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小店和做平台
開小店和做平台
我有個叔叔,在小鎮上開百貨小店;小店在小鎮的三叉路口,小店的門面是我姑姑家的,所以門面租賃費很少甚至沒有;然後,小店經營的是日用百貨、生活用品等,依照超市一樣的貨架式經營;可能也做一些代銷商品;小店門口和周邊有彈珠機、修鞋的、修自行車的等;這個叔叔大部分一個人經營小店,現在小店經營也是競爭激烈,周邊可能有更大的超市或其它雜貨店,所以,小店要講服務,他經常幫人送袋裝米這樣的大件,或者別人一次買的東西多或超出一定金額、或者是熟人,他就會用三輪車給送貨。他喜歡熱鬧,或者送貨給熟人,或者在中、晚上的飯點,他就在別人家喝酒吃飯或自己招待別人吃喝。
所以,小店經營有兩個問題:
1、 經常性的在店內或店外請吃喝,讓本就薄利的小店收益更少;
2、 當人出去送貨時,小店就要鎖門。
這是開小店的故事。
開小店對運營物流平台的啟發
小店就是一個小的經營平台,其經營的產品或服務有自營的、有吸引的流量部分(比如代銷的、門口的彈珠機、修鞋的等);小店的老闆、小店內的商品就好象平台經營的產品或項目,如果很多時間不在店內或商品過少,就會影響小店的持續經營或吸引力。
所以,我從開小店得到的對平台企業的啟發是
平台要找到自己低成本的構建基礎
本案例中,我的叔叔找到了在小鎮上、三叉路口的、又是他親妹妹的臨街房子作為小店經營場所,小本經營的小店生意,物業成本佔據較大比重,因為他的這些選擇,無形中就降低了很大的成本。
具體到物流平台的構建,我們有沒有找到這樣的「位置優勢、成本優勢」的「基礎設施」?互聯網時代,地理位置不是唯一重要的;目前的組織模式下,你得有辦公地點、經營場所,要僱傭人,要付工資,要向地方和國家納稅,這樣,在「北上廣深杭」和非核心城市的成本投入是大不相同的;地方政府要發展經濟,會對朝陽產業、國家戰略性產業有支持和優惠政策的,有些城市、區域是有的;所以,物流平台先要找到自己相對低成本的構建基礎。
外部流量只是一部分,重要的是平台自身的價值
本案例中,小店內有代銷產品,店外有補鞋、修車攤、有彈珠機,或者撞球桌,無論是怎樣的經營模式:自營的,加盟的,分成的,這些會給小店帶來流量,當然,小店也會給他們帶來流量;但於小店來說,這些只能是作為補充,即使這些店內、外的經營業績算到小店裡或和小店進行分成,作為小店老闆來說,主要業績應該來自於小店本身產品的豐富性、產品的差異化、服務的質量。
所以,這一點放到物流平台建設上,我們平台上也有這些「代銷產品、補鞋修車攤」,也有可以分成的「彈珠機」,甚至這些都作為物流平台所謂的流水、「經營業績」;但如果,「彈珠機、撞球桌」所有者發現其它平台能提供更好的條件,他們可能會離開,如果平台對「彈珠機」依賴過大,這個離開會讓平台「數十億、數百億」的經營業績也隨之遠去;所以,這種流量思維、特別是在流量轉化為平台自身利潤模糊的背景下,個人認為是值得探討的;作為平台來說,也象小店一樣,也要以你本身的產品豐富性、服務的差異化和服務質量來取勝,而且要講究利潤,這對經營小店和做物流平台是一樣的。
相對於流量思維,我看華為任正非把「產糧」思維作為一切企業經營的目標,這個更值得去思考。
平台要打造多樣化、創新化的服務產品
我發現叔叔小店經營產品很多,除了有日常用品、煙酒,還可以有散裝酒、醬油賣,過年過節時會有煙火、炮竹賣,東至清明春節前有草紙、冥幣賣,甚至熟人可以拿中華煙去換低檔煙,周邊的村莊有人買東西,會用車給送到家裡……小店其實在商品類型的多樣化和創新上做了很多的嘗試。
再來看物流平台建設,其實也可以借鑒這種小店的經營「智慧」,我們除了做車貨匹配、做運力管理、做過程透明化、做交易結算、做車後「代銷」、做金融信貸,我們還有沒有「季節性的產品和服務」、有沒有平台間服務互補的聯盟、會不會象「得到APP一樣主動將你訂閱、喜歡的節目下載到你手機本地」、會不會你想到的、你沒想到的、只要你有或潛在有的需要,我都會考慮如何滿足你……
平台是要構建生態圈的
這個小店,當然很多小鎮上、城市中的小店,在它們店內、店外都有「彈珠機、補鞋修車的、撞球桌、貼手機膜的」,於小店來說,這就是它的生態圈,在這裡,他們是互相補益的,共同服務於相同的或交叉的客戶群體;來店買包煙的,看到門口有個修鞋的,正好把開裂的皮鞋粘一下,和好友打幾盤撞球,渴了到小店買幾瓶水;所以,這樣的「小店生態」,大家都獲益了。
對物流平台來說,自然也會有借鑒,在做好平台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能力時,也要吸引一些「補鞋匠和撞球桌老闆」,物流平台很多都在這樣做,主要是向物流平台業務撮合、過程管理的上、下游拓展,給上游的貨方提供一些可能的應付賬款融資,向下游的物流公司、司機朋友提供車後的服務:油、卡、維修、輪胎、配件、社區等;這也是一種物流平台的生態圈建設思路,但我覺得還不夠開放,可以從「小店模式」或者「小米模式」上再找找思路,生態圈可以更開放些,上、下游的生態圈只是「大樹周邊生態圈」,還不是「森林生態圈」,再向外延伸一下,再向深延伸一下……
平台的運營模式要與時俱進
本案例中,小店採用了現代超市的貨架產品展示模式,開櫃式銷售,採用送貨上門模式,採用中華煙換低檔煙形式,採用先貨後款形式,這些都是區別於過去小店的一些創新經營模式;這也是一種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採取的一同發展的策略。
就物流平台來說,我們無論是被動還是主動的,都在與時俱進著,比如,在沒有互聯網之前,我們是將「平台」搭建在停車場,搭建在貨主周邊的出租屋內,以信息部或經紀人的角色出現;在PC互聯網時代,我們將信息部搬到了配貨軟體或WEB端的配貨網上,當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普及化,我們又通過APP和移動端應用實現信息的撮合;我們過去提供簡單的運輸過程定位服務,從需求匹配撮合到提供過程透明化服務,從管車服務到管業務的信息化服務,從業務協助到財稅合規化服務、到資金端的服務,從運輸過程服務到全產業鏈的服務、連接……
與時俱進是一種被動的改變,作為物流平台運營方來說,我們還要主動地「引時前進」,要引領時代,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這個時代不缺乏這樣的創新產品和創新模式,現在也是「萬眾創新」的時代,對物流平台來說,與時俱進是基礎,更要創新、引領時代。
小結
以上是從開小店這個小商業案例出發,探索了一些對物流平台建設的借鑒意義或啟發;小店和物流平台規模不同、經營的品類、產品迥異,但商業的本質有共通的地方;從本文的分析來看,都要:
1. 都要找到最低成本、最優惠的基礎設施、物理地點和經營位置;
2. 引流或流量模式只是經營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要打造平台自身的競爭力和價值;
3. 都要打造多樣化、創新化的服務產品,甚至超越、引領客戶需求;
4. 在打造自己的生態圈時,不只限於上、下游產業鏈,可以向更外延、更深的領域去探索;
5.在經營平台時,與時俱進是被動的改變,要更多地「引時前進」,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
?~6推薦閱讀:
※零基礎學習Python數據分析:科學計算庫Numpy(1)
※零基礎學習Python數據分析:數據處理模塊Pandas使用(2)
※從航天運輸系統發展路線圖思考航天商業化
※Tableau 2 | H1B和綠卡數據猿年薪分別為多少?
※"新零售」下的冷思考
TAG:商業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