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幼兒園和家相隔不足100米,孩子卻全托----這樣的自立合適嗎?可取嗎?

不少家長有讓孩子「自立」的意識,這是好的。一個心理學專家說過: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

何時自立?怎樣自立?家長走進了誤區、走出了偏差。在諮詢中,接觸到一個孩子,他幼兒園是全托、小學是住校,其實幼兒園就在他們家隔壁、小學就在他們家對面,相隔都不足100米。家長覺得全托和住校能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培養他的自立。這種想法錯了嗎?也沒錯。但時機不對。

孩子眼淚汪汪地說:「每次一放學,其他的家長都來接孩子,夥伴們歡天喜地地回家,幼兒園只剩下3個孩子,孤孤單單地一日復一日。」請體味一下孩子的內心,他感覺到的是媽媽不管他、不要他、拋棄他。這樣的孩子極難和家長建立溫暖的親子關係,也不容易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何時自立需要遵循孩子的心理特點、年齡階段和心智發育。孩子在5歲以前,至少在3歲以前,需要與媽媽建立一種穩定的安全的持續的信任的母子依戀關係,這影響到他將來的一生怎樣和這個世界相處,建立怎樣的一種客體關係。

小學階段,差不多是孩子們同一性別夥伴玩耍的時期,這個階段「玩」是最首要的任務;同時也是同性別父母角色模仿和學習的時期,即男孩模仿他的爸爸、女孩模仿她的媽媽。

初中階段,開始出現異性夥伴之間的吸引,內心有希望得到異性關注和欣賞的需求。這一階段,家長通常不會意識到的一點是:異性父母的重要性,即爸爸對女兒的關愛與欣賞、媽媽對兒子的關愛與欣賞,可以部分滿足孩子對於異性情感的需求,也即這樣的孩子不容易早戀。但請切記的是,異性父母關愛和欣賞的度要把握好,過猶不及。

同時,還要注意的是,從孩子出生起伴隨他的整個成長過程,家長要有意識地擴充他的接觸範圍,包括自然和人。到了高中階段,孩子具備了母子依戀的滋養、同性別父母角色的暈染、異性父母的情感滿足,可以開始寄宿獨自生活了。如果由於客觀原因,初中階段開始寄宿,注意保持和孩子的情感聯結。

關於「自立」這個概念,家長需要釐清的是:自立並不等同於分離。就算孩子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是不溺愛、不包辦、尊重孩子的意見、接納孩子的感受、鼓勵孩子獨自完成事情,這樣的孩子可以很健康地自立。


推薦閱讀: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吹捧他人和吹捧自己
家是傷人的,傷了就是傷了,不能用愚孝美化這種傷害----一個受傷者,怎樣可以過好自己的一生?
10年救贖路:神經 衰弱(3)——客體
如何看懂《我在伊朗長大》?
「當我開始拒絕別人時,才真的感到自由」|拒絕與個人邊界

TAG: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