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設計之鄉鎮規劃(東涌鎮大穩村案例)
東涌鎮大穩村形象提升工程之工作計劃、成果設想
一、 規劃設計範圍和內容:
以項目現狀調研、區域發展環境分析、城市發展條件分析、前期及上層規劃為依據,通過相關案例的剖析和現場的調研,提出東涌鎮大穩村形象升級工程的整體定位、發展目標及整治策略,並明確近期項目建設庫,提出具體落實項目的概念設計與設想,包括:具體項目選址、規模、設計意向、建設時序、投資估算等內容,以期為東涌鎮「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城市形象升級工程形成綱領性、指導性、可操作性的設計策劃文件。
二、 工作框架:
1、設計總則
2、基礎調研
2.1、現狀調研
2.2、上層規劃解讀
2.3、分析總結
3、項目定位
3.1、發展目標
3.2、發展理念
3.3、整治策略
4、設計理念
4.1、嶺南水鄉聚落類型篇
4.1、嶺南水鄉空間格局分類篇
4.1、嶺南水鄉空間形態構成篇
4.1、河涌節點空間篇
5、設計策略
小題一:村落人文自然景觀主題定位與設計策略
人文景觀積澱、彰顯嶺南水景的地域自然景觀、彰顯嶺南水景生生不息和風格手法的吐故納新、彰顯嶺南水景文化的時代特色與現代文化的結合、文化主題定性與定位,文化特色與風格。
小題二:河涌沿岸區域自然景觀主題定位與設計策略
景觀河道(涌)景觀區、景觀生活居住區景觀設計、主題景觀標識系統設計、植物配置導則、景觀夜景設計、景觀色彩設計導則、景觀道路及鋪裝。
小題三:商業開發設計策略
集市集中區,路邊零散區,攤販,餐廳,酒店,
6、主題主要景點概念意向
7、景觀建築設計定位與策略
8、主題景觀投資匡算
9、總體設計時間與設計報價
三、 設計策略:
小題一:村落人文自然景觀主題定位與設計策略
1.人文景觀積澱:
前言:大榕樹下的生活場景,舊碼頭區域,碼頭邊的集市,村鎮博物館等公共活動區,各類場所中往日的生活場景重現。農耕,漁業生活場景再現與體驗。
主要為以上場所的保留與適當改造修復,追溯保留下的記憶場景,人文景觀。
第一:
大榕樹場所,首先做好統計大榕樹的數量及相關數據,為講述榕樹下的故事鋪陳。
用構件圈定大榕樹的範圍,加之鋪裝,休息設施,桌椅長凳,棚子,臨時廊道,銅像等等形成一個「大榕樹整體場所」,它們作為保護的重點,而不同大榕樹之間通過走道或其他手法聯繫起來,形成村落里一整套「榕樹場地」系統,但是它們各個單元又因為設計的不同而各成特色。
第二:
碼頭區域也作為重點場所,碼頭可以擴建,延伸,增加新碼頭等等改造,加入防滑帶,坡道,座椅,標誌,銅像等等,根據碼頭功能以及景觀的需要,在保留與恢復碼頭舊景的同時,稍微加入現代的使用的元素與設計,也可以根據當地人的想法,加設木製木皮的水上小屋。
第三:
集市場所,設置專用的場地,結合適當的鋪裝與綠化,以示意區別於其他場地。集市的形態可以有所創新變化。
第四:
綜上所述,以上場所作為主要目標,目的是創造多樣化的場所與記憶的場所。它們都應該有良好的公用設施,包括垃圾區,排水,鋪裝,綠化等設施,與周邊環境是有一定區別的。但是主要的亮點,主角仍是場景中的生活與活動行為。所以應該有一定的場地,大小規模的設施,一定的安全衛生等管理,有商業的生機與氛圍。
2.彰顯嶺南水景的地域自然景觀(以及輔助的人文景觀):
前言:大穩村範圍內的水道,植被,種植園,農田等的保護,道路以及其他用地,村鎮土地肌理的保護延續,尋找利用好成片的自然景觀。
水道沿岸人工景觀,人工堤岸,村路,巷道,各類建築等選擇性的保護,組合成連續的或片段式的場景。創造良好的輔助人工景觀。
第一:
景觀間交通方式選擇,設置連續的步行系統,自行車系統,車行系統,他們彼此分立又聯繫。他們都以水道,自然景觀,農田區,人工景觀點為目的地,而使設計有充分的可達性與遊覽性,道路趣味性。道路系統本身也應該結合景觀設計(道路上也可以出現植物與景觀)。
道路有自身的各部分的特色與可辨性質,並結合其他設施綜合規劃(休息點,開口部分等)
第二:
觀景點的選取,可有適當的地形高差或建築物,構築物,或者架空步道,下沉上升廣場,斜坡等等,創造多樣化的觀景處。同時順應原有景觀系統,在沿線某些特定點,適當引入現代景觀,人工設計小品等,創造多元多樣化的景觀。
第三:
景觀本身的設計。
(請看以下3,整個是關於水景景觀本身設計)
3. 彰顯嶺南水景生生不息和風格手法的吐故納新:
前言:水道周邊植物樹木的重點保護,後續綠化的加入與改造,植物景觀結合不同場地場景處理,組成多樣化綠化區。(自然景觀)
嶺南傳統水景以及水景相關的生活場景的保護,修復,再現,引入現代的景觀元素與景觀設計。(輔助的人文景觀)
第一:(自然景觀)
通過組織水網與路網,集中展現嶺南特色的本土植物的生長。
多引入產業景觀,如甘蔗,稻荷,農作物區,其他人工種植植物,花木果樹等,而使得遊人四季可見同種植物不同的生長狀態。以及,同一地區不同季節產生的不同作物。大量農作物的種植這也是本地區的最大特色,而非嶺南園林式的植物景觀。
同時引入大片的開闊的景觀,能讓遊人感知四季的變化,農忙的場景。
同時彌補廣東地區四季不分明導致自然景觀不分明的不足,目的是讓遊人感知季節。
第二:(輔助的人文景觀)
通過組織水網與路網,集中展現自然景觀外的人文景觀,農家與漁家的生活場景,不同於前述的通過場所記憶恢復,此處設想通過水道陸路視線的規劃,建築的適當調整改造,使得遊人們可以行進中適當窺視當地人家家庭生活的連續的圖景與長卷。
一個比較可行的方案:
多以庭院面對河道與道路,開放庭院的視線,統一設計沿水,沿巷,沿道人家的庭院,必要時增設開放性場地,公共院落,改實牆為漏牆,增加步行道,都能增加視線達及度。(此方面應該結合2中的步行系統考慮與斟酌)
4.彰顯嶺南水景文化的時代特色與現代文化的結合:
前言:創造更多公共場所,公用建築等,它們應符合嶺南風格特色,嶺南景觀特點,嶺南的群體布局,空間組合的風格手法。(傳統特色)
場所中,景觀與設施應體現人文關懷,繼承嶺南地域的風格與人文文脈,場地與設計應該對傳統精神及集體無意識高度關注,對環境整體性及人性空間高度尊重,同時借鑒引入世界範圍優秀案例的元素。(現代思路)
創新地,片段式地引入水鄉的場所記憶以及大膽引入現代元素。(傳統特色+現代思路)
第一:
對公共場所,建築,人工景觀的設計應該在形態,形式,色調,材質等等方面作更深層次的考慮與斟酌,原有村落肌理,原有道路與景觀系統的關係可以重新考慮,採用減法思維,找出不實用,不利之處並修改。(同樣,如果存在可能,不利的建築也應該盡量消除)
(應該以公共實用性,總體風格作為其判斷標準)
第二:
設施應該體現人文關懷,從實用性出發,考慮各個群體遊人,考慮殘疾人士等特殊群體,考慮當地居住者的關懷。場地設計應該符合當地人,居住者的日常生活習慣,使用心理。
第三:
在尊重傳統,尊重本土場所記憶的前提下,不應該排斥現代元素與理念,應該借鑒優秀的景觀,場地設計實例,少量引入,增加本地區生活體驗。
5.文化主題定性與定位,文化特色與風格
前言:文化特色應該遵循此地,即大穩村原有的文化基礎,文化底蘊,以農耕漁業為主的自然發展而來的水鄉文化(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元素)(硬體與軟體)。
文化後續發展關鍵詞:生態,休閑,體驗式遊覽。
第一:
抽象化本地文化,如標識等引入,傳統商業模式與商業內容的引入,非物質文化的延續。
第二:
具象化本地文化,文化類產品(工藝品等)的銷售,傳統小食,以及上述內容——往昔生活場景的再現。
第三:
應該注意發展的目標及性格定義:生態,休閑,體驗式。
應該重視相應村落管理的重要性,規範管理方式與對象。
應該前瞻開發後後續大量人流進入後的相應配套與服務設施的規劃。
第四:(軟體)
優良公共舊建築的保護,改造利用,更新。
把優良公共建築打造成文化工場,展覽,集會,或對外出租使用…
或引入文化氛圍濃厚的商業(咖啡,茶座或其他形式)
第五:(硬體)
私人老建築的保護,更新。水道與陸路旁邊的私人建築,統一規劃後進行清理與立面改造。優良的私人舊建築的處理方式,應該以保留為前提,私人或公共收購重新利用或改造延續其生命。
具體方式:
1. 內部掏空重裝,重利用。
2. 變為景觀的一部分,不利用。
3. 進行局部保護,拆一部分,保留一部分,變成場地或景觀的延伸,不實際使用(場地設計也可以引入建築,小品,構築物,片牆等)。
4. 老建築內外改造,只保留部分,重利用。
---------------------------------------------------------------------------------------------
小題二:沿岸區域自然景觀主題定位與設計策略(沿岸區域屬於村落區域大範圍之中,一些部分可借鑒小題一)
原則:
統一併多樣化,有良好的可達性,有觀賞性與參與性,注重人的體驗性,注重融入於生活。並且考慮到後期的維護與增減的可能性,一切基於原有的變化與設計建設,注意分期建設改造,以實際效果檢驗設計成果並及時調整設計方向。同時,材料的選擇,形式的考慮都相當重要。
1. 景觀河道景觀區設計:
前言:河道區主要涉及駁岸,碼頭,植物,平台,水道,景觀小道,汀步,橋,廊道等元素與設施。以及其他構造物的統一規劃設計。
內容:各類場地取一定的範圍,可做一定的灰空間,利用鋪裝,高差,其他元素等,應該與外部大空間有一定區別,各場地有使用內容,有使用意義,並且之間有一定的維繫,每個場地最好有一定通用性與特定性(一些很特殊的性質:曬場,洗衣服場等等)
具體後續深入…
2. 景觀生活居住區景觀設計:
前言:生活區主要涉及觀景場地,平台,各類活動場地,休息場地,植物,保護利用的老建築,巷道,展覽場地,以及其他場地的統一規劃設計。
內容:居住區與生態景觀和諧可持續共存,以人們生活活動為主線使景觀融入生活內容,同時,設計與管理一樣重要。根據人們集散、生活特點,集中與分散設置各類平台、小巷、活動場地、院落,通過不同方式使人們活動相互聯繫,增加人們的交流活動,增加村落的歸屬意識。
具體後續深入…
3. 主題景觀標示系統設計:
前言:標識系統主要涉及車輛、自行車、行人標識,景觀點、各類場地標識,服務點、商店標識,陸上/水上兩套標識,應急標識,殘疾人等特殊標識,以及其他標識統一規劃設計。
內容:標識可靈活設計,使用材料可就地取材,做成靈活布置板等等。也可通過具體景觀或者建築,或者其他構築物本身特點成為「小地標」,完善人們的空間感方向感。具體後續深入…
4. 植物配置導則:
前言:河道區域主要線索為:保護類,後加種類,清除類。原則上應該與場地,景觀整體考慮,與人的體驗結合考慮。
內容:水生植物分布於河道與岸之間,形成帶狀為主,可借鑒園林的設計手法,虛實結合,高低錯落等等方式布置。陸生植物則根據點線面原則布置,具體也可借鑒園林植物或其他實例。
具體後續深入…
5. 景觀夜景設計:
前言:夜景景觀主要線索為:陸上/水上兩套系統,建築/植物/道路等不同的照明,以「設定一個主要的基調」為前提,原則上應該與場所營造相結合。
內容:前提與限定條件是:照明有所控制,色彩與數量有所規範與限制。
具體後續深入…
6. 景觀色彩設計:
前言:色彩以原有自然色彩為基調
內容:色彩應該控制在大範圍風格與色調之內,推薦以冷色調為主,小範圍暖色調,建築多以白色,磚色,其他自然材料自然本色為主,小品可適當多彩出彩。
具體後續深入…
7. 景觀道路以及鋪裝:
前言:鋪裝材料以就地取材與就近取材為主,道路設計充分考慮舒適性、便利性,可達性與後期維護等等方面。
內容:主要包括以下
車行道/人行道/自行車道,主幹道/支路/接駁道,應急道/普通道等
不同形態,高度,形式的道路,包括原有系統內/原有系統外後加道路
陸路,水路,水陸路的不同處理,
材質:石材,磚材,木材,以及其他
其中尤其是高步架橋,高架步道可突出個性與形態,新的系統可出彩設計,其他車道混凝土,自行車道膠質,人行道磚鋪,等等,可在圖紙設計中再考慮
具體後續深入…
---------------------------------------------------------------------------------------------
小題三:商業開發設計策略
1. 集市集中區:
尊重原有自發形成的集市區,與整體規劃,人流分布點,市政設施等因素結合考慮,可適當增加與遷移集市,做好衛生,秩序等方面管理。
2. 路邊零散區:
容納一定範圍內的散點,包括自家房屋類型的商業,自發行塵給的商業可以帶動村落的活力,提升吸引力。
3. 攤販:
尊重路攤點,可以提供道路外的場地供駐足與交易,可提供一定的設施,鼓勵有序的流動商業,做好管理。應有限度包容。
4. 餐廳:
做好各層次餐廳的搭配布局,以示範性餐廳推動村落後續餐廳商業的自發形成,做好管理。
5. 酒店:
以管理為主,引入示範性的連鎖酒店或小酒店為基礎,隨著市場逐漸改進酒店規模,嚴格控制酒店類的服務水平與數量,重在管理策略。
四、 總體設計時間
......
五、參考案例
大穩村原有可利用景觀:
一些可保留場所及其他借鑒:
實景以及參考的改造後可能的效果
台灣活動場地設計案例:
推薦閱讀:
※全世界都在抄襲OMA?
※研一結束了1,關於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系列:再讀「趣城」
TAG:城市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