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塊錢買回的客戶通訊錄和辦信用卡的尷尬

先說一個真實的段子:2008年,一位從事特殊行業的阿姨,手機裡面有一萬多條客戶信息。有一天手機壞了,無法啟動,來到木樨園去找我的一位小夥伴修手機。她說,你開價吧,一條一塊都行,恢復多少我給你多少錢。不然以後我這些客戶可全都聯繫不上了,我就沒錢賺了。實際上這個手機的價格不過千元左右,那個時候的手機存儲空間遠沒有現在這麼多,好像達到了手機的上限了。

這個事是在和哥們喝酒時候閑聊聽到的,後來我碰到越來越多的人在空間,朋友圈發,手機丟失,手機壞了,各位親把手機號發給我吧。我一次又一次的想起了哥們說的這位從事阿姨的經歷。這是一個挺普遍的現象,大部分人對於財產的意識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對於軟體,信息,數據這種無形的東西缺乏管理和保護的意識。我們是一個在信息世界的原始人。

我有沒有手機丟失,手機壞了的經歷呢,沒有,有沒有手機換了聯繫人找不到的經歷呢,沒有。因為我在開始有錢買手機的時候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了,這個得感謝哥們兒給我講的那個故事。那個時候願意花一萬塊錢恢復通訊錄,對我來說是很大一筆數字了,那年我在工廠打零工,一天不過掙30塊錢。

第二個小故事:2012年剛來北京的時候,還沒有信用卡,這些辦信用卡的人員就會來掃樓,同事們在禮品的誘惑下,我們也都辦了幾張。對於卡的額度和公司的註冊資本有關係。我們當然想要一個更高額度的卡了,雖然實際上也用不上,心理上還是想萬一用上了呢!工作人員就問我們:「你們公司的註冊資本有沒有1000萬?」

我說:「肯定有"

實際上那個時候我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只是覺得,應該有吧,你們怎麼知道有沒有。等了一會兒,那個姑娘拿著終端查了一下名字,告訴我說:「先生,不好意思,貴公司的註冊資本只有500萬,我們估計很難為您提供XX額度的信用卡」。有點小尷尬,畢竟剛才還理直氣壯呢。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你們銀行好強大,我們公司的這些信息你們都有。後來再一想,不對啊,這麼多公司的信息,隨便在半分鐘以內都能查出來,你得花多少錢買服務啊?有木有公開的?這個問題也就沒再深入研究下去。直到2013年辭職,單位拖欠幾個月的工資沒發,我們去維權,仲裁法庭要求我們到企業信用信息網去查詢,列印材料才知道原來公司地址,法人,註冊資本這些信息都是公開的啊!當時就是自己想當然了,沒有多問一句,去找人確認一下或者簡單的百度一下。這個自然的情緒反應都是在保護自己已有的觀念,去習慣性的給自己找一個合理的解釋,而這未必是事實。實事求是,真的不容易。

第一個故事讓我知道了數據比硬體更值錢,第二個故事讓我懂得:別人說的不一定都是真實的,即便非常肯定,也有無意的謊言。你還是要有自己的辦法去確認一下。

推薦閱讀:

TAG:outlook使用技巧 | 信息安全 | 認知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