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是一個怎樣的人?
02-28
對張之洞的評價最貼切的在「巧宦」兩個字。做清流而能就事論事,午門護軍案、崇厚案大出風頭卻不結私仇,清流派幾乎全軍覆沒而自己可以外任封疆全身而退。以清流出身而外任封疆,能夠開賭禁,禁鴉片,辦洋務,且為原本勢同水火的洋務派地方督撫接納。
全靠這「巧宦」兩個字。其中辛苦恐怕不是後人能想像的。
說到底就是會做人,張之洞小時候就有文名,而且他是順天鄉試的解元,十幾歲就被太后注意到了,他兩次還是三次避險沒有參加會試,到二十多歲才終於去考,太后看到張之洞的名字,問閱卷大臣,怎麼這麼多年張之洞才中,大臣回答緣故,於是被太后特旨置於探花。這時建立起來的這點「簾眷」其實是很脆弱的。而且張之洞做翰林的官途並不順利,翰林開坊當了「司經局洗馬」,這個官職升遷皆難,所以翰林中用杜甫的「一洗凡馬萬古空」自嘲。但是張之洞就愣是走出來了,考的也是歷來京官求上進的老路,就是「咬人」,張之洞作為清流幹將,參人的事肯定是不少乾的,上摺子跟皇上皇太后對著干出風頭的事也是要乾的,但是張之洞真正決定性的一票是參崇厚。張之洞做洗馬是光緒五年,光緒六年就參崇厚一舉成功,光緒七年就升內閣學士,京官干到這就算干出來了,再升外則巡撫內則侍郎了。可見崇厚案對張之洞的影響。而且七月升內閣學士,十二月就外任山西巡撫,從此脫離京官成為地方督撫,開始張之洞的另一個人生。京官要脫穎而出是非常難的,張之洞同列出李鴻藻門下的另外三位,都沒有混出來,張佩綸干到副都御史,三品銜幫辦福建軍務,結果馬江一戰身敗名裂革職充軍,從此閑廢,寶廷升到侍郎,浙江還是福建鄉試主考,結果歸途中買江山船娘為妾,自己彈劾自己也從次倒台。唯獨張之洞沒事兒,其中緣由說到底還是那個緣故就是會做人。
張之洞從中探花起就有太后對他的好印象,但是這個好印象在他做翰林做學政做清流的幾年間非但沒有因為他咬人而被沖淡,相反反而不斷增加,就在於張之洞懂得說話,總是持論公平,一副忠厚長者的口氣就事論事,即使是午門護軍案這種直接跟慈禧太后對著乾的事,張之洞都能主持公道,不單純為了出風頭而頂撞太后,跟其他此時出風頭的言官一比,高出一截不說,還是少數太后看了不生氣的摺子。所以覺得張之洞堪當大任,崇厚案也是一樣,參崇厚是為朝廷里北派壯聲勢,為軍機大臣樹威,本來是一件肯定要跟南派結仇的事,但是此時張之洞官途不順,只能硬上才有可能搏出位,但是張之洞居然又能既實現了靠山的要求,又不結私怨,他參崇厚為輔,談對俄交涉與國防為主,在當時一片怒罵狠咬的摺子當中又成了少數能夠持論公道就事論事的人。結果一下就脫穎而出了。張之洞一旦跳出京成獨擋一面立刻跟原本勢成水火的地方督撫們打成一片,廣州開賭禁這種事,絕對是給自己招罵的,但是此時張之洞簾眷正盛不怕參,而且張之洞還是那套就事論事的態度,需要錢,怎麼弄錢就得考馳賭禁來弄錢,這下言論火力對著他猛噴,督撫看了舒服紛紛有「你翰林四諫也有今天」得爽快感湧上心頭,而張之洞自己再大發「言官誤國」得議論,一下子關係就好起來了。他就任山西巡撫時,清查幾十年的庫賬,整治官場的腐敗,清除罌粟,但他離開山西的時候發現罌粟依然種在三晉大地種植。就任兩廣總督時,打敗法國軍隊保護了緬甸。
擔任湖廣總督時,一心創辦洋務,培養西式人才,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但他不懂西學,鐵廠,布廠。。。也因管理不當並沒有為一方百姓帶來實際利益。
只能說他是一位忠臣,廉臣。沒錯,他固然沒有張居正那種救國於水火的能力,但他確實為破敗的晚清朝廷而嘔心瀝血。畢竟,他活在那個時代,能在官官貪污的時候,一身正氣。又有幾人能做到?誰又能拯救得了清政府?他詩文做得很好,同時也好大喜功,也貪色,到晚年發現自己竟然一直吸食鴉片,只能說金無赤足,人無完人。以清流自詡 好大喜功 精明能幹 作風算開明但又見識有限。與李鴻章比,算不得一個改革家,只能說是一個開明的舊式官僚
守舊派排斥一切西洋之物,維新派要開議院,與君分權,革命派要把皇帝拉下馬,革了傳統政治,文化的命,張之洞恪守三綱五常的古代訓令,既反對守舊派的頑固,也反對維新派和革命派的進步,算是晚清政壇中一個穩重的人物。
張不僅在思想上有所作為,在學術和事功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成績。比如說書目答問,猶軒語,勸學篇等。重要的是,他的書目答問和勸學篇在當時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梁啟超都說看了書目答問才知道學問是什麼。至於著名的中體西用思想雖然現在被人認為不夠進步,但在當時有極多的人附和,甚至於到了民國,陳寅恪還服膺這一主張。
還有他在山西廣州湖北的政務,政績也很出色,尤其在湖北主政期間興辦洋務企業,初步奠定了湖北的工業基礎。同時他不僅創辦漢陽鐵廠,還有槍炮廠,紡織廠等等,算是系統的工業體系。推薦閱讀:
※張之洞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晚清時期為什麼不像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大宅門》里白家為什麼敢和詹王府正面對抗?
※如果光緒新政讓張之洞主持會怎麼樣?
※太平天國算不算反封建運動?
※處理群體暴力事件的天朝法則
TAG:晚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