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追龍》的前世今生?
1、 港片
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可謂港片的黃金時代,產量之大,佳作之多,均創歷史之最。香港回歸之後,香港影視業的大量人才北上「撈金」,港片日漸式微,所謂「原汁原味」的港片已很少見。如今,香港每年本土出品的影片不過數十部,只是當年高峰年產量的一個零頭。而在這數十部港片中,完全與內地資金、人員無關的,就更寥寥無幾了。因此,所謂「港片」,其實已經是一個歷史概念。
對於港片的消亡,很多人會緬懷過去,不滿當下。但我覺得,一個時代的電影有一個時代的使命,港片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就讓它們留存於我們的記憶中吧。
《追龍》很復古,看起來像極九十年代的港片,但它與那個年代的港片還是有一些明顯的區別的。
從「身份」的角度看,《追龍》其實是合拍片,11個出品方中,內地佔了6個。
《追龍》是一部以男性為主的影片,影片的男性角色幾乎是清一色的香港演員,而且這些演員大多是港片黃金時代的見證者,鄭則仕、曾江、陳惠敏等老戲骨的加盟,更讓觀眾有一種夢回「港片」之感。但影片的兩位最主要的女性角色,都是由內地演員出演,這是影片作為「港片」又一個不夠純正的地方。
九十年代的港片在製作上一般是不夠精緻的,但《追龍》在製作上算得上精益求精,各個環節都沒有當年的港片的粗糙之感。當然,為了像,影片的影像質感保留了港片的既視感,但影片在細節上又是追求精細感的,場景的還原、聲音的設計、音樂的運用、剪輯的精準等都頗見用心。
大衛·波德維爾在《香港電影的秘密》一書中用八個字來概括港片:「盡皆過火,盡皆癲狂。」《追龍》中的主要人物,大多是有人物原型的,劇中人物的經歷與命運也大多有事實可依,但落實在具體情節、細節時,還是比較過火與癲狂的,一如當年的港片。
《追龍》讓我們又見港片,是錯覺,更是情懷。
2、 梟雄片
香港拍梟雄片的電影人,我只服麥當雄。他拍了香港電影史上最好的三部梟雄片:《跛豪》(1991)、《歲月風雲之上海皇帝》(1993)、《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1993)。麥當雄並不是這三部影片的導演,潘文傑才是,但他作為監製和編劇,是這三部影片的絕對掌控者。麥當雄出身電視台,在電視台製作劇集,主導創作的是監製。麥當雄把他在電視台的做派帶到了電影中來,他畢生只導演了一部影片(《靚妹仔》),但他監製的多部影片,都是不折不扣的「麥當雄作品」。
麥當雄人如其名,生得一副「梟雄臉」。他闖蕩電影圈十餘年(1997年的《黑金》之後,便退出影壇),數度引領風騷,也堪稱香港電影界的「一代梟雄」。
不少影評人稱王晶為「爛片王」,我是不認同的。王晶參與制作的電影超過百部,及格線之上的作品其實也有三分之一,而可稱佳作者,也有十餘部。把王晶稱為香港商業嗅覺最靈敏的導演,也許是比較公允的評價。
《跛豪》一出,王晶馬上就跟上了一時得令的「梟雄片」風潮,拉來劉國昌導演,火速炮製了兩集《五億探長雷洛傳》(1991)。《五億探長雷洛傳1:雷老虎》雖是跟風之作,卻是當年諸多「梟雄片」中不錯的作品,而《五億探長雷洛傳2:父子情仇》的劇情就扯得沒邊了,只能算勉強及格之作。
麥當雄畢竟是「一代梟雄」,沉得住氣,時隔兩年才推出《歲月風雲之上海皇帝》、《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兩部曲。這兩部以杜月笙為原型的「梟雄片」的水準雖稍遜《跛豪》,卻同樣難得地把「梟雄片」拍出了史詩的格局。這兩部「史詩巨制」也是香港「梟雄片」風潮的收官之作,此後「梟雄片」便淡出了香港影壇。
麥當雄開「梟雄片」風氣之先,又霸氣地終結了這個類型,非「梟雄」不可為也。
3、 從《大上海》到《追龍》
《追龍》之前,王晶的上一部及格線之上(豆瓣6.0分以上)的作品是2012年的《大上海》。不少人在《大上海》和《追龍》中看到了王晶的「用心」、「認真」,我看到的卻是他對麥當雄的一個大寫的「服」字。
《大上海》和《追龍》都不算翻拍片,但它們都明顯有著麥當雄的作品的影子,一如我們在《投名狀》中看到了張徹的《刺馬》的影子。
《大上海》中的成大器是以杜月笙為原型的,而此前關於杜月笙最好的電影絕對是《歲月風雲之上海皇帝》和《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影片中,杜月笙化名為「陸雲生」),王晶不可能不參考這兩部影片。事實上,王晶確實「抄襲」了《歲月風雲之上海皇帝》和《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中的一些情節。因為有珠玉在前,我當年看完《大上海》後,感到非常氣憤,認為王晶糟蹋了杜月笙這個題材。現在回想起來,《大上海》雖有諸多缺點,卻算得上是王晶比較「用功」的作品。
時隔五年,王晶再戰「梟雄片」,還是繞不開麥當雄,《追龍》對《跛豪》的「偷師」,較之《大上海》對《歲月風雲之上海皇帝》和《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的「借鑒」,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這一次,王晶做得比上次聰明,「偷師」《跛豪》之外,對自己當年製作的《五億探長雷洛傳1:雷老虎》也「拿來主義」了一把,「二合一」而成就了這部「雙雄」的「梟雄片」。
《跛豪》中,跛豪叫「伍國豪」,《追龍》中,跛豪叫「伍世豪」,一字之差而已,王晶這回「偷師」都不怎麼擦嘴。
4、 追龍與逐鹿
「追龍」的含義,影片中有「解釋」,其實很簡單,就是吸毒之意。
但我看到這個片名和劇情簡介之後,便已經開始了「過度解讀」,看完影片,我對自己的「過度解讀」更有信心了。
「打江山」我們稱之為「逐鹿中原」,跛豪的崛起,何嘗不是「打江山」,但地下世界的「江山」,與真正的江山比,太「小巫見大巫」了,不足以「逐鹿」,而黑社會的權柄謂之「龍頭棍」,「追龍」者,奪權也。
「追龍」追的是快感、幻象。跛豪凌駕於四大家族之上,何其威風,但最終卻身陷囹圄。他的弟弟追的是毒品之龍,他追是權力之龍,但這一切,最終都煙消雲散。
5、 甄子丹與呂良偉
如今年過六旬的呂良偉家庭美滿,生活過得挺滋潤,但作為明星的他,已經過氣多時。儘管我認為呂良偉曾經是一個出色的演員,但他可能今生都與影帝無緣了,而他離金像影帝最近的一次,就是他出演《跛豪》的時候。
為了演好《跛豪》,呂良偉不惜「自殘」,在拍攝後期暴增體重數十斤。羅伯特·德尼羅曾為《憤怒的公牛》而暴增體重,但他因此拿到了奧斯卡影帝,他的「自殘」得到了回報。呂良偉效法之,「自殘程度」和表現效果也不輸羅伯特·德尼羅,但他卻輸給了曾志偉(《雙城故事》)。曾志偉在《雙城故事》中的表現當然也不錯,但如果我有投票權,我一定投給呂良偉。在我心中,呂良偉就是那一年的最佳男主角——金像獎欠他一個最佳男主角。
甄子丹演跛豪,也是下了功夫的,不輸他對葉問的塑造。但和呂良偉比,差距還是很明顯的。呂良偉演出了跛豪的戾氣、傲氣、霸氣,演活了一代毒梟,甄子丹雖然也很賣力往「梟雄」的氣質上靠,但他身上還是甩不掉「古惑仔」的味道,離「梟雄」還差一把火。
6、 劉德華與鄭則仕
26年前,劉德華演雷洛,帥氣;26年後,他演同樣的角色,老練多了。在《追龍》中,劉德華以年齡和閱歷的優勢,超越了26年前的自己。
鄭則仕的出現,再次印證《跛豪》對《追龍》的深遠影響。鄭則仕在《跛豪》中出演黑幫大佬「肥波」,其實就是《追龍》中的「肥仔超」,都有一個「肥」字,也都是影片中的反派擔當。
垂垂老矣的鄭則仕在《追龍》中已經不合適演大佬,但他演雷洛的跟班「豬油仔」,唯唯諾諾,八面玲瓏,忠肝義膽,絲毫不比當年的「肥波」遜色。
7、 王晶式的愛國主義
看王晶的微博就知道,他是北上導演中最愛國的。
《大上海》中,王晶不失時機地借成大器之名表達了他的愛國主義思想。在《歲月風雲之上海皇帝》和《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中,陸雲生也是愛國的,但他的愛國是有複雜性的,而成大器的愛國,是相對純粹的。
在《追龍》中,我們同樣看到了王晶的愛國主義思想——港英時代曾如此黑暗,有什麼好追懷的。
《追龍》刻意放大了英方高級警務人員的醜惡嘴臉,將警司亨特設定為終極「大BOSS」,也可以看出王晶對「英國佬」的不滿。
8、 關智耀的功勞?
王晶「爛片王」的形象是何等深入人心,以致於他拍了一部不錯的作品,還要備受質疑。我身邊就有朋友說,《追龍》的好,很大程度上是關智耀的功勞。
我對此實在不敢苟同,我認為《追龍》是「王晶作品」。
推薦閱讀:
※我的父親母親電影你有什麼看法?
※寫在電影《祖宗十九代》上映前
※踏山尋虎———我們不曾面對過自己
※你對倫納德·尼莫伊LeonardNimoy飾演的Spock有什麼評價?
※葛利亞嘉遜都演過什麼電影?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