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梁蘇雯那篇關於CIA對美國政局影響的答案批判和補充
自從五年前在知乎上鬧了點兒不愉快並消號後就沒怎麼在知乎上看東西了,而且已經很久沒寫說理性的文章,小黃文倒是寫了一些。昨天聽@梁蘇雯 說寫了個答案用了我的幾張圖,於是想看看怎麼回事,就新註冊個號回來玩玩,然後就看到了她在「CIA等情報機關在美國政治鬥爭中(類似於紙牌屋那種)扮演了什麼角色」下的那個回答,我不由得想對這答案進行一些批判和補充。說是批判,其實也算不上,首先我現在不務正業平時寫寫小黃文已經不再碰那種學術性的東西了,別說批判別人,別人不批判我就好了;其次,「批判」這個詞在大多數語境下意味著對某事物的否定,我倒不是太否定她的觀點,只不過是想補充一些她忽略掉的東西。
一、你何必挖這個墳呢
正文——略,沒什麼太多要說的,那個問題是題主兩年前問的,挖個老墳還對其他抖機靈的答案頗有微詞起來,還認真答起題來,何必呢?現在知乎的風氣就是抖機靈好玩,這踏馬的就是乎下大勢,順勢而為不好么?你要認真討論問題去哪個國關論壇都好過來知乎,再不濟去知遠也行啊。
二、務必追求完整性和歷史性
不管是在現實中還是網上,大多數的撕逼都是因為觀點相左造成的,而之所以造成觀點矛盾,無外乎兩種原因,一是立場不同,這也沒什麼好說的,曬屁股的爭論除非把對方一屁股坐死,否則永遠不會爭出個所以然來;二是觀點表述不完整,很多時候由於撰文者能力有限或者其他什麼原因,他們拋出的觀。往往只是他們思想和理論的一部分,這就會造成旁觀者有意無意地斷章取義,當這些旁觀者覺得那些觀點與自己的不相符時,自然就會提出不同見解,這個時候撰文者或因意氣用事或因進一步闡明觀點,就會像擠牙膏一樣一點一點地把支持自己的論據拋出來,而且邊拋邊修正。與此同時,已經轉變為批評者的旁觀者也在一點一點地對那些新拋出來的觀點進行進一步的批評,於是就造成了撕逼。
梁蘇雯那個答案賺300個贊,作為一個冷門話題,這成績勉強算入門,但我想很多人在看到那個答案的時候多少還是有些疑惑,這些疑惑就是撕逼的隱患。如果我站在一個對美研究門外漢的角度看到她這個答案我也會疑惑,疑惑的原因就在於情報部門往往是一國非常要害的部門,怎麼能說對政局沒影響呢。為了解答這個疑惑,就很有必要盡量完整地從歷史角度解釋你的觀點。對了,在知乎這種地方還要講究語言的通俗化,說理的文章,論文最好寫,教材次之,科普讀物最難,因為科普讀物要求理論性和通俗性的結合最高。
三、情報組織的形象
通常人們觀念中的情報組織往往與黑色的斗篷、匕首、毒藥、美人計,殺人不眨眼的刺客,令身經百戰的武士們都退避三舍的冷麵黑衣人,以及連最高統治者都不敢輕易踏足的密室等等。這所以給人這種印象,主要有這些原因。
(一)情報組織和情報活動與最高決策者緊密相連
我可不怕地圖炮招來是非,我國情報學專業的那幫大沙比言必稱香儂,我就直接搬出你們學界的大人物包昌火的一句話:情報學的祖先應是孫武,而非香儂。早在亞述帝國時代、我國春秋戰國時代甚至更早的古埃及時代,情報活動就活躍於宮廷鬥爭和軍事鬥爭中,《孫子兵法》裡面大量闡述了情報的意義和運用,「知己知彼」就是其中的精髓。當時的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豢養了很多情報人員,廣泛開展情報活動。
鈕先鍾曾經在他的著作里拿新聞記者來與情報工作者作比較,他認為兩者的工作極為相似,都是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分析信息,發布信息,為決策者服務,兩者的顯著不同點則有兩個,隱蔽性和鬥爭性。隱蔽性這一特點自不待言,《孫子兵法》所說的「形人而我無形」意思就是在刺探對方情報的時候不能讓我方的行動被對方發覺,一旦被發覺後果當然是不堪設想了。鬥爭性和隱蔽性是相關聯了,正是由於鬥爭雙方不斷地在爭取「形人而我無形」,才使得情報活動的過程充滿了鬥爭,而且還是血腥的鬥爭。以上兩個特點是情報活動有別於新聞活動的要素。
那麼,具有隱蔽性和鬥爭性的情報活動,又服務於決策者,這個決策者通常又是王侯將相,這些王侯將相干的事又往往揮一揮手就能赤地千里,更要命的是情報組織又往往直接聽命於這些人,從而享有一定的特權,這就使得情報組織被披上了一層神秘而恐怖的色彩。
(二)長期以來情報手段的落後
1906年無線電才投入使用,有線電報也是1837年才發明出來。美國南北戰爭北軍採用搭線的方法截取南軍電報,日俄戰爭時日軍監聽俄軍艦隊通信,這在當時來說相當於現在用納米機器人潛入敵軍指揮室一樣的高技術,也就是說工業革命極大地豐富了情報的獲取手段。在此之前,獲取情報的方式只能靠人力,靠人去偷、去看、去問、去聽、去揣摩——「揣摩」一詞在《尉繚子》里就是指通過察言觀色了解對方的真實意圖,套取情報。如果對方阻擾我方的偷、看、問、聽、揣摩怎麼辦呢?就得騙、勒索、威逼利誘,如果對方軟硬不吃又該怎麼辦呢?乃伊組特!怎麼樣,很殘酷吧。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在討論到底是現代戰爭殘酷還是古代戰爭殘酷,有人認為現代戰爭一個按鈕就能殺幾十萬人,這很殘酷,有人認為古代戰爭面對面廝殺刀刀入肉下水橫流,這很殘酷,這其實都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早期情報活動與現代情報活動也能引起這樣的爭論,早期情報活動只能靠人力,所以動不動就搞暗殺,這很血腥,現代情報活動可以通過無線電監聽、衛星監視、網路黑客等方式搞情報,已經不再那麼倚重人力手段,貌似減少了情報活動的殘酷性。但是,大家想想,現在你隨便上網購個物出門開個房買張電影票,甚至是吐口痰撒個尿逛個街都有可能被人挖掘數據進而獲取你或者你全家的全部信息,是不是比以前更加令人不寒而慄?沒錯,現代情報手段令保密一方防不勝防,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也確實減少了情報活動的血腥感,不過由於歷史上情報活動給人那種殺人於無形的印象,使得人們始終覺得情報活動是一種「不能提到,甚至不能想到,乃至看一眼就會雙目失明」的事物。大家看看國內的那些多如牛毛的諜戰片,以及好萊塢的特工片,都是暗殺戲美人計戲卧底戲居多,這十年來真正比較真實反映隱蔽戰線活動的我覺得國內的作品只有兩部《暗算》和《潛伏》,好萊塢的是那部不是很著名的《諜海計中計》。
所以說,由於情報活動長期被統治者們用來剷除敵對勢力,又由於其本身的隱蔽性和鬥爭性,再加上情報組織只向最高統治者負責的特性,以及歷史上人力情報活動的血腥色彩,那麼人們認為情報組織神秘和可怕,並且能夠凌駕於統治階層的其他組織,這就不足為奇了。
四、對情報組織的定位
為什麼當年明朝皇帝要讓太監掌管特務機構?因為太監是皇帝最貼身的人甚至是最信任的人。為什麼錦衣衛東西廠會權傾朝野?因為這是皇帝最貼身最信任的人掌握的力量,這個力量皇帝用得最順手,以至於他會把儘可能多的權力加諸於這個力量上面。打個比方,你的床邊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床頭櫃,你又有經常躺在床上看書寫字玩遊戲上網的習慣,你就會傾向於把平時用得到的東西都放在這床頭櫃里,或者會堆在床頭柜上面,本來諸如泡麵書籍杯子臭襪子內褲梳子鏡子筆記本這些東西是不該放在這兒的,卻因為這床頭櫃是你用得最順手的傢具而權傾家庭,其他的衣櫃書櫃書桌餐桌只能埋怨皇上為佞人所惑。現實當中領導身邊的秘書和司機不就是這樣嗎?
同理,很多情報組織一開始也就是個暗中打探消息的機構,但由於統治者越用越順手,於是就慢慢變成了集執法、軍事甚至特派行政、思想統治於一體的超級強力機構,到了這個時候,這個情報組織已經不再單純地情報處理機構了。還有另一種情況,某個情報機構其實本來就不是搞情報的,卻也因為最高統治者用得太順手而把情報功能交給了這個組織,而當這個原本就高高在上的組織在具有情報職能之後變得更加瘋魔,自然而然帶上了情報組織神秘化的光環。
第一種情況就出現在我國。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和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好吧也就是軍統和中統,它們一開始只是蔣介石的秘密情報機構,從理論上看並沒有太大權力,但是因為常凱申用得順手,就賦予了他們很多特權,使他們處處見官大一級,不可一世得很。
第二種情況,可以舉蘇聯的例子。克格勃的正式名稱是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他的前身契卡全稱為全俄肅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員會,它們都被視為蘇俄情報組織的代表(蘇聯情報機構不止它們一家),因為它們確實具有情報機構行事隱蔽和享受特權的特徵。請注意,我用了「視為」這個詞,就表明這只是在外人眼裡是情報組織,它們自己或者蘇聯的統治者可不完全這樣看,從這兩者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蘇聯高層把他們當做是帶有政治工作性質的監察機構。對了,FBI和DHS也是這樣。
這兩種情況,就是在對情報組織的定位上附加了很多其他的東西,使得這些情報組織(也許一開始就不是情報組織)成為了強大的特權機構。美國的報告文學裡常用的一個詞「情報沙皇」,指的就是這類超級情報組織的頭目,也常常用來諷刺美國情報機關的大小頭目,比如胡佛。
情報機構就像一把沾滿毒液的匕首,可以致敵人於死地,但一個不小心也會把自己弄殘,最高統治者不是沒想過反噬,他們採取過很多手段來限制情報沙皇們時不時過於出格的行動。主要方法有那麼幾種,第一種方法是頻繁更換機構領導,可問題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統治者一旦用慣了一個人就捨不得再換人了;第二種方法,不定期但又比較頻繁地改組情報體制,這方法蘇聯和冷戰前的美國都用過,包括現代俄羅斯也愛用這種方法,這種方法的問題是反覆折騰會使情報組織的戰鬥力下降;第三種方法,如果某個情報沙皇太高調,殺!貝利亞是什麼下場?第四種方法,通過組建多個情報組織,分散權職,相互掣肘,這倒是個不那麼傷感情的好辦法,但是問題在於——美國911委員會會痛哭流涕地告訴你到底有什麼問題;第五種方法是故意降低情報機構的行政級別,英國美國就是這麼乾的,但問題在於很多時候行政級別與能力範圍是沒有必然聯繫的,要是情報沙皇真想鑽官僚體系的幹些什麼要命的事豈是你們這些貴族議員老爺們當得了的?第六種方法,也是人們最容易想到的辦法,通過法律限制情報機構的權力,這是很理想化的一個方法,它的問題在於法律是有漏洞的,而且還是漏洞百出的,對於情報機構這麼一種神通廣大的組織想鑽法律的漏洞那還不簡單。
五、算是幫助的批判
說到這裡,我就要直接批判一下樑蘇雯那篇答案的問題了。她的中心觀點是美國情報界對美國國內政治鬥爭沒有影響或者說影響甚微,原因在於1)美國情報界的行政地位偏低,無法做到權傾朝野;2)16家情報機構分權過甚,難以形成合力——這一點她沒有直接提出來,但通篇文章看下來應該不難理解;3)美國法律對情報界限制很大;4)美國社會傳統觀念對情報組織的不信任感導致情報界不敢明目張胆地抗拒民意;5)資本大咖實力強盛,情報組織不敢得罪,與其蹚渾水不如明哲保身。她的補充觀點是情報界可能與政客們有交易,可能會影響政局,但是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這一點。
也許有人說我前面扯了半天怎麼到這裡才開始批判梁蘇雯。我這麼做是因為我基本上贊同她的觀點,前面扯的那些算是對她觀點的補充說明,而下面對她的批判也是為了幫解釋她的文章中沒有提到從而容易引起人們誤解的東西。
她那答案後面的評論中有個人特別有意思,說什麼FBI查希拉里事件都出來了,斯諾登事件都出來了,你卻還在說美國是朵白蓮花,你卻還在給美帝洗地,你崇洋媚外你不配做公務員云云。看到這評論我真是哭笑不得,幾乎什麼話都說不出,只想說你看完全文沒有,你動腦子沒有,你帶腦子沒有,你有腦子沒有,你這麼厲害你還混什麼知乎,鐵血社區和百度貼吧那種獸血沸騰的地方才是你的歸宿。不過細細一想,他有這種評論也正常,首先他的就和平常人一樣,對情報組織的印象就是隻手遮天的組織,這麼一種組織,而且還是世界上頭號邪惡帝國的組織怎麼可能不操縱政局,你個中修當局的投降派當權派女特務竟然說情報界對美國政局影響不大,該當何罪。
所以,我在本文開頭寫的那一大堆就是為了闡釋情報組織為什麼會給人那種能日天的印象,進而為什麼會有人不同意梁蘇雯的觀點。其實翻翻古今中外的歷史,對政局產生重大影響的組織里情報組織到底佔了多少,到底是羽林軍禁衛軍廢立的皇帝國王多,還是廷尉府樞機院廢立的天子凱撒多?有人說普京是克格勃出身,老布希當過中情局局長,我想說你拿個例當普遍這和美國佬到處鼓吹普世價值有什麼區別?順便提一個梗,特種部隊的炊事員也是特種兵,你讓他玩個滑降看看。
好了好了,貌似我不是在批判梁蘇雯,而是在為她說話了。那我現在就開始進入正題。
首先,不管法律還是社會對情報組織限制有多大,都難以真正嚴格規範情報組織實體的行為。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個組織實體一旦成立,它就會根據自生體的規律發展,並且會偏離其成立初期的行為軌道,不斷突破外力對它的限制。說簡單點兒,情報組織這麼一個有一定特權,掌握了重要資源的實體,它會很自覺地突破外界對它的約束,以確保自身的利益,不管這些利益是它應得的還是不應得的。冷戰前的美國社會對成立國家級別的情報機構顧慮重重並不只是像梁蘇雯所說的白蓮花思想的影響,而是美國高層知道一旦成立這麼一個實體,很有可能尾大不掉,威脅到資本大咖們的統治,美國已經有了FBI這個大惡魔,他們不想再製造出另一個魔鬼——事實證明CIA的成立削弱了FBI的影響力,反而讓美國統治者們鬆了口氣。這一點她沒有明確提出來。
其次,主觀上不影響不代表客觀上不影響。主觀上說,我國是高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的領導階級是工人階級,工農聯盟是我國的政治基礎,實際上……算了,我家的水表不想搬家。同理,從主觀來看,美國的情報相關立法有上百部,對情報界的限制很多,但實際上由於情報界是美國統治者用得很順手的工具,在歷屆總統的默許下以及在自身利益的驅使下不斷越過法律紅線,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了美國政治局勢的走向。就拿這次大選來說,從明面上來看,FBI的調查行為的的確確是一個執法部門應盡的職責,但是FBI也是一個情報界成員,它的行為也確實影響了希拉里的選票——其實這種影響不大,有沒有這次調查,選民們都會對她的印象不看好,FBI只是在希拉里這頭駱駝身上在加一根稻草而已——那麼不管你FBI怎麼辯解自己是聯邦法律的保衛者,在外人看來,尤其是在我們中國人看來,這就是美國情報機關干預政治的實據。梁蘇雯對這一點說得含糊不清。
第三,過於誇大美國社會傳統觀念對情報界的約束作用。我們中國人最喜聞樂見的事無外乎美國政府的一些舉動遭到過著水深火熱的美國人民的抵制,比如抗議醫療費用過高、稅收過高,警察亂開槍,情報部門侵犯人權等等,當然換做美國人也是這麼看中國的。從水門事件,到《美國愛國者法案》的出台,到關塔那摩監獄的曝光,再到斯諾登對「稜鏡」計劃的爆料,美國民眾確確實實繼承了當年波士頓倒茶義士和「一分鐘」民兵的優良傳統,抗議抗議再抗議,遊行遊行再遊行,但是這又有什麼用呢?關塔那摩監獄說關門關了這麼多年關不了,2014年美國國家情報主任發布了一篇名為《關於根據〈美國愛國者法案〉第215條實施的電子信號記錄項目和對外情報監視法庭運作情況的報告(Report on theTelephone Records Program Conducted under Section 215 of the USA PATRIOT Actand on the Operations of the 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Court)》的報告,裡面詳細闡述了「稜鏡」計劃的來龍去脈,大意就是:老子的稜鏡計劃是有法律依據的,我偷窺你們異性戀愛愛,偷窺你們同性戀爆菊,偷窺你偷摸你老闆秘書的大腿,但我是個忠實保護你們不被恐怖分子啪啪啪的好學生你造嗎你造嗎,你們這些小學生不懂得感恩卻總想搞個大新聞你們圖拿衣服圖樣圖森破你造嗎你造嗎!總之就是一副不思悔改的樣子,公民通信信號該監視還是監視。所以說美國反情報界的人權運動風起雲湧,但是對情報界本身來說不過就是微風吹拂。以此類推,情報界若是主觀上真要干預政治,民眾也沒太多的辦法阻止,除非他們能拿出當年越戰時期左派的精神來,那還有點兒看頭。
以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