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分鐘內分析一款產品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內容是教你在面試時如何在10分鐘內分析一款之前沒見過的產品。這段時間一直在準備校招,所以在面試中如何進行產品分析對我來說很重要,於是我就參考這篇文章嘗試對一款產品進行了分析的實踐。

文章中的場景是指分析一個之前沒有見過的產品,我就找網易考拉海購試了一下,發現太難,找不到具體的點去分析。於是就分析了一款使用了一段時間的產品結構相對簡單的產品——TIM。

這裡的分析就不採取先觀察後分析的方式了,而是把觀察和分析結合到一起。

5分鐘觀察,5分鐘分析。

視覺感與用戶行為是否一致

TIM 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簡單,一點也不像 QQ 那樣臃腫。顏色上,藍色給人一種穩重和商務的感覺,而 TIM 的 slogan 就是「TIM,輕聊的 QQ,更方便辦公」,所以這也符合該產品的定位。

所以,從顏色上和界面的總體程度來看,TIM 帶來的視覺感和用戶行為是一致的。

導航與用戶邏輯是否相通

首先不得不說,在 QQ 的基礎上去掉了很多功能後,整體導航結構變得很清晰,使用的過程中感覺很愉快。底部只有消息、聯繫人、我這三個標籤,每個標籤的視圖也非常簡潔明了。

但還有兩點我覺得值得探討:

聯繫人標籤中的「新朋友」

出現在這裡的「新朋友」,佔據了界面上很大一塊區域,但是它的功能優先順序卻很低,只是呈現最近新添加的朋友而已。

我想如果我作為一個白領上班族,我有固定的工作,所以我工作上的同事也相對固定,那麼添加新的同事的頻率就會非常低。再者來說,添加了新的朋友,我也不一定就會去看看添加了哪些朋友。給這樣一個優先順序非常低的功能這樣高的視覺優先順序,我覺得有點欠妥。

當然,我的經驗很不是很多,所以肯定有我還沒想到的場景。

「在線文檔」的歸納不合理

TIM 主打的是辦公,所以在線文檔肯定是核心的功能,它的重要性幾乎可以和消息同等。

但通過圖片我們可以看的是,在線文檔和其他相對來講重要性差很多的功能放在了一起,在視覺呈現上不夠明顯,想要打開特定的文檔,需要多點一次。

如果在辦公中使用 TIM,那麼找到目標的文檔然後打開會是一個非常高頻的需求,這樣來說在線文檔功能在層級上的歸納就顯得不合理了,主次關係沒有區分清楚。

個人認為處理成下面這張方式可能會更好一點:

流程是否符合用戶預期

得益於 TIM 十分簡潔,架構也很清晰,進行聊天,文檔編輯等核心流程都非常清晰,符合用戶的預期。

我設想了一個需要較長流程的場景,那就是我在辦公的時候,在群里和同時分享文件,就文件展開討論時是否足夠便捷。

可以看到,TIM 是支持發送在線文檔的,並且可以打開聊天記錄中的在線文檔,然後進行編輯再發送回群里。

整個流程都是符合用戶預期的。

功能是否幫助用戶完成行為

在分析完視覺、導航、流程後,就要進行頁面功能的分析了。下面分析 TIM 中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功能——添加不常用聯繫人。

功能:將選擇的好友收入不常用聯繫人分組裡,但不影響對方發來的消息。

需求:我不想看到亂七八糟的各種好友,我只想看到我需要看到的人。

思考:作為一個喜歡界面簡潔的人,我是非常喜歡這個功能的,這也緩解了我之前一直分組不善的弊病,也方便找到想要找到的好友。

綜合來講,按照如此結構化的分析,下次再針對某個產品進行分析的話,就不會一頭鑽進對於界面細節的評述中了。


推薦閱讀:

2018互聯網公司兵器譜排名
放下數據,立地成佛
你怎麼看待知乎這個平台?
七夕快樂,來做套「七夕直女考卷」吧!
扭扭脖子,俏妞教你減少頸紋,練出天鵝頸

TAG:產品經理 | 互聯網 | 用戶體驗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