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讀書】雙十一談讀書

引子

今天是11月11日,國內的雙十一,對於一個在日本的留學生來說沒什麼太大意義。當然,即使在國內,也沒有多大意義。秉承著奧卡姆剃刀原則(如無必要,勿增實體)的赤樂君,只會在需要的時候買需要的東西,不會去湊熱鬧。

(此時遠處傳來一陣喊聲)

「赤樂啊,聽說隔壁亞馬遜kindle降價了!」

什麼,這還得了,寫什麼文章,散了散了,大家秋安哈……

咳咳,這樣的日子裡還是難免受到各種購物信息的影響。不過kindle我已經惦記好久了,對我來說確實是有必要的東西,如果能趁著降價的時候拿下豈不美哉(我得意地笑)。

可惜國內亞馬遜還是傷透了我的心,所有的kindle型號都降價了,除了oasis……

我其實已經有了kindle paperwrite 2,從大學到現在已經有4年多了,想看的書只要有電子版,肯定首選用kindle來看。而看到kindle oasis單手握持很方便,於是佔有之心久已,惜價之高也,遂去。算了,還是接著用我的paperwrite 2吧,不過既然傷了我的心,雙十一就談談讀書吧。

是什麼——What

這裡先對讀書下個定義吧。書的種類太多,要用漫畫來充數的當然不算,所以這裡指的書我大致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社科類,主要是各種小說,以豐富的想像力來吸引讀者,並能引發讀者自己的思考。比如《三體》、《偷影子的人》、《阿特拉斯聳聳肩》、《鼠疫》等,輕小說和網路小說也算,但要意識這兩類和前面的作品比等級是較低的,不要覺得這兩類看多了就自認為看書多。另外不包括漫畫。

第二類是讀知類,就是讀完後可以增長智慧,比如各種名人傳記《富蘭克林傳》、《洛克菲勒傳》,關於成功學的《異類》、關於對未來思考的《必然》、《未來簡史》等,以及介紹各種自然科學的書。

為什麼——Why

為什麼我們應該看這兩類書呢?

社科類小說可以擴展我們的想像力,科幻世界讓人類看向了宇宙,看向了未來,魔幻世界則讓我們沉浸在冰與火或中土大陸的魔幻世界裡,體驗金戈鐵馬和謀略戰爭。而之所以把輕小說和網路小說的等級下調,是因為這兩類里大部分作品是快餐,只能讓你爽,不能讓你想,讀完後也不會讓讀者去思考。當然,這兩類里自然也是有很多佳作的,輕小說中的《十二國記》,《銀河英雄傳說》,網路小說中的《歷史的塵埃》。

而讀知類的書能增長我們的見識,使我們在現實中過得更好,成長更快。所以這兩類書都應該看一些。

這裡對讀完一本書也做一個定義。看書看一半發現看不下去,直接棄掉,這個不算看完一本。另外像主題式閱讀,每本書中只看相關的內容,這個也不算讀完一本書。所以這裡的讀完一本,真得就是字面意義上的讀完一本。

怎麼看——How

這裡我介紹一下自己的一些讀書原則吧,權當拋磚引玉。

  • 1 質量很重要

質量很重要。輸入決定輸出,看得是快餐,帶來的也只能是快餐式的思考。所以看書一定要找高質量的書,經過時間驗證的好書。這種書經常出現在各大書單里,一版再版,看了絕不會虧。正是因為有高質量的輸入,才能讓我們有更高的成長性,比如《源泉》、《動物農場》、《異類》。

  • 2 數量也很重要

讀書能改變命運,這麼一句不負責任的話決不能成為我們看書的理由。這裡按我的理解分析一下,通過看書改變自己的思維,重塑自己的性格,形成獨立思考的方式。這種全方面提升可以讓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形成良好的習慣和高效的做事風格,於是獲得更好的機會,改變命運。但這又豈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都說量變到質變,數量沒有到一定程度,也是很難帶來改變的,這個有點像一萬小時定律,如果不花很多時間去練習,就無法做到卓越。而讀書也一樣,你就算看得書質量再高,一年只看一本,那也很難帶來思維上的改變。

所以看書少的情況下,就別挑來挑去了,先看起來再說。看書少,這裡指三個月看一本,即一年看不夠4本的情況,這樣的話最應該把閱讀量提上去,多看上面提到的那些經過時間檢驗的書。我個人的經驗是,一個月兩本,忙的時候可能一個月只有一本,但一年起碼要20本以上。另外旅行的時候看書很多。

另外多利用碎片時間看一些高質量的文章,比如一些周刊或月刊的文章,這樣的文章質量普遍會比公眾號上的高。這個也能增加數量。雖然不算是讀一本書。

  • 3 每天挑固定的時間點來看書

這個說實話就是要養成看書的習慣,而挑固定的時間點也是為了更方便養成習慣。比如我習慣在睡前看書,時間長了就養成習慣。每次一到睡覺的時間,就會想到,「啊,先看會書吧。」於是在床上看一會書,再睡覺。不過沒必要精確到11點看書這種程度,有時候太刻意了反而無法堅持。

  • 4 有些書很難啃,要堅持

其實很多小說看起來真得不容易,比如內容本身並不令人感興趣。比如《鼠疫》,講得是黑死病歐洲時期的故事。我對這個題材本身不怎麼感興趣,看這本書完全是出於對作者加繆的敬佩。但是看起來的過程比我想得更艱難一些,首先題材不感興趣,而且故事本身進展比較慢,我又是急性子,所以這本書斷斷續續看了很久,直到去西安旅行的時候才看完(旅行是最適合刷書的時候)。但看完後我能非常肯定地說,這本書給我的影響很大,讓我思考了很多,關於生命,關於人生,關於掙扎。所以看書的過程不一定都是愉悅的,但是能夠堅持下來,就一定能有所收穫。

  • 5 少做筆記

我以前很愛做筆記,覺得遇到什麼好東西一定要做個記錄。以前用紙質書的時候在文字旁邊寫些批註,現在看電子書的時候直接用kindle敲些注釋。但這種做法其實很影響閱讀體驗,本來看得正起勁,結果光敲字就要寫半天(在kindle上做筆記太痛苦,還不如在手機上的kindle App里敲入來得快),這樣的結果就是讓整個閱讀過程變得很累,久而久之讀書會讓自己有一種長時間做筆記的恐懼感,遂而不願意讀書。所以現在我在kindle上看書,基本只要高亮來勾上自己喜歡的部分。有時候覺得非常棒的時候,就簡單寫幾個字來做備註,比如 "確實如此","有同感",「哈哈」之類的。如果使用手機上的kindle App來看的話,備註就會寫得多一些了,因為手機打字還是比較快的。

  • 6 看完比看全更重要

有時候很多書其實是很冗長的。而以前的我為了保持一種儀式感,認為不把所有句子看完就不算是看完一本書,但發現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很多書看不下去,於是直接就不看了。所以比起這種不值一提的儀式感,還是把不想看的部分直接掃過去吧。比如在看《阿特拉斯聳聳肩》的時候,大段大段的對話和形而上學的探討讓我有些瘋狂。所以我就告訴自己,沒必要搞懂他每句話說得究竟是什麼,掃過去就可以。不然的話這本書我估計是看不完的。當然也有會有說,看書不認真的話不等於沒看嗎?是的,我同意這個觀點,但我更認為看完一本書更重要。如果真得對書里的某部分很在意的話,完全可以備註一下,等看完整本書的時候再回去看相應的內容。而且看完整本書後再去看前面的內容,理解起來更容易。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寫讀書筆記的事情。我以前看完一本書就告訴自己要總結一下,但這麼想的結果就是一想到要寫東西反而不願意去看書了。這種本末倒置實不可取的,所以有時候不要要求太高,看完本身就已經很棒了,做不做筆記不要去強迫自己。當然,其實做筆記回顧一下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不過有餘力的時候再做比較好。

  • 7 用多利用聽的時間

說實話能直接用眼看書的時間很寶貴,因為我們總是越來越忙。另外看書時需要注意力集中,這意味著你要停下其他所有事,只看書。當然,我也贊同看書的時候要一心一意,這種體驗其實是很寶貴的,對一個的成長絕對有益。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用眼睛作別的事情時,就不能用來讀書了,所以這個時候可以利用耳朵來聽書。比如我早起後準備早餐的時候,就習慣打開手機里講書的音頻,一遍做早餐一遍聽書里的內容。不過聽書會遺漏很多東西,所以就不要志望能聽得很仔細了,聽書就是用來簡單了解書的內容。如果感興趣的話,再去看實體書。

好了,不知不覺總結了這麼多,希望大家也能多讀書,讀好書,成為一個獨立思考者。另外如果有不同的意見歡迎留言交流。

祝秋安

赤樂

2017年11月11日


推薦閱讀:

讀書:《渴望生活——梵高傳》(序幕)
讀《活出生命的意義》
《推薦系統實踐》要點筆記(一):好的推薦系統
《智能時代》——人類未來的工作在哪裡?
《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 讀書筆記

TAG:讀書方法 | 讀書筆記 | 「雙十一」購物狂歡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