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教你看懂血常規報告

血常規檢查可以說是醫院裡最為基本的檢查。咳嗽發燒、頭暈頭痛、噁心嘔吐、腰酸乏力等等情況,都會進行血常規的檢查。別看檢查費不高,十多二十塊錢,但可以幫助說明的問題可不少。

下面將血常規中重要的項目給大家介紹一下,供大家參考了解。需要特彆強調的是,所有的檢查項目都需要結合病史,若非專業醫生,切不可妄自診斷,即使您能明白每一項的意義......

血常規化驗單里的項目很多,每個項目都會給出檢查結果和參考值兩欄,不同醫院給出的參考數值可能會有細微的差別,可能與所使用的檢查儀器和檢測方式不同有關,但是數值浮動不會太大。最值得看的就是三大項:白細胞計數(WBC),紅細胞計數(RBC)和血紅蛋白(HGB),血小板(PLT)。

白細胞計數(WBC)

參考值

成人:(4~10)×109/L

兒童:(5~12)×109/L

新生兒:(15~20)×109/L

臨床意義

白細胞增多

(1)生理性 主要見於月經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婦女、劇烈運動、興奮激動、飲酒、餐後等,新生兒和嬰兒高於成人。

(2)病理性主要見於各種細菌感染、嚴重組織損傷或壞死、白血病、惡性腫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機磷農藥、催眠葯等化學藥物的急性中毒,應用某些升白細胞的化學藥物也會促使白細胞增高。

白細胞減少

(1)疾病主要見於流行性感冒、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

(2)用藥應用磺胺葯、解熱鎮痛葯、部分抗生素、抗甲狀腺製劑、抗腫瘤葯等。

(3)特殊感染 如革蘭陰性菌感染(傷寒、副傷寒)、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病毒感染(風疹、肝炎)、寄生蟲感染(瘧疾)等。

(4)其他放射線、化學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響。

影響白細胞計數的因素較多,必要時應結合白細胞分類計數和白細胞形態等指標綜合判斷。

紅細胞計數(RBC)

參考值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兒:(6.0~7.0)×1012/L

臨床意義

紅細胞增多

(1)相對性增多 見於嚴重嘔吐、腹瀉、排尿過多、休克、多汗、大面積燒傷,由於大量失水,血漿量減少,血液濃縮,使血液中的各種成分濃度相應增多,僅為一種暫時的現象。

(2)絕對性增多

見於:①生理性增多,如機體缺氧和高原生活、胎兒、新生兒、劇烈運動或體力勞動、骨髓釋放紅細胞速度加快等;②病理代償性和繼發性增多,常繼發於慢性肺心病、肺氣腫、高山病和腫瘤(腎癌、腎上腺腫瘤)患者;③真性紅細胞增多,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進,紅細胞計數可達(7.0~12.0)×1012/L。

紅細胞減少

(1)造血物質缺乏 由營養不良或吸收不良而引起,如慢性胃腸道疾病、酗酒、偏食等,引起鐵、葉酸、維生素等造血物質不足,或蛋白質、銅、維生素C不足均可致貧血。

(2)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原發性或由藥物、放射線等多種理化因素所致的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癌症骨轉移等,可抑制正常造血功能。

(3)紅細胞破壞或丟失過多 如先天失血或後天獲得性溶血性貧血、急慢性失血性貧血、出血等。

(4)繼發性貧血如各種炎症、結締組織病、內分泌病等。

血紅蛋白(Hb)

參考值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兒:180~190g/L

臨床意義

測定血紅蛋白量減少是診斷貧血的重要指標,但不能確定貧血的類型,需結合其他檢測指標綜合分析。

血紅蛋白增多

(1)疾病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高原病、大細胞高色素性貧血以及某些腫瘤如腎癌等

(2)創傷 大量失水、嚴重燒傷等。

血紅蛋白減少

(1)出血血紅蛋白量減少的程度與紅細胞相同,見於大出血、再生障礙性貧血、類風濕性關節炎及急、慢性。腎炎所致的出血等。

(2)其他疾病血紅蛋白量減少的程度比紅細胞嚴重,見於缺鐵性貧血,是由慢性反覆出血所引起,如胃潰瘍病、胃腸腫瘤、婦女月經過多、痔瘡出血等;紅細胞減少的程度比血紅蛋白量嚴重,見於大細胞高色素性貧血,如缺乏維生素B12、葉酸的營養不良性貧血及慢性肝病所致的貧血等。

血小板計數(PLT)

參考值

(100~300)×109/L。

臨床意義

血小板減少

(1)血小板生成減少 骨髓造血功能障礙、再生障礙性貧血、各種急性白血病、骨髓轉移瘤、骨髓纖維化、多發性骨髓瘤、巨大血管瘤、全身性紅斑狼瘡、惡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

(2)血小板破壞過多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肝硬化、脾功能亢進、體外循環等。

(3)血小板分布異常脾腫大、各種原因引起的血液稀釋。

(4)其他疾病彌散性血管內出血、陣發性睡眠血紅蛋白尿症、某些感染(如傷寒、黑熱病、麻疹、出血熱多尿期前、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粟粒性結核和敗血症)、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壞血病、阻塞性黃疸、過敏性紫癜等。

(5)用藥藥物中毒或過敏。如甲碸黴素有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減少;抗血小板葯噻氯匹定、阿司匹林也可引起血小板減少;應用某些抗腫瘤葯、抗生素、細胞毒性葯可引起血小板減少等。

血小板增多

(1)創傷 急性失血性貧血,脾摘除術後、骨折、m血後,可見一過性血小板增多。

(2)其他疾病 見於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多發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病、類白血病反應、霍奇金病、惡性腫瘤早期、潰瘍性結腸炎等。

小球溫馨提示,需要強調的是每個項目不是孤立的,有時需結合多個項目結果才會有意義,另外根據患者的性別年齡的不同,檢查結果也可能具有不同意義。


推薦閱讀:

TAG:血常規 | 血液病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