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如何去談談你心中的盧安克?

http://news.cntv.cn/program/kanjian/20121028/105424.shtml柴靜《看見:告別盧安克》

http://www.hecaitou.com/blogs/hecaitou/archives/134598.aspx,恰值王石的新戀情和盧安克的離開同時發生,和菜頭老師寫了《王石、盧安克和神仙》。

「王石和盧安克位於這個社會的兩個極端。無論是努力搏殺成為地產大亨,還是在一個深山裡的小學支教多年,大部分人根本做不到這樣的事情。」

就像他文章里表達的一樣,兩種神仙,俗世中的多數人都無力去實踐。他們離世俗都太遙遠,恐怕世間多數人,都只能靠想像去填補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和空間。

當然還是盧安克和王石還是有些區別的,多少人對王石心生羨慕,卻不忘在譴責其道德,內心欽佩盧安克但行動上卻絕不會去模仿。

拋開王石這件事,拋開和菜頭的聯想,你,願意談談盧安克嗎?


很多年前,好像是中青報的冰點第一次寫了他的故事。我永遠記得,我看完那篇報道後的震撼不能語,最不能忘的是結尾的那句話:「一個外國人,在中國做著最需要人做卻沒有人做的事情」。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關鍵字google了一下——某些時候,我的記憶力驚人,大致沒錯,採訪和執筆的記者是我默默關注過很久的董月玲。

鏈接在這:http://zqb.cyol.com/content/2003-03/05/content_621707.htm

在《看見》之前,柴靜還採訪過一次盧安克。

我帶著難言的複雜的情緒看完——像人格分裂,像天人交戰,陰暗的我說「他和孩子們會不會太親密了」,正義的我說「你想太多了,你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我的陰影來自殷永純事件。相關鏈接:http://news.sina.com.cn/c/2005-07-14/11197221574.shtml

高考狀元,北大高材生,畢業後選擇去農村志願支教。最初的新聞照片里,殷穿著格子襯衫,年輕的面容神采飛揚——直到05年,南周的這個猥褻醜聞出來。嗯,當時覺得,天好像塌下來了。

03,04年相繼看到盧安克和殷永純如此光明和震撼的出場;

05年看到殷永純黯然離開,只留一團曖昧;

所以09年看《面對面》,儘管我努力說服自己,我還是忍不主划過一些更陰暗的閃念:萬一是pedophile怎麼辦。。。(k, 我真勇敢,自曝其丑,但我保證真的只是「閃念」啦。。。)

其實我並不疑其他,我相信盧和殷的初心,只是人類終究是感情動物,愛欲情念如何可絕。

盧安克和他的學生,如師生,如父子,如朋友,如夥伴,多年如一日,這都沒問題。但,還是少了一味東西,而殷永純栽在這裡。

so 我又要贊柴靜了~ 這時候柴姑娘問出了這個我忐忑的問題,「那麼,愛情呢?」盧安克的回答讓我安心。我終於可以把最後一絲陰謀論趕出腦子。

柴靜能火起來當然是有原因的。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657515

低調避世如盧安克,顯然信任柴靜,不僅接受了電視採訪,還應該和她保有私人聯繫——所以才會有這期《看見》,盧安克寫信給柴靜告知了他的離開。

他迎來了愛情和婚姻,也努力嘗試和外面的節奏合拍,他甚至離開了中國廣西——他的第二條命。但最終,他還是走在自己想走的路上。好吧,我覺得是。

我心中的盧安克難以描述,我說了這麼多也只是鋪墊:去看柴靜的兩個採訪吧。盧安克和她的對談,他的研究和電視劇,他和學生及村民的相處,他說的他做的,甚至他這個人站在那裡,就說明了一切問題。

又,我是農村孩子,視頻里的農村場景我很熟悉。如果說盧安克也曾帶給普通電視觀眾多重的感動,那麼相信我,這份感動在我這裡至少要乘以十,至少。

四十不惑,應該是這四個字吧。我想不出還有哪個中年人比他更適用於這句先哲名言。

看得通透,做得徹底,在精神層面上他強大到「不惑」。

有這樣的人在,這個世界上的美好事情,又多添一樁。


「他不討厭物質,只是更愛自由罷了」

返本歸源,循著內心指引自由生活的人。

他不是偉人,不是聖徒,而是一大批擁有起碼精神修養,能包容不同價值追求,理解一切美好與善意的平常人。他們對生命意義的領悟,對幸福的理解,建立在人之為人的天性與良知的基礎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利慾的計較、權衡與滿足之上。他們隨時可以為了生命的自由,選擇獨特的生活方式,放棄不必要的物質羈絆。(摘抄)


盧安克。深深的記得的就是一張照片:照片里的盧安克在水田裡用一頭耕牛拉拽的犁耕種著……一身的泥水,淳樸的笑容。

我們習慣用一些世俗的標準來衡量人,一旦有些人不按世俗標準來行事,就會讓我們感到驚訝和難以理解。而盧安克就是一個讓我們感到驚訝和難以理解的人。我佩服他,也深深的為自己的世俗感到慚愧。

再有,就是他讓我重新定義了「英雄」的概念。英雄,有時候就是做到一般人想做而又做不到的事的人。


很純粹的一個人,做事很分明;孜孜不倦的心態和吃苦耐勞的品德常人很難兼備;最重要的是他有自己的一套研究理論和人生觀價值觀

以上僅一點個人拙見,歡迎拋磚引玉


倒不想多說奉獻之類的話。只是很欽佩他一直掌控著自己的人生,知道自己要什麼,可以在哪裡找到心安的處所。盧安克走了,確實很遺憾,人最大的悲哀果然是人的社會化啊。


第一次注意到盧安克,是當年他被驅逐一事,一夜之間收集了很多他的資料,留下了一個印象:"理想主義者"。理想主義者是什麼呢?參考小背心的答案,就是那些你可能無法理解,但你卻不得不尊敬的人。(關於驅逐一事,抱歉我現在無法提供更多信息,可以參考百度百科。)

理想主義者還是什麼?是讓你熱血沸騰,但是一旦進入生活就會被忘記的人。

有了孩子以後,經常會在圍脖上發關於育兒的想法,經驗和教訓。有一天有一個陌生的朋友給了我一些建議,說是盧安克的方式。我以為盧安克是一個教育專家,於是又去了他的的博客 http://jiaoyu.org/luanke/

再一次把他的所有文章看了一遍,應該說,這一次的印象有很大的改變:

正面的:

1)他對孩子的理解讓人驚異(是驚異);

2)他對孩子的尊重和愛讓人感動;

負面的:

1)你注意到他博客的名字了嗎?「沒有期待的日子」,我的第一感覺是消極,是的,消極。雖然,看完所有文章,我更傾向於這個名字表達的是「安靜」,「無欲則剛」。

2)他所做的一切,真的幫助了孩子們嗎?坦白說,我很存疑。我所看到的事實是,他有一些教育的想法,他在他的小王國里嘗試、實踐,他犯錯誤,他思考,他記錄。

我其實有點兒悲哀,是中國農村的這種現狀,給了他一個機會,實踐他的理念。農村的家長們,對於一個來自於外部世界的人無限崇拜,無限信任,所以,只要他做的,他們都會點頭(內心可能是不滿的,不爽的)。說句極端的話,誰能告訴我,他帶來的不是「黃金大米」?

我想,他比其他「志願者」好的地方在於,他能認識到自己的「試驗」性質,並表達了對孩子們的感謝。他否認自己是個「『楷模」,他知道自己。

3)他對孩子的理解非常精準,這其實也是對人性的善的理解。但他對人性惡的一面是否有理解?我有點兒迷惑。

4)最後,他跟孩子們是不是太親密了?

曾經在某個文章看到,盧安克的家庭教育是華德福的。我覺得,這有助於理解他。

==

怎麼來評價盧安克呢?

雖然我不喜歡從一個人的動機來判定他的行為,但對他來說,只能從他的出發點來說,他是一個活雷鋒,一個「共產主義者」,一個實踐自己對生活的認識的人。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就算所有人都不是這樣想的,他也敢實踐自己的想法。

他不是一個神,不是聖。驅逐和尊崇都不是對他的支持。

然後,我非常喜歡他的思考。和盧安克相反,我是給非常世俗的人,我喜歡、欣賞世俗生活;但我常去他的博客,每次都會給世俗的自己一個不一樣的觸動:哦,生活還可以這樣想。我覺得他給我世俗的生活無數潛移默化的幫助。

最後,他是敢於將自己的想法付諸於現實能夠背棄物質的一個理想主義者。這是他比我強到不知道多少倍的地方。我還是推薦他的圍脖http://weibo.com/eckartloewe 順便提醒,這是他的官博,並非本人親自維護。


盧安克是一個哲學家。他敢於直面「我來這個世界要做什麼」這個問題,而不是急匆匆進入這個社會裡的人搭建起來的無厘頭的遊戲。我認為他是真正的脫俗者。

至於什麼「太親密」了,什麼「黃金大米」,有這種看法的人站的高度太低了。


盧安克不是聖人,他是個教育家,他用十幾年的時光,一直在摸索一種真正適合人性的中小學教育,但這不「實用」。他與體制相悖,他的事業瑰寶不知道有誰能夠繼承,我在中國看不到希望,因為這裡有太多膚淺的人,只看到「聖人」。


對他不了解

只是看了柴靜的《看見》

覺得他是踐行著自己哲學觀的哲學家,把自己看得很明白,思想比世俗高遠很多,卻有和世俗那麼緊密,最重要的是他溫柔的踐行著自己的一切,他不強求不勉強。知道自己要履行丈夫的責任,便離開了板烈村的孩子,那麼多人知道那麼多人推崇那麼多媒體傳播,可他要走了便走了。

溫柔的踐行著自己的哲學觀


教育研究愛好者

他的行事基本上都是有思路的,為什麼做和怎麼做,都是想好了的

性格溫和內向

教育會使人健康嗎這裡有他翻譯的書和紀錄片


看過柴靜的《看見》。2013年來到貴州支教。有一次下課有倆孩子坐在地上拉著我的腳,有倆孩子拉著我的手,有一個孩子把我當成沙包打了起來。瞬間,我覺得在某個時空,我和盧安克相遇了。


盧安克是一面鏡子。站在這面鏡子的面前,大多數中國人看不到自己的心靈。


對於我來說,最大的影響就是這句話,不過我只記得大意了:

柴靜問他,當一個人在人前做善事的時候,面對別人的眼光,不會覺得難為情嗎?

盧安克說,既然做的是善事,為什麼不能被人看見呢?還是說你想告訴別人這是連壞事,得偷偷摸摸的做。

就像更年輕的時候看到草地上有垃圾,想彎腰撿起來,先得環顧四周,要是有人,我是不會撿的,怕人議論,難為情。

聽了這一段,豁然開朗像是一下把蒙蔽心竅的灰塵給吹去,從此以後,行得正站得直,心裡頭一片浩然。


上善若水。

看<柴靜>的看見,才知道他,

看時一直在想他怎麼可以那麼溫和那麼平靜,而內心卻有著那麼強大的力量。

平常人更多的是說教,常覺得自己苦口婆心講了那麼多說了那麼多。

可盧安克他說的很少,卻默默的通過陪伴通過和孩子一起去做,去慢慢的慢慢的改變,行動有時比言語更重要。

上善若水,這就是我看完想到的盧安克


看這樣的片子,聽這樣的故事,總要斷斷續續的,恐怕是一下子不能承受太多。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菩薩心腸。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