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探討一下追星模式和粉絲經濟

有一天,面試官問我,你有沒有對哪個領域有足夠的鑽研和深入的思考?

我回顧了20多年的人生,回顧了我所有的興趣愛好,發現自己其實並沒有精通某一項技能,也不曾在某個領域有深入的思考。

雖然看了不少書,但看書的速度慢,書評也是隨心所欲地寫,從來沒要求過完美;

雖然自認為看了不少電影,但只注重劇情,連導演所想表達的深層含義都懶得想;

雖然也健身,但頂多能分清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

雖然也追星,但有時連偶像的優點都支支吾吾說不出來。

不是沒興趣,是興趣只流於表面,時間稍微長一點,興趣就自動變成無趣了。

也許沒有拿到特別理想的offer,並不只是面試技巧的原因,也跟我任何事都缺乏深度鑽研的性格有關。而這種不願深鑽,缺乏耐心的性格,是註定成為不了一名優秀的產品經理的。

為了有所改變,我希望能在感興趣的領域有所鑽研,可以是追星,也可以是游泳,或者電影和旅遊。

今天,我要交上我第一份的答卷,有關追星模式和粉絲經濟的深度思考,不是站在一個粉絲的角度去崇拜自己的偶像,而是從第三者的角度試圖去了解粉絲的心理和追星文化。

一.追星族的心理

可以很肯定地說,追星不可恥,也不是病態,只要把握好尺度,積極影響是大於負面影響的。追星族隨著自己狂熱程度的加深,會從追星小白逐漸過渡到追星大腿再過渡到「骨灰級粉絲」,這期間心理也會發生變化,基本會按照下面的流程圖改變。

追星小白可能只是把偶像當做一種娛樂消遣,閑暇時看看偶像演的電視劇、為偶像打榜投票、在偶像的微博下面評論刷存在感、購買偶像代言的商品。但這種追星方式只是單向的,也就是「你我本無緣,全靠我花錢」的方式,這種單向模式只是靠粉絲單向的無限度的付出來維繫,因此粉絲當沒有興趣時,可以轉頭就走。

隨著情感投入的加大,會從追星小白成長為追星大腿,大腿們多尋求一種和偶像雙向互動的追星模式。例如看演唱會或見面會,你的某一聲尖叫可能就會引起偶像的注意,這種有偶像反饋的追星模式,會使粉絲們心理得到極大的滿足。對於追星大腿們,偶像更像是一種目標或文化符號,吸引著追星族去掏錢從而獲得雙向互動的機會。

如果繼續加大情感投入,追星大腿們則會升級成為「骨灰級粉絲」,榮升成為「骨灰粉」的粉絲們,已經滿足不了只是見面會上的雙向互動,他們更多的去尋求一種偶像的「定向反饋」來獲得滿足感,例如希望獲得偶像的簽名,希望偶像能回復自己的評論,或者和偶像進行一對一的近距離交流。換句話來說,「骨灰粉」級別的粉絲們不滿足於偶像「一對多」式的互動,而希望獲得偶像「只給自己」的互動體驗。對於這個級別的粉絲,偶像不再是一個信仰和目標,更多的是像親人和朋友,粉絲們希望能獲得朋友的定向認可,甚至希望能參與朋友的人生,獲得「參與感」帶來的心理滿足。

從這個流程圖來看的話,似乎一切被認為是「腦殘粉」的行為都有理可循了。粉絲在偶像生日那天做聲勢浩大的應援,不過是在尋求偶像的雙向互動,希望偶像能注意到並表揚一下粉絲群體;粉絲跨越半個地球去看演唱會,也是為了能進行雙向互動,甚至希望能獲得簽名等定向反饋;粉絲不滿意偶像的經濟公司時會集資幫助偶像換公司,也是為了能夠參與到所謂「朋友」的人生中,獲得參與感。

所以,新時代的偶像崇拜絕不僅僅是「單向化」和「神聖化」,通過發達的社交網路和媒體平台,粉絲能輕易了解偶像並獲得雙向反饋。追星早已不是過去的單方面無限遐想和付出,而逐漸變成了「你情我願」的模式,既然已經「你情我願」了,那麼追星行為也擺脫了過去被認為是可恥、不理智的標籤。

二.偶像如何維繫粉絲

說完了粉絲,開始說說明星偶像。毋庸置疑的是,互聯網時代下,偶像即使實力不達標,也可以火的發紫,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我認為,偶像要維繫粉絲,維持高人氣,無外乎三種模式:實力模式、人設模式、養成模式。

1.實力模式

傳統時代的偶像維繫粉絲的方式,用自己高超的專業技巧來吸引粉絲,例如唱歌好的歌手、演戲好的演員、得過冠軍的運動員等。即使什麼都沒有,長得好看也可以維繫粉絲,因為長得好看也是一種實力。這種通過實力來維繫粉絲,無疑是方法最簡單、效果最顯著的方式,但可惜,太多偶像並沒有合格的專業實力。

2.人設模式

對於專業實力不過關、長得還一般的偶像,在新媒體時代又出了一種走紅方式,就是——賣人設。這種方式正在被當紅的小鮮肉和流量擔當們廣泛使用。

人設,就是人物設定,當今「360度的完美女神」已不再被粉絲追捧,所以偶像們開始「故意」or「偶然」的表現出一些戳到粉絲萌點的小特質,粉絲和經濟公司們就自然把這個特質變為了偶像的標籤,也就是人設。常見的有:

【耿直人設】:例如把直言不諱和情商偏低說成是耿直,wuli濤濤就是這樣。

【政委人設】:隨口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德體制建設,結果開跑車出事故後還逃逸。

【X三歲人設】:30歲的偶像不時表現出3歲的情商和智商。

【老幹部人設】:主要表現就是高冷和喜歡繁體字。

【總攻人設】:女明星們經常賣的人設。

既然粉絲們不在乎人設的真實性,路人們又哪會去在乎?只希望賣人設的偶像們至少能hold住自己的人設,之後儘快向實力模式轉型,因為人總不能裝一輩子吧。

3.養成模式

進兩年新興的模式,來源於日韓的造星模式,主要是讓偶像在出道前就廣泛吸粉,粉絲相當於看著偶像一點點成長,粉絲中肯的建議有些也會被採納,讓粉絲的參與感得到充分的滿足。因此,養成模式的粉絲通常更長情。典型的養成模式是tfboys和李宇春。

無論偶像通過哪種方式維繫粉絲,目的都是使自己保持一定的人氣,人氣就意味著流量和商業價值,這也就是粉絲經濟。

三.什麼是粉絲經濟?

新世相曾經說過:新時代的粉絲經濟,只擁有名氣的明星不復存在,擁有追隨者的偶像擁有一切。

在這個流量和內容為王的時代,擁有名氣和地位不一定帶來流量,但擁有追隨者肯定會引來流量。所以,經濟公司越發不注重培養明星的實力和地位,轉而去挖掘明星的流量效應,通過各種手段為明星創造內容和話題。也因此,新時代的粉絲經濟主要靠流量決定,誰的流量高,商業價值就高,這種用流量數據達成的商業協議也註定不會長久,商家的逐利性使得他們會頻繁的更換「流量包」。

粉絲經濟也分成兩種,一種是企業找明星代言,吸引明星的粉絲來購買企業的商品。

最典型的例子要屬OPPO的流量代言人了。OPPO在產品和渠道都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愣是利用粉絲經濟在國產手機市場上殺出了一條道路。

可以說,能代言OPPO的明星,其實並不值得驕傲,因為,他們已經被認定成了「流量擔當」,一旦這些明星的流量效應有所下滑,OPPO就會毫不留情的拋棄他們。

OPPO R5/R7的楊冪:

OPPO R7的李易峰:

OPPO R7s的鹿晗:

OPPO R9的楊洋和tfboys:

另一種粉絲經濟是企業根據自身的定位和產品,創造出自己的粉絲流,典型的例子有小米的米粉,蘋果的果粉,鎚子的「老羅」粉。這種粉絲經濟相比於直接利用明星的流量,企業要形成自己的特色產業鏈,且要有過硬的產品做支撐。畢竟,粉絲經濟不只是賣情懷,小米的窘境和鎚子的低銷量都證明了沒有過硬的產品支撐,只靠情懷維持的粉絲經濟的脆弱。

四.利用粉絲真的好嗎?

粉絲經濟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偶像和企業聯合,利用粉絲的消費能力,達到為企業盈利的目的。但明星有錢賺,粉絲樂意為偶像花錢,企業營業額有所增長,能達到三贏的局面,粉絲經濟功不可沒。

粉絲真是傻得可愛的一類人,他們心甘情願地被消費,為偶像買單,同時包容偶像的一切,為了偶像學吵架、學照相、學剪視頻,為了偶像努力賺錢,在追星的過程中成為更好的自己。同時,粉絲也是最無情的一類人,當新鮮感退去,當偶像的容顏老去,許多粉絲也會扔掉以前花大價錢買的CD和寫真集,毫無留念地轉身離去。

因此,希望偶像們都能在利用粉絲的同時,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畢竟流量只是暫時的,實力卻是永恆的。若小鮮肉們仍然憑藉著自己的高人氣各處接代言、演爛片,相信粉絲們也不會被你們所創造出的人設迷惑一輩子。


推薦閱讀:

TAG:粉絲心理 | 粉絲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