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鴿運動發展歷史回顧

復興中華信鴿 再現華夏雄風

——中國信鴿運動發展歷史回顧(上)

一、我國養鴿已有三千年歷史(前1060--2009)

據史料記載,周天子御膳房的菜譜上,就有鴿子這一道菜肴。三門峽婦好墓出土的殷商玉鴿,也正是一隻體態豐滿的食用鴿。一道菜肴,一件藝術品,均在公元前1060年出現,說明我國飼養鴿子至少已有3000年歷史。

3000年後的今天,鴿子從野生原鴿馴化成家鴿,家鴿經過不斷演化,形成了食用鴿、玩賞鴿和飛行鴿三大類。飛行鴿根據人們的需要進行定向培育,又出現了不同的分工,有傳信鴿(簡稱「信鴿」)、軍用鴿、工作鴿(如地震預報、海上救生、產品檢驗、急送藥品)和比賽鴿(簡稱「賽鴿」)。

據考證,我國的玩賞鴿育成於東漢年間,從徐州東漢墓出土的東漢玉鴿推斷,我國的玩賞鴿育成,應在公元25-220年之間。對玩賞鴿唐宋以來就有文字記載。玩賞鴿從信用鴿族中分離出來以後,深受人們寵愛,並經過雜交變異、選擇、提純、花色品種得到迅速擴大,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玩賞鴿種群。據粗略統計,我國目前的玩賞鴿約有300來個品種,這是祖國寶貴的文化遺產。

傳信鴿便是從玩賞鴿族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品系。在廣東一帶,隋唐時期就有鴿子傳信了。到了盛唐,用鴿子傳信的記載更多了,據記載,唐太宗李世民養了一隻白鴿傳信,從西安到洛陽,空距285公里,「日返數回」。唐玄宗開元時期,有一位宰相張九齡,少年時他在嶺南老家養過許多鴿子,並用它們與親友通信。唐代的傳信鴿除了用來與親友通信處,還用于軍事通訊。台灣信鴿著作家周廷模寫的《鴿返巢》一書中,收錄了一首歌頌傳信鴿戰地送信的詩,作者是寫邊疆征戰詩著稱的唐代詩人高適。

詩曰:「匹馬行將久,征途去轉難。

不知邊地遠,神鴿羽衣單。

高飛風雪地,溪冷聽泉潺。

炮火連天盡,山空木葉干(干)。

烽煙追萬里,雨雪遍漫漫。

及時旋歸立,險峻戰車塵。」

1984年,我國在四川蘆山縣蘆陽鎮發掘了一座漢代古墓,墓中出土的「陶樓房」,山牆上有一個鴿舍,舍內有兩隻鴿子,經文物部門鑒定,被認為是漢代民間飼養傳信鴿的實物證據,把我國飼養傳信鴿的歷史提前了400多年。

二、賽鴿活動始於明末清初(1521-1644年)

信鴿與賽鴿有聯繫又有區別。飛行鴿從玩賞鴿族中分離出來以後,又孕育出一支新軍——比賽鴿。據史料記載:明代正德末年(公元1521年),潮州人從河南購進一對菊花紫羽鴿(即「絳蝴蝶花」),頭尾純白,名叫「四亭花」,由於子代每次出賽名列前茅,給主人贏錢致富,前來買幼鴿、買鴿蛋者都願出高價,一雛逾百金,一蛋亦數十金,這是我國最早的賽鴿記載。又據《廣東新語》記載:明末清初(公元1644年)廣東佛山有「放鴿會」,舉行「三關賽」,每羽參賽出金二錢。第一關清遠東林寺(75公里),第二關飛來寺(95公里),第三關英德橫石驛(155公里)。過三關擇先歸巢者為勝,紅花纏鴿頸,勝者獲獎金。

賽事越多,帶有博彩性質的獎金越高,參賽者為博取大獎,必然要引進優良種鴿,所以,當時的中國鴿群的質量大為提高,名系輩出。最為著名的有「中國粉灰鴿」、「北京點子」,以及國際鴿界稱為「支那三傑」的「紅血藍眼鴿」、「戴笠鴿」、「中國藍鴿」等。當時歐洲的養鴿家,向中國引種時把粉灰鴿拿去雜交,德國向中國引進北京點子,培育出德國點子,國際鴿界都認為「德國點子很像中國點子」。日本信鴿發源地近畿地區,在300年之前向南京引進300羽信鴿,這是近畿鴿會有記載的歷史事實。

明末清初,河南、江蘇和北京等地都有賽鴿活動。而比賽最規範,文字記載最明確的,要數廣東佛山的「放鴿會」。它從集鴿開始,到蓋暗號、歸巢報到、獎金設置等一整套比賽規程,與今天的賽制基本吻合。這是世界信鴿史上劃時代的大事。它比賽鴿活動最早的比利時還早140年。當時,中國鴿界還發生一件大事:那就是中國的第一部《鴿經》問世,作者是山東鄒平的張萬鍾。《鴿經》成書於1637年左右,比德、法兩國的《鴿書》分別早143年和236年。《鴿經》作為世界上最早的鴿子專著,更在於它的學術價值,作者精確細微地對鴿子進行了分類。這是信鴿研究史上,也是鳥類學乃至動物學史上一個不尋常的創舉。

到了清朝,有關鴿類的著書立說,竟逐漸淡出,甚至銷聲匿跡了,再也看不到有關賽鴿的片言隻語,造成中國賽鴿史斷層的原因可能與清朝為維護統治,禁止民間結社,防止「反清復明」,犯上作亂有關。

三、中國現代賽鴿運動80年(1930--2009)

中國現代賽鴿運動開始於上世紀30年代。80年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為起步、普及和全面發展三個階段。

(一)起步階段(1930--1949)

1、上海、杭州率先成立賽鴿團體

上海和杭州信鴿會之所以在此時誕生,有當時經濟、社會條件和歷史條件。早在上世紀初,上海、浙江、江西、江蘇、四川、廣東等地區有許多信鴿愛好者,飼養著紫金砂、流砂、松江灰等古老飛行鴿,並舉行一些民間小比賽。另一個因素是,清政府在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上海被列為五個通商口岸之一。1843年11月上海正式開埠。1845年12月以後,上海老城廂的東面和北面划出了英、法、美租界,成為外僑聚居區,到1930年,上海外僑人數已達6萬人。他們在滬經商、辦廠、生活的同時,也將異國他鄉開展的健身、娛樂和體育活動帶到了中國,信鴿愛好者則帶來了信鴿。1930年,僑居上海的英國人倫昌紗廠工程師傑克遜、「中央巡捕房」的柯林伍德等人,發起組織「上海信鴿俱樂部」(英文縮寫S.H.C),由美僑比格斯任會長,英僑柯林伍德任秘書長。初期有會員二三十人,當年秋季就舉行了六次比賽。上海本地的李梅齡、黃鐘、周昌善、郭子頤、陳其惠等也分別於1930年末或1931年初,加入了該俱樂部。李梅齡在1931年春賽中嶄露頭角,不僅榜上有名,而且還包攬了蘇州賽前五名。1931年底,李梅齡博士花了5735塊銀元,托親友從德國引進5對種鴿,其中比利時偉奇系、固耐系、德國軍用鴿等,這是中國賽鴿史上第一次向歐洲引進優良種鴿。經過精心培育,1932年秋賽,李梅齡用新引進的良種子代鴿參賽,一鳴驚人,連得蘇州、無錫、常州、丹陽、南京(當時最遠放到南京)五站冠軍,轟動了上海鴿界。1935年在兗州、濟南和天津千公里比賽中,李梅齡又連獲冠軍。由於李梅齡突出的賽績和貢獻,1935年,被推選為會長,從此把「上海信鴿俱樂部」更名為「上海信鴿會」(簡稱S.H.C)。到1937年抗戰爆發,該鴿會至少舉行了150次比賽。

1935年8月,上海又成立「上海市市立動物園信鴿研究會」(英文縮寫S.Z.H.C),由市動物園主任沈祥瑞任會長,有黃包車行老闆孫竹霖等30多名會員。舉行過四次比賽。

1936年,上海成立了第三個鴿會,即「上海賽鴿會」(英文縮寫S.R.P.A)。名譽主席張玉言,主席陳兆元,有會員數十人,舉行過幾次比賽。上海信鴿活動的蓬勃發展,影響和帶動了周邊地區。杭州、蘇州和武漢等地紛紛組建鴿會,舉行比賽。

1930年,在杭州民眾教育館館長鬍鬥文的帶動下,陳枝青、朱叔清、珠寶巷小學陳校長等三人,籌建成立了「杭州信鴿研究會」,會員有五六十人。1932年開始,每年舉行信鴿比賽,比賽沿滬杭線、滬寧線,經嘉興、松江、上海、蘇州,終點站是南京。1932-1936年舉行過5次南京至杭州的比賽。

蘇州也受到上海的影響,當時上海信鴿會有位會員是蘇州人,他在蘇州老家建有一座「洋鴿棚」,養了一批「洋鴿」的後代,與他經常聯絡的有董吳桐、繆郁國等人,有20多戶,鴿子300多羽。

據記載,南昌有位歐陽誼的養鴿者,1937年5月送鴿子到南京放飛,受到南京「中國信鴿會」讚揚,可見當時南京也已有信鴿組織。

2、抗戰時期信鴿活動轉入低潮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8月13日上海發生「八一三」事變,日軍飛機轟炸南市等地,上海淪陷,南市的「動物園信鴿研究會」不久就解散了。住在「中國地界」的鴿友紛紛遷居租界,因為住在租界里的鴿友,日本侵略軍暫時還管不著,養鴿子也未受到禁止。上海信鴿會每年仍發售1千至2千枚「S.H.C」足環。

杭州信鴿研究會,在1937年抗戰爆發後也停止了活動。

1939年春,在上海租界又成立了一個「上海標準信鴿會」(英文縮寫S.S.R.P)。會長蔣葆奇,會員數十人。由於租界的特殊處境,除了比賽,信鴿活動仍可繼續。1937-1941年間,每星期日下午,在南京路永安公司天韻樓茶室照樣進行鴿集活動。

1941年12月7日,爆發了太平洋戰爭,英美法為日本的敵國,東洋兵當夜衝進租界,在上海的英美法僑民有的被關進監獄,有的被驅逐出境。戈登路巡捕房的養鴿者英僑巴爾,倫昌的工程師傑克遜和電力公司的美僑比格斯等人,也先後離滬回國。他們養的鴿子帶走甚少,大多數留在上海。上海信鴿會停止了活動,養鴿轉入「地下」。信鴿愛好者各顯神勇,偷偷養鴿保種,信鴿活動轉入最低潮。

然而,當時的抗戰區,軍合活動卻十分活躍。1941年1月初發生皖南事變,1月底新四軍新的軍部在鹽城成立,新任政委劉少奇曾要供給部部長葉進明(上海市老領導,曾任1984-1988年第一屆中鴿協主席)飼養軍鴿。

國民黨軍政部在重慶也有個軍鴿基地,曾下發過一個《獎勵民間通信鴿繁殖及徵用辦法》,對成都、重慶地區的養鴿起著推動作用。南方一帶民間的信鴿活動仍在繼續,國民黨軍政部曾與江西南昌農業院信鴿場簽訂協議,每年向軍政部提供數十羽信鴿。國防部部長何應欽為建立軍鴿隊,曾派人向上海的李梅齡要鴿子,李梅齡捐獻了6羽最好的鴿子送到重慶。其中一羽S.H.C-35-1263號的種鴿,3年後逃回上海李梅齡鴿舍。

上海、杭州等地在淪陷時期,當地的信鴿愛好者雖然沒有比賽活動,但幾百人仍飼養著幾千羽鴿子,都盼望著有一天把日本侵略軍打敗,鴿會再恢復活動。

3、抗戰勝利後賽鴿復甦

1945年9月,抗日戰爭勝利了。「八年低潮有翅難展,一朝吐氣重上藍天」,全國的信鴿活動又恢復了生機,上海也恢復了當年的興旺。當時,據警察局(規定養鴿者都要向警察局登記)統計,飼養信鴿的市民有500餘人。

為了慶祝勝利,養鴿者以他們特有的方式加入慶祝行列,他們集合了50位鴿友,拿出1000羽鴿子,在上海跑馬廳(今人民廣場)一齊開籠,慶賀勝利。

經過醞釀籌備,於1946年元旦,上海成立了「中國勝利信鴿協會」(英文縮寫C.V.U)。說是「中國」,但它不是一個全國性的信鴿組織,只是取義「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意思。初期,會員有130人,理事長夏永齊,監事由著名養鴿家李梅齡、黃鐘和警察局警鴿科科長陳其惠擔任。

鴿會當年就發售足環3000枚。9月1日開始幼鴿訓練和比賽,第一站放南翔17公里。正式比賽從蘇州開始,然後放無錫、常州、丹陽,直到終點站南京。

鴿會還出過一本不定期會刊,發行人夏永齊,主編蔣正方。1947年9月15日創刊號出版,共17篇,4萬餘字,24頁,15幅照片,16K鉛印本,封面套紅,印數為200本。

1946年,蘇州信鴿協會成立,第一任會長繆郁國,會址設在宮巷108號。協會訂有章程,有會員20多人。1947年春季組織了第一次競翔活動,由滸墅關起放,最遠放到常州。1948年,蘇州信鴿協會改名為蘇州和平信鴿會,會員約40人。

1947年上海成立第二個鴿會-「聯東信鴿研究會」(英文縮寫P.P.C)會長汪大同,會員多為上海浦東地區的信鴿愛好者,有60餘人,組織過一些比賽。

起步階段的信鴿活動,有以下五個特點:

第一,沿海、沿江和鐵路沿線的大中城市,如上海、杭州、蘇州等,因對外開放較早,現代信鴿運動起步也較早,它們成立了賽鴿團體,組織信鴿比賽,發行刊物。

第二,信鴿比賽起點較高。由於開放的原因,一開始就借鑒、參照歐美的一些賽制和方法,如比賽使用暗號和密碼,計時使用鴿鍾等,優勝鴿分速相對也較高。

第三,引進了幾批歐美優良種鴿。第一批是歐美等西方僑民直接帶來的優良品系。據不完全統計,1930-1937年,每年帶入我國的優良種鴿有數十羽;李梅齡等上海鴿界四大元老,1931年前後從比利時,德國引進了數十羽。1931年上海《新聞報》館從歐美引進良種數十羽等。第二批是1945年日本投降後,日本在中國各地的軍鴿,被中國軍隊接管後向民間拍賣。其中南京陰陽營日俘軍鴿3000羽,還有蘇州地區、東北地區等日俘軍鴿,也都紛紛流入了民間。第三批是抗日勝利後至解放前夕,有部分信鴿愛好者歐美引進數十羽優秀種鴿。如1947年上海的藍春霖教授從美國引進斯達沙等十羽,上海的王福源、張亮舒、李祖光引進了美國西翁系(海茨門西翁)十多羽,1948年李聲洪從比利時引進30羽,因為血統書被毀,所以鴿界統稱為「培爾琴」(比利時的譯音)……所有這些,對改善我國早期賽鴿的質量都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四,培育了一批以李梅齡為代表的早期養鴿家。上海的李梅齡博士在上世紀30年代與西方洋人的比賽中,總賽績雄居榜首,屢屢戰勝洋人,為中華民族爭了光。他育成的「李鳥」品系,影響力長達幾十年。此外,各地也出現一批鴿界領頭人,如杭州的陳枝青、朱叔華、蘇州的繆郁國等。

第五,由於戰爭的原因,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有關地區信鴿活動也幾度處於低潮,但仍有不少愛好者執著地堅持飼養著愛鴿,並為培育我國的軍鴿隊伍作出了貢獻。

復興中華信鴿 再現華夏雄風

——中國信鴿運動發展歷史回顧(中)

(二)普及階段(1950-1984)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的信鴿運動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1949年,巴黎保衛世界和平大會上,著名畫家畢加索獻出的鴿子石版畫,被命名為「和平鴿」。一時間「和平鴿」傳遍世界,鴿子成為和平的象徵。1950、1951、1952年,我國發行了畢加索的「和平鴿」郵票。鴿子受到了人們的喜愛,也引起了人們的養鴿興趣。為了豐富業餘文化生活,勞動大眾紛紛養起了信鴿。

1、大中型城市普遍建立信鴿會

  195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為加強對信鴿的管理,制訂了《管理信鴿暫行規則》,共有9條18款。其中第1條:「為確保本市治安,防止利用信鴿搞非法活動,為維護飼養及經營買賣信鴿者之正當利益起見,特制定本規則。」規則規定,經過登記,發給《飼養信鴿許可證》;許可證分甲、乙、丙、丁4等,甲等100羽以上,乙等50羽以上至100羽,丙等20羽以下至50羽,丁等20羽以下。

  解放初期,上海先後成立了9個信鴿組織。1949年8月,中國勝利信鴿協會改名為上海信鴿會,李梅齡為會長,會員約200人。1950年成立了「和平信鴿會」,會長李祖光,會員幾十人。1953、1954年又成立了滬西信鴿研究會、「標準信鴿會」和「聯合信鴿會」。1947年成立的聯東信鴿研究會,繼續活動。

  還有後起的一部分信鴿愛好者,因入會無門,就自行組織鴿會。如1955年,水電工顧幸華和油漆工蔣士明任正副會長,成立了「中華信鴿會」,會員近百人;裁縫陸夫科任會長,成立了「淮海信鴿會」,會員也有幾十人。

  為了解決鴿子的食糧,各個鴿會均向本地區政府提出要求。市政府根據鴿會的要求,在口糧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陳毅市長親自批給鴿會每年3萬斤糧食,並規定每戶限養20羽鴿子,發一張購糧卡,憑糧卡購買糧食45斤,在指定糧店供應玉米、豌豆、稻穀和小麥,只限數量,品種可任意挑選。

  1958年,幾個小鴿會被合併了,剩下中國、上海、和平、滬西四個信鴿會。為了加強管理,發展信鴿運動,1963年底,上海市副市長石英指示,上海信鴿劃歸園林管理處領導,統一成立協會。1964年10月,四個鴿會合併成立了由園林處花木公司領導的上海市信鴿協會,會員達1500人以上。

  1950年,武漢市成立了信鴿協會,會長是賀淦蓀教授,後來又相繼成立了東南信鴿協會、和平信鴿協會。三個協會的會員總數約160人。1964年三會統一合併為武漢市信鴿協會,劃歸市體委國防科領導。

  1961年,國家體委正式把信鴿競翔列為陸上運動項目。1962年元旦,經批准隸屬於體委領導的第一個鴿協-無錫市信鴿會成立。1962年春,在市體委支持下,溫州市信鴿協會成立,主席王建南。此後,滬寧線上的蘇州、常州、鎮江、南京,南方的杭州、福州、廣州,北方的北京、天津、青島,西南的昆明、重慶等地,都先後成立了信鴿協會,並向周邊地區輻射。

  總之,這一階段的養鴿、賽鴿活動,已從少數富裕家庭向普通勞動群眾擴散,從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擴散,從城市向農村擴散,從信鴿活動早期的發源地,向賽線的沿線地區擴散,從東部地區向中西部擴散。這種擴散就是一種普及。擴散的渠道有五種:一是各地協會,愛好者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支援;二是1960年前後部分信鴿愛好者的「下放」和「支邊」;三是上世紀60年代中期「三線」建設,大批工廠工人內遷,職工將信鴿帶到內地。如四川樂山東風電機廠是三線建設的內遷廠,職工來自7個省8個市,為豐富業餘生活組織了信鴿協會,有50名會員,600羽鴿子;四是「文革」中知識青年的「上山下鄉」和為了信鴿避難和保種,向農村轉移;五是大中城市比賽中飛失的信鴿,如播種一般撒向沿線。以上海為例,這35年間比賽放飛的總羽數在10萬羽以上,飛失的超過了3萬羽,除少數被捕食獵殺以外,多數被沿途愛好者收養了。

2、品系和賽制

  這個階段除解放初期上海曾引進幾十羽美國「西翁」、「華普利」品系和改革開放初期少數鴿友從日本等國引進少量優良種鴿外,基本上是國內老品系的內部交叉繁衍,上海曾形成了「李鳥」、「沙愛昂」、「吳淞鳥」、「培爾琴」等幾個品系。其他地區也都形成了本的地一些著名品系,並且交流不多,新引進的外血也很少。

  信鴿比賽形成了以500公里、1000公里、1500公里為代表的傳統賽制,上海、江蘇等的從1959年起開創了1500公里以上的超遠程比賽,在鴿界形成了以獲得長距離和超長距離比賽優勝為榮的傳統理念。有的地區因受地理、地形條件所限,僅作短、中距離比賽。

3、為保衛鴿會的存亡而鬥爭

  十年「文革」動亂,給全國的信鴿運動造成了嚴重的衝擊。「文革」初期,「極左」思潮在全國泛濫,說飼養信鴿是花鳥魚蟲一類的「四舊」,也屬於「橫掃」對象。勒令養鴿者拆棚殺鴿,批鬥鴿界的著名人士。在全國有鴿協的城市裡,養鴿者都受到牽連,其中上海的衝擊更大。上海廣大養鴿者為保衛信鴿協會的存在,進行了艱苦的鬥爭!

  「紅衛兵」羅列了飼養信鴿「十大罪狀」,要「砸爛上海市信鴿協會」。「造反派」對鴿協還採取了所謂「革命行動」:凍結銀行存款,剪斷電話線,勒令上繳大印,同時「命令」鴿協停止一切活動。「上海市園林管理處革命委員會」還發文宣布:撤消上海市信鴿協會建制。上海周邊地區的蘇州、無錫、常州、杭州、蚌埠等鴿協,紛紛給上海市信鴿協會打電話,要求上海挺住。他們說,如果上海鴿協垮了,他們的鴿協更保不住了。為保衛上海市信鴿協會,上海鴿協的骨幹和會員與「造反派」作了針鋒相對的鬥爭。1966年10月8日晚上,在上海鴿協院子里鴿協會員與造反派進行了一場大辯論,鴿協由高俊華擔任主辯。針對所謂養鴿「十大罪狀」,高俊華大講信鴿的「十大作用」,有根據、有事實的慷慨辨詞,令造反派啞口無言,敗北撤退。

  在「文革」期間,上海發生了三次信鴿「參軍」的事,給鴿協,給鴿子幫了一個大忙。1968年,在昆明工作的上海鴿友嵇金榮,得知上海鴿界處境艱難,他就與昆明118部隊養鴿專家張增信聯繫,組織上海信鴿「參軍」,並得到他的贊同。信鴿參軍,就是「突出政治」,就是「養鴿有功」了。1968年10月,上海精選31羽,蘇州、無錫8羽,共39羽千公里歸巢優良種鴿送到昆明部隊,昆明軍區通訊兵部隊、昆明118部隊,為三地鴿協各送一塊匾,匾上寫著「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30多位送鴿參軍的鴿主,每人獲得一張信鴿光榮參軍獎狀,一本毛主席語錄和一枚毛主席像章。在1969年的整黨運動中,上海的劉秀龍由於養鴿的原因,幾次檢討都通不過,後來工宣隊隊長到他家,看到牆上信鴿光榮參軍的獎狀,第二天就宣布通過了。

  1973年,上海挑選30羽送瀋陽軍區參軍。1974年9月,上海又選送31羽千公里優良種鴿到昆明118部隊參軍。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等鴿協以支援軍鴿為轉機,社會人士也逐漸改變了對信鴿的偏見,各地的鴿協逐步恢復了活動。

  從1974年開始,上海恢復了信鴿訓練和比賽活動。1976年,蘇、浙、皖、滬三省一市組織聯賽,由常州信鴿協會主辦,杭州、蘇州、無錫、江陰、鎮江、揚州、上海等八個鴿協參賽。6月23日,1116羽賽鴿陝西孟塬放飛,歸巢率62.27%。這次聯賽的成功,顯示了「文革」中保衛鴿協,保衛信鴿運動的勝利。

4、全動會開幕式放飛和平鴿

  全國運動會開幕式上放飛和平鴿,是營造喜慶氣氛的傳統方式,對信鴿界來說,是一種特殊的信鴿聯賽,同時,也是對信鴿運動的一種檢閱和促進。

  1965年第二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要求放信鴿。因為鴿源難以解決,起初準備以放氣球代替,但中央不同意。說上屆(1959年)全運會也放過信鴿,這次還是決定放飛信鴿。1965年5月初,國家體委派鍾興豪到上海,與上海市鴿協聯繫放飛事宜。上海市鴿協作為政治任務,保證完成600羽以上信鴿的放飛。9月9日,上海花木公司副經理、市鴿協主任委員吳瑛,親自帶隊護送信鴿到北京。14次列車經過南京站時,南京市鴿協送鴿200多羽一同北上。9月11日下午3時,全運會開幕,千鴿展翅,全場歡呼。

  1979年第四屆全運會開幕式需放飛信鴿。全運會宣傳部以9號文向「上海體委、江蘇、浙江、山東、安徽等省體委、體育報駐華東記者站、南通、蘇州、南京、常州、無錫、江陰、鎮江、揚州、杭州、溫州、濟南、合肥市體委」發出通知,為象徵「飛向2000年」,決定放飛兩千羽信鴿,望上述單位負責提供。上海市體委將放飛任務交給了上海市信鴿協會。9月7日,上海《文匯報》第二版以《信鴿競飛迎盛會》為題,報道了全運會開幕式將放飛信鴿,象徵飛向2000年。9月13日,14次列車裝載了四省一市4219羽信鴿赴京。其中上海2717羽,浙江省149羽,江蘇省1203羽,安徽省50羽,山東省100羽。次日12時抵京,9月15日下行4時,全運會開幕式下令放飛,隨著一聲令響,四千多羽信鴿騰空而起,場面蔚為壯觀,八萬觀眾熱情沸騰,放飛成功!

當晚,全運會組委會副秘書長帶領導接見了各地鴿協和司放的同志,並講話說,中央領導看了大會放飛很滿意;國家體委很重視信鴿工作,考慮成立全國信鴿協會。國家體委主任王猛還給有關省鴿協發了獎。

第四屆全運會開幕式的信鴿放飛,標誌著對信鴿運動的撥亂反正:和平鴿一飛,信鴿解放了!這次放飛,也使信鴿運動正式與體委掛上了鉤,為鴿協的歸口管理打下了基礎。放飛的成功,預示了成立全國信鴿協會的工作開始起步。

5、籌備成立中國信鴿協會

  為了籌備成立全國信鴿協會,1982年3月6日,國家體委(82)體群字22號發出「《關於同意由上海市體育分會籌建中國信鴿協會的函》」,「同意在上海市體育分會領導下,由上海市信鴿協會邀集各地信鴿協會推派的代表,制訂章程,選舉領導機構,報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審批。會址暫設在上海」。

  為此,上海市鴿協於1983年舉辦全國首屆信鴿邀請賽,並在3月和11月兩次邀請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的57位體育界和信鴿界代表,共商邀請賽和籌建中國信鴿協會的有關事宜。

1984年12月6日,在上海展覽館召開了中國信鴿協會成立大會,來自全國各地76名代表出席大會。大會由國家體委群體司副司長招務雄主持,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主席鍾師統作報告,通過了中國信鴿協會章程,選舉了領導班子。名譽主席朱學范(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主席葉進明(上海市政府顧問),副主席招務雄等12人,秘書長金永昌(副主席兼)。常設機構設在上海。

復興中華信鴿 再現華夏雄風

——中國信鴿運動發展歷史回顧(下)

(三)全面發展階段(1985-至今)

  中國信鴿協會成立以來,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給信鴿運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國運興,則鴿運興。中國賽鴿30多年來的發展是前所未有的,舉世公認的,突出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各地普遍成立信鴿協會

  中鴿協成立後的幾年內,全國33個省、市、自治區和火車頭、石油行業信鴿協會相繼成立,90%以上的縣(市)鴿協也陸續建立。全國會員從不到3萬人猛增到30萬人以上。每年發售足環約1000萬枚,信鴿運動在全國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

2、制定規程,改革賽制,組織全國性比賽

中鴿協成立初期,為了組織和規範各類比賽,組織有關專業人員制定了比賽規程和裁判法等各種規章制度。初期的比賽以500公里、1000公里、1500公里及以上三種賽距為主。為了「衝擊亞洲,走向世界」,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著手改革賽制,與國際接軌。從過去以中長距離比賽為主,逐漸過渡到以短、中距離為主,大力發展500公里左右的短距離比賽。為了進一步搞好比賽,1989年又統一了足環,全國使用中鴿協製作的統一編號的鋁塑複合足環。

  20多年來,全國各地的信鴿比賽豐富多彩,短距離、中距離、長距離和超長距離比賽各顯神通,各地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大的一場比賽數萬羽,小的幾十羽、一二百羽,各得其所;還有精英賽、對抗賽、地區聯賽、大獎賽、指定鴿賽、特比環賽、多關賽等,可謂精彩紛呈。中鴿協每年組織的全國性比賽,也形成了七大賽事:一是全國信鴿品評賽,二是全國信鴿錦標賽,三是信鴿國家賽,四是全國信鴿通訊賽,五是全國幼鴿聯賽,六是全國千公里聯賽,七是今年開始的全國鴿王賽。

3、總部遷址,加速發展

中國鴿協成立的前十年,秘書處設在上海。當初的決定,可能與上海是中國現代信鴿運動發源地、信鴿愛好者較多、比賽較多、基礎較好等情況有關。這十年中,做了一些開創性、基礎性的工作。例如,制定各類規章制度;創辦了專業刊物《中華信鴿》雜誌;組織信鴿科研會議,交流學術論文;創辦中國第一個賽鴿棚和種鴿棚,即中國國際賽鴿舍、種鴿舍;統一發放全國足環;組織研製中國鴿鍾;組織培訓裁判員隊伍;組織迎亞運會、迎東亞運動會的全國信鴿大賽等。同時,還開展了一些國內、國際信鴿交流活動。所有這些,使前期的信鴿事業有了較大的發展。

  隨著我國的經濟、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改革開放力度的進一步加大,國際交流的步子也越來越大,國際信鴿比賽頻繁,國內信鴿公棚異軍突起,信鴿產業飛速發展在這種新形勢下,中鴿協的辦事機構-秘書處放在上海,從實際操作來看,工作的全面性、前瞻性、請求報告的及時性等都受到較大的影響,影響了信鴿事業的發展。所以,形勢要求秘書處遷往北京。

1994年8月8日,國家體委發文,組建國家體委社體中心,並決定中鴿協的常設辦事機構設在國家體委社體中心。1994年11月至1995年3月,在上海辦理了各項交接手續,中鴿協秘書處正式遷至北京。中國信鴿事業在國家體委的關心和重視下,步入了快速發展軌道。

4、加入國際鴿聯,參與國際比賽

  1996年9月, 中鴿協秘書長王寶生率代表團訪問荷蘭。專程拜訪了國際鴿聯秘書長維克博利先生,並正式向國際鴿聯遞交了入會申請。1997年1月下旬,在瑞士巴塞爾舉行的第25屆國際鴿聯代表大會上,通過了正式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會員國的決定,並按奧運模式處理了台灣問題。從此,中鴿協成為國際鴿聯大家庭中的一員,並以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交往與比賽活動。2003年2月,在法國舉行的第28屆國際鴿聯代表大會上,中鴿協主席王筱麟當選為國際鴿聯副主席。這是第一位亞洲人在國際鴿聯獲此殊榮(此前,王筱麟曾連任兩屆國際鴿聯執委)。

  加入國際鴿聯後,中國開始跨出國門,積极參加國際信鴿比賽。從1997年7月至2007年9月,我國的賽鴿在世界錦標賽、世界排名賽、南非大獎賽等比賽中,先後榮獲3次冠軍和1次亞軍。2000年,在我國舉辦的世界錦標賽和世界排名賽中,我國的賽鴿獲得了冠、亞軍。2003年在天津舉辦的世界信鴿排名賽,我國包攬了前三名。我國在加入國際鴿聯後的十年里,在國際比賽中先後獲得6次冠軍、4次亞軍的優異賽績,顯示了中國賽鴿的發展潛力和賽鴿運動的發展前景。

5、大批引進名種鴿,提高我國鴿群質量

  為了發展賽鴿事業,不斷改善和提高鴿群質量,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中鴿協成立以後,我國出現了第三次引進名系種鴿的浪潮。

第三次引進浪潮是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至今,時間之長數量之多,堪稱空前。最早是從1984年泰國正大集團謝國民先生贈予上海和北京鴿友近百羽歐洲名系鴿開始的。1990年上半年,中鴿協在上海建造了第一個正規的中國國際種鴿舍,600平方米,8間。種鴿來源是謝國民和香港、台灣的養鴿名家贈送的近百羽世界名鴿。此後,上海、江蘇等省、市鴿協也向歐洲引種辦種鴿棚。上世紀90年代後期和21世紀以來,各地的養鴿賽鴿名人、大戶紛紛出訪歐洲比利時、德國等信鴿強國,選購引進大批名系名種鴿,甚至不惜花一二百萬元(人民幣)引進巴賽羅那冠、亞軍鴿。至今每年仍有幾千羽比利時、歐洲、德國和美國名系鴿進入我國,在我國的歐洲名鴿數量,用荷蘭華裔鴿友的一句話說:「歐洲有多少名系,中國就有多少名系。」由於世界各國名系鴿雲集中國,上海鴿友戲稱:「我們的每一次比賽都是一次『世界大戰』」。

  長時間,大批量名系良種的引進,大大提高了我國鴿群質量。鴿質的提高直接帶動了賽績的提高。這可以從下面兩方面來看:第一,分速提高了。500公里比賽如遇上順風,分速也超過了1500米;1000公里比賽自從1997年上海當天歸巢10羽開始,全國有瀋陽、哈爾濱、天津、大連、北京、南京等許多地方都有當天歸巢鴿。第二,在許多國際比賽中拿了冠軍。如前所述,我們已經得了6個世界冠軍,4個世界亞軍。2000年北京世界錦標賽,我們拿下了團體第一名。還有不少國內的國際性公棚比賽,如上海的中國國際賽鴿會、北京愛亞卡普、南京五台山等,我國鴿友與世界頂尖高手同場競賽,我們也拿了不少冠軍。

6、催生了一個產值可觀的信鴿產業

  20多年來,我國的信鴿運動在群眾性體育活動中,催生了一個價值可觀的信鴿產業,有人叫它「飛翔產業」。信鴿運動和信鴿產業本是一根藤上的兩個瓜。這個產業包括:飼料業(混合飼料的研究、生產和銷售)、鴿葯業(鴿葯、營養品的研究、製造與銷售)、鴿舍鴿具製造業、足環業(科研與製造),種、賽鴿貿易(主要是進口貿易,據有關人士估計,每年進口貿易額有六七億元人民幣)以及信鴿公棚業。公棚業,方興未艾,全國現有公棚200個以上(包括未在中鴿協註冊的)。公棚的投資就有幾個億,每年資金總額也數以億計。

  信鴿產業不但支撐了信鴿運動,而且為國民經濟增加了幾十億的產值,增加了幾十萬人的就業,為發展經濟作出了貢獻。

7、鴿界愛心,回報社會

  扶貧濟困,急難救助,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也是中國鴿界的一個傳統。雖然養鴿者極大多數也是工薪階層,但幾十年來,樂善好施的美德一脈相承,也許這是「和平鴿」的天性陶冶了鴿人的善良之心,救災捐助,是鴿界回報社會的一種形式,也是鴿界與社會聯繫,獲得社會支持的一個善舉。

  1994年9月,第六屆遠東及太平洋地區殘疾人運動會在我國首都北京舉行。我國選出600名運動員參加比賽。為支持殘運會事業,支持我國殘運會代表團,中鴿協於1993年7月,決定發售120萬枚愛心足環,在全國各地開展「愛心杯」500公里信鴿大賽,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組織會員爭相認購,結果超過計劃5萬枚,足環的全部收入捐給殘疾同胞。與此同時,「愛心杯」信鴿大賽也獲得了圓滿成功。1994年8月,中鴿協代表全國30萬會員向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捐贈了人民幣20萬元。

  2003年,上海市鴿協決定:捐贈和平鴿,為革命老區建一所希望小學。廣大會員積極響應,捐獻愛鴿。12月下旬成功拍賣63羽賽績鴿、原環進口鴿和比利時名鴿,所得拍賣款人民幣30萬元,全部捐贈給了江西瑞金市和平鴿希望小學。

  2008年四川「5.12」大地震,更是牽動鴿界每個人的心。中鴿協發出號召,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鴿協都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組織賑災捐款,組織義賽、拍賣,向災區同胞奉獻愛心。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鴿界捐款(人民幣)150萬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比利時的喬斯。托內、荷蘭的格哈德。考夫曼等國際賽合名家,也捐贈名鴿參加義拍。真是天下鴿友是一家,共獻愛心情無價。

8、國際交往

  中鴿協成立以來,特別是我國加入國際鴿聯以後,我國與國際信鴿界的交往,不但提升了級別,而且更加廣泛,更加頻繁了。

  國際鴿聯主席兩度訪華,全國30萬會員為之鼓舞。1996年11月29-12月5日,應中鴿協邀請,國際鴿聯主席卡洛斯攜夫人來華訪問,實地考察了中國信鴿運動情況。國家體委主任伍紹祖接見了卡洛斯及夫人。卡洛斯先生表示,歡迎中國信鴿協會加入國際鴿聯,中國信鴿協會的前景遠大,在國際鴿聯中將成為重要的骨幹力量。12月3日,卡洛斯及夫人訪問了上海市鴿協。

  1997年1月我國加入國際鴿聯。11月,為支持中國信鴿事業的發展,卡洛斯主席向中鴿協贈送了100羽賽鴿。

  2007年9月20日-26日,國際鴿聯主席特雷索。約瑟夫博士應中鴿協邀請,來北京和上海進行友好訪問。2000年,特雷索曾以國際鴿聯副主席的身份,訪問過北京,這次訪問,進一步了解了中國信鴿活動的開展與發展狀況。他希望在國際鴿聯具有重要地位的中國,進一步與各國鴿協互相交流,加強合作,在國際賽鴿運動中繼續發揮作用。

  從1997年中鴿協加入國際鴿聯起,每兩年都要組團參加國際鴿聯會議和訪問有關國家,學習國際賽鴿運動的經驗,了解發展動態。2003年,中鴿協主席王筱麟以絕對多數的贊成票,被選為第28屆國際鴿聯副主席,這標誌了我國信鴿運動的崛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

  20多年來,中鴿協接待了包括西班牙皇家信鴿協會代表團在內的許多歐、亞、美洲地區國家的鴿界代表團和友好人士,交流了經驗,增進了友誼。

  我國各省、市、自治區鴿協,也多次組團出訪和接待國際鴿界友人。所有這些都極大地促進了我國信鴿運動的發展。

  2009年1月,國際鴿聯決定2015年第34屆奧林匹克比賽大會將在中國召開。這一喜訊極大地鼓舞全國30萬會員,奧林匹克盛會的召開,必將推動我國信鴿運動走上新階段。

  各位同仁,彙報的最後,我想作一點說明和提一條建議,因為至今我國還沒有一部全面反映鴿業史實的中國信鴿史,今天講的東西,古代的發掘了一點,近代的講上海的多一點,由於對各地的深入了解不夠,講稿可能以偏概全,只能供大家參考。中國歷史悠久,各民族、各地區,古往今來,肯定有大量的豐富多彩的信鴿活動史實可寫。為此建議中鴿協能夠重視這項工作,促成各省區市在兩三年內,寫出地方信鴿發展的歷史。然後,由中鴿協牽頭,進行修史,爭取在2015年前組織撰寫出一部較為完整的中國信鴿史,向第34屆信鴿奧林匹克大會獻禮。

以上內容(轉載《中華信鴿》2009年11月6期,總第132期)

------------------------------------

隨著我國賽鴿運動的迅速崛起,各類大獎賽、俱樂部賽、地區賽、國家賽、公棚賽等風起雲湧,激烈角逐令人眼花繚亂。鴿友們近年培養了許多特點鮮明的名鴿,我國的信鴿會員數量為世界之最並形成世界最大的賽鴿市場, 越來越多的國外鴿友來華參賽,賽鴿文化也成了聯繫世界的文化紐帶之一,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各種賽事的不斷提高,我國的信鴿事業必將更加興旺發達。相信通過鴿友們的不懈努力和艱苦探索,在不遠的將來,我國鴿界一定會有享譽世界的名系誕生。但我們也應看到與國外的差距,我們不能僅僅做賽鴿大國還應該做賽鴿強國,我們更應該發展信鴿文化和信鴿衍生產業,用公平、公正的平台,合理的比賽機制創造、創新具有中國特色的信鴿產業,這是信鴿行業領導者、監管者和參與者的共同使命。

了解信鴿文化:大眾信鴿

微信公眾號:dazhongxinge_com


推薦閱讀:

TAG:信鴿 | 鳩鴿科動物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