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真的失去了20年?

原文發表於《證券時報》專欄2017.3.15

不知道為什麼,對於日本經濟的討論始終為國人關注,而且觀點相當對立。有一派覺得日本過去二十年是失去的二十年,GDP停滯不前,房市和股市都一落千丈,相對於中國這四十年的高速增長,我們的得意不言而喻;另外有一派則一直覺得日本社會富裕有序,高效率和貧富分化小,是中國學習的榜樣,更加有人羨慕日本人頻頻獲得諾貝爾獎。

最近有網路流傳日本經濟學家對過去日本二十年的GDP的增長分析,覺得日本經濟的下滑是一個表象,實質是經濟效率的提高。中國現在正在提倡經濟轉型,正希望用效率提高來替代規模擴張。那麼是不是說:日本的失落正是中國的未來呢?

說日本經歷了失去的二十年,可能主要是從名義GDP的表現來看的。按照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下同),在1995年日本名義GDP是5.45萬億美元,而到了2015年,20年下降了20%,跌到了4.38萬億美元。在同時期,美國增長了135%,所以,相較於美國的GDP,日本從71%跌落到24%。這樣的下降速度甚至超過德國,德國在過去二十年間,相較於日本的GDP,從48%提高到77%。

但是大家都知道名義GDP因為通貨膨脹和匯率的問題,並不靠譜。如果我們用2010年的固定價格計算實際GDP,那麼日本的情況看起來並不糟糕,增長了18%,美國增長了60%,而德國處於中間狀態,30%。當然這二十年最耀眼的增長在中國:500%!所以要說相對於中國是失落的20年,那麼不僅是日本,美國德國都失落。

那麼,這樣的增長率(20年18%,每年的年均增長率僅僅0.83%)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最近日本經濟學家指出:主要的問題在於人口下降,特別是用勞動力來衡量的話,日本過去20年下降了2%,而且這個下降速度是越來越大。我們分別計算1995-2015年的每五年的變動情況,其變動率是1%,-1%,0%,-2%,如果這個趨勢繼續,那麼未來20年的日本勞動力還會減少得更加多。

這個情況是不是發達國家的共有情況呢?至少拿美國和德國來講,未見得。美國過去20年來勞動力增加了18%,連德國都有6%的增長,不要小看這個數字,因為中國的勞動力增長率也是18%,等於美國。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特朗普說移民偷走了美國白人的工作,其實是一個糟糕的結論,恰恰是美國的移民政策支持了美國的經濟增長。沒有勞動力,哪裡來的產出?日本就是一個好例子。

所以,儘管從整體看,日本實際GDP在過去的20年間,相較於美國,從49%下降到36%,但是每個勞動力所生產的實際GDP,日本和美國在過去20年間基本沒有變化,從和美國一樣,下降到美國的90%。當然,要說這20年日本的勞動效率有多大的提高,從每個勞動力的產出這個角度看也看不出來。

而且,如果我們更加深入一步,看看每個勞動力的工作時間,我們會發現,日本的勞動效率也在下降,並不像日本學者所認為的,取得很大的增長。

因為日本人一直以「勤勞的工蜂」著稱於發達國家。OECD組織公布的勞動力年均工作小時顯示:1990年日本工人每年工作2031小時,超過美國工人11%,超過德國工人18%。而現在,日本工人的工作時間甚至短於美國工人(日本1719,美國1790),所以如果我們把日本的勞動力用美國的勞動時間矯正一下的話,那麼日本勞動力的下降程度到達8%,由此計算每個校正後的勞動力產出,日本相較於美國,仍然從1995年的98.5%下降到現在的92.6%。所以,說日本的勞動生產率有所提高是對的,但是這樣的提高相較於美國還不夠。值得注意的是德國,他們的年均工作時間遠低於日本和美國,2015年只有1371小時。如果同樣計算校正後的每個德國工人的產出水平,一直高於美國大約10%左右。

所以,綜合而言,日本過去二十年相較於其他發達國家,並未出現明顯的衰退,當然也沒有出現明顯的提高。如果說整體GDP出現了下降,那不過是因為日本的勞動力數量出現下降,而沒有像別的發達國家一樣,用移民的辦法加以彌補。

另外,日本人「變懶」了,勤勞的工蜂已經是一種過去式。但是相較於德國人,他們還不夠「懶」。但是說到底:經濟增長的目的是不是讓人的生活更加從容,更加「懶」呢?

《宏觀經濟看得懂》已經在各大網站(京東亞馬遜噹噹淘寶)出售,秉承差異化原則,本公號僅供簽名版,48元(原價38,運費10),您可以在本公號任意原創文章下打賞,留下地址,我會在一周內郵寄。謝謝支持!

推薦閱讀:

「雙十一」告訴我們:向時間要利潤而不是獨立的商品
互聯網真的去中心化嗎?
如果中國重啟下崗潮
中國經濟深陷泥潭,手裡那根救命稻草是什麼?
有關當前經濟現狀及展望的一些總結與思考

TAG:經濟 | 日本經濟 | 中國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