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偏科的特長生|適馬sd Quattro
它是一款2016年07月就已經上市的產品,而我直到12個月之後才第一次接觸到有關它的信息,而僅僅只在一個shopping mall的展台上簡單試用後我就掏錢買了它。它就是適馬sd Quattro,一款嚴重偏科的數碼相機。
先來說一下它的體積,僅搭配了一款APS-C規格的感測器,但機身的尺寸堪比全畫幅,在無反以便攜性取勝的今天,這絕對不及格!
與A7M3對比一下法蘭距,看來適馬是鐵了心只讓它使用自己家的鏡頭,不可能成為「萬用插頭」存在了,so兼容性不及格!
後背屏幕即不能反轉也不能觸控,還沒有wifi,在相機逐漸智能化的今天,便利性不及格!
對焦系統採用相位對焦+反差對焦的方式,好像還蠻先進的,但實際使用起來對焦速度連2010年發布的iPhone4都趕不上,我都懷疑工程師為何還要裝腔作勢的弄個連續AF的功能在那裡,「連續AF」這根本不可能的。對焦性能-不及格!
連拍速度3.6張/秒,這性能完虐05年發布的5d,每拍一張大概需要2-3秒鐘來寫卡,如果你連拍個5-6張,那麼接下來你需要在黑屏狀態下等上20多秒,這特么是上世紀的286電腦嗎?FUCK!處理性能-不及格
ISO100-6400,看起來還可以對吧,能和08年的5D2打個平手了!但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400以上的ISO都是紙老虎,建議控制在200以內使用,這真的是太TM酷了,就好比你有一台膠片機,而身上只有100和200這兩種規格的膠捲。高感性能-不及格
等等,說了這麼多全是硬傷,這台相機根本是一無是處啊!那你為啥還乖乖掏錢買它呢?
確實,在便攜性、擴展性、便利性、對焦性能、高感性能、處理性能這些方面它通通不及格,但是到了顏色和畫質這一項,我可以自信的給它打雙百!!!這就是我掏錢的真正原因。
sdq所搭載的X3感測器確實不是蓋的,S-HI模式4kw像素的輸出也絕對不是逗你玩的,它讓我對於數碼相機的顏色和畫質有了全新的認知,之前用過的那些佳能、尼康、索尼、賓得、徠卡在X3感測器面前全部都是渣渣,對的,全部都是渣渣。X3感測器的魅力實在是太強了,以至於僅僅為了這一個特點就可以讓我忽略了上面提到的所有缺點,因為在高畫質這個領域它是你唯一的選擇。
可能和一眾數碼相機做對比,對於它們來講太不公平了,畢竟那些數碼相機都是基於一些世俗標準來開發的,對焦、高感、便攜性這些都是他們在研發時重點攻克的對象,但它們在畫質上的妥協也讓這些世俗的數碼相機永遠都無法追趕上膠片的步伐。然而X3感測器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局勢,讓數碼相機同樣可以拍出像膠片一樣的質感。
sdq內置有3:2、4:3、16:9、21:9、1:1、6:7六種比例格式,基本上涵蓋了膠片機所有的比例。你擁有一台sdq就相當於你同時擁有了祿來雙反、賓得67、XPAN、奧林巴斯pen以及徠卡M,而不用沖掃這一絕對優勢,讓sdq在一眾膠片機面前顯得是那麼的自信。至於對焦速度,這肯定不是膠片黨首要考慮的問題,畢竟上面提到的那些膠片機還全都是手動對焦呢!至於ISO的問題其實前文已經提到了過了,就當是只有100、200和400三種膠捲吧,我想你也買不到更高感光度的膠捲了,即便有也是買不起的。最大的問題的可能就是續航的差異了,我在使用中一塊電池基本上只能拍100張左右,而在持續開機狀態下也就堅持20分鐘不到的水平,那麼也就只好隨身多帶幾塊電池來克服這一問題了,就像隨身攜帶幾卷膠捲一樣。
其實我當時買它回來,就是用來代替家裡的膠片機來使用的,畢竟每次沖掃實在是太麻煩了。如今4個月過去了,它成功讓我家裡的膠片機吃了四個月的灰,完美的完成了任務!
其中我對於21:9比例格式情有獨鍾,基本上都是在用這個比例在拍照。下面發一些用sdq拍的掃街作品,大家一起來感受一下。
器材為:適馬sd Quattro + 30/1.4 art
下面上一些用sdq拍攝的人像圖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