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聽力滿分策略

開宗明義,我必須要強調一點:

托福聽力沒有任何技巧可言。

因此市面上一切聽力題型課、技巧課,都是渣渣,沒有例外:

他們無非教「題型有哪些」「哪裡是出題點」「筆記怎麼記」……但這些和你的聽力能力毫無關係,因此你完全不需要知道。之所以他們發明出那麼多「技巧」來,無非是因為留學培訓機構需要開「聽力」這門課罷了。

托福聽力無非考察兩個情景,要麼是校園生活里的對話,要麼是課堂上的講座。相對的,ETS就想搞清楚,你出國以後能不能在國外校園裡正常生活,以及上課聽不聽得懂。

你現在告訴我,和老外對話,聽教授上課,哪有「題型」「出題點」?

和同學聊聊下學期選什麼課,你難道邊做筆記邊聊?

你上課確實要做筆記,但絕不會有教授希望你在他說話時「邊聽邊記」,正常的老師都知道講一段停一會給學生做筆記,而他說話時,你該做的只是「認真聽,好好理解」。

所以為什麼ETS只在聽力段子放完後才給你題目?因為生活中你不可能帶著題目與人交流,ETS希望你能完整理解你所聽到的每一句話,而非僅僅是題目涉及的那幾句話。

歸根結底,「聽」是一個無意識的被動過程,主動權在說話人那邊,他說一句你就應該聽一句,他說多快你就應該理解多快。有的人做閱讀愛「跳讀」「掃讀」「略讀」,可惜你不能「跳聽」「掃聽」更不能「略聽」。按照老外160w/min以上的正常語速,沒有讓你主動使用任何方法和技巧的餘地。如果你非得靠什麼方法或技巧才能做對題目,那你的聽力到國外肯定不夠用,托福分數再高也是假的。

我們要體面地拿到滿分,只能靠六個字「聽得懂,記得住」

首先,什麼叫「聽得懂」?

以我的標準,抓到幾個關鍵詞連猜帶蒙最後勉勉強強知道材料的大意絕對算不上「聽懂」。

「聽懂」一段材料,指的是你能在正常注意力水平下,完整聽到語流里的每一個細節,同時自然理解其意義

正常注意力水平」指的是,沒有走神,也不必全神貫注、排除一切干擾。

聽到細節」指的是,你不僅能聽到語流中強讀的關鍵詞,而且能抓到被弱讀的小詞,能清晰地分辨出一切音變現象。

自然理解意義」指的是,在「聽到」和「理解」之間不需要主動、有意識的思考分析或任何主動的翻譯過程。

那麼,我們要怎麼做到「聽得懂」?

很顯然,我們都「聽得懂」自己的母語。

打一個比方,假設你現在站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中央,周圍人來人往。

你等的人還沒來,你感到百無聊賴。

走神之際,你發現身邊有兩個大媽正湊在一起嚼舌頭。

你並不想偷聽,但你也懶得故意走開。

於是,你聽到了她們對鄰居張大媽的不滿,對自家兒女的炫耀以及今晚的廣場舞安排。

以上這個情景,意味著你具備正常的母語聽力。

我們對自己母語的聲音信號是如此的熟悉,以至於哪怕在有噪音干擾的大街上,哪怕注意力並不集中,我們的聽覺系統也能自動地捕捉到「聲音中的意義」,這個過程的特點是:

聽不聽由你,理不理解不由你——大媽在八卦,你可以走開不聽,你可以捂住耳朵,你也可以製造更大的噪音蓋過她們。但一旦她們發出的聲音傳入你的耳朵,你沒法刻意不去理解其中的意思。

我們要「聽得懂」英語,就必須讓大腦把英語語音像母語語音那樣當成「可理解的信號」來自動處理,其必要條件有兩條:

其一,這段語音必須得「聽得清」:

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具備足夠的「辨音能力」。

各個層次的語音現象蘊含著大量促進理解的信息,如果我們聽不清楚,自然難以理解。聽岔一個音素,聽錯一個單詞。聽漏一個小詞,搞錯句子時態。聽不出升降調,搞不懂在哪裡斷句……

其二,這段語音必須得「可理解」:

這意味著這段材料涉及的辭彙、語法均不超出我們現有的英語水平。

通常來說,這意味著這段材料對應的文本我們能讀懂。除非是從來只靠聽說來學英語的文盲,否則「聽得懂,卻讀不懂」是難以想像的。在閱讀過程中,我們可以有意識地調用記憶中的語法規則,利用主動的分析和推理來幫助理解,因此如果讀都讀不懂,那我們也不要指望能聽懂。

總結一下,「聽懂」一段英語材料的必要條件

1. 材料中不出現任何生詞(因為我們要求「逐字逐句」都聽懂)。

退一步說,就算有生詞,也必須能從上下文推斷出意思。比如,聽力中出現像「Eidothea hardeniana」這樣的詞,不認識是正常的,但只要你能抓到下文的解釋「it』s better known as the Nightcap Oak」,搞清楚這是一種橡樹的名字,就算聽懂了。

2. 材料中的每一句話都是可理解的

換句話說,如果把材料轉錄成文本,你得看得懂。

3. 材料中的每一句話都能被聽清

判斷「聽清」有兩個標準,第一是你能把整段材料逐字逐句聽寫出來,第二是你在聽完每一句話後能夠模仿材料跟讀而不遺漏語音信息。顯然第二個標準要求更高一些,這也從側面反映了「跟讀」比「聽寫」對人的語音能力訓練更充分。

請注意,以上僅僅是「聽懂」一段材料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即使是滿足以上要求的材料,我們在聽的時候還是有可能「反應不過來」,因為我們還沒有建立起完備的英語聽力能力

什麼是完備的英語聽力能力?

如果你具備完備的英語聽力能力,

只要一段英語語音「有可能被聽懂」(滿足前文3個必要條件),你就「一定能聽懂」。

繼續用母語為例,我們都具備完備的漢語聽力能力,因此在和人交談時,只要對方「不說黑話術語」「按照漢語語法」「口齒清晰不講方言」,我們就從來不擔心會「反應不過來」或「聽不懂」。

所以,如果你通過訓練獲得了完備的英語聽力能力,再參加托福的聽力考試,就會發現要逐字逐句聽懂材料中的每一句話輕而易舉。

  • 因為托福聽力材料中的生詞很有限,即使有也能通過上下文推斷出來;
  • 托福聽力文本的理解難度遠低於閱讀文本,只要語法基礎足以應付閱讀部分,聽力材料的可理解性就不成問題;
  • 托福聽力基本上只涉及標準的通用美音,經過一定的訓練後,辨音難度也不高。

如何獲得完備的英語聽力能力?

利用「可被聽懂」的材料進行大量的聽力輸入與跟讀訓練,訓練量積累到一定程度,自然獲得這種能力。

事實上,很多高級英語學習者都有聽力能力突破時「醍醐灌頂」「頓悟」的經驗,指的就是聽力訓練量變引起質變時的感受。

這裡不得不提及Krashen的經典假說,即:

略高於學習者水平(i+1)的可理解性輸入(comprehensive input)是語言習得(language acquisition)的必要條件。

在本文中,推薦大家選擇按理來說「可被聽懂」卻無法「一次徹底聽懂」的材料進行聽力輸入的積累,無疑是滿足i+1的條件的。

聽得懂,記不住怎麼辦?

事實上,從托福聽力考試的設計上,就保證了只要「聽得懂」,就能「記得住」。

如果對大腦記憶的基本規律有所了解,你一定知道大腦對「有規律、可理解的」信息比「混亂而無意義」的信息記得更快更牢。而托福聽力材料的腳本都是ETS經過精心設計的,哪怕是日常對話的部分,說話人也絕對不會顛三倒四地發言。更不用說教授在課堂上的講話了, 其邏輯之嚴密完全不像是即興發言能做到的。

一段逐字逐句可理解、遵循合理邏輯、不超過5分鐘的聽力材料,絕對足夠brain-friendly以至於你完全不需要依賴筆記。這也是為什麼托福的聽力問題從來不涉及諸如時間、年代、地點這樣孤立的信息,因為ETS想要考察的是你的理解程度而非你有沒有速記絕活。

所以,在托福聽力的考場上,你可以做筆記,但完全沒必要依賴筆記。就我個人而言,邊聽邊寫寫畫畫可以幫助我集中精力,避免走神。但我做題時從來不回頭看筆記,因為我相信解題所需要的信息都在我的大腦里準備好了。

本文首發公眾號「托福道場」toefldojo,歡迎關注獲取更多托福備考乾貨。


推薦閱讀:

托福備考經典資料合集,限時免費領取!
托福聽力練習:複述能力如何培養?

TAG:托福聽力 | TOEFL托福 | 英語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