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當下的衝擊》重新審視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VS身體被掏空#

活在當下,嶄截地告別過去,沉著應對未來。

只是當下,只有當下,才是我們可以真實觸碰到的現實。

不管過去怎樣,不管將來怎樣,活在當下,把現在的每一刻都當成新的起點,這樣,在人生的大道才會不斷發現不同的精彩。

活在當下,多麼豁達與超然的生活態度。

然而,今天我們所面臨的「當下」不僅很難讓人如此豁達與超然,而且還為人們平添了諸多的疲憊、迷思與怠倦。前一陣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那首紅遍全國的神曲《感覺身體被掏空》不僅表達出了這一心聲,而且惟妙惟肖的描繪出了當下這一典型化生活形態。

為什麼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為什麼以往的經驗感覺一夜間失靈了?為什麼緊追新事物還總是落後?為什麼呢?為什麼呢……

問題出在哪兒?

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我……

斬不斷,

理還亂,

似有萬千煩惱絲。

#道格拉斯·洛西科夫與《當下的衝擊》#

閱讀道格拉斯·洛西科夫這本《當下的衝擊》一書,我們會發現「當下」不在是一個飽含充滿了「詩意」、滿載「情懷」的那一類辭彙與時刻。互聯網,從一種特定的技術發展到今天如同空氣和水一樣平常,而又必需,它正在重新定義「當下」的概念。正如,書中所言:「我們的社會已重新適應『當下』這個時刻。我們這個時代面臨的是某種『當下的衝擊』,這種現象與『活在當下』相關,但又與我們預想的活法不太一樣。」

作為品牌狗的我通讀此書三遍,頗有「萬千互聯網迷絲,從根上被一刀斬斷」的感覺,那痛快……如同「冬吳相對論」的死漏梗所叫囂的「坐著打通經濟與生活的任督二脈」。關於此書對品牌狗在「品牌作業」層面的啟示,我已經在品牌紀要公眾號《品牌進化論》的專題詳細分享了。今天,就來說說此書對我理解「活在當下」這個層面的一點啟示。

#新時間尺度造就了「永恆的現在」#

關於時間,也許我們未必需要整懂《時間簡史》里的深奧概念,但我們確有必要弄懂《當下的衝擊》這本書提及的「時間尺度」。

農業時代的時間是自然存在的尺度;工業時代的時間是社會存在的尺度;而信息時代的時間完全不同,它是意義存在的尺度。

當下作為一個時刻,它的時間尺度已經發生了改變,因為尺度改變其存在與意義也隨之發生改變。

而今的當下,是一個「一切都在同步發生與一觸即發」的當下,以至於我們幾乎無法分清什麼是當下、什麼是未來。我們最具象的體會就是不僅僅所有的事情都是同步在進行,而且未來也似乎是隨時發生,正如奧迪品牌曾經用過的一句廣告口號——「未來已來」。

道格拉斯·洛西科夫在書中所言,「數字化時間軸不是從一個時刻過渡到另一個時刻,而是從一個選擇跳到另一個選擇。」

然而,「一切都在同步發生」讓我們的當下所面臨的選擇太多以致於我們收穫的不是自由選擇的快樂,而是陷入「選擇的悖論」。「一切都在一觸即發」讓你從做出選擇立刻進入到另一個選擇,選擇既代表不了當下,也代表不了未來。

在這個數字化的信息時代,時間的線性結構被打破,我們完全脫離了現實的時間軸而是存在數字化的時間軸之中。我們不再主宰時間,彷彿時間已經完全被網路與智能終端所主宰,我們在刷刷點點,以及屏幕與屏幕的切換中讓自己與這些終端一樣保持著永遠開啟與在線的狀態,活在當下的衡量標準變成了「能否與信息潮保持同步」。

我們體內的生物鐘已經完全讓位於數字化的時間。

於是有了徹夜逐浪熱點公關狗、痴迷迭代競賽的程序猿、隨時準備創造黃金時間得網紅、力求內容常新的自媒體人、無時無刻不在線的微商、活動不止的社群KOL……數字化的時間軸上似乎不再有未來,只有「永恆的現在」。

因此,我們成了道格拉斯·洛西科夫筆下患上了「數字化精神病」和「上緊發條」的數字化生物。

#書評#

道格拉斯·洛西科夫以批判的文風在《當下的衝擊》一書深刻揭露了互聯網帶來的人類與社會形態的本質變化,在其犀利的批判性文字之下,不是憤世嫉俗的宣洩,而是基於本質的洞見。無論是對生活,還是對工作,我想此書不僅能斬斷你的互聯網迷思,更能帶給你很多關於「如何用好互聯網」的思考。


推薦閱讀:

414.讀書11~《耶路撒冷三千年》
627.讀書40~《靜觀日本》
最近的挖坑計劃
669.讀書46~《毛澤東傳》上
淺談文學的作用

TAG:閱讀 | 豆瓣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