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穆斯林禁令,這梁子怎麼結下來的
最近蕊蕊老師一直都在黑川普。今天我們就不使勁黑他老人家了,畢竟年紀那麼大了還要治理國家,也不容易。
我們今天主要來聊聊這個七國禁令和它的歷史淵源吧,為大家補充一些背景知識。考試雖然不會直接考歐美與中東那些破爛事,但是會經常提到裡面的事件或辭彙。那麼也藉助這個機會把常考的內容給大家捋一捋。
首先這個七國禁令相信大家也不陌生了,我們先不說這政策怎麼著,我們先來回答大家一個很關注的問題:
那麼有很多小夥伴想問了,為什麼是這七個國家?敘利亞、利比亞、伊朗、伊拉克、葉門、索馬利亞和蘇丹。為什麼偏偏是這幾個國家?
當然了,你可以回答說,美國認為這七個國家都是恐怖主義呀!那麼又為什麼偏偏恐怖主義都來自於這幾個國家呢?也有很多其他國家有恐怖主義呢為什麼就不禁其他的國家呢?
我們在以前的節目中講過,特朗普上台時是帶著「反全球化」(anti-globalization)標語,贏得美國草根老百姓支持的。上台後的他自然需要出台一些反全球化的政策,讓老百姓看看他不是吃乾飯的!能夠出台一個反全球化的政策,至少能讓百姓們看到搶自己工作的歪果仁滾粗去了,那豈不大快人心!
所以特朗普的主要目的還真不是反恐,就是為了保護本國藍領就業地位,實現自己競選諾言的。那麼所謂的「反恐」無非就是個說辭。於是倒霉了這七國,誰讓你們一直和我們歐美結的梁子比較深呢?不拿你們開刀拿誰呢?
這個政策是不是太神經病了咱們在這裡不多說,然而我們關注的是:為什麼這七國,也就是苦逼的中東地區,經常被歐美人欺負的不行不行的呢?
而中東國家呢,我們理解你的弱者地位,但是你不能整出那麼多毫無人性的恐怖主義到處殺掉無辜的老百姓啊!這讓大家天天活的多沒有安全感啊。
那麼這個時候大家通常都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到底歷史上發生了什麼?讓歐美這麼痛扁中東國家,讓中東國家好么眼的良民都變成了恐怖份子呢?
在真正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只想強調一下的是,《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在書中寫道:「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團混沌,很多事情發生了就是碰巧了。如果你真想理出什麼邏輯是不可能的。「
歐美和中東的梁子結下來不是一兩天了,其中發生了太多的事情,邏輯是並不那麼清楚的。因而蕊蕊老師今天在這裡不打算把邏輯說清楚,只是列舉一些可能會讓中東與歐美結下樑子的事情,讓你看後能了解歷史,積累辭彙,方便騷年跟自己的女神吹牛逼即可。而且因為話題比較敏感,因而很多事咱們就是就事論事,講歷史故事,所有的論據都是有根有據的,不帶任何個人推演。
那麼一切一切一切的緣由,恐怕是這麼一個僅僅126平方公里的城市,這個城市的名字叫做,耶路撒冷(Jerusalem)。
然後你要說了,我去你逗我啊,這麼大點地方還值得一提,我們家大河北保定恨不得比它大二十倍!
但是你不造的是啊,這個地方可自有它牛的地方。因為人類歷史上兩個巨牛的宗教,都認為自己起源於耶路撒冷。它們就是基督教(Christianity)和猶太教(Jewaism)。還有一個大牛宗教奉它為聖城,即伊斯蘭教(Islam)
那善良的你肯定想說了,這有啥呀!為啥不能一起和諧地住著呢!不就是信的神不一樣么!你看我們大中國,那儒道釋可是融合的好好的啊!你們為啥就搞不定彼此偏要干架呢?自己干架好了,還動輒打著神的名義,這顯得好像有點不太地道啊。
其實沒有你想像地這麼簡單。人類在宗教的發展史上經歷了泛神教(Pantheism)到多神教(Polytheism)到一神教(Monotheism)的過程。
泛神教就是自然崇拜,太陽也是神,月亮也是神。多神教就是神有了人格化的特質,每個神都分管不同的方面,比如灶神財神爺等等。所以這兩種宗教在歷史上幾乎不排斥其他的宗教。比如一個古希臘城邦滅了另一個城邦,會覺得,哎呦喂,你們這個神也好牛逼啊!我們好像沒有負責這方面的神,那快快,一起請進廟裡,請進廟裡!
而信多神教的人,一般都是有事了才去求神。比如你經常看見誰家的孩子要高考了,去雍和宮拜一拜;或者誰家的老婆一直沒孩子,去送子觀音那裡求一求。其餘的時間呢,大家還是各忙各的生計,甚至都沒有教徒這樣的概念。
但是一神教就不一樣了,一神教認為這個世界上有且僅有一個神,這個神法力無邊,神通廣大,嚴愛有加,能解答世間一切問題,且不容置疑。結果你也知道了,既然有一個神,能把所有人類問題都解決了,那真的好牛好值得人崇拜呢好不好!而且信這個神,就需要你全身心的投入,變成一個五體投地的教徒,不能存任何僥倖之心。那麼同時呢,別的神,就都是騙子,太low了有木有,我們要把它們的神像和祭壇全部打破掉!以表示我們對宇宙唯一真神的敬仰!
因而,就這麼順理成章的,世界上所有的一神教,都是排他的。其實這種宗教上的排它性也是人性所致,人之常情。你想想,我都認了A神是宇宙唯一真神了,你竟然說你的B神也是宇宙唯一真神,你把我的三觀都要毀了,把我所有的美好憧憬,把苦逼人生唯一那麼一點希望,把我所有的愛與信仰都毀了,那我是不是就有理由恨你了呢。
於是,這也就是人類歷史上大多數的一神教,之前不太能和平共處的原因。那麼對於聖城耶路撒冷,落入別教的口袋裡,作為基督教徒來說,自己當然是想把它搶回來了。
GRE中也有一篇文章講到了宗教法。在這篇宗教法中也特別提到了伊斯蘭教,猶太教和基督教在立法時思維方式的不同。看完後你會覺得,三種宗教的思維方式真的是太不一樣了。
文章如下:
Islamic law is a particularly instructive example of 「sacred law.」 Islamic law is a phenomenon so different from all other forms of law—notwithstanding, of course, a
considerable and inevitable number of coincidences with one or the other of them as far as subject matter and positive enactments are concerned—that its study is indispensable in order to appreciate adequately the full range of possible legal phenomena. Even the two other representatives of sacred law that are historically and geographically nearest to it, Jewish law and Roman Catholic Canon Law, are perceptibly different.
Both Jewish law and canon law are more uniform than Islamic law. Though historically there is a discernible break between Jewish law of the sovereign state of ancient Israel and of the Diaspora (the dispersion of Jewish people after the conquest of Israel), the spirit of the legal matter in later parts of the Old Testament is very close to that of the Talmud, one of the primary codifications of Jewish law in the Diaspora. Islam, on the other hand, represented a radical breakaway from the Arab paganism that preceded it; Islamic law is the result of an examination, from a religious angle, of legal subject matter that was far from uniform, comprising as it did the various components of the laws of pre-Islamic Arabia and numerous legal elements taken over from the non-Arab peoples of the conquered territories. All this was unified by being subjected to the same kind of religious scrutiny, the impact of which varied greatly, being almost nonexistent in some fields, and in others originating novel institutions. This central duality of legal subject matter and religious norm is additional to the variety of legal, ethical, and ritual rules that is typical of sacred law.
In its relation to the secular state, Islamic law differed from both Jewish and canon law. Jewish law was buttressed by the cohesion of the community, reinforced by pressure from outside; its rules are the direct expression of this feeling of cohesion, tending toward the accommodation of dissent. Canon and Islamic aw, on the contrary, were dominated by the dualism of religion and state, where the state was not, in contrast with Judaism, an alien power but the political expression of the same religion. But the conflict between state and religion took different forms; in Christianity it appeared as the struggle for political power on the part of a tightly organized ecclesiastical hierarchy, and canon law was one of its political weapons. Islamic law, on the other hand, was never supported by an organized institution; consequently, there never developed an overt trial of strength. There merely existed discordance between application of the sacred law and many of the regulations framed by Islamic states; this antagonism varied according to place and time.
辭彙補充:
sacred [?sekr?d] 神聖的
coincident [ko???ns?d?nt] 巧合的
enactment [?n??ktm?nt] 制定,法律
indispensable [??nd??sp?ns?b?l] 不可缺少的
uniform [?ju:n?f?:rm] 統一的,一致的
sovereign [?sɑ:vr?n] 君主,自治的
conquest [?kɑ:?kwest]征服,擊敗
Old Testament 《聖經》中的《舊約》
paganism [?peɡ?n??z?m] 信奉異教
precede [pr??sid] 在....之前發生
comprise [k?m?pra?z] 包含,包括
conquered territory 被佔領的土地
religious scrutiny 宗教上的監督審查
duality of legal subject matter 法律主體上的二重性
ethical [??θ?k?l] 倫理的,道德的
ritual [?r?t?u?l] 儀式,典禮
buttress [?b?tr?s] 支撐物,支持
cohesion [ko??hi:?n] 內聚
tightly organized ecclesiastical hierarchy 嚴密的組織結構層次
trial of strength 法律效應
discordance [d?sk?:d?ns] 不協調
antagonism [?n?t?ɡ??n?z?m] 對立
蕊蕊老師雖然不信教,但是一直相信這個世界上有神。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蕊蕊老師曾經看過一個印度電影,叫做《我滴個神啊》。這部電影主要就講到了一個外星人不小心來到印度,回不去了,為了找到回去的辦法,他不得不留下來,看到了印度內部各種不同宗教的紛爭。最後他得出了一個旁觀者清的倡議,就是你們人類能不能化干戈為玉帛,大家都是人類,能不能求同存異和平共處呢。
然而這樣的故事實際上只能代表一個美好的願望。歷史卻是不同利益集團各種紛爭,以取得生存發展空間的過程,這都不是你我一廂情願能控制的了的。所以關於耶路撒冷的各種心酸歷史也就這樣開始了。
那麼故事要從公元636年開始。這一年,迅速興起的阿拉伯帝國為了快速向西拓展自己的疆土,跟當時的拜占庭帝國打了一架,並於次年攻佔了耶路撒冷。
那對於基督徒來說,耶路撒冷聖城落入伊斯蘭教人的手裡了啊!於是在1096年,當時的教皇一拍腦門,說咱們把耶路撒冷搶回來如何。這一說不要緊,前後一共經歷八次長達200年的十字軍東征(The Crusade)開始了。
十字軍東征是一個漫長且狗血的故事。現在的人肯定不能理解當時這些教皇和打仗的貴族貧民的動機。光靠著一個信仰就可以去長途跋涉,吃盡苦頭,甚至去殺人嗎?但是你想想十字軍東征那兩百年可是信仰空前熱情的二百年啊。這樣徹頭徹尾對上帝的信與愛,不是我們現代人能理解的。
而這信仰的力量真的是夠強大!因為你想想畢竟是那個年代啊!歐洲窮啊!啥都沒有,貴族還好能騎個馬,其餘參與的貧民那可都是腿兒著啊!一路艱難險阻,各種缺吃短穿,各種饑寒交迫的,還有各種疾病,光是路上就不知道倒下了多少人,比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也好不了哪去。
所以到了第四次東征時,十字軍實在是窮瘋了餓瘋了,於是為了口吃的,經不起威尼斯商人的挑撥,竟然放棄打耶路撒冷,跑去打半個自己人拜占庭了(信仰東正教)。其實在蕊蕊老師看來,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在西方人眼中,甚至到了現在,都覺得這簡直是一種恥辱,連BBC在錄製十字軍東征節目時,都特別把這一次東征給抹掉。
還有就是其實在十字軍東征這漫長的二百年中,打架是一部分,還有一部分就是穆斯林(Muslin)和各種沒見過市面的基督徒們,其實很多時候都在開心地做小買賣,互相被彼此的文化滲透著。
那麼八次東征中大部分是阿拉伯贏,十字軍也就贏過幾次。然後你縱觀一下這幾次輸贏其實會覺得很有意思。正如文章中第二段所說,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法在建立之初就融合了太多來自不同地域,宗教,民族的元素,所以伊斯蘭教是從一開始就有分化的。並且第三段里提到,伊斯蘭法作為這個宗教的載體,其實從來沒有受到過任何國家政府層面上的支持,沒有法律效應。為什麼會這樣呢?縱觀一下歷史你會發現阿拉伯每次輸都是因為藩鎮割據各自為營,說白了就是不團結嘛!但是割據也可以團結啊,這主要還是地區內部的問題,你沒事可以去翻翻阿拉伯的歷史,你會發現這樣成分複雜的國家其實很難靠著一個宗教聚齊所有人心,伊斯蘭教一開始也是非常懷柔的宗教,從來沒想過把不信教的人綁在柱子上燒死。雖然這是個優點,但是卻很難聚齊人心。而阿拉伯所有的贏,基本上都是因為當時出現了像薩拉丁這樣的大牛,先一統阿拉伯地區,才能打贏基督徒。
而本來就一團散沙的歐洲諸國,因為基督教非常團結,雖然後面分出了天主教(Catholic)和東正教(The Orthodox Church)兩個教派,但是作為天主教本身,大家所信仰的都非常一致,有一種大家都窮所以都是難兄難弟的感覺。(如果不是基督教這樣一個特別團結的精神所在,估計君士坦丁大帝也不會看重這個宗教,覺得此教可以收拾一下當時羅馬帝國的亂局。於是把它從一個屌當時大家認為的猶太教的邪教小分支基督教扶正,成為一統歐洲的大牛宗教。這真是一場令人感動的投資,蕊蕊老師好生羨慕。)所以十字軍雖然也是多國軍隊,你卻發現那時候的他們異常團結。因而基督教所有的險勝都帶著強烈的宗教熱情。比如被圍困很久的基督徒士兵從地里挖出了個碎片就偏說是聖物,然後竟然憑著一股子熱情就以少勝多地突圍了。
但是無論如何,最終的結局你也知道。十字軍東征很顯然是基督教世界最重失敗了。耶路撒冷繼續捏在穆斯林手中。那麼相信你一定想問,這麼大的事,基督教甘願認慫嗎?
答案是,並沒有認慫不認慫這麼一說。想想當時的歐洲本來就不富裕,十字軍的失敗其實讓大家身心都很疲憊,讓財政虧空。為了進一步掠奪財富,歐洲諸國之間原本由基督教聯繫的紐帶也在慢慢變弱。所以十字軍東征固然美好,但是不如我先把眼前這個老欺負我的孫子滅了,於是互相征戰不斷,隨著後期權利和財富的積累,這些歐洲諸國也越來越不聽羅馬教皇的話,還後面搞什麼宗教改革。說白了很難再把大家的力量聚攏起來了。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海洋文明中的很多歐洲國家,因為常年和浩瀚無垠的大海打交道,慢慢發展出了一種和基督教完全背道而馳的思想:啟蒙思想(Enlightenment)。
其實這個所謂的啟蒙思想,本質上就是歐洲人突然意識到了一個問題,自己太無知了。意識到這個問題結束了漫長的基督教統治下黑暗愚昧的中世紀(The Middle Age),可以說從此改變了人類的命運走向。
在基督教盛行的中世紀,大家信教比你們愛李鍾碩歐巴還要愛不知道多少萬倍。那真是人生的一切問題都可以被上帝解決了。而上帝沒有解決的問題呢?比如大海到底有多大,也沒有人會想到去問。畢竟和日常生活沒啥關係嘛!
然而歐洲人卻望著浩瀚的大海和浩瀚的宇宙,突然意識到,天啊,那大海到底有多大啊!就是這樣的問題,上帝回答不了的問題,突然讓人類覺得自己非常無知。於是人類決定坐上船去探索,這樣就有了大航海時代(Age of Exploration)。
並且在人類進一步認識世界的過程中,發現不明白的事越來越多,神解答不了,只好用數學的方法來算,這樣就進一步推動了科學的發展。
於是歐洲的現代化(Modernization)進程開始了。現代化不僅讓科學和生產力有了極大飛躍,更重要的是,歐洲人又發現了新大陸(The New World),然後不停滴掠奪,不停滴賺錢。財富分配不均了大家干一仗,然後握手言和繼續發大財。這樣一來,一直到20世紀,歐洲都沒有再想起來耶路撒冷的事。彷彿小小的耶路撒冷,已經不符合歐洲人擴張的胃口了。
那麼中東那邊呢?阿拉伯自從在13世紀被蒙古人搞垮以後,整個民族情緒就一蹶不振。後來一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橫空出世,把所有中東小弟都順帶手收編了。奧斯曼土耳其自然是一個龐大的伊斯蘭帝國。當然心中的理想就是把整個歐洲收編。但是因為無奈歐洲現代化進程已經開始,奧斯曼帝國是再不是歐洲的對手,最遠打到了奧地利,就被歐洲聯軍打跑了。
並且奧斯曼帝國,和歐洲不同的是,他們征服世界主要是為了錢財和疆土,其實和宗教的關係都不是那麼大。這樣的思維方式和亞歷山大,凱撒,成吉思汗沒有區別。所以他們還是舊時代的擴張疆土的思維方式。
然而歐洲人靠航海征服世界,是現代式的擴張方式。歐洲人在15世紀後擴張疆土雖然也是為了發點財,但更多的是因為有太多困惑,意識到了自己的愚昧,所以才想到要去航海,渴望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去認識這個世界。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現代文明是從歐洲開始的,而並非世界的其他地方開始的一個重要原因。
所以真的是人類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反而推動了人類的發展進程。
因而奧斯曼帝國雖然幅員遼闊,最後還是沒有逃過被西方列強瓜分的命運。那麼在這段歷史中,雖然沒有那麼濃重的宗教色彩,但也說明了現代化進程前後的世界紛爭中,歐洲從這個起點開始逆襲了。
當然了上述只是很片面的原因,很片面的邏輯。歷史就是這樣亂糟糟的一團,其實你想怎麼理解都可以。
說到這裡,你以為耶路撒冷就沒事了嗎?直到二戰時,被欺負到不行的猶太人,各種軟磨硬泡泡下了英國人,在一戰後英國託管巴勒斯坦地區時,紛紛回到了自己心中的故鄉,耶路撒冷,並準備建立國家以色列。於是就有了1947年開始的5次中東戰爭(Middle East War)。
為啥呢?一方面是阿拉伯國家信仰伊斯蘭教,不喜歡猶太人在這裡建國。另一方面是美國和歐洲,幾乎此時除了英國,大家都也摻合進來了,還都向著猶太人,要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平分一下耶路撒冷,說是平分,你看看地圖就知道了,分的非常不平均,大面積土地都被猶太人拿走了。
為啥向著猶太人?這裡面原因就太多太多了。我們就說說最被認可最俗的解釋吧,歐美那邊,因為美國國會(Congress)里猶太人多嘛!其餘歐洲小弟都跟著美國嘛!蘇聯那邊主要是覺得以色列人很多人都有點共產主義傾向嘛!
話說回來,那阿拉伯國家可就不幹了,你一個異教徒的國家,竟然在我們最中間的地方建立國家,還欺負我們的兄弟,不能忍!準備和以色列干架。於是整個干架的過程就是,阿拉伯雖然財大氣粗,人多勢眾,但還是一樣的問題:內部不夠團結,還輕敵;而以色列充分體現了猶太人的智慧,民族主義(Nationalism)爆棚,各種摩西,大衛王,所羅門王附身,團結的不要不要的,再加上美國等國的援助,最後反而阿拉伯國家認輸了。
這次戰爭導致了大量的巴勒斯坦難民,還因為埃及先向以色列人了慫,到現在在中東也被當成異類。而且因為歐美國家的摻合,讓阿拉伯人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我們都知道中東是世界的油田,於是阿拉伯兄弟終於聯起手來幹了件大事,那就是提高石油價格。讓美國人沒想到的是,這次摻合竟然導致了七十年代席捲歐美的「石油金融危機」,二戰後歐美歷史上最大的金融危機。
好了,歐美國家支持以色列,梁子徹底結了下來。但是這還沒完,歐美國家發現石油真的很重要,因而對中東的格局會特別在意。在意到中東有任何聲音,他們都要摻合進來,維護他們眼中的對自己有利的中東的局勢。這也就有了後面布希他爺倆針對薩達姆的兩次海灣戰爭,大布希打薩達姆是因為薩達姆當時橫行中東確實不像話,但是小布希打得著實讓人匪夷所思了。
後面的故事,太敏感了。蕊蕊老師只想隨便聊聊歷史,但是對於太近的事,一方面資料公開太少,我們看不明白不好加以評論,再有一方面這麼敏感的話題,我們作為有節操的媒體還是少說為妙吧。我只把後面的事大體給大家列一下。你們感興趣自己查,自行腦補,反正考試是不可能考了。
針對基地組織和本拉登的阿富汗戰爭,還有對今天都留有餘響的「阿拉伯之春」,即阿拉伯的民主運動,其中包括了突尼西亞和埃及的革命,還有後面發生的反對卡扎菲的利比亞戰爭,葉門起義,巴林示威,還有對今天依然有影響的敘利亞戰爭等等。這些戰爭確實付出了太多的鮮血和犧牲,地區局勢不穩,經濟一片狼藉,中東又是個完全不老齡化的地區,大批男青年沒吃沒喝沒工作,整天遊手好閒,還有些人父母雙亡,妻離子散,恐怖主義就自然有了它的群眾基礎了。
有人說,本拉登,恐怖主義,和西方媒體眼中的「阿拉伯之春」是伊斯蘭人民尋求民族自覺的呼聲體現,雖然很走偏,卻是歷史不可避免的過程。也有人說,美國摻乎進來是為了維護對自己有利的中東局勢,畢竟「石油金融危機」給自己帶來的損失太過慘重了,但歐美國家畢竟不了解這個地方的文化,歷史和宗教,過多的參與只能讓社會,民族和宗教矛盾加深。然而不論怎樣,歷史就是這樣,一路裹挾上越來越多的泥沙,一路奔騰而下。沒有人能躲得過它,也沒有人能說明白它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只有身在歷史中的我們,沒有置身於局外的旁觀者。
然而梁子,結下來了倒是真的,恐怖主義這潘多拉的盒子,也就這樣被打開了。
混沌的歷史告訴我們,在任何一個時間節點上試圖評價歷史的我們,都很難把歷史真的說明白,好像下出任何結論,都有為時過早的感覺。因而作為明智的人類,其實沒有必要去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完美的理論或理想中的烏托邦去平息一切動蕩,安撫一切傷痕,畢竟可以控制的是時局,難以揣摩的卻是人心吶!你朝一個方向努力,歷史總會把你帶去另一個方向的。也正是如此,我們更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和平。在歷史的長河中,和平真的來之不易,和平依託於強大的政府和穩定的民生,這些若都沒有,我們會像難民一樣流離失所的。
所以你無需為了改變歷史做什麼大事,如果有時間,不如趁年輕,趁陽光正好,去做一些你發自內心友善的事情吧,從小的做起,一點一點累積,也算是為這個殘暴的歷史,血腥的世界,平添一抹陽光了。
【參考書目】:
尤瓦爾*赫拉利 《人類簡史》
鄭也夫《文明是副產品》
賽門*蒙提費歐里《耶路撒冷三千年》
尤金*羅根《奧斯曼帝國的衰亡》
拉爾斯*布朗沃恩《拜占庭帝國》
江樂興《歐洲簡史》
推薦閱讀:
※在挨打中強大|世界海權變遷史:英國篇(一)
※作為美國盟友的沙特為什麼會跟中國越走越近?
※【時代札記】難民
※反腐、政斗、現代化改革—沙特王室風暴背後的政治危機
※柏林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