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7.讀書31~《拜占庭帝國通史》上
2017.08.17
來自亞馬遜非常全面的拜占庭帝國通史,完全是我國的史觀。
以下是一些書摘:
緒論
拜占庭 ( B y z a n t i u m )這一名稱最初是指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古城拜占庭 。該城市始建於古希臘商業殖民時代 , 4世紀君士坦丁大帝 ( C o n s t a n t i n e t h e G r e a t , 3 0 6 —3 3 7年在位 )在古城舊址上擴建羅馬帝國的東都 ,此後 ,拜占庭城迅速發展 ,成為地中海第一大都市 ,而拜占庭這個名字也因此聞名於世 。
拜占庭是希臘古城
然而 ,在中古歐洲並不存在所謂 「拜占庭帝國 」 ,也沒有任何民族自稱為 「拜占庭人 」 。當時 ,原羅馬帝國東部被稱為 「東羅馬帝國 」 ( t h e E a s t e r n R o m a n E m p i r e ) ,其君主自稱為 「羅馬皇帝 」 ,當地的居民則自稱 「羅馬人 」 ,連他們的首都也冠以 「新羅馬 」 。
這些稱謂實際上是近代學者在其研究工作中開始採用的 。 1 5 2 6年 ,德國學者赫羅尼姆斯 ·沃爾夫 ( H . W o l f )在最初奠定 《波恩大全 》編輯基礎工作中 ,首次使用 「拜占庭的 」一詞 ,以示這部叢書的內容有別於古希臘和近代希臘的歷史文獻 。
使用拜占庭,是用來區分古希臘文獻
拜占庭國家歷史始於 3 3 0年 ,這一年 ,君士坦丁大帝正式啟用古城拜占庭為東都 「新羅馬 」 ,後來該城改稱為君士坦丁堡 (圖 0 3 ) ,意為 「君士坦丁之城 」
改名為君士坦丁堡
基督教產生於 1世紀的古代羅馬世界 ,並廣泛流傳於東地中海沿岸地區 ,至 3 —4世紀時 ,它已經從被壓迫被剝削的下層人民的宗教逐步演化成為受統治階級推崇的宗教 ,其早期的性質 、社會基礎 、教義 、教會組織和教規禮儀都發生了巨大且深刻的變化 ,日益與羅馬帝國政府合流 。
4世紀上半葉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的 《米蘭敕令 》和他親自主持召開的尼西亞會議實際上使基督教獲得了國教的地位 。
確立了基督教為國教
( J u s t i n i a n I , 5 2 7 —5 6 5年在位 )的改革為突出的代表 。查士丁尼一世以其畢生精力企圖重建羅馬帝國昔日的輝煌 ,力圖恢復古代羅馬帝國的舊疆界 ,其努力最終失敗 ,標誌著在舊社會的框架和制度中尋求建立新秩序的時代的結束 。
查士丁尼一世改革失敗
希拉克略一世 ( H e r a c l i u s I , 6 1 0 —6 4 1年在位 )登上拜占庭帝國皇位標誌拜占庭帝國中期歷史的開始 (圖 0 6 ) 。在此期間 ,拜占庭統治者推行以軍區製為中心的社會改革 ,加速社會組織的軍事化
希拉克略的軍區
晚期拜占庭歷史是帝國急劇衰落 ,直至滅亡的歷史 。 1 1世紀末 ,軍區制徹底瓦解 ,帝國經濟實力急劇下降 ,國庫空虛 ,以農兵為主體的小農經濟的瓦解使拜占庭不僅陷入經濟危機 ,而且兵源枯竭 。
軍區制瓦解
君士坦丁堡於 1 2 0 4年失陷於十字軍騎士之手 。此後 ,拜占庭國土分裂 ,中央集權瓦解 ,領土不斷縮小 ,淪為東地中海的小國 ,在奧斯曼土耳其 、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等強國之間周旋 ,苟延殘喘 。 1 4 5 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 ,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 ( C o n s t a n t i n e X I P a l a i o l o g o s , 1 4 4 9 —1 4 5 3年在位 )陣亡 ,其後 ,末代王朝巴列奧略家族男性成員被土耳其人盡數屠殺 ,拜占庭帝國最終滅亡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
第一章 君士坦丁時代
古代羅馬帝國多種深刻的矛盾演化為 3世紀危機 ,這次危機進一步沉重打擊了病入膏肓的晚期羅馬帝國 。當帝國西部地區在內部危機和外部日耳曼諸各民族入侵的雙重打擊下迅速衰亡時 ,帝國東部地區也在危機中苦苦掙扎 ,尋求擺脫困境的出路 。拜占庭國家即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形成 。總之 ,晚期羅馬帝國已經病入膏肓 ,無可救藥 ,但是 ,如果沒有一種外力的打擊或推動 ,垂死的羅馬帝國還將繼續掙扎 ,羅馬帝國的社會轉變仍然遲遲不會發生 。這種外力就是日耳曼民族各部落對羅馬帝國的入侵 ,可以說蠻族入侵是羅馬社會轉變的最後推動力 。
蠻族入侵推動羅馬社會轉變
蠻族 ( B a r b a r i a n )一詞來源於古希臘語 ,最初只是指 「不說希臘語的人 」 ,並無貶義 ,但是 ,在羅馬帝國時代 ,它成為羅馬公民對周邊落後民族的蔑稱 。
4世紀時 ,屬於蒙古利亞人種的匈奴人 ( t h e H u n s )大舉西遷 (圖 1 2 ) ,他們逢人便殺 、逢物便搶 、逢村便燒的野蠻進軍和恐懼傳言迫使正在向農耕生活轉化的哥特人為躲避屠殺而舉族向西遷徙 ,蜂擁渡過多瑙河在匈奴人的壓力下 ,絕望的哥特人向東羅馬帝國派出使節 ,要求皇帝許可他們整個部落成為帝國的臣民 ,並許諾提供賦稅和軍隊 。從此他們作為東羅馬帝國的臣民和同盟者開始在帝國初期的歷史上發揮重要的作用 。
哥特人在匈人壓力下,進入羅馬
一方面 ,他們整個部
的男女老幼 ,連同奴隸和牲畜定居在帝國邊境那些人煙稀少的荒野和沼澤地帶 ,有利於將荒地開墾成為農田 ,不僅養活自己 ,還為帝國政府提供賦稅 ,成為帝國經濟生活的重要補充 。另一方面 ,他們為帝國軍隊提供了相當充分的人力資源 。哥特人以其勇猛善戰成為羅馬軍隊重要的組成部分 ,他們組成哥特軍團 ,其戰鬥力甚至超過羅馬軍團 。帶來了賦稅,增加了兵源
與羅馬帝國西部深刻的社會動蕩相比 ,帝國東部的危機相對緩和 ,內外形勢也相對穩定 。
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促進了東羅馬帝國商業貿易的興起 ,一方面 ,農業生產 (包括畜牧業和漁業 )為城鄉工商業提供了豐富的農副產品和原料 ,為集中在大 、小城鎮的手工業 、國內外商業快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其中博斯普魯斯海峽地區由於控制東西南北海陸交通的匯合點而具有特別突出的重要性 。來自中國 、印度的絲綢 、香料和寶石原料 ,埃及的紙草和穀物 ,敘利亞的兵器和織物 ,來自古羅斯平原的原木 、毛皮和蜂蠟以及來自撒哈拉以北非洲的動植物及其產品多在這些城市的集市上交換 ,並轉運至歐亞各地 。古城拜占庭優越的商業地理位置被形象地比喻為 「東西方之間的一道金橋 」 。
羅馬東部經濟發展
1 .君士坦丁王朝的建立
君士坦丁王朝 ( 3 2 4 —3 6 3年 )由君士坦丁大帝創立 ,統治時間僅 3 0餘年 ,歷經 5位君主 。君士坦丁 (圖 1 4 )生於 2 7 2年 ,其父君士坦提烏斯一世為羅
馬帝國東方達吉亞行省人 ,與帝國皇帝克勞狄二世 ( C l a u d i u s I I , 2 6 8 —2 7 0年在位 )有血緣關係 ,行武出身 ,官至達吉亞行省總督 ,後升為高盧大區的大區長 。3 0 5年戴克里先和馬克西米安退位後 ,君士坦提烏斯一世成為羅馬帝國西部地區的主宰 。勝利後 ,君士坦丁大帝立即著手建立王朝 ,他一改晚期羅馬帝國皇帝任命皇位繼承人的擬制血親制度 ,拋棄了在位皇帝收養 「義子 」的傳統習俗 ,而是任命其兩宮皇后所生的 4個兒子為副皇帝 ,作為其皇權繼承人 。君士坦丁一世,父親是羅馬西部主宰,後來確定血親繼承
君士坦丁的做法是將皇權當作皇帝個人的私有權利 ,皇帝不再是帝國公民的公僕 ,因此 ,它可以也必須像私人財產一樣傳給具有血緣關係的後代 。
他寄予厚望且戰功卓著 、能力超群的長子卻因被懷疑與其年齡相近的後母福斯達有染 ,或因涉嫌某件無從考證的重大罪案而於 3 2 6年被突然處決 。為了防止在他死後幾個兄弟之間發生爭奪皇權的衝突 ,君士坦丁大帝在 3 3 7年臨終病故之前 ,在尼科米底亞行宮 ,為其諸子劃分了各自的勢力範圍 ,即由君士坦丁二世控制不列顛 、高盧和西班牙地區 ,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控制色雷斯 、西亞和黑海地區 ,由君士坦斯一世控制義大利 、非洲 、達吉亞和馬其頓等地區 。 【 1 5 】
4個兒子進行了分封,死後立刻開打
王朝最後一任皇帝尤利安是君士坦丁大帝的女婿和外甥 。
君士坦丁王朝最後一任竟然是女婿和外甥
我們可以大體將其劃分為 3個時期 ,
3 0 6 —3 1 2年鞏固皇帝地位和增強其割據實力的階段 ,3 1 2 —3 2 4年擴張勢力進而統一帝國階段和3 2 4 —3 3 7年強化君士坦丁王朝中央集權階段 。他推行的基督教政策即圍繞上述 3個時期的政治目的 ,為實現其最終政治目標服務 。
做事很有調理,一步一個腳印
他在積極加強軍隊建設和在高盧地區推行富國強兵措施的同時 ,通過多項保護基督徒的法令 ,明令轄區軍政官員在對基督教執法中減少流血衝突 ,爭取民眾支持 ,從而揭開了其基督教化政策的序幕 。
3世紀末時 ,基督教已具有成熟的信仰和教義 ,其經典 《聖經 》也已經成書 ,有組織嚴密的教會 ,信徒人數眾多 。特別是在君士坦丁時代 ,大批信仰基督教阿利烏派教義的哥特人進入帝國軍隊 ,他們構成了君士坦丁軍事力量的重要部分 。
獲得基督教支持,基督教徒充實軍隊
君士坦丁統一帝國的鬥爭始於 3 1 2年 ,前期以掃除馬克森提烏斯和小伽列里烏斯割據勢力為主 ,後期以剪除李錫尼 (圖 1 7 )為主 ,最終於 3 2 4年實現帝國統一 。
3 1 3年 ,君士坦丁在米蘭會晤李錫尼 ,消除李錫尼對其政治野心的警惕性 ,並共同頒布 《米蘭敕令 》
清除割據,頒布《米蘭敕令》
主教制與教階制的萌芽 ,說明教會已經牢固地被控制在富有階級手中 。此後 ,基督教通過教會的領導人和教父進一步向羅馬奴隸主政權靠攏
基督教也開始分化,向統治階級靠攏
3 1 4年 ,君士坦丁與李錫尼之間爆發了戰爭 ,君士坦丁與李錫尼的聯盟隨即瓦解 ,野心勃勃的君士坦丁開始其掃除建立君主專制的最後障礙 。
3 2 4年 ,李錫尼被迫投降 。 3 2 5年 ,李錫尼被處死於塞薩洛尼基 。
消滅最後的對手李錫尼
在選擇新都城址和興建東羅馬帝國首都 (拜占庭 )時 ,他再次祭起基督教上帝的靈旗 ,宣稱他是按照 「上帝的意旨 」確定新羅馬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拜占庭古城 。
君士坦丁為確定新都日思夜想 ,頗費了一番心思 ,以致在夢中見到了 「神跡 」 ,幫助他最終確定了新都的城址 。他選擇古城拜占庭為新都是有其道理的 ,因為這座城市確實佔盡了獨特的經濟地理優勢和軍事戰略重要性 。它坐落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歐洲一側的小山丘上 ,南臨馬爾馬拉海 ,北靠 「黃金角 」海灣 ,東面扼守博斯普魯斯海峽 ,控制赫力斯滂 (今達達尼爾 )海峽 ,把守馬爾馬拉海北向黑海出口 ,西面居高臨下俯瞰色雷斯平原 ,易守難攻 。不僅如此 ,這裡還是羅馬帝國重要的軍事大道埃格南地亞大道和小亞細亞地區軍事公路的匯合點 ,是通向亞洲的必經之地 。
同時 ,由於它控制黑海經由愛琴海進入地中海的水上交通要道 ,因此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此外 ,拜占庭城北的黃金角海灣是一個條件極佳的自然港灣 ,全長約 1 0公里 ,主航道寬約 4 6 0米 ,並有多處分支水巷 ,可供船隻停泊 。自古以來 ,這裡便成為世界各地商船彙集的地方 ,給當地居民帶來財富 ,故被稱為黃金角 。
最終選定拜占庭建都
當時 ,他的隨從官員對他確定的城市的巨大面積感到驚訝 ,疑惑不解地問道 : 「我的殿下 ,您將繼續往前走多遠 ? 」他回答說 : 「我要繼續走下去 ,直到在我前面引路的神認為合適停下為止 。 」
稱為神的指引
城市最西側建立的君士坦丁城牆長約 3 0 0 0米 ,是第一道城防 ,數十年後加修的狄奧多西城牆則構成了第二道城防 。
經典的城牆
戴克里先 (圖 1 1 6 )實行改革以前 ,羅馬帝國僅有 5 7個行省 ,君士坦丁重新統一帝國後 ,行省的數量上升到 9 6個 ,君士坦丁改革後行省的數量增加到 1 2 0個左右 。
多達120個省
宰相取代了君士坦丁堡市長的地位 ,實際控制朝廷各部官員的活動 。宰相之下設立財政稅收 、郵政交通等主管部門 ,他還控制著 1 2 0 0名欽差大臣 ,這些欽差大臣是中央政府加強地方控制的工具 ,他們隨時將監視地方官員動向的報告提交給宰相 。
宰相還負責指揮御林軍和近衛軍 ,確保皇帝的人身安全和首都的正常生活秩序 。皇家總管也聽命於宰相 ,負責皇室房地產的經營和內宮事務 。
宰相權力巨大
4世紀末 ,日耳曼各部落在匈奴人的進攻壓力下加快了向西遷徙的速度 ,拜占庭軍隊幾乎無法阻擋他們湧入帝國的浪潮
哥特人進入拜占庭社會生活帶來了多方面的影響 。首先 ,隨著哥特人的遷徙 ,在拜占庭國家經濟中增加了一種新的經濟生活方式 ,即普遍存在於日耳曼各部落的農村公社其次 ,大批哥特人定居拜占庭國家後 ,為拜占庭軍隊提供了兵源 。
哥特人遷入後,還保留了農村公社
哥特人加入拜占庭軍隊產生了兩方面的影響 ,
其一 ,拜占庭國家抵禦外敵的防務任務相當大部分逐漸由哥特人承擔 ,其二 ,進入拜占庭軍隊的哥特人的兇猛剽悍多多少少給士氣不振的拜占庭軍隊注入了一些生氣 ,而習慣單兵作戰的哥特將領也部分地改變了陳舊的羅馬軍團式作戰的戰略戰術 。
哥特將領單打獨鬥的方式,開始改變軍團作戰的方式
狄奧多西王朝 ( 3 7 9 —4 5 7年 )和利奧王朝 ( 4 5 7 —5 1 8年 )統治時間長達近 1 4 0年 ,其間統治集團以君士坦丁大帝確定的治國原則為基本的指導方針
後繼狄奧多西,繼承了之前的方針
狄奧多西一世 ( T h e o d o s i u s I , 3 7 9 —3 9 5年在位 )從兩方面繼續推進君士坦丁大帝開始的基督教化政策 :其一是清除多神教殘餘 ;其二是堅決支持以 《尼西亞信經 》為信仰的正統教派 。
狄奧多西一世 (圖 1 1 9 )改變了前朝皇帝實行的宗教寬容政策說服元老們以多數票否定了以大神朱庇特為主神的多神教崇拜 ,促使帝國各地貴族紛紛拋棄舊信仰 ,連羅馬最古老和勢力最顯赫的加圖家族的元老也迫不及待地脫去祭司的長袍 ,換上基督教教父的法衣
對舊多神教不再寬容,就宗教祭司也很配合,馬上換上基督教教父的法衣
狄奧多西一世清醒地認識到 ,統一帝國除了靠武力 ,還要靠思想 ,而統一帝國臣民思想的工具只能是基督教正統教義 。
3 8 1年 ,他公開宣布支持正統的三位一體教義 : 「朕高興地知曉所有為朕之寬厚仁慈治轄的各民族均將堅定地信奉聖彼得教喻羅馬人的宗教 ,其信仰傳統得以保持 ,目前 ,更得到大馬士革主教和具有教父聖潔之名的亞歷山大主教彼得的完善 。根據這位聖潔教父的教規和福音的信條 ,讓我們誠信聖父 、聖子和聖靈之惟一聖體 ,同位同格的純粹三位一體 。
狄奧多西一世,繼續用基督教統治思想,支持三位一體
阿波加斯特斯原為瓦倫提尼安二世的部將 ,後為狄奧多西一世重用 ,擔任高盧軍團總兵 。
哥特人擔任高級將領
阿德里安堡戰役失敗在帝國朝野和軍隊中產生的深遠的心理影響不可能很快消除 。在此情況下 ,採取利用蠻族和 「以夷制夷 」的策略既是不得已而為之 ,也是有利可圖的政策 。
傳統羅馬軍團的慘敗留下了心理陰影
為了鼓勵哥特人定居務農 ,狄奧多西一世規定在開墾荒地的最初若干年內 ,他們可以享有免稅的優惠待遇
鼓勵哥特人定居
在君士坦丁堡大教長 「金嘴 」約翰 ( J o h n C h r y s o s t o m , 3 9 8 —4 0 4年在位 )領導下 ,拜占庭朝野內外 、教俗各界以 「勤王 」為口號 ,於 4 0 0年 7月 1 1日 (或 1 2日 )在首都君士坦丁堡發動了反對哥特人大起義 ,哥特士兵被大批屠殺 ,主要的哥特軍官被處死 ,塔依納斯僥倖逃脫 ,不知去向 。哥特人在早期拜占庭國家的軍事勢力從此被清除 ,哥特貴族對拜占庭政治和軍事生活的影響從此逐步消失 。
展開清洗哥特貴族大屠殺
狄奧多西王朝末代皇帝馬爾西安死後 ,阿斯巴推薦利奧為皇帝 ,旨在控制朝政 。登基後 ,利奧一世 (圖 1 2 2 )為擺脫阿斯巴的控制 ,請君士坦丁堡大教長阿納托留斯 ( A n a t o l i o s , 4 4 9 —4 5 8年在任 )為其加冕 ,從而首開大教長在皇帝登基大典上為皇帝加冕的先例 。
利奧一世首開大教長為皇帝加冕
阿納斯塔修斯雖然不是利奧家族成員 ,但是他能力超群 ,治國有方 ,統治期間積極從事財稅制度改革 ,發行優質銅幣弗里司 ( F o l l i s ) ,並變國有土地為皇家產業 ,擴大了國家稅戶 ,國庫因此充盈 。 【 7 8 】 5 1 5年阿利雅得尼病故 ,兩年半後阿納斯塔修斯也撒手人間 ,利奧王朝統治結束 ,同時也標誌著君士坦丁時代的結束 。
利奧王朝短暫中興一下完結,君士坦丁時代結束
經歷了皇黨與哥特軍事貴族之間 、後黨與伊蘇利亞黨之間的血腥內訌後 ,拜占庭帝國繼續保持了君士坦丁大帝確立的帝國發展方向 ,繼續堅持王朝最高權力的血親世襲繼承原則 ,不僅強化了中央集權皇帝專制制度 ,而且開創了基督教涉足皇權繼承的慣例 ,徹底解決了蠻族軍事勢力控制帝國最高層的危險傾向 ,君士坦丁時代的各項歷史任務得到了比較圓滿的完成 。
君士坦丁時代結束完成了中央集權的確立和基督教的統治
早期拜占庭國家特別注意繼承古典文化的遺產 ,這是因為皇權專制統治需要從傳統中尋求精神力量 ,從豐富的文化遺產中得到民眾的認同 。
為了集中保護古代遺留下來的圖書手稿 ,中央政府建立了規模龐大的國家圖書館 ,其任務不僅包括整理 、抄寫古代書籍 ,而且廣泛收集民間藏書 。這座圖書館很快就發展成為僅次於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的第二大國家圖書館 ,藏書達 1 2萬冊 ,其中多數為古典書籍 。
君士坦丁圖書館,僅次於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
第二章 查士丁尼時代
查士丁尼一世 ( J u s t i n i a n I , 5 2 7 —5 6 5年在位 )是這個時代的核心人物 ,也是該時代最重要的代表 ,因此 ,後代學者將其所在的歷史時期稱為查士丁尼時代 。查士丁尼一世登場,是查士丁的外甥
5 1 8年 7月 ,皇帝阿納斯塔修斯一世去世 ,查士丁一世被部下擁立為帝 。
據記載 ,查士丁一世能以禁衛軍隊長稱帝 ,是採納了其精明的外甥的主意登基伊始 ,查士丁一世便任命其外甥查士丁尼一世為凱撒 (副皇帝 )
查士丁一個武夫,莫名其妙當皇帝,只能依仗自己外甥
在對外關係方面 ,他主動結好西部教會 ,邀請羅馬教區大主教訪問君士坦丁堡 ,並與波斯保持友好關係 。
在這些人才中特別突出的是他自己的妻子狄奧多拉 ( T h e o d o r a ) 。狄奧多拉少年時家庭生活極為困苦 ,她曾與親姊妹一起跪在大賽場上乞求本黨觀眾的施捨 。
娶了個好媳婦
另一位對查士丁尼一世統治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貝利撒留 ( B e l i s a r i u s , 5 0 5 —5 6 5年 ) 。
貝利撒留 2 4歲時升任東部戰區總司令 ,在這期間 ,他以一系列擊敗波斯軍隊的輝煌戰績顯露了軍事才華 。
提拔了好統帥
查士丁尼一世即位後 ,面臨兩種勢力的威脅 :其一是代表大土地貴族和舊王朝貴族勢力的復辟力量 ;其二是不滿現狀的普通民眾 。這兩種勢力在 5 3 2年的君士坦丁堡大起義中紛紛登台 ,充當了起義的主要角色 ,並且幾乎推翻了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 ,但是最終遭到帝國當局毀滅性的打擊 。
消滅民主勢力
查士丁尼一世見勢不妙 ,從地道逃離大賽場 ,回宮後驚慌失措 ,在朝臣慫恿下準備棄城出逃 。正當群臣議論紛紛 、查士丁尼一世舉棋未定之時 ,鎮定自若的皇后狄奧多拉站出來阻止皇帝和部分企圖出逃的朝臣 ,她堅定地說 : 「我的皇帝陛下 ,您可以為自救離開 ,喏 !大海就在那邊 ,船隻也已準備起航 ,您也有足夠的盤纏 。但我要留下 !我認為凡穿上帝王紫袍的人就再也不應把它脫下 ,當人們不再稱呼我皇后時我絕不會苟且偷生 。我喜歡那句老話 :紫綢可做最好的衣服 。 」
尼卡起義,皇后力挽狂瀾
重新振作起來的查士丁尼一世立即和皇后調兵遣將 ,並設計將起義民眾引誘到大賽場 ,而後密令貝利撒留率領伊蘇利亞僱傭兵軍隊從地道進入並包圍大賽場 (圖 2 4 ) ,進行了大屠殺 ,他們不分男女老幼 、參與者或旁觀者 ,當場殺死 3萬餘人 。
殘酷鎮壓尼卡
為了限制大貴族和大地主的發展 ,查士丁尼一世取消了貴族地主享有的免稅權 ,要求大地主根據各自土地的多寡和勞動力的人數按時按量繳納稅收 。
對大地主收稅
查士丁尼一世為了保護拜占庭帝國的商業利益 ,不惜發動戰爭 ,與波斯人展開了激烈的較量 ,以爭奪紅海貿易控制權 。
關於查士丁尼一世從中國引進育蠶絲織技術的故事最能說明他發展對外商業的政策 。
保護商業利益
所謂阿利烏派學說是指亞歷山大里亞教會教士阿利烏 ( A r i u s )提出的神學理論 (圖 2 6 ) ,即認為上帝聖父和聖子在本體和本性上不同 ,聖父無始無終 ,永恆存在 ,其本性不變 ,而聖子基督為上帝所造 ,不能與聖父同樣永恆 ,其本體和本性經歷了發生 、發展的過程 ,他只是體現上帝的道 ,因此不是神 ,其地位低於聖父 。這一理論否定了基督救贖的可能性和人類獲得上帝恩典的途徑 ,與正統基督教神學發生衝突 。
核心爭論是,耶穌有沒有神性,能不能救贖
聶斯脫里派神學是由安條克神學家聶斯脫里 ( N e s t o r i u s )提出的兩元論神學 ,即認為基督的神 、人兩性分離 ,其神性來自上帝 ,而其人性來自馬利亞 。這一理論與正統的三位一體信仰相悖 ,遭到羅馬和亞歷山大里亞兩教會的激烈反對 ,並於 4 3 1年以弗所宗教大會上被斥責為異端 。該派後流亡波斯帝國 ,並以波斯帝國為基地發展壯大 ,進而傳入我國
景教,日月神教
皇帝至尊權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
其一 ,召開基督教大會的權力 。其二 ,掌握基督教高級教職人員的任免權 。早期基督教教會曾建立了五大教區 ,即羅馬 、君士坦丁堡 、耶路撒冷 、亞歷山大里亞和安條克教區。其三 ,參與教會事務和仲裁教會爭端 。
這些權利太重要了,最後冒出個教皇
5 2 9年 ,查士丁尼一世關閉了被視為古典思想中心和傳播異教學說基地的雅典哲學院,雅典這個古代地中海世界的著名文化中心從此失去了最後的光榮 。
清除了雅典古典文化
查士丁尼一世為重建昔日羅馬帝國的光榮竭盡全力 ,他的另一項業績是與弘揚羅馬帝國的光榮聯繫在一起的 ,即重新修建君士坦丁堡 。
大興土木,也有道理,之前已經都毀差不多了
查士丁尼一世的對外戰爭主要包括汪達爾戰爭 、哥特戰爭和波斯戰爭
三大征
正是貝利撒留以其傑出的軍事戰略家和戰爭指揮者的才能幫助查士丁尼一世實現了其政治理想 ,他作為拜占庭帝國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將領和查士丁尼一世最得力的軍事助手 ,參與指揮多次重大對外戰爭 ,屢戰屢勝 ,為拜占庭帝國恢復羅馬帝國昔日疆域立下了赫赫功績 。不僅如此 ,貝利撒留還對拜占庭軍事技術和戰爭藝術的發展作出了意義深遠的貢獻 。他在擔任拜占庭帝國軍事總指揮期間 ,組建了裝甲騎兵 ,這支部隊後來成為拜占庭軍隊主力的重裝騎兵 。
軍事天才,在各個方面,無論戰略、戰術、後勤、裝備
他還首先在騎兵裝備中引進日耳曼式長矛和波斯弓箭
知道與時俱進
皇帝尤利安 ( J u l i a n , 3 6 1 —3 6 3年在位 )親自統兵侵入波斯領土 ,奪取底格里斯河渡口 ,並在波斯陪都泰西封以北大敗波斯軍隊。
他充分利用整編擴充之後拜占庭軍隊的騎兵優勢和德拉城特有的地形優勢 ,使波斯軍隊數萬之眾難以展開 ,而拜占庭軍隊則在局部上佔據對波斯軍隊人數上的優勢 。在佳麗尼克戰役中 ,又以 2萬騎兵擊潰波斯人 1 5 0 0 0騎兵 ,最終挫敗了霍斯勞一世奪取西亞的計劃
非常會以少打多,形成局部優勢
貝利撒留則不負厚望 ,在征服西地中海戰爭中使自己的才華得到最充分的展示 。
所謂蠻族 ,是古希臘人對非希臘語民族的稱呼 ,拜占庭帝國時代 ,蠻族泛指拜占庭帝國周邊落後的野蠻民族 。
蠻族最早是指不說希臘語的人
5 3 3年 ,貝利撒留統領 1 8 0 0 0名將士和百餘條戰艦渡海直取汪達爾王國 。
雙方的決戰發生在代基蒙城以南阿龍沙漠以東的平原地區 。貝利撒留根據拜占庭遠征軍人數較少 ,而本土作戰的汪達爾人人數佔優的情況 ,選擇這個相對狹小的空間作為決戰戰場 ,從而可以達到限制敵方優勢的戰術策略 。
又是以少打多,還是客場作戰
貝利撒留不放過這唾手可得的最後勝利 ,決定滅亡汪達爾王國 ,消除拜占庭帝國在西地中海的潛在威脅 。這樣 ,他不等查士丁尼一世派遣的大臣到達就命令拜占庭軍隊繼續追擊向西逃竄的蓋利默殘部 。他親自率領精銳騎兵部隊晝夜兼程 ,跟蹤蓋利默向西疾進 ,終於在伊彭城 ( I p p o n )抓住最後一股敵軍
絕不姑息,要取得徹底勝利
被俘的汪達爾人後來被編為拜占庭軍隊中的汪達爾人兵團 ,最終在拜占庭人對外戰爭中消耗殆盡 ,這個民族也逐漸從歷史中消失了 。
汪達爾人最後無聲無息地消耗沒了
生性多疑的查士丁尼一世也對貝利撒留在軍隊里的巨大聲望感到擔憂 。為了表示對貝利撒留赫赫戰功的獎賞 ,查士丁尼一世在其班師回朝後 ,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凱旋典禮 。
開始功高震主了
5 3 5年 ,貝利撒留再次受命率軍出征義大利 ,企圖滅亡東哥特王國 。
貝利撒留清楚地認識到拜占庭軍隊在義大利遭遇的對手不同於汪達爾人 ,難以用武力徹底征服 。因此 ,他審時度勢 ,主張對東哥特人施行懷柔政策 ,並且千方百計拉攏東哥特貴族 。拜占庭軍隊在義大利久戰不決的局面迫使查士丁尼一世同意與東哥特人談判 。
東哥特人不好打了,邊打邊談判
當拜占庭與波斯兩國戰事再起時 ,受冷落在家的貝利撒留毫不猶豫地受命前往東方前線指揮作戰 。
要去東邊給波斯戰線擦屁股
貝利撒留則親率數百精兵猛烈攻擊保加利亞前鋒部隊 ,使之損失 4 0 0餘騎兵 ,被迫退往馬其頓地區 。
保加利亞又來了
與地震造成的破壞相比 ,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時期爆發的大規模瘟疫更為嚴重 。根據這個時期多位作家的記載 ,查士丁尼一世時期爆發的大瘟疫屬於鼠疫流行 。 「查士丁尼瘟疫 」是鼠疫在地中海的首次大規模爆發 ,其病死率相當高 ,僥倖逃脫死亡的病人可能是人體對鼠疫產生的自身免疫力的結果 。
連年海外征戰和民族融合,帶來了鼠疫
他驚恐地寫道 :在巴勒斯坦的一些城市和村莊 ,所有的人都死去了 ,無一倖存 , 「所有的居民都像美麗的葡萄一樣被無情地榨乾 、碾碎 」 ,
極其恐怖
因為查士丁尼一世為打破波斯人在遠東貿易中的壟斷地位 ,大力拓展紅海商業通道 ,使君士坦丁堡與埃及的聯繫進一步強化 。 【 4 2 】可以推斷 ,當時頻繁的海上穀物貿易與 「查士丁尼瘟疫 」的爆發有直接關係 。
與此相關的另一個事實是拜占庭帝國自查士丁尼時代以後人力長期短缺 ,甚至經過一個世紀也未能恢復 ,帝國被迫採取移民政策
鼠疫造成人口減少,被迫移民,買下後面的禍根
這次流產的宮廷陰謀 ,起源於查士丁尼一世感染鼠疫 ,終止於他奇蹟般的康復 。
感染鼠疫還康復了,太厲害了
5 6 5年 ,查士丁尼一世去世 ,同年 ,貝利撒留和普羅柯比也相繼撒手人間 。
一代雄主和自己最好的將領一起走了
查士丁尼一世去世後 ,邊境地區的形勢急轉直下 。當時 ,拜占庭帝國東部勁敵波斯軍隊恢復了對拜占庭人的攻勢,從東面侵入帝國的亞洲領土,先後攻佔了東部重鎮敘利亞 、大馬士革 、耶路撒冷等城,兵臨博斯普魯斯海峽。新興起的阿瓦爾人和斯拉夫人則從北面多瑙河一線大舉南侵帝國腹地和希臘地區 ,對首都君士坦丁堡形成了直接的陸上威脅。在西班牙,西哥特人對帝國屬地展開了全面進攻 ,拜占庭軍隊鞭長不及 ,只能聽憑西哥特人為所欲為 ,最終喪失了其最西部的領土 。在義大利,倫巴底人乘東哥特人的再度反叛之機,襲擊帝國軍隊,迫使拜占庭帝國勢力龜縮於拉韋納城內 。遠在北非的柏柏爾人也頻繁打擊拜占庭軍隊,使得這支曾經橫掃北非 、不可一世的軍隊只有招架之功 。當時的拜占庭帝國真可謂四面告急,戰事不絕 ,朝野上下惶惶不可終日 。
東南西北的敵人同時來了
查士丁尼時代的文化成就主要體現在歷史學和建築藝術領域 。
普羅柯比 ( P r o c o p i u s o f C a e s a r e a ,約 5 0 0 —5 6 5年 )。他是一位知識廣博 、見解獨到的學者 ,年輕時即以作品優美而聞名,後受聘於君士坦丁堡大學 ,講授修辭學 ,大約 27歲時擔任貝利撒留的顧問和秘書 。此後 ,他隨貝利撒留東征西討 、轉戰南北,參與了所有重大的軍事行動 ,這為他日後的寫作積累了大量素材 。
作為北里撒留的隨軍秘書,難怪能有這麼多貝利撒留的事迹流傳下來
《戰史 》 (又名 《八卷歷史 》 )完成於 5 3 4 —5 5 4年 ,全書共分 8卷,主要記述拜占庭帝國對薩珊波斯帝國 、汪達爾王國和哥特王國的歷次戰爭 。
主要是歌功頌德
《秘史 》一改對查士丁尼一世及其政策的讚揚,以尖刻辛辣的語言批評查士丁尼一世及其皇后狄奧多拉 ,猛烈抨擊查士丁尼一世推行的政策 ,認為查士丁尼一世的好大喜功和窮兵黷武將國家引向災難 。
這個是秉筆直書
歷史學家麥南德 ( M e n a n d e r )著有 《歷史 》一書 ,主要記述摩里士皇帝統治時期以前的拜占庭帝國歷史 ,此書大部分散失,但是,現存的內容是研究當時地理和民族問題的重要資料 。
雖然散失很多,但還是很有價值,內容真假就是一家之言了
建築方面最傑出的代表是聖索菲亞大教堂。該教堂是在尼卡起義中被燒毀的舊教堂遺址上重新建立的 。它由萬餘民工施工 5年方才完成 。
藍色清真寺
第三章 希拉克略時代
希拉克略王朝 ( 6 1 0 —7 1 1年 )是由希拉克略一世 ( H e r a c l i u s I , 6 1 0 —6 4 1年在位 )創立的 ,統治百餘年 ,共經 6代皇帝 。
希拉克略 (圖 3 1 )是非洲迦太基總督老希拉克略之子,年輕時曾隨其父經略非洲馬格里布地區 。年少跟著總督父親一起征戰,和君士坦丁一世、查士丁尼一世差不多
6 1 0年 ,當 3 5歲的希拉克略於秋高氣爽之時進入首都君士坦丁堡時,他面臨的主要任務是使過渡時期的拜占庭帝國逐步軍事化,並確立起適合帝國存在和發展的政治經濟制度 。他效仿迦太基總督區 ,在帝國推行軍區制 。可以說,這一制度的形成和在全國推行是希拉克略王朝時期拜占庭國家進行的最重要的改革 。
開始改革
希拉克略一世即位後 ,面對帝國內外交困的局勢 ,毫不猶豫地進行改革 ,重建秩序 ,調整中央政府機構 ,整頓財政系統 ,加強軍隊建設 。
對帝國社會實行全面的軍事化 。
全國軍事化
拜占庭軍區制的發展大體經歷了試行和推行兩個階段 。
軍區制是由 6世紀末拜占庭總督區 ( E x a r c h a t e )演變而來 。僅有迦太基和拉韋納兩城由總督統轄 。由於兩城重要的政治和經濟地位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 ,它們均於 6世紀中期被確定為總督區 。其管理上的特徵是軍政權力合一 ,由總督區首腦總督控制 。
最早的軍區就是邊境重鎮,和咱們藩鎮差不多
皇帝希拉克略在帝國小亞細亞地區首先建立了亞美尼亞和奧普西金軍區 ,其後 ,其他皇帝又建立了基維萊奧冬 、阿納多利亞軍區和位於巴爾幹半島的色雷斯軍區 。
其二 ,總督區制度下沒有形成穩定的農兵階層 ,軍隊主要是由領取軍餉的職業軍人組成 。但是軍區制下則形成了相對穩定的農兵階層,軍隊主要是由領取兵役田產的業餘軍人組成 ,他們成為中期拜占庭 ( 7 —1 1世紀 )的社會中堅力量,對於加強拜占庭帝國國力 、穩定形勢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可以說 ,軍區制度改革加速了拜占庭國家組織和社會機構的軍事化 。
和明朝的軍戶很像
到 5世紀時 ,帝國軍隊五大主力的兩支駐守多瑙河一線 ,一支沿幼發拉底河巡邏,兩支駐紮京畿地區
五大主力
軍事序列的確立有兩點重要意義 。
其一 ,自上而下地取代了地方行政管理系統,使過去行省、地區和村社的行政管理機構或是向軍事序列靠攏 ,或是被軍事機構所取代 。其二 ,在此基礎上 ,各級經濟關係得以確定 。
地方行政為軍事服務,經濟關係也和軍事掛鉤
建立軍役地產的辦法 ,這一措施促進農兵階層的形成 。這是軍區制最終形成的關鍵 ,因為軍役土地製造就了一個農兵階層 ,他們成為軍區制的基礎 。
亞洲地區最先採取以田代餉的辦法 ,因為該地區有大量棄耕農田。小亞細亞地區曾是羅馬帝國和早期拜占庭帝國的穀倉 ,這裡水系豐富 ,平原地區土地肥沃 ,氣候適於農耕 ,因此農業一直比較發達 。但第一 ,軍區制將本國公民作為軍隊的主要兵源 ,使軍隊建立在廣泛的本國人力資源基礎上 。第二 ,軍區制下軍事首腦的一元化領導也極大地提高了地方管理的效率和軍隊的應急能力 。
靠分田地代替軍餉
由於拜占庭國家推行的軍區制增強了軍事實力 ,使希拉克略一世得以進行其一生中最重要的戰事 ,即波斯戰爭 。
同年 ,希拉克略首次攻入波斯境內,將已經侵入幼發拉底河上游拜占庭領土的波斯軍隊主力吸引到馬庫 ( M a k o u ,今伊拉克馬庫 )進行決戰,並打敗驕橫的波斯軍隊 ,取得波斯戰爭第一年的重大勝利 。6 2 7年 ,希拉克略沿底格里斯河的支流大扎卜河 ( G r e a t Z a b )南下,在古戰場尼尼微 ( N i n e v i )附近與波斯主力展開決戰,打敗霍斯勞二世親自指揮的波斯軍隊,打開了通往波斯陪都泰西封的戰略要道 ,取得了最終擊敗波斯人的決定性勝利 (圖 3 4 ) 。波斯戰爭最終以拜占庭軍隊的勝利結束,困擾拜占庭人數百年的波斯入侵問題終於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此後 ,波斯國家陷入內亂和無政府狀態,不久即被新興的阿拉伯人滅亡 。
最終打敗波斯,波斯甚至因此滅亡。
希拉克略在取得波斯戰爭勝利的同時 ,還對阿瓦爾人和斯拉夫人的入侵進行反擊 。
亞美尼亞和南高加索地區併入拜占庭帝國後,當地尚武好戰的山民為拜占庭軍隊補充了大量有生力量 ,進而使拜占庭帝國實力增強 。
這個地區後來成了東正教堡壘了
拜占庭帝國軍事成就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阻止了阿拉伯人的軍事擴張
阿拉伯人的巨大發展發生在 7世紀穆罕默德 ( M u h a m m a d )創立伊斯蘭教以後 。
阿拉伯和伊斯蘭興起了
6 3 7年 ,阿拉伯人進入敘利亞北部地區 ,佔領敘利亞首府安條克 ( A n t i o c h ,今敘利亞的安塔基亞 )和阿勒頗 ( A l e p p o ) ; 6 3 8年,基督教聖城耶路撒冷失陷 ; 6 3 9年 ,阿拉伯人攻入美索不達米亞地區 ; 6 4 0年 ,凱撒里亞 (今以色列的海法 )失守 ,同年 ,阿拉伯軍隊征服美索不達米亞全境 。
方其興時,舉天下豪傑莫能與之爭
勝利後的阿穆爾在寫給奧馬爾哈里發 ( O m a r , 6 3 4 —6 4 4年在位 )的信中極為得意地說 : 「我已經奪取了一座城市 ,我不描繪它 。我這樣說就夠了 ,城裡有 4 0 0 0座別墅 、 4 0 0 0個浴池 、 4萬個納人丁稅的猶太人 、 4 0 0所皇家的娛樂場所 。 」 【 3 5 】拜占庭帝國在埃及數百年的統治從此宣告結束 。
攻佔亞歷山大里亞
6 5 5年 ,阿拉伯艦隊首次兵臨君士坦丁堡城下 ,在里西岩 ( t h e L i c i a n C o a s t )近海重創拜占庭帝國皇帝君士坦斯二世 ( C o n s t a n s I I , 6 4 1 —6 6 8年在位 )親自指揮的帝國艦隊 ,切斷了帝國首都與外界的水上聯繫 。
第一次進攻君士坦丁堡
但是 ,倭馬亞王朝爭權奪利的內訌暫時中斷了阿拉伯人對拜占庭帝國的進攻,給了拜占庭人喘息的機會 。
內訌
在隨後的戰爭中 ,阿拉伯軍隊遭到拜占庭人發明的新式武器的打擊,這種武器就是後來令阿拉伯人聞風喪膽的 「希臘火 」 。
新式武器扭轉戰局
據史料記載 ,希臘火是由佳利尼科斯 ( C a l l i n i c o s )發明的。此人曾在敘利亞從事建築業,在尋找和研究建築用防水材料時對煉丹術發生了濃厚興趣 ,進行過長期的化學研究,因此逐漸掌握了火藥的配製方法。阿拉伯軍隊侵佔敘利亞後,他隨逃難的人群撤往首都,在途經小亞細亞地區時發現了當地出產的一種黑色黏稠油脂可以在水面上漂浮和燃燒 ,這種油脂實際上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石油 。
發現了石油
據現代學者研究 ,希臘火是一種以石油為主體、混合了易燃樹脂和硫磺等物質的黏稠油脂 。它附著力強 ,容易點燃,但不具備爆炸力,因此便於攜帶和運輸。其性狀如油,可以在水面上漂浮和燃燒 ,其容易附著於物體表面的特性有利於火攻 。
事實上 ,自拜占庭帝國的高加索和亞美尼亞地區發現石油以後,就有相當數量的原油被運往君士坦丁堡 ,對於它的可燃性人們也早已熟悉。佳利尼科斯的新貢獻在於將相當比例的易燃物質加入石油 ,使得它的可燃性變為易燃性 ,成為新式武器希臘火 。
希臘火就是石油添加易燃物
拜占庭海軍事先布置大量小船在城下海面上噴洒希臘火 ,等待阿拉伯艦船駛近 ,便施放帶火的弓箭 ,點燃海面上漂浮的油脂 ,進而使阿拉伯海軍的木船被大火燒毀 ,阿拉伯艦隊近 2 / 3的船隻被燒毀 。
6 7 8年 ,拜占庭人和阿拉伯人雙方訂立 3 0年和約 ,哈里發穆阿威葉一世表示降服 ,願意每年向拜占庭帝國進貢 。
678年第一次挫敗了阿拉伯征服歐洲計劃
新皇帝利奧三世精明強幹,建立了伊蘇利亞王,結束了希拉克略王朝後期激烈的宮廷鬥爭 。
新王朝誕生
第四章 毀壞聖像運動時代
7世紀末 、 8世紀初 ,拜占庭帝國經歷了希拉克略王朝末期的政治危機和數年的內亂 ,最終出現了利奧三世建立的伊蘇利亞王朝利奧三世 (圖 4 1 )於 6 8 5年生於敘利亞北部的日耳曼尼基亞 ( G e r m a n i k e i a )牧民之家 ,童年時隨父母移居色雷斯的麥森布利亞 ( M e s e m b r i a )地區 。他雖然出身社會下層,但是卻有非凡的膽識,少年時代的生活使他對當時下層人民深受的戰亂之苦有親身體會 。
這位皇帝和以前不一樣,出身底層社會
利奧三世面對危急局勢 ,冷靜地分析了雙方情況,認為阿拉伯人有備而來,遠道奔襲 ,意在速決,而拜占庭人內亂方休,戰備不足,因此只可以逸待勞,堅守不出,利用拖延戰術令敵軍疲憊,而後伺機出擊,打垮敵人。他還清楚地看到,阿拉伯軍隊雖然人數眾多 ,船隊龐大 ,但是存在供給困難的致命弱點 。
面對危險,冷靜,分析敵人弱點
阿克洛伊農戰役的勝利揭開了拜占庭帝國大反攻的序幕 ,此後 ,他們主動出擊將阿拉伯軍隊趕出小亞細亞地區和敘利亞北部 ,使阿拉伯軍隊在將近 4 0年內不敢發動入侵戰爭 。
擊敗阿拉伯軍隊
毀壞聖像運動是中期拜占庭帝國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這場運動是8—9世紀拜占庭教庭、俗統治集團發動的禁止使用和崇拜聖像的社會鬥爭。這場運動涉及面廣 ,影響極大 。學者多以這場運動標誌當時的歷史 ,稱運動發生的 1 0 0餘年為毀壞聖像時代 。
開始毀壞聖像
這場運動起因比較複雜 。從宗教角度來看 ,主要原因有三 。
其一 ,拜占庭統治集團為消除有礙加強基督徒與其他宗教信徒,如穆斯林或猶太教徒之間關係的宗教障礙 。其二 ,伊蘇利亞王朝的皇帝試圖通過 「凈化 」信徒對原始基督教教義的信仰來加強思想控制 。其三 ,拜占庭教俗統治集團中一部分受到拜占庭東方省區神秘宗教藝術影響的人力圖將古典藝術崇尚自然形象的傾向排除出基督教藝術,在藝術領域恢復基督教的純潔 。應該說,發動毀壞聖像運動的拜占庭皇帝不是從個人或王朝的宗教信仰出發,而是以宗教問題為契機,力圖推行一場旨在抑制教權膨脹的社會改革 。
宗教問題,從來都是政治問題
毀壞聖像運動背景的複雜性決定其過程的曲折。這場運動以皇帝利奧三世於726年夏季頒布《禁止崇拜偶像法令》為開端,至843年幼帝米海爾三世(MichaelIII,842—867年在位)統治時期,攝政皇后狄奧多拉(Theodora)頒布反對毀壞聖像的《尼西亞法規》為止,持續了117年。在此期間,毀壞聖像運動經歷了兩個階段。
皇權和教權的爭鬥
第一階段從726年到812年。利奧三世頒布了《禁止崇拜偶像法令》,並率先將大皇宮入口處的基督雕像拆除
730年,利奧三世召開宗教大會,撤換了反對毀壞聖像的大教長日耳曼努斯,代之以擁護毀壞聖像的大教長阿納斯塔修斯(Anasthasius,730—754年在位),後者按照利奧三世的法令制定了毀壞聖像的宗教法規。
換親皇權的大教長進行毀壞聖像活動
毀壞聖像運動至君士坦丁六世(ConstantineVI,780—797年在位)繼位之初發生了重大轉折。以攝政皇后伊琳娜為首的反對毀壞聖像派大舉反攻倒算
遇到了反攻倒算
皇帝利奧五世(LeoV,813—820年在位)繼位標誌著毀壞聖像運動進入第二階段。
利奧五世是毀壞聖像政策的堅定支持者,他以君士坦丁五世為榜樣,重新推行前代毀壞聖像派皇帝頒布的法令,廢除787年尼西亞基督教會議決議,並開始新一輪對崇拜聖像者的迫害。
打到最後,教權被削弱後,雙方和解
可以說,毀壞聖像運動是拜占庭教俗統治集團之間政治較量的結果,這場運動也可以被視為皇權極力恢復對教會控制的鬥爭。
這樣,在毀壞聖像運動進行的百餘年期間,教會元氣大傷,勢力迅速下降,很難再與皇權相對抗。
帝國東方和西方省區在這個問題上也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派別。大體而言,包括希臘在內的西方省區支持崇拜聖像,而東方各省則支持毀壞聖像。
東方和西方行省對聖像崇拜的區別,也是一個主要原因
在毀壞聖像運動的高潮中,確實興起了世俗藝術的熱潮,在石灰水刷掉聖像的牆壁上出現了以皇帝圖象和花草動物等自然景物為主的世俗繪畫,其中不乏對重大戰役、皇家生活、圍獵和公眾活動以及賽車競技等場面的描繪。
意外收穫,世俗的藝術開始代替教會藝術
個人微信公眾號,請搜索:摹喵居士(momiaojushi)
推薦閱讀:
※346.讀書3~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3
※遇上一本好書——《蠅王》
※我只是無法停止閱讀
※你可能並不知道怎麼使用FT中文網
TAG: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