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哪些典例可以說明什麼是「中共式的現代中文」?這一類中文和「非中共式的現代中文」區別又在哪?

經常在某些香港專欄看到陶傑,陳雲,董橋,古德明等人破口大罵「中共式的現代中文」,但我總覺得他們自己也沒很好總結出那種中文究竟是什麼中文,故有此一問。

什麼是「共產中文腔調」?


我一下子真想不出「典例」,但董橋、陶傑的文章、很多台灣的作品,讀上去的感覺與大陸作者的文章不太一樣,這種體驗相信很多人都有。

台港所用的漢字,與大陸同源,雖有簡繁之別,絕大部分還是能一一對應。大陸的「樣式」與台港不同,問題應該不是出在「字」上,而是在「詞」上。

我編輯過一個選題:現代漢語的辭典版本爭議。在操作的過程中,有些好玩的收穫:

1956年2月6日,國務院發布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責成語言所在1958年編一本以確定辭彙規範為目的的中型現代漢語詞典。

同年7月,詞典室成立,由三部分人員組成:編寫《新華字典》的新華辭書社、1949年之前編寫過《國語詞典》的大字典編撰處和語言研究所,共計40多人,呂叔湘擔任主任。這些人又分作三個組:編寫一般辭彙的語文組、科技片語、哲社片語。

原新華辭書社編輯、最早參與編寫《現漢》工作的老編輯劉慶隆回憶,他們用了一年半的時間收集資料。資料收集工作主要依據《人民日報》、《北京日報》等當時的白話報紙和《中國人民文學叢書》,叢書中收錄了大量解放區創作的文藝作品,如《暴風驟雨》、《小二黑結婚》等。為了擴大收詞面,還選收了老舍、茅盾、葉聖陶等人的白話作品。

構成今天大陸「現代漢語」的重要元素——詞,主要來源是《人民日報》、《北京日報》、《中國人民文學叢書》里的「大量解放區創作的文藝作品」、郭魯茅巴老曹等被接受的作家。

究竟有多少作家和作品未能納入詞書編寫的範疇?周作人、胡蘭成等「漢奸」,魯迅罵過的胡適、梁實秋、陳西瀅等人,他們作品裡的詞語,是否未被收錄?這需要語言學專業的人進行細緻比對。但他們的辭彙,收錄率肯定大大低於郭魯茅巴老曹,大體不會有錯。

《現代漢語詞典》的編撰因文革被擱置,1978年正式出版,到1996年才進行了較大規模(收詞量56萬的辭典,增9000條目,刪4000條目),至少三代人的漢語是受這批選詞影響的。

台港漢語與大陸漢語有較大差別,這應該沒有什麼問題。至於這能否被稱作「XX式的現代中文」,可能是另一個問題了。

參考:2004年4月8日《南方周末》,《現代漢語詞典「規範」之爭》。


語氣絕對化,永遠的義正辭嚴,喜用第一人稱、祈使語氣、自問自答、排比。用詞造句不避粗俗,是一種白話文、大眾語、毛語言的融合,強調口語色彩,排斥文言文的用詞和句式,起源可能是白話文運動所提倡的的言文一致、「我手寫我口」思想。印象深刻的如:搞、干、抓、把、一定、必須、應該…… (請補充)


如果說想要例子,那不得不說太多了,俯拾皆是。每天7點鐘準時開始的新聞聯播,每年兩會的各種新聞報道……全部都是。

這種『中共式的現代文』讀起來讓人感覺很彆扭,感覺離我們日常說話的用語非常遠,但又確實能夠很容易的聽懂,很容易的理解。究其原因有二:第一為該黨歷史上需要動員廣大人民群眾來為它服務,而當時的廣大人民群眾文化水平、識字率都非常低,所以它必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第二為它們發明了這樣一種現代文,使得手中有了工具能夠在初期宣揚他們的觀點,在後期對人們實行在思想上的統治與同化以及奴役。我們不得不說當時發明這種樣式現代文的人是個天才,很好的實現了領導人的目的。只不過這個人的天才沒有用到正道上。

而這種語體,不得不說是脫離人們生活的,是脫離人類本性的,假大空。通篇充滿了形式而沒有任何實際內容,只是指出了目標,而並沒有給出實現目標的具體措施或步驟(以每年兩會的報告為例)。簡而言之,完全是廢話。電腦上顯示這些語句,是浪費電能、浪費顯示器的使用壽命;印刷在紙上,是浪費寶貴的紙張資源和油墨,無形中加大了油墨這一對環境影響非常大產品的生產。


推薦看 《中文解毒》

中文解毒 (豆瓣)


推薦閱讀:

美國及美元的衰落的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美國突然與古巴恢復邦交?
所謂愛國憤青是如何產生的?如何與這些憤青說理?
「安保條約適用於釣魚島防衛」和「就釣魚島主權問題沒有立場」為什麼不矛盾?
在美國,言論自由的邊界劃在哪?

TAG: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