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死者田園祭》這部電影?


去年看過這部片子,然後很驚喜一時興起寫了個小小的影評,一直留在本子里。今天翻出來想分享一點看法和大家討論討論,畢竟每個人分析、思考社會以及人本身有各種不同的方法。在這部片中,寺山修司用他獨特的視角,以一種隱晦的手法將這一內容詮釋得很特別。全片有許多引人反覆思考的點,也不失去詼諧的味道。

片中描述三十多歲的「我」對童年的「我」的回憶,三十多歲的「我」和童年的「我」面對面下棋,我感覺那是在反省自己,也是在透過這個場景慢慢回溯起之前的記憶。有句話給我的印象很深刻,「不是所有人記憶都是完美的,你會找到我所丟失的,那就是所謂的成長。但我不可能去找你丟失的東西,這已經過去很久了。太遲了。」「我」在面對過去反思自己所丟失的,在不斷反思中成長,這應該也可以說是命運吧。當時還是十五歲,正處於一個尷尬的年齡階段,即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立思考,開始叛逆的想要離開母親,想與隔壁的年輕新娘偷食禁果私奔,到後來卻被另一個因輿論而殺死自己女兒的成熟女人強暴。在那個年齡還沒有清晰地對錯的判斷,只在很多年以後回想起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麼。

寺山修司巧妙地將時間作為每個人的「背景」,「我」通過在馬戲團看到了外面的樣子,馬戲團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表(時間),這令「我」十分羨慕。主角只是個小男孩,還包括母親對自己的依賴還有關心,所以沒有自己的表。我認為表也象徵著人的性格。當主角自己獨立思考的時候,有想要逃離母親的心情,這種心情被掛在家裡的壞了的鐘的聲響來傳達。當男孩下定決心要離開母親的時候,那面鍾就停了,這說明男孩不想再依賴母親。在場景上也強調了這個,男孩與年輕新娘會和的那個小賣部也有一面大鐘,但是回憶後真實的樣子是沒有鐘的。

整部片子色調暗沉,給人壓抑的感覺,也傳達了一種糜爛的味道。在中間穿插的三十歲的「我」與好友一同吸煙的場景中,兩個人處於逆光之下,只能看到輪廓看不到臉,沒有任何背景,給我一種神秘感。在看似簡單的片刻里,兩人混跡在煙與光交錯中,使對話場景很迷幻,很有氛圍。短短對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三十歲的「我」勇於回看過去,決心將自己從回憶里解放出來,這是很關鍵的一段。

片中的聲音也很重要,像之前提到的鐘聲,還有一群黑衣婆婆對著紅衣服孕婦互相嘀咕,女孩伴著鈴聲提燈進入村裡,與老婆婆的說話聲形成了對比;然後男孩偷看年輕新娘時是一段安靜平和的鋼琴聲,緩慢的節奏和從下而上的緩慢鏡頭相聯繫。

看到結尾的時候,我想到了Robert Hughes的一句話「人們將他們的歷史、信仰、態度、慾望和夢想銘記在他們創造的影像里。」這部影片描述的即是寺山修司對於社會的思考,夾雜著自身的情感。我認為,能夠赤裸地表達自己是要具備很大的勇氣的,因為並不是所有人會感同身受。但是好在能夠影響人,然後激發我們的熱情。


好贊好贊!

超喜歡的。寺山美學集大成的一部。

而且裡面的創意,構圖直接影響了丸尾末廣。臉塗白的制服少年,馬戲團,等形象,在丸尾的漫畫中反覆出現,比如新國立少年,少女椿。片中有個少年偷窺少婦睡覺的場景,丸尾直接分鏡畫入了某個漫畫,名字叫《初戀》。…片中有張奇少女的海報就是椿的形象。不過寺山和花輪和一合作較多,花輪為這部片子畫過宣傳畫。

這部和上海異人娼館,是寺山作品中的雙璧,這部憂傷,詭絕,詩意,惆悵,那部華麗、精緻、傷心中透著諷刺,再轉向絕望…兩者孰難分高下。

最近少女椿出了真人版,馬戲團中有些地方略有相似這部


流浪馬戲團,隔壁美少婦。詭異少年夢,死在田園;牆上一座鐘,地上一個洞。百年孤獨史,再見箱舟。


被美化的記憶,是我臆想的童年。


記得有一幕驚艷到了我:馬戲團的人們熱鬧的走進主角面前的那扇門,但是主角打開那扇門後,畫面蕭索,瞬間安靜了下來。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寺山修司及其作品?他的作品是如何拍攝的?
「田園に死す」:虛構先可解構(解脫)

TAG:電影 | 寺山修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