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物流平台建設模式之一:互為平台模式

平台是近年商業界推崇的模式;也產生了多個以平台模式做大、做出名的企業,比如阿里巴巴、騰訊的微信、滴滴出行、美團、京東、海爾、愛彼迎等等。

大部分平台模式都是一家獨大;大樹之下,寸草不生;平台賺取大部分流量和利潤;平台是自己主導甚至自營模式,打造無所不包、全鏈條的產品和服務體系,平台的用戶寄附在平台上,靠平台的光輝引些流,賺些小錢或只是賠本賺吆喝。

現在也有一種趨勢,大樹逐漸意識到孤木難成林,太寂寞,不能形成樹林和森林生態,也不長久,所以,許多平台逐漸開放了生態,不在賺獨錢;這些平台自己發揮基建優勢,制定標準,開放介面,引入關聯產業共同建設,打造成垂直產業鏈服務能力或綜合性服務能力。

這種基於互聯網的開放式平台模式是進化的產物,是一種先進的生產關係模式,值得借鑒。

再來看看物流平台的情況。

物流平台發展有幾年了,出現了許多綜合性或垂直性的物流平台,這幾年也市場競爭、洗牌過,留下來的和現在進入的,都是比較有競爭力和先進模式的平台企業;但在許多領域,存在著惡性競爭和市場參與者眾多的情況。

正如本人曾經分析過的,平台模式是一種互聯網經濟模式,具有頭部效應,人性的惰性又不願意記住多於一至兩個的品牌,所以,對大部分物流平台來說,結局是被忘記或慘淡經營。那麼,增加知名度、曝光率的方式,其中一種就叫互為平台模式。

何為互為平台模式?

舉個例子:比如A和B都是做車貨匹配平台的,都是全國性或分別有個區域優勢;C是做車後服務平台的;D是做全國性的零售油品平台;E是地方性的ETC卡平台……原來平台的模式,大家是互相防備的,怕自己的客戶和資源被對方挖去(當然,對方也會想方設法暗地裡去挖),怕在市場上顯示出不如別人……互為平台模式下,A~E的平台,儘可能地把對方、別人、垂直的、關聯的平台接入自己家的平台,現在的EDI數據對接技術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互為平台模式實現的效果就是:各家平台突出自己的優勢,(如騰訊平台的用戶基數優勢),連接別人的優勢補充自己;面向共同的用戶,提供一站式或比價式的服務;互為平台模式最後的結果是產品差異化減小,服務和品牌差異化將擴大,最終平台之間拼的是管理、服務能力。

互為平台模式的好處是

1. 提升了個體物流平台的服務能力和客戶滿意度;

2. 減輕物流平台之間無序、惡性的市場競爭;有利於行業良性發展,實現平台合理利潤,投資人的資金投入和收益更有保障些;

3. 鼓勵物流平台做精品,努力突出核心服務能力,促進個體平台以及物流行業的發展;

互為平台模式思想來源於互聯網的連接思維和工業經濟時代的外包非核心業務理念。

互為平台模式的經營風險和難點在於開放共享和企業核心商業能力外泄的矛盾的處理。

推薦閱讀:

找鋼網模式對我國物流信息平台建設的一些借鑒

TAG:物流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