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拼價格的那麼多,拼品質的怎麼辦?

價格,對任何商品都是非常微妙的存在。白茶,當然也涉及到這個問題。

說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白茶這個行業的圈子真的很小,今年春茶季結束後,我請一位福鼎的朋友吃飯,在這個過程中她聊到了一個河北的茶商豐先生,剛好我也認識。

「以後我不打算再給他供貨了。」「為什麼?」「他對貨的品質要求很高,這個無可厚非,但是價格這兩年一直在壓,壓了再壓,壓了還要壓,可是行情一直在漲呀!今年的春壽眉,最後給他的價格我一斤的利潤只有五毛錢,這還沒算招待他的成本。」

「他最後拿了多少?」「225斤。」「他零售的價格你知道是多少?」「賣多少錢看他的本事了,我們討論這個沒意義……算了,還是跟你說吧,你不提這個事兒我還不生氣呢!他一斤賣580,還經常跟我炫耀!」

如果說茶青價格是構成白茶最終價格的第一個組成部分,那麼這種加工以後進入分銷環節的成本,就是第二個部分了。這裡面涉及到產地與分銷的利益博弈,但我認為,共贏才能形成健康的供應生態,否則都長久不了,搞不好危害還會很大。

過於強硬地壓低採購成本,最終只有兩種可能。要麼這生意沒法做了,要麼以次充好,看價格給貨,有點看菜吃飯的意思在裡面。所以說,給到產地充分的利潤,是保證產品質量長期穩定的重要方法。這也是一種商業思維,賺該賺的錢。

同樣的道理,在市場終端也是一樣。品質上乘的白茶,如果賣到了白菜價,只有兩種可能。一種虧本,一種是低劣的品質對應低劣的價格,低劣的價格對應低劣的利潤。這無疑是一種惡性循環,都不會長久。

昨天剛好跟武夷山的一位同行朋友聊到價格的事情。他的處境可以用兩個片語來描述:一直要求高品質低價格的白茶,垃圾茶橫行的茶城市場氛圍。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沒有合理的利潤,或者說足夠支撐他運營的利潤,白茶這個品類必然會被砍掉。如此一來,他的客戶也就少了一個喝到高品質白茶的渠道。

最後,他從微信上發了一條信息:拼價格的那麼多,拼品質的該怎麼辦呀?我的回答是:繼續拼品質,該賺的錢還是要賺,總不能餓著肚子賺吆喝吧。

推薦閱讀:

選購白茶時的三個忌諱
2017年10月,為白茶來一次正名!
什麼樣的白茶,更容易出葯香?
白茶受潮了怎麼辦,可以曬太陽嗎?
白露茶,作為高端白茶的潛質有多大?

TAG:白茶 | 福鼎白茶 | 政和白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