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每個人都該知道:「猝死」是可以預防的!

本該是祥和愉快的一個假期,再次被一起互聯網公司高管猝死的事件刷屏,給整個假期蒙上了一層悲傷氣氛。

近些年來,猝死的案例越來越多,猝死人群的年齡也越來越小。猝死,對個人、對家庭、對企業、對行業、甚至對國家,都有著不可逆的巨大傷害。因此,猝死成為了一個聽起來令人驚恐萬分的詞語。

西方醫學普遍認為猝死不可預防、不可預知,而大熊貓認為,我們完全有能力在悲劇發生以前,通過系統的觀察和分析,而將猝死的幾率降到最低。

在《這個世界還真不能缺少中醫》一文中,大熊貓曾談起過「中醫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猝死概率」。而今天,我們繼續把猝死這個沉重的話題拿上檯面,每個人都有必要正視這件事,評估自身的健康風險,並且讓猝死遠離我們。

猝死的定義有兩個,一是平素看似健康的人因潛在疾病突然發作而發生急驟死亡;二是從患者發生急性癥狀開始一小時內驟然意識喪失以此為前提的自然死亡。猝死的特點也非常明顯和典型:1、從發病到死亡非常快;2、常發生在看似健康的人身上;3、目前醫學界普遍認為猝死具有不可預測性。

一些數據調查顯示,易發猝死的年齡段:中年人易猝死,高發年齡在40—50歲,但近年猝死年齡漸年輕化,30幾歲猝死的比例逐漸提高,20幾歲猝死也時有發生。而男性猝死風險為女性的4—5,大於50歲的男性及大於55歲的女性絕經後亦為危險人群。

通過猝死案例,發現這類人群都存在潛在疾病,部分人有基礎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腦血管病、糖尿病或有家族遺傳史;但近年來的案例中也有部分人沒有基礎性疾病,在各類西醫體檢中指標正常,這也是西醫認為猝死不可預知與預防的原因。

猝死的發生場合不存在規律可言,它可能發生在任何的時間段和任何場合,比如吃飯、睡覺、散步、談笑、飲酒、乘車、看電視、大小便、勞動、吸煙、洗澡、吵架、性交等各種情況下。絕大多數死於醫院外、少數死於急診室或住院時。

那麼,哪些猝死疾病種類最為致命呢?最常見的疾病為心臟病、腦血管病、急性肝壞死、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栓塞、慢性疲勞綜合征、久坐導致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等,其中以心源性猝死最為多見。但也有人猝死原因不明,甚至屍檢也不能明確猝死原因。

猝死的高危群體也是有共同性的:

1、長期面對激烈競爭壓力、心理負擔巨大的人群,如企事業的領導、高管等;

2、工作繁重、責任心強的腦力勞動者,如科研人員、政府官員、新聞工作者等;

3、長期超負荷精神處於緊張狀態的體力勞動者,如計程車或公交車司機、警察、勞動密集型企業中的員工等。

不過,即便你是上述職業的從業者,也不必太過恐慌,因為職業特性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它並不代表猝死會必然發生,大熊貓認為,猝死的出現需要具備一定的觸發條件,而每個猝死悲劇的發生,實際上正是眾多危險因素在同一時間段疊加在一起所導致,「壓死駱駝的是最後一根稻草」,假如我們使用類似量子路徑積分的方法把各種可能的危險因素全部挖掘出來,並通過調整行為方式的方法,讓危險因素錯峰出行,而不是同時疊加在一起,即可有效降低猝死概率。這也正是大熊貓多年臨床經驗對猝死預防的獨家觀點。

我簡單為大家列舉幾個誘發猝死的危險因素:

1、先天因素,出生時的運氣(這裡的「運氣」指的是中醫的「五運六氣」)狀況以及現實生活中面對的運氣狀況。有觀點表明,猝死高發時間段是冬天下雪後的第二天上午,把這個時間段稱為猝死的三聯症:即冬天、凌晨、掃雪。實際上這正是運氣學的一種應用,只不過信息維度還不夠全面。

2、情致因素。個人的情緒以及心理狀態的變化情況,比如大喜大悲。

3、基礎性疾病的高發時期。比如心臟病患者在疲憊的夜間仍然進行活動。

4、持續不規則的生活作息。比如連續熬夜、連續大量酗酒和宿醉等。

5、突然發生的巨大運動量。比如常年不運動情況下去參加馬拉松或者劇烈的球類比賽。

以上因素,一旦同時疊加出現在一個人身上,猝死的風險便大幅提升。而不同人群的觸發條件是完全不同的,則需要我們針對每個人進行個性化的分析,並給出對應的預防建議。

如果你是類似嚴重不規律生活的人,請及時調整好生活習慣,如果你身邊的親朋好友是這樣,則需要幫助他/她進行調整。生病可以被治癒,但猝死一旦發生,生命則沒有機會重來。

當然,大部分人作為非專業醫生,只要保持我們在體質分型工具里提到的飲食、睡眠、運動、心態四個層面的規律生活習慣,猝死是不會輕易找上門來的,大家也不必過度緊張,健康很大層面源自內心的平和。

緬懷逝者的同時,所有活著的人,應該高度關注並掌握預防猝死的方法。生命不可重來,且至高無上。


推薦閱讀:

程序員補身體應該吃點什麼才不會輕易猝死?
在一號店買的快過期的咖啡,喝了以後心臟狂跳了4小時,差點猝死,我該如何維權呢?
「心源性猝死」通常是由哪些問題導致的?應怎樣預防?
熬夜不睡的都是在偷人,以偷自己為主
一個癥狀是猝死最明顯的前兆!每個人都要知道

TAG:猝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