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662.讀書45~《唐代藩鎮研究》

2017.11.30

唐代藩鎮,波瀾壯闊,竟然維持了100多年。

直到這種平衡被黃巢大起義打破。

引言唐代藩鎮的歷史真相

正是在這種形勢下,邊疆節度使與內地採訪使結合而成藩鎮,中原內地亦屯結重兵,形成了所謂藩鎮林立的格局。這個問題的關鍵有兩個:

其一,為什麼安史降將安堵河北如故;

其二,為什麼中原內地亦設節度使並且在戰後仍不罷去?

首先是朝廷與前線平叛將領的矛盾。肅宗在靈武建立的班子基本上是在朔方軍保護下成立的,它本身十分虛弱。為了控制以朔方軍為首的各地平叛軍隊,朝廷一方面頻頻更換平叛戰爭的領導人,如朔方軍首領、討叛主力副元帥就先後換了郭子儀、李光弼、僕固懷恩等數人,河南戰場上的領導人亦更調頻繁。〔5〕另一方面,又大力扶植宦官勢力來與之相抗衡。

河北叛軍表面投降,還需要中原藩鎮去抗衡

宦官李輔國身為元帥府行軍司馬,實際上掌握著戰爭的決策權。宦官魚朝恩曾以觀軍容使的身份監領九節度使圍相州之戰,後來又曾親自帶兵鎮陝。

當李輔國提出「大家(代宗)弟坐宮中,外事聽老奴處決」時,代宗便利用另一宦官程元振除去李輔國。

不久又重用魚朝恩而流放程元振。當魚朝恩認為「天下事有不由我乎」時,代宗馬上利用宰相元載來剪除魚朝恩。

一旦元載專權作勢,代宗又與外戚吳湊密計圖之,終於在大曆十二年誅之。其時離代宗死不過一年多時間。可見幾乎終代宗之世,宮廷內部的權力爭鬥一直未已。

上述在前線、中央和邊疆發生的這些矛盾究竟對藩鎮局面的形成產生了什麼影響呢?首先是使唐王朝與安史勢力的政治鬥爭逐漸讓位於唐朝內部皇權與軍將及宦官的鬥爭;

一開始翹尾巴,就要出問題

其次,由於河朔地區安史舊部的受降和西北邊疆地區的防守,皆需重兵駐屯,所以中原地區的宿兵也就不能罷去。王夫之認為安史之亂的重要教訓之一就是邊疆宿重兵,而中原弛武備

戰爭後中原藩鎮的宿兵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從而維持了一種內外平衡的均勢。

所以宋人尹源說:「夫弱唐者,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諸侯維之也。」

中晚唐處在一種微妙的平衡中

安史之亂以後,直到黃巢大起義爆發以前,唐代藩鎮——道,大約穩定在四五十個。這些藩鎮與唐王朝究竟存在一種什麼關係呢?我們認為可分成如下四種類型。

一是割據型。這些藩鎮主要集中在河朔,大多是安史舊部歸降者(流風餘韻及於河南部分地區),其代表則是魏、鎮、幽三鎮。這裡的藩帥不由中央任命而由本鎮擁立,賦稅不上供中央而由將士瓜分。

二是防遏型。這些藩鎮主要集中在中原一帶,以宣武、武寧、忠武、澤潞、河陽、義成、河東等為代表。這一帶是安史之亂期間廝殺最激烈的戰場,這些藩鎮一般也由戰爭期間臨時設置的軍鎮分合變化而來。它們的特點,一是平時常宿數十萬重兵,「嚴備常若有敵」〔11〕,是重兵駐紮之地。二是這裡的賦稅基本上是當道自供

三是御邊型。這些藩鎮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邊疆,其中尤以西北地區最為典型。

四是財源型。這主要在東南地區,最典型的有浙東、浙西、淮南、福建、江西等八道。它們很大程度上相當於安史之亂前的採訪使,只是管地較小。

其特點:一是兵力寡弱,二是財富豐贍。所以它們是唐王朝的「賦稅之地

四中藩鎮,竟然維持了100多年

唐代藩鎮權力是比較大的

一是人權,即藩鎮幕府官員,本道可以自行辟署。

二是財權,即留用本道軍費可以自己支配。

三是對州縣的監察權,即對州縣官員的任免黜陟,藩鎮具有相當的權力。

藩鎮的權利

唐代完全依賴藩鎮勢力之間的平衡關係,才得以維持下來,一旦黃巢起義衝垮了這種平衡,唐朝的末日就來臨了。

宋代地方權力過於削弱,「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也是不足為訓的。因為它違背了要「責其成效」,必須「專其事權」的道理。

黃巢起義,掃平了藩鎮,中央也就完了

第一章唐代藩鎮形成的歷史考察

當安史之亂期間節度使與觀察使(採訪使)合二而一時,集軍政權力於一身的藩鎮就最終形成了。

唐前期實行徵兵制,主要有府兵和兵募。

募兵制當然也帶來了新的問題。首先是軍費的膨脹,開元中軍費二百萬,天寶時猛增至一千二百萬。其次是軍隊素質的問題,大量的流民客戶包括歸附的少數民族入伍為僱傭職業兵,使軍隊成分變得十分複雜,以致難以駕馭。

募兵花費巨大,和拜占庭後期一樣

唐朝聲威由此大振。史稱:「自北殮突厥頡利,西平高昌,北逾陰山,西抵大漠。其地東極海,西至焉耆,南盡林州南境,北接薛延陀界。凡東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萬六千九百一十八里。

真是威風八面,可是四方征戰,導致募兵,導致藩鎮,導致滅亡

第二章肅代之際的政治軍事形勢與藩鎮割據局面形成的關係

潼關失守,玄宗奔蜀,天下幾危。這時在前線作戰的主要有兩支武裝:

一是西北舊有藩鎮,以郭子儀等率領的朔方軍為代表,河西、隴右余部及安西、北庭赴援軍隊亦歸其麾下,勢力頗盛,是討叛的主力。

另一支是河南地區新設的節度使,所謂「分命節帥以扼險要,其所統之增減離合,隨時制宜」〔1〕,因屬草創,在戰爭中一般只有招架之功,並無還手之力。

平定安史,依賴河朔藩鎮和中原新藩鎮

歷史上宦官勢力總是在王權微弱的時候急劇膨脹起來,但他們又實實在在是為了加強王權的需要才應運而生的。

控制藩鎮,又要靠宦官

第四章唐代藩鎮的類型分析

安史之亂以前,「東濱海,南控三齊,西阻太行,北屆沙漠」〔9〕的河北地區,就是唐王朝最重要的軍事基地,兵雄馬壯,安祿山即恃此而起事。

河北要地,方面何所據?

河北藩鎮割據有三個最基本的特徵。在政治上,節度使不由中央派遣,而由本鎮擁立。如魏博、成德、盧龍三鎮的節度使前後凡五十七人,唐廷所任者僅四人〔13〕,其餘的都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或偏裨擅立。

各種上位,兵強馬壯者居之

宋人尹源說:「夫弱唐者,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諸侯維之也。」〔130〕黃巢起義打破了這種格局。舉足輕重的中原型藩鎮被野心勃勃的朱溫所吞併,李克用則據有河東及西北邊鎮之一部而與之抗衡;西北邊鎮之另一部則為李茂貞等所據,並且動輒稱兵犯闕;東南型藩鎮也不再供給唐朝的財源;「國命所能制者,河西、山南、劍南、嶺南西道數十州」〔131〕——主要是西南邊鎮。唐朝的滅亡只待時日了。

唐的滅亡也是因為藩鎮

第五章唐代藩鎮的動亂特點

表現得最突出最普遍而又最引人注目的現象,並不是地方政權因鬧割據而反抗中央政府的鬥爭(當然也有這種鬥爭),而是頻繁而激烈的藩鎮動亂。

一般可分為以下四種情形:第一是兵士嘩變。

第二,將校作亂。

第三,反叛中央。

第四,藩帥殺其部下。

可見封閉性與凌上性乃是唐代全部藩鎮動亂的普遍特徵。

主要是內訌,和中央盡量不打

第六章唐代藩鎮割據為什麼長期存續

河北地區「東濱海,南控三齊,西阻太行,北屆沙漠」,形勢險要,而四鄰皆非國家州縣,諸鎮易守,唐廷難攻,無法形成對它的包圍圈

可以爭天下

河朔割據之得以長期存在,還與河朔諸鎮不否定唐王朝的政治態度,或者說遊離性與依附性並存的特點密切相關。這一政治態度與特點,使河朔諸鎮避免了與唐廷處於勢不兩立的地位。

河朔藩鎮有個信條,叫「禮藩鄰,奉朝廷,則家業不墜」〔18〕。「禮藩鄰」是為了維持各鎮之間的聯盟;「奉朝廷」則是為了避免與中央關係白熱化而引火燒身。這樣,河朔把自己的割據行動限定在唐廷能夠容忍也不得不容忍的範圍之內,也就「家業不墜」了。

自保家業,和日本大名很像

第七章唐代藩鎮的軍事體制

其各個藩鎮內部的軍事體制,大體分三個層次:一是方鎮治所州的牙兵(衙軍),二是方鎮屬下各個支州(支郡)的駐兵,三是州下各縣軍鎮

(1)衙軍藩鎮主帥直屬番號軍中擔任宿衛的那一部分親軍,組成牙兵,又作衙軍

(2)外軍鎮外軍大多置於支郡州縣。如盧龍節度使治幽州,有靜塞軍在薊州。成德節度使治鎮州,卻有永寧軍在深州。浙東長洲軍也並不在湖州,而在蘇州。

(3)支郡兵藩鎮屬下各州都有一些軍隊

(4)縣鎮藩鎮於管內諸縣置有鎮兵,謂之縣鎮。

軍事體質很完善

唐廷政令所及的方鎮,是監軍使充分表演的活動舞台。在這裡,它以自己獨立的組織系統和獨立的武裝力量,構成了藩帥之外的第二政治勢力。他們「俯達人情,仰喻天意」〔111〕,把皇帝的意志最忠實地貫徹到方鎮中。

宦官監軍就是皇帝的耳目

宦官監軍設置於開元末年,安史之亂以後推廣到內地各個方鎮及邊防軍隊駐紮區。這時它已不是一種臨時差遣,而是皇帝在方鎮的「常駐大使」。其常設機關為監軍使院,監軍使為之長,置印。

開元末年設置監軍,因為募兵制

第十章唐代藩鎮進奏院制度

進奏院還是本鎮進京官員的聯絡地。諸道進京辦事或奏事官員,一般寓居於進奏院,並向進奏官了解有關情況。

駐京辦事處

第十一章唐代藩鎮使府辟署制度

唐代藩鎮職官有兩個系統,一個是州縣職事官系統,一個是使府幕職系統。州縣官員由中央任派;刺史及五品以上上佐權歸中書門下,五品以下判司簿尉之類權歸尚書吏部。使府幕職官則由府主(節度、觀察等使)自行辟署。

中央的州縣官還有藩鎮自己的幕府

唐德宗朝宰相趙憬說:「大凡才能之士,名位未達,多在方鎮,日月在上,誰不知之。」

人才都被幕府弄走了

第十三章唐代藩鎮進奉試析

進奉在唐代又稱「貢獻」。「貢獻」的制度古已有之,而仔細分辨起來,「貢」與「獻」還有些不同:「貢」,又稱土貢,一般指地方向中央進貢的方物。

獻」與「貢」不同,它多半是地方官因時因事而進獻珍奇異物,以表示對皇帝的孝敬之心。

貢是好的,獻一般是諂媚

河朔一類割據藩鎮,是從來不向中央上供賦稅的,所謂「貢賦不入朝廷」〔29〕。但是,這並不排斥它們也有進奉行動。

河朔不上交賦稅,但是頻繁進奉

上供是中央政府的基本收入來源。兩稅法時代,它以元額的形式由諸道供給,諸道州府都有「上供庫」以貯存上供錢物。供軍費作為地方軍費支出,各鎮的具體數額當因養兵的多寡而異。

上供的供軍費用作地方軍費支出

大體中原鎮養兵多,上供少,江南鎮養兵少,上供多,邊疆鎮不僅沒有上供,反而要中央撥付。由此可見,養兵多寡與中央收入的多寡有關。

量入為出

附錄一唐節度使始置年代考定

《唐會要》卷七八:「永徽以後,除都督帶使持節即是節度使,不帶節者,不是節度使。〔4〕景雲二年四月,賀拔延嗣除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使,此始有節度之號,遂至於今不改焉。」

高宗設節度使要帶節

附錄四唐代藩鎮動亂年表

同年,朔方、河北副元帥僕固懷恩反,代宗起郭子儀等討之。懷恩引吐蕃、回紇、党項之眾寇邊。凡歷三年,永泰三年(765)懷恩死。

僕固懷恩


個人微信公眾號,請搜索:摹喵居士(momiaojushi)


推薦閱讀:

5個你沒用過的神器工具
小繪
夜讀書 | 四月二十一日:一位唐朝的白話詩人
515.讀書25~《未來簡史》
夜讀書|四月十七日

TAG: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