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斷網讀書會之後(上)

這是瀟瀟洒灑發表的第3篇文章,共計2197字。

上周末,報名了一場斷網讀書活動。報名的原因也並非逼迫自己閱讀,而是近幾周,不知什麼原因,讀書頻率日益減少,原本一周一本書的節奏也變得不再堅固。

所以對自己心生不滿,想藉以外界的刺激和壓力,讓自己重回正軌,重拾那一絲不苟的讀書節奏。

然而,報以這種單純目的的我,竟然體會到了我從未期待過的感受。

人生好像總是如此,當你對什麼報之超出本該有的期待時,現實往往難遂人意。

可當你終於說服自己本不該對除自己以外的人事物報有太多期待,那難以意料的稀世珍寶又偏偏擲予你的手上,讓你心生不可思議、難以置信的感受。

人生好像本就如此戲謔,那就乖乖接受好了。

當我習慣不再有過多的期待,生活反而會隨時隨地製造驚喜。

報之以這樣的信念生活,整個人都變得輕鬆起來,心態會平和很多,至少情緒幾乎處於某個水平線的位置,起伏不會太大,起碼不會在失落的沼澤中反覆掙扎。

這次斷網閱讀,先是自由讀書兩小時,然後分享所讀書籍的內容和自己的感悟。這樣陳述起來,好像是十分無聊的活動,但我卻因為借他人的視角,看到了一個更為遼闊的世界。

我好像也越發認識到,人與人是如此不同,雖然都具有思維的能力,但看待事物的角度卻是千差萬別。

精彩的發言不少,但留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好像也只有一件。

也許,人就是擅長捕捉與自己核心價值相契合的東西,也就是說,人會記得自己覺得值得記得的事。至於,記住的原因,可能是想從捕捉到的信息中再一次肯定自己心中已有的信念。

如果說,傾聽別人的想法,也可能是藉以肯定自己,這樣的說法不免太過武斷,但不可否認的是,人本性上就是自我的。

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一位頭髮還不到肩膀的短髮女生,頭髮些微蓬鬆,卻也不凌亂,身材不太高大,略微有點肉感,一身打扮比較隨意,還穿了一雙看似可以用來跑步的運動鞋,反正從頭到腳都顯示了「隨意」二字。

可當她一開口,我就突然理解了她的隨意。她說自己在美國讀大三,現在正處於gap year的階段,中文裡時不時帶著幾個英文單詞。

我從她的穿衣打扮、說話方式、言行舉止,都感受到了一絲極其微妙的熟悉感,那種好像已遠離我很久,卻又已成為我生命一部分的熟悉感。

當我看到她,就不可抑制地想起過去,那個在美國生活的我。當她表現出迷茫和困惑,我彷彿看到曾經的自己,但也無法開口說些什麼,因為我明白,勸誡和建議都不管用,管用的是你要自己去經歷一切,哪怕過程會帶來苦痛。

她的話語和神態勾起我對往日的一些回憶,心裡掠過一絲難以名狀的複雜情感。

畢竟那歲月已經過去,不會再回來了,在我以為人生最美好的時候,我並未瀟洒肆意地度過,卻擁有很多的遺憾,這樣的我有些感傷。

不知為何,我總覺得有些時光美好純粹,不知是不是戴了「回憶」的玫瑰色眼鏡的緣故。當我置身其中時,並未感受到多大特別,卻在隔了一段距離回望之時,內心才湧起一絲特殊的感覺。

是不是人生中的很多事情,都要隔了一段時日和距離之後,才能真正看清它在自己生命中的位置呢?

也許,快樂和美好並非一種即時體會,而是回望之後的對比。

當下有的只是舒服與不舒服,平靜與不平靜,可當一段記憶被擲於生命的長河,你才發現那段僅僅以為是很舒服的回憶,因為被自己賦予了太多特別的意義,成為了生命中最難以割捨的部分

這位女生後來提到自己在看《聖地亞哥,朝聖之路》這本書,提到自己在西班牙交換的經歷。

她的中文裡不時夾雜英文,十分自然地用手勢輔助語言,言語中流露出興奮、自信、陽光,讓人明顯感受到,她是充滿自信的,內心是有天然的優越感的,好在這股優越感並不帶刺,不會讓人感覺排斥。

其中有一幕卻也讓我感覺溫暖,她在最後解釋說,自己中文夾雜英文並不是為了顯示什麼,而是有些詞語很自然地就想到英文,而無法用中文來表達清楚。旁邊立刻就有人回應到,「理解」。

我忽然覺得「理解」這個詞本身就具有溫暖的力量。

以理解回應憂慮,以善意回應善意,這是再

如果這位女生不理解在座人心裡的感受,對自己中文夾雜英文的事情不作解釋,可能一些人心裡會因為「不理解」而不爽快。

而如果那位同學不因為理解而回應善意,那麼女生的解釋也顯得多此一舉。

而對於中英文夾雜這件事,好像一直被人們所詬病。我倒發現了一種現象,喜歡這樣做的人,往往天生就帶有一股強大的自信,也比較外向活潑。

有時候,我會羨慕這群擁有強大自信的人,羨慕他們總能毫無畏懼地展現自身的優點,有著從容的姿態,覺得展露自我是理所應當的事,可我卻在展露自己時難掩內心的羞愧。

我太在意別人的感受,太害怕自己的驕傲會觸及別人敏感的神經,別人偶然間流露出的眼神和動作,會在我的心裡留下印記,我無法裝作不在意。

同樣在美國生活許久,她的自信隨意和美國人極為相似,我卻未能沾染美國人那股天生帶有的自信。

隨著年少輕狂的日子逐漸過去,我逐漸看清自己,便不再願意偽裝自己,我以為,本不是那種人,就無法裝出自信的樣子來,就算裝出來了,樣子也極為彆扭。

我的大學時代,因為渴望被認可、被接受,曾努力地刻意去營造這股自信,但收穫的效果也不怎麼好。

所以最後乾脆放棄,選擇舒舒服服做自己。反而是在做自己之後,才發現這世間沒有什麼比做自己來得更美妙的事了。

我們一生會遇見很多人,只會記得一些人,我們記住她們,不因為什麼,也許只因為從她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一部分的自己,又或是因為,她們的出現,讓我們重新拾起了遺留在記憶的殘骸,重新擦拭了已蒙上一層灰的記憶。

推薦閱讀:

好習慣:父母眼中的行為問題
記在紐瓦克機場度過的一晚
好習慣:偏激執拗害人不利己
美國生活之停電軼事
好習慣:培養孩子幫助別人

TAG:讀書會 | 讀書的意義 | 生活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