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的僧衣特點

藏傳佛教的僧衣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僧服與外道所穿的不一樣;二是僧服具有因時因地性;三是僧服上沒有任何的飾物;四是符合佛教的戒律要求。

律經上提到,僧衣一共有十三件,即朗袈(袈裟,重複衣)、喇奎(上衣)、唐奎〔下衣)、夏木特(裙)、夏木特森(副裙)、委森(掩腋衣)、委森森(副掩腋衣)、東其(拭面巾)、納森(護腋衣)、延嘎普(護疥衣)、扎賽(剃髮衣)、頂娃(敷具)和亞奎(雨衣)。這十三件僧衣無論是尺寸、色彩還是式樣都必須嚴格要求律經的選材縫製,不得隨意更改。

在穿著件數上,由於中國的氣候不同於印度,按照印度的穿衣件數,在中國,裡面不穿衣服無法抵禦寒冷,因此在漢傳佛教的僧衣穿著件數上,相比於印度的三件僧衣,中國佛教裡面多了禦寒的小褂。僧衣顏色上,上衣接近黃綠色,裙子接近紅褐色。佛教提倡僧衣用紅黃兩色,可是漢地各朝代君王穿黃,大臣著紅,他們只好放棄這兩種顏色。

形式上,坦露肩膀也不能接受,「大袍」是主要的服裝之一,它的款式保留了漢代服裝的形式:腰寬袖闊,圓領方襟,相比於其他的衣服更肥大一些。現金,「大袍」仍被佛門七眾在比較正規的場合用作外衣。因此,僧衣在中國漢地逐漸本土化,原因是一方面遵從戒律的規定,參照印度傳來的僧衣樣式和風格;另一方面又兼顧漢地的氣候和環境,民族風俗;同時還要考慮帝王及政府方面干涉等因素,僧衣從顏色到樣式上都有所改變。

僧服在顏色上,大多數分為5種顏色:褐色、黃色、黑色、灰色以及黃綠色,但根據各地各部派的要求,僧衣顏色的深淺不一,沒有具體的規制。「大袍」的顏色有兩種;一是黑色,是一般弟子在禮佛時所穿,二是黃色,是一寺之丈或法會的主法者所穿。此外,現代的有些法師在舉行法會的時候,也有身披黃色或紅色,用金線或銀線界成水田格的袈裟。

圖片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關於「中醫」的爭論的核心是什麼?
論文大燜鍋:NBER「制度與文化的經濟學會議(2015)」論文速遞
有哪些超越時代審美的作品?
如何評價外籍網紅「德國自干五」?
書評 | 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TAG:藏傳佛教 | 佛教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