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出狀元,埋死人也是個有前途的職業,孔子生平的猜測

和莊子類似的所謂「道者」們應該是在各自人生當中有了過不去的「坎」,故而選擇了「時光流」那樣一種看似原始實則虛幻而富有哲意的「解決辦法」。

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依然可以從那些「得道者」身上看到,原始、虛幻、哲意等對應的氣質。

很好玩的關係出來了——從老子開始,把生命之源「水」所拓展並冠以的諸多方面神奇的說辭,用母親和新生兒(小孩)來類比並作為定義自然生命規律的核心物件,並且不予餘力的為此做了反覆和大量的描述和論證。

妝就是遮醜方式,著濃妝的女子至少是對於個人的容貌不自信的

太多的描述和論證就猶如在殘缺的器物上做精美的裝飾一樣。後來,我有點懷疑的看待包括道家在內的所有經典帶給人們的是怎樣一種「毀人不倦」。


繼老子之後,孔子在重鑄《周易》當中居然用「坎」來定義為的「水」的時候,很多事情就真的變得越來越好玩了。

「坎」無論文字的變化還是字義的表達當中都可以看出有「三(san)」的影子,即含有關「屏障」的意思,同時還給這樣一道「屏障」附著了明顯的土系元素,而整個華夏五行文化當中「土克水」似乎已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文字上面有關被附著的五行元素都有著明顯的痕迹,而「坎」作為唯一一個明顯使用了其完全對立的文字元號來表達「水」,有沒有可能是孔先生對那樣一群高智務虛者的諷刺呢?

再者,存繫於孔先生經典作品當中的「唯女子與小人不可養也」,好像也正表達了《道德經》當中多段對於母親和小孩之褒揚的不屑。

老子的東西到孔子的世界當中似乎被一一P掉了,老子們的精神意念或許成為了許多人所期許的高度,但是,絕大多數生活和行為模式同樣也沒有得到後世的認可。從某種角度來說,那些離群索居的高人們極有可能扮演的是世俗眼中介於孔乙己和阿Q之間的角色。

阿Q


一味的逃避,一味的逃避……一味的逃避背後生長出那樣一個碩大飄渺空間。

最後,變成了我們核心思想元素之一,成為群落當中的一個器官。當裡面參雜了各種富有思想內涵的時候,我個人已經不可能用所謂的對錯這般如此膚淺的來看待他們。然而,他們絕大多數的孤獨終老,肯定不是自然狀態下任何事物所期許的。


先人牌位

自然界中的任何群落都希望其自身發展壯大下去,故此「香火」是萬萬不能斷的,道家這樣一種自斷香火的「運營模式」不被多數人所認同似乎也是在情理之中。

對於這樣一種不切實際的「長生不老」及其拓展出來的諸多行徑和思想體系讓 ,儒家的出現其實正是極為正常的對衝掉了那樣一些消極的因素。再然後,便以孔子文化為核心拓展並成長為華夏文化的參天大樹。


孔子

然而,孔子文化為什麼稱之為「儒家」或者「儒學」呢?對於這樣一個命名必然有其合理的解釋,《說文解字》對「儒」的解釋是:「儒,柔也,術士之稱。從人,需聲。」

人們歷來重視死的觀念與喪葬禮儀,這種廣泛的社會需求促生了一個特殊社會階層「儒」。也就是說在在古代社會,有專門負責辦理喪葬事務的神職人員就是早期的儒。

由於「儒」和「祝(巫)」的發音都有wu的緣故,從「五」開始,在發音wu的文字描述當中都具有生命交集的元素,同時由於「巫(祝)」要早於「儒」,故此大抵可以猜測出「儒」應該是「祝(巫)」的再一次拓展。

因為「儒」的表達更具柔性,故此成了「生命交集(wu)」的5.0版本:wu的1.0版本「五」僅限於人們之間的呼應而存在;wu的2.0版本「族」、「組」、「祖」……群落認同感;wu的3.0版本「舞」、「午」、「武」……即肢體的態度;wu的4.0版本「祝」、「詛」、「吾」、「吳」……有了語言的交融。

任何時候,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幾乎貫穿了所有人的生命態度,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則可以一定程度的削弱亦或化解這方面的焦慮,那些不願有太多交集的人成就了所謂的「道」,而更多的人則是以一種相互取暖的狀況生活著。


疾病和死亡則是對於人們在未來不確定性當中最為負面的情況

故此「祝(巫)」和「儒」的出現應該是迎合市場需求對應解決這兩個重大課題而產生的。

事實上,死亡所衍生出來的一系列禮儀更多的從側面反映出了死者相應的社會地位和家庭關係。

所以,對於將死者而言獲得尊重亦或滿足各自虛榮的目的,讓「儒」這樣一種行徑有了生存和發展的土壤。

死人的錢是最好賺的。

從某種層面來講,厚葬和炫富有著太多的重合點,就此喪葬禮儀也成為人最後的消費,死者及其親屬在這一點上自然是毫不吝嗇的。


作為「儒」的表表者——孔子,想來也應該是喪葬從業者,或者至少干過和其有關的事情吧,帶著這樣的猜想,我試圖用自己的思維去還原一個真實的孔子。

一、孔子的貴族血統。

事實上春秋時期一國也就幾萬人口,相對資源都集中在了當權者手裡,環境、資源相對較好的人後代開枝散葉的幾率自然就更大一些。

另外,幾乎所有的「成功者」大都會給自己安放一個在法定意義上正統的身份。

孔子是「野合」的產物。嫡出和庶出在那時是一道不可隨便逾越的鴻溝,何況他連庶出都算不上。那麼他的貴族血統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個賣草鞋的人也說自己是皇親

二、孔父死後命運多舛

母親被正室排斥,母子相依為命生活艱難,卻又沒有任何隻言片語提及母子依靠的營生。織布編席打草鞋總得有一樣啊。

三、更神奇的是:孔母去世,孔子去貴族家赴宴卻被拒之門外。

那麼問題來了,孔母在世的時候,孔子去過貴族家么?如果去過,孔母作為孔子生平的「污點」隨之褪去,那麼別人是沒有理由拒絕的;如果沒有去過,則更像是孔子自己洗盡「污點」之後想藉助「血統」從新進入上層社會。

四、孔子娶了亓官氏。

亓官是個什麼鬼?現有的注釋為:專門為男子成年做插笄的儀式的人。

那麼問題又來了,因為成年禮男子一生只會做一次,動動腳趾都想得到,一個幾萬人的社會群落沒有理由專門供養一個為男子做成年禮儀的人,所以亓官在古代應該是一個兼差。如果是這樣的話,孔子的岳丈工作的核心或許可以判定為從事禮儀方面的專業人才,只不過類似於亓官這樣的名聲更漂亮一些罷了。

五、孔子二十歲到死一直以一種周遊列國的方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

按道理來講一個成家立室的人更應該經營好自己的家庭,一個遊走於各國之間卻沒有被當作姦細、叛徒之類的人,難道真的是因為他的學說嗎?

遊學

六、號稱弟子三千,構成極其多元。

七十二賢士的孔子當中有打架厲害的子路,有錢的自貢,混日子的顏回,做官的子有……其出類拔萃者在社會各個階層都有之,那麼他是怎麼和這些人產生鏈接的呢?如果是因為他的流傳於世的學說和才華讓有文化的子貢顏回等人受益那還好說了,但是像子路這樣的莽夫也趨之若鶩好像總有那麼一點怪怪的。


這些連接起來重新梳理其中關係的時候可以明顯的發現,孔子只有作為喪葬從業者才有可能完全滿足他生命當中的這樣一種合理的邏輯關係:

一、孔子的母親與某官員「野合」生下他沒有幾年父親便拋棄了這對孤兒寡母(父親是死是活已經不重要了)。

二、母親含辛茹苦將孔子養到將近成年便撒手人寰(做什麼營生也不重要了)。

三、孔子沒有依靠,便去找有點關係的貴族親戚,被拒之門外(是誰也不重要了)。

四、孔子的岳丈亓官應該就是一個從事禮儀方面的專業人士,並且精通喪葬禮儀,正是由於這種職業地位低,收入少,才促成了亓官氏與孔子門當戶對的聯姻(岳丈應該是孔子入行的領路人)。

五、孔子所謂的周遊列國,應該是由於自己在喪葬事業上的能力和口碑獲得各國權貴者的認可的結果(那個時代想去哪裡就去那裡怎麼可能)。

六、只有在追悼會上才會出現要飯的兄弟、當官侄兒、土豪的女婿共聚一堂的狀況。真正能把各個階層,各種職業的人統一團結起來的只有死人,為死者代言的禮儀官便有了將這樣一些人攏絡起來的力量(如果這個人是孔子的時候,盛況便出現了)。


或許不該如此這般「惡意」的去揣測這樣一位聖人,不過如我們所「生產」的聖賢一樣,他們在活著的時候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

孔子用維繫死者尊嚴的方式來獲得世人的尊重或許才是他一生最為驕傲的。

然而,僅憑將其生平瑣事去臆斷這樣一位「大神」似乎還有些草率,就此有必要去從其流傳下來的作品當中品讀出不一樣的東西出來。


推薦閱讀:

最慘的是,我這麼慘還被人羨慕
錯的人多了,對的人也就錯了
三百年後,我買到了第一間廁所
路人進入時尚圈工作指南
如何看待大V跳槽?

TAG:孔子 | 喪葬 | 職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