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美的誘惑——扣肉
肥美的誘惑——扣肉
文/芒果君爺爺
十年前,荊州一家食品企業,委託我司協力其生產的扣肉(預包裝食品)至跨國連鎖超巿售賣。應允以後,遂通知各區域經理市場調查。信息不日反饋,各地皆有當地產品,詳細明目發送公司。視野進一步延展,情報接踵而至。廣東有梅菜扣肉,廣西有香芋扣肉,四川有冬菜扣肉,福建有豆豉扣肉,江蘇、浙江亦是梅菜扣肉,江西方面報告市售除南昌扣肉外,還有井岡山扣肉。夠了!夠了!看來扣肉並非荊楚特產噢。可見富庶與貧脊地域,慣例與習俗各異,卻終擋不住扣肉肥美的誘惑,扣肉,縱橫南方諸省,名符其實放之四海而皆準。失落粉碎了我強烈的地域主義,一絲淡淡的的失望掠過心中,真乃五味雜陳,悵然若失。
扣肉食材是五花肉。亦稱肋條肉。層次分明,紅白相間,肥瘦參半頗受紅案青睞。
五花肉可做各色菜肴,與家庭均可料理的粉蒸肉、回鍋肉緊密相連,扣肉更是標配。至於五花肉做臘肉,尤其是果殼、柏枝熏制後的風味臘肉,那滋味,唉,口舌生津了,以後我會專文談及,在此不再贅述。
其實,荊州亦有風格迥異的扣肉,當然它的別具一格則是配料鮓辣椒,其它皆大同小異。儘管諸省皆有本土製造,我們仍不妨它做為荊楚特產進入超市的貨櫥。
舊體制時,荊州聚珍園是一家國有酒樓。門前醒目的黑色生漆楹聯鐫刻鏤金大字「遼瀋無雙味,荊楚第一園」。題詞者是中國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之胞弟溥傑。不知時年溥傑品嘗了聚珍園的佳肴,是否觸動了對前清皇室的回憶,欣然抑或是悲戚地留下了詩句。舊時,遼瀋偽滿州國所轄,遼瀋滿清遺族之正宗皇室風味皆稍遜荊楚?可見荊楚扣肉仍有可圈可點之處。
荊州聚珍園的扣肉因其切片細薄曰之「千張扣肉」,可惜酒樓已闢為大型購物中心,坐在酒肆品評「千張扣肉」已成歷史。惟一慶幸是尚有工業產品可替代,但經高溫高壓滅菌,失去現蒸熱賣的鑊氣,風味略顯不足。
我兒時的兜兜朋友,幼稚園玩尿泥的同窗,荊州魚糕非遺傳承人張積華先生,70年代下鄉插隊,我們同居一室。四年後,我從軍豫南,積華先生從業於聚珍園,經名師教誨得其真傳,習得廚藝高強,數次蒞寓我國駐外使領館主廚,遊歷歐亞,集中外廚藝於一身。
本人居家下廚,張大師多有指點,扣肉操作更是不厭其煩。
扣肉肥碩豐膄,卻不膩人。五花肋條業經水煮,油烹,煎炸,蒸制,油脂大量浸出,僅余軟糯肥美。奉行「身體主義」者也可無慮甘油三酯之虐。
汆煮帶皮五花肉旨在達到定型斷生的目的,此為首要步驟。然後起油鍋,油不宜過多,以煎帶炸處理皮層。五花肉經水汆煮,熱油遇水飛濺,尤要謹防燙傷。可傾斜鍋蓋權當武士盾牌遮擋。好在處理皮層不甚耗時,煎至色澤金黃即可關火。
炒糖色還是對皮層的再處理,諸君可以看出我等對五花肉皮的高度重視。倘若有人用無皮五花做扣肉,固然可以省下繁複周章,但皮肉分離,肉成亂泥這樣的扣肉豈有風格?
鍋內留少許食油,舀二勺白糖(真的是白糖,不是筆誤),用小火焙炒。白糖經高溫溶解為汁液,會發生由白至紅的化學反應,此時可將煎炸的五花肉放入紅色糖液中,關火,蓋上鍋蓋,躲避一側觀其噼啪作響。少頃,響聲終止,糖液略變金黃吸附於皮層上,亮麗如同琥珀。至此,食材前期處理完畢。
有食譜書寫者對其難度評定為中級,更有初級之說,不知有人相信否?我做菜無數,此等繁瑣,堪稱第一。
為求下刀有力,肉須稍事冰凍。分切肉片,又有爭議。我以為過於細薄五花肉片,怎能經得住二小時沸水蒸騰,肉已化為粉齏。如蒸制過短,口如嚼膠,大倒味口。切片宜偏厚,粗獷豪放,亦能久蒸。對於誨人者「蒸制三十分鐘」之說,真的令我無語。
用少量清水勾兌醬油調至滋汁均勻塗抹肉片,依切片序列碼入碗中,皮層朝下。
華夏各地扣肉特色就此分庭抗禮。
梅菜,鹽菜,冬菜,芽菜,豆豉,鮓辣椒等悉數登場,僅選其一,蓋在肉面上。再鋪上幾片姜塊,小塊桂皮,干尖椒,蔥結等香辛物,也可以去掉此類香辛佐料,替換個人鍾愛口味,當然亦可不用任何辛料。
蒸鍋水量加至最高,大火不間斷蒸制,一小時後,必須續補蒸鍋水耗,再蒸勿停。如香氣四溢,食者急不可奈,也可關火扣蓋。若心緒平和,再續水入甑,兩小時後入口即化。
揭蓋,檢驗成果的時刻到來!棄掉碗頂之香辛物,用濕巾墊盤扣住蒸碗,輕移碗底至槕沿右手接住,左手壓住瓷盤底部,極快翻轉,湯汁不落一滴。至此,寫的人困馬乏的五花肉,就此秒扣,始為扣肉矣。
有授藝者提出將汁液倒出再扣,實際上是對翻扣碗盤這個極具刺激動作的膽怯,以此法予於規避,在講究鍋氣的今天,本欲一氣呵成反而分段進行,實在叫人嗤鼻,實在不足為訓。
三小時大火蒸騰,殊為追求至真美味,千萬不要吝惜天燃氣。
扣肉皮色軟糯紅亮,無須再添蔥綠擺件。畫蛇添足,平添俗氣。
用筷拈起扣肉,肉塊微顫不斷,入口五秒即入胃腹,方為臻品!倘若再配上米飯。只能說吃得不要太過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