木的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
※05思維模型:禁果效應—飢餓營銷的鼻祖
※維度性抑鬱症心理諮詢與研究
※網路臉譜症
※一個是兄長般的丈夫,一個是懂她的戀人,怎麼選擇?
TAG: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