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是結婚的最佳年齡?

導語:很久沒有做翻譯工作了,今天看到一篇Jo Piazza(記者,編輯和作家)的文章「This Is the Best Age to Get Married」,再加上身邊的朋友看到我發男票照片,就問我什麼時候結婚?(。。。人家還小)就拿這篇文章翻譯練手吧。其實對於作者的觀點也不完全苟同,我一直認為年齡並不應該成為判斷你該做某事的指標,有人早熟有人晚熟,拿自己來說,青春期比較長久,直到近兩年才開始慢慢走向成熟,開始有目的性的想認清自己,估計還要過上個三年五載才能對自己有個比較清晰的認識,事業愛情的問題其實回歸本源都是一個關於」自我認知「的問題,解決這個大問題,以後的路途也好走不少,扯了這麼多,下面就請閱讀文章吧。

當談及到適婚年齡,社會上對於男人和女人有著雙重標準。男人經常被告知當自己準備好了的時候再去結婚--- 自己足夠成熟,有穩定的經濟來源,良好的工作等。我的丈夫就被他的父母教育,35歲之前不要考慮結婚,而他自己更是等到40歲才結婚,他也經常以此為傲,覺得自己在40歲時終於做出了這個深思熟慮的決定。

這樣的社會「準則」給予男人更長的青春期,也賦予他們更長的時間去尋找那個對的人。但是反觀女性,無論是電影里還是文學作品裡,女主人公都是從小就夢想擁有一個公主般的婚禮,然後年輕輕便已盛大的訂婚/結婚儀式而完成這個美好的結局,但是之後的事情呢?她幸福嗎?沒人在乎。

現在的社會賦予女性極大的壓力,大多數20多歲的女性就想著嫁人以後有個安定的婚後生活,如果一個女性在30歲生日之前沒有得到電影中所描述的「訂婚典禮」,那她就如同一個失敗者一樣,受社會的唾棄。

我自己就是一個「剩女」,在我35歲那年,我因為工作原因前往加拉帕戈斯群島,就在那時候我和我的他相遇了,三個月後他向我求婚,我終於在35歲生日前完成了結婚這項「任務」。無論是我個人還是身邊的朋友,還有相關的研究調查,女性在35歲之後結婚的婚後幸福感遠遠高於女性在20幾歲結婚時的婚後幸福感。我們結婚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追求一個長久的婚後幸福感嗎?那為什麼要這麼著急呢?

我身邊大多數的女性朋友的結婚年齡都是在28歲,不到十年,她們中的半數人都離婚了,很多婚姻諮詢師對此歸因,一個人的智慧確實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的。「在特定年齡之後,女性確實會擁有更高的情緒穩定性,隨著社會經歷和經驗的增長,女性擁有更完備的視角來審視什麼樣的另一半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情侶研究中心(Couples Institute)的創始人Peter Pearson博士說,「女性在特定年齡後會更加的獨立,較少產生依賴心理,也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

我本身是十分害怕離婚的,因此我在結婚的第一年採訪了5大洲20多個國家的數百位女性朋友,讓她們給出一個保持婚後生活幸福的建議,其中一個最高頻率的回答就是「等待」。

當我詢問一些在不幸福婚姻中的女性朋友的原因時,7/10的人都會回答,「我真希望我可以在結婚前有更多地獨立生活時間」。通過走訪以色列,法國,印度,卡達,丹麥,瑞典,荷蘭,墨西哥,智利還有其他國家,我發現35歲後結婚的女性擁有更幸福的婚後生活。普遍來講,35歲後的女性會更加自信和有安全感,更能和男性有平等的話語權,這讓她們更能在婚後有較高的滿意度。

在巴黎的時候,我採訪了20幾位女性朋友,她們都一致反映美國女性太著急進入婚姻了(中國亦如是),她們結婚不是因為她們準備好了,而是她們需要結婚了。「為什麼美國的女性這麼怕『你自己是誰』這個問題?難道她們不應該認清自己是誰後,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另一半嗎?」一位法國女性問我。

歷史學家同時也是暢銷書《婚姻歷史》作者Stephanie Coontz表示,從歷史發展角度來看,高齡懷孕也是婚姻滿意度的關鍵。「 1960年代,人們普遍很早結婚,但那時候很多女性都是家庭婦女,平常除了照顧家庭也沒有什麼其他的事情。」Coontzs解釋說,「但是今天,隨著女性地位的提高,我們對婚姻質量有了更高層次的追求,我們希望我們的伴侶是自己的好朋友,彼此有親密度,而我們的婚姻也能讓我們彼此獲利,夫妻二人也可以在婚姻中共同成長,我們希望夫妻兩人平等相處。」Coontzs補充道,「從前的婚姻是結婚後意味著你成人了,開始學會如何長大了,但在當今社會,只有兩個人都足夠成熟了,這樣的婚姻才可以長久維持下去。」

女性應該允許自己在結婚前有足夠的時間體驗生活找到自我,我們應該有足夠多的時間首先考慮我們的職業發展和個人目標,因為婚姻是艱難的,需要時間和精力的投入,需要你的耐心和成熟來面對一切問題,如果一個成熟女性擁有足夠的自信也明白自己的目標,那麼她在婚姻中就更有可能和合適的另一半有幸福的生活。

在我20幾歲的時候,我身邊的朋友基本都在尋找她們完美的另一半,而我則每周工作80小時,同時念完了兩個碩士學位,我曾經也想趕緊把自己嫁出去,還好我沒有這麼做,當我30幾歲的時候,就在我認為我不需要結婚也可以有足夠的經濟來源和安全感時,我的另一半就這麼不期而至了,而我也足夠成熟的知道,這就是我想要與他共度餘生的人。

本文觀點來源於暢銷書「How to Be Married: What I Learned From Real Women on Five Continents About Surviving My First (Really Hard) Year of Marriage」的作者Jo Piazza。

後記

再說明一下,文章不是說結婚早了就一定不幸福,這個35歲只是作者通過大量研究和採訪數據後取得的平均數值。看過《降臨》和稍微懂點量子力學的人都知道,時間本不存在,是語言把我們捆綁在線性的時間概念里,「社會時鐘」給了女性朋友們太多的壓力,我這個28的「大齡少女」也曾受到過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還好有個開明的父母(其實也是被逼的開明)和在same page上的男票,所以現在可以安然的享受尋找自我的道路啦。與廣大優秀的女性朋友們共勉,願你們自己可以給自己快樂,也可以找到合適的另一半一起共同成長!

推薦閱讀:

來大姨媽為什麼要喝紅糖水?
孕婦可以化妝或使用護膚品嗎?
姑娘們,別讓工作榨乾自己的靈魂
偽娘如何讓自己的臉變的有女性氣息?
跟ex走過邊緣行為,但他忍住沒進來,是怎麼想的?

TAG:婚姻 | 愛情 | 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