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接時代到來的十大標誌之五:雲計算無處不在
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在《在線》一書中提到,未來企業比拼的是計算能力。怎麼理解?我認為,這句話想要表達的是:企業的計算能力決定企業的發展,決定企業體量的大小。這裡的企業計算能力,其實就是雲計算的能力。企業有足夠的雲計算能力,才能具備連接更多IOT設備的能力,更具備連接產業合作夥伴的能力,這種企業的能力自然也就是強的。
如果這麼說你驕傲不明白,我們可以換個說法。大家知道每個企業都有大量的數據,大數據的價值不在於數據本身,而是在於挖掘與分析之後,在與各領域結合的過程中再次創造價值。但是如何挖掘與分析這些數據?沒錯,就是要通過雲計算。企業的數據量越大,就意味著需要更大的計算能與之相適配。所以,企業對於大數據的處理能力,就體現在計算能力上了。計算能力越強,數據就能分析的更透徹,數據價值也就越大,也就更能進一步使用。
雲計算做與大數據相關的事,大數據來自企業運營以及用戶各種行為,所有的大數據只有連接互聯網才能收集整理,因此雲計算離不開連接。這意味著,有雲計算的地方就有連接。不誇張的說,中國大部分人每天所接觸的從衣食住行工作交互再到企業的運營管理,身邊處處都有雲計算的身影,因為大家所用的大部分工具與設備都只是一個客戶終端,其服務端都在雲上。所以,雲計算已經是無處不在了。
雲計算已經連接各大行業
要問中國目前有多少企業連接了互聯網,從連接人與信息的角度,恐怕中國目前沒有幾個企業不建網站,不在網上做推廣,電商平台、微商更是連接了大量商戶與客戶。我們這裡說的,是深層意義上的連接,即雲計算與企業的融合。目前為止,因為行業的差異性,通過近幾年的發展,雲計算已經細分為金融雲、安防雲、製造雲、健康雲、醫療雲、教育雲、民生雲、農業雲、工業雲、紡織雲、汽車雲、行政雲、出行雲等,雲計算廠商根據不同的行業為各行業制定不同的雲計算解決方案,廠商之間也會有專註及擅長的技術及服務,商家在於與雲計算廠商合作時各取所長。
如果將上述的各種行業雲的雲字放在前面,即雲金融、雲醫療、雲農業等,這些多半就是某個商家的產品,或者這些詞又代表了新的行業及產業。這些行業從線下發展到線上,商業模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變化,每一個與雲計算連接的產業,都可以說是一個新產業。基本上各大行業都有其雲產品與雲平台,尤其是買賣交易部分,都已經發展成為了雲商場。
近幾年,隨著雲計算領域海量數據存儲管理、大規模用戶並發、數據中心綠色節能等核心關鍵技術環節不斷取得突破,雲計算在工業轉型升級、智慧城市建設、食品藥品監管、環境污染檢測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僅是這幾個產業與雲計算連接以後,2016年全年產業規模就達到樂4500億元。這個數據,在2017年將會有更大的變化。
全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雲計算產業發展
中國目前處於全企業轉型升級階段,企業升級轉型都圍繞」互聯網+「與」中國製造2025「。這意味著將會有更多的傳統企業投入到雲計算機中去,將會有更多的創業項目扎進這個領域,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製造企業構建私有雲平台或依託公有雲開展服務,進一步提升面向製造業的雲計算服務水平。預計2017年,中國雲計算產業規模有望達到6000億元。
在這其中,我國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對於促進雲計算產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以為大數據產業離不開雲計算的支持。我國各級政府和企業都在大力推進大數據產業,2016年的大數據市場規模已經達到3100億元左右。2017年,隨著工信部《促進工業大數據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公布,工業大數據將會成為產業發展的「新焦點」,與之相適應的工業雲、製造雲等也會有很大的發展。
總體上,連接雲計算的商戶,通過雲計算機做成相關的互聯網產品(包括IOT設備),正在影響全國超過10億的用戶,並已經開始影響全球的用戶。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多行業的雲平台,就是因為通過雲計算可以更高效的解決各行業的連接與共融問題,可以極大的提高生產流通效率。因為雲計算的存在,企業可以經營的範圍越來越廣,能夠涉足的行業也越來越多。
計算能力將成為衡量未來企業發展的主要標準
現在,大家經常能看到一些與雲計算不相干的企業發力雲計算的新聞。企業之所以要在雲計算上下功夫,大概因為以下幾點:
第一,是因為業務發展的需求。要做生態連接產業鏈上更多的的商業夥伴,就需要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直接連接到企業的服務,顯然這是離不開雲計算的;
第二,未來企業的連接能力也是吸引生態夥伴加入的主要動能。每個企業都願意跟能力強勁的企業進行合作,這個法則千百年來都沒有變更,以後也不會變更;
第三,是因為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目前,所有企業都認同萬物互聯這個發展趨勢,企業們自然都想在未來萬物互聯的市場格局中分一杯羹。
但前文已經講過,在未來考驗企業連接實力的已經不是以往的資源壁壘與技術壁壘,而是計算能力。所以,各行各業都在通過各種方式努力增加其計算能力。也正是因為眾企業的這一點共識,更多的產品才能以智能化的形式出現,才能有更多的IOT設備,也就進一步促進萬物互聯網的發展。
在某種程度上,企業的連接能力就是雲計算的能力,衡量標準正是這家企業能否連接更多產業、行業與企業,以及能連接多少行業與企業。連接企業的數量越多,就越能體現企業的能力。
正因為、如此,阿里才會在幾年前就開始布局雲計算,有了計算能力,再通過YunOS與各企業合作並將其產品智能化,從而實現與多個行業多個場景多種產品多個用戶的連接。騰訊則通過微信、QQ這兩大連接器與多種內容及硬體相連接,最終也是連接了多個行業的用戶與人。至於各大智能終端商家以及各大APP,也是同樣的道理,通過硬體產品及軟體產品連擊用戶。無論是什麼形式的連接,最終都是依賴其雲計算能力,因為沒有足夠的能力,不可能連接那麼多的IOT設備與用戶。
同時,雲計算也是企業通過互聯網向多領域跨界,進行生態融合的基礎。在過去,企業要想實現跨行業經營是非常難的事,頂多能夠做到前後向一體化全產業鏈經營。但是在雲計算技術日趨成熟的現在,做手機的廠商,只要他們願意,可以涉足任何領域,他們可以通過軟體產品或者智能硬體產品去連接多個行業,積累足夠用戶以後就可以在這個行業做更多的產業輻射。
同樣,任何做智能硬體的產品,只要他們願意,也可以生產手機、PAD或者PC,當然越是成熟的行業其供應體系的水也就越深,一般的智能硬體產業不敢輕易進入。過去幾年很多APP商家都推出了相應的智能硬體,同樣是這個道理,這也可以解釋為這些廠商的雲計算能力盈餘而嘗試經營智能硬體產品。當然,這裡不討論商家們如何獲取計算能力,但只要他們要做互聯網產品,勢必離不開足夠的雲計算能力。
雲計算已經無處不在
前面我們講過智能終端,聊過將互聯網,大家都知道每一個智能硬體產品都離不開雲計算。大家手上戴的智能手環與智能手錶,衣兜里裝的智能手機,背包里的平板電腦,家裡的各種智能電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智能手錶中的各種APP,其另一端全都在雲伺服器上,通過雲計算為用戶提供各種服務。
在軟體產品方面,我們之前所用的離線單機軟體,現在基本上都轉型升級為雲軟體。譬如常見的雲電腦、雲桌面、雲電話、雲購物、雲音樂、雲遊戲、雲應用、雲郵箱、雲安全、雲相冊、雲地圖、雲天氣、雲辦公、雲筆記、雲盤等多種雲產品,都離不開雲計算。
如果按照使用場景來劃分,針對生活、辦公、生產製造等各種場景的雲產品也是應用盡有。譬如阿里YunOS的已經根據各種場景開發了YunOS for Phone、YunOS for Car、YunOS for Work、YunOS for TV、YunOS for Home、YunOS for Robot、YunOS for Wear,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場景被開發。華為也會根據用戶的需求,為用戶定製各種場景的智能產品,這些產品同樣離不開雲計算。
近些年,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區塊鏈、機器人等新興領域的發展,正逐漸成為推動我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的新動能。同樣,這些新產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雲計算。
據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預測,2017年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量將達到84億,較2016年的64億增長31%,2020年這一數字有望增長至204億。隨著物聯網設備以及互聯網基礎設備的普及,到2020年,接入互聯網的設備比這個數字只多不少。屆時,每一個商家都會有大量的設備在用戶手中接入物聯網,這需要每一個商家都具備強大的雲計算能力。
而在這些物聯網設備之外,我們也能看到,現在連豬牛羊鴨的身上都有了相關的數據信息。一方面與養殖場的智能化演進有關,另一方面則在於家畜身上的信息可以證明它們的生長情況,消費者能夠真正吃上放心肉。而水果、蔬菜與花卉,也早已經成為農業互聯網的一員。牲畜、家禽、水果、蔬菜具備各自的數據,這意味著它們也已經成為萬物互聯網的一部分。同樣,在農業互聯網的背後,仍舊離不開雲計算的支持。
以上所有的內容,可以簡單的總結為:軟體有雲,硬體有雲,生產有雲,設備有雲,產業有雲,行政有雲,更多產業正在上雲,互聯網+離不開雲。用一句話表述,雲計算無處不在。
而雲計算到哪裡,連接就在哪裡。足以證明,大連接時代已經到來。
【王吉偉,商業模式評論人,專欄作者,關注TMT與IOT,專註互聯網+及企業轉型研究。微信公號:王吉偉(jiwei1122)。】
推薦閱讀:
※IDC:阿里雲安全能力和IaaS市場份額雙項領先
※估值75億,UCloud如何在巨頭林立的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新龍榜
※阿里雲大學創新人才賦能模式,助力貴州大數據基礎人才建設
※智慧城市的互聯網雲腦架構,7種城市神經反射弧的建設是重點
※從0到數千萬日活,靠什麼?音樂+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