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奇點革命:金融科技或將開啟新金融時代

  日前,由第一財經、北京大學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解碼新金融——Fintech」主題峰會在北京舉行。此次大會關注的熱點正是時下華爾街投資者和矽谷創業者最時髦的話題——「科技改變金融、金融改變生活」,科技金融浪潮正在席捲而來。

中國將引領全球科技金融發展

  埃森哲的研究報告表明,全球金融科技產業投資在2015年增長75%,即從之前的96億美元增長至223億美元。而中國金融科技行業增長445%,接近20億美元。巨額資本的湧入,讓金融科技類投資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領域,中國金融科技的迸發勢頭則顯得尤為迅猛。在國內不管是互聯網巨頭螞蟻金服,還是眾安保險,亦或是P2P平台有利網,大家都在這個風口集體發力金融科技,搶食這個市場的大蛋糕。

  這股科技金融颶風在吹到國內後因何引發了如此強烈的市場反應呢?畢馬威中國合伙人麥高仕(James Mckeogh)曾指出:「中國的投資出現大幅增長是由於其龐大市場,市場對創新產品有龐大需求。」隨著國內受眾理財觀念和需求的大大提高,以及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中國目前金融業的供需呈現出了明顯的不平衡——在金融科技成名的美國,6000家銀行服務3億人口。而中國600家銀行卻要服務13億人口。「2015年中國信用卡有4億多張的發卡量,2億多個發卡人,相比於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很大一部分人群是我們的傳統金融機構沒有覆蓋到的。」有利網CEO吳逸然表示,「尤其是在一些三四線城市和鄉鎮地區,金融科技服務於大眾的潛力非常巨大。」回顧過去,歷史上所有金融創新的誕生都來源於商業創新對金融的真實需求

  另一方面,相比於美國供給較為充分的傳統金融體系,中國在金融服務領域還顯得不太成熟。美國的民眾或許在已經習慣並滿足於傳統金融服務後,接受植根於生活場景的金融創新顯得較慢,留給金融科技的獲利空間也就相對較小。而在中國,由於經濟長期處於投資拉動型的增長模式,與之匹配的金融體系專註於大企業的融資服務,在使得大眾客戶和小微企業在支付、理財、融資、徵信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在經濟從投資拉動向消費拉動轉型的時期。所以雖然金融科技成名於美國,但諸多跡象已經表明,中國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引領全球金融科技發展的總舵手。

數據+技術才是企業的破題點

  金融科技之所以能全面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其核心在於大數據和科技創新的雙重驅動。藉助於這兩者的驅動,智能性、便捷性、低成本成為了金融科技的顯著特點,並迅速「秒殺」傳統金融服務,覆蓋到越來越多傳統金融服務覆蓋不到的人群,因而給行業帶來了一場深刻的變革。

  這或許也是此次峰會上有利網CEO吳逸然強調金融科技的原因所在。在金融科技領域,從技術角度出發,大數據風控技術下的信貸與信貸流程升級再造或許是各家企業的命門所在,也應該成為值得關注的兩個點:

  1.讓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務大數據風控。技術改變金融,但改變風控才是最為關鍵的。從風險的角度來說,基於互聯網技術的風控會比傳統模式更好的識別風險,而且還可以彌補傳統風控模型高成本的弊端。真正的金融科技必定是通過技術的手段,比如雲計算、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更好地識別某類特定人群的風險,並基於對風險的精準識別和定價,提供更好的服務。

  如何實現大數據風控,有利網的實踐能夠說明一些問題。「我們面對的市場至少有3到5個億的人群,我們如何判斷他們的信用水平,如何對他們進行信用評分呢?」CEO吳逸然強調,「我們只需要了解3000到5000萬的信用狀況,就可以評估剩下的3到5個億的人。這就是大數據的魅力,我們通過既有的數據可以提高審批的效率,讓信息的流轉更透明。」在此之前的行業陰霾正是用戶出於對產品安全性的忌憚,如何將大數據與金融風控結合,降低互聯網金融風險,不僅幫助平台更好地控制用戶違約風險,也讓用戶對平台資金問題更有信心。

  2.用技術助推信貸流程的改造升級。風控之外,金融科技推進服務升級的同時,也讓企業在流暢再造的過程中節約了運營成本。有利網去年在消費金融領域發放的100萬筆消費金融貸款中,僅合同的快遞費用就達到200到300萬元。隨後,有利網進行了合同無紙化的流程再造,用100多萬的改造成本每年將可以節約幾百萬的費用。羊毛出在羊身上,企業的運營成本往往都轉嫁到了用戶身上。如果平台在這方面的運營成本下降,不僅對於平台自身來說釋放了運營壓力,對於用戶而言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金融科技或將開啟新金融時代

  科技的運用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金融科技也將給以往的互聯網金融領域帶來一次以科技撬動全民金融的服務升級,這或許會是一個新金融時代的開端:金融科技領域將完成一次在服務層面更為深刻的升級,從金融科技轉向金融生活,屆時消費場景對於用戶來說將會更加的細分全面。而在進入新常態以後,誰最普惠便成為各家企業的命門及挑戰,消費金融領域也將成為新時代的主戰場。在這個檔口,或許只有有利網這樣見證了行業從亂象到有序的老將,才能把科技金融看地更加透徹——先進的技術是金融的基石,但金融成功的終局是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服務實體、便利消費、發展經濟。

  其實,中國在經歷了三年互聯網金融如火如荼的發展之後,固然在喚起大眾消費、理財意識方面起到了深遠影響,但偽互聯網金融公司(通過對那些倒閉平台模式的研究發現,其中大多數屬於披著互聯網外衣的線下理財平台)的相繼倒台確實讓行業處在了輿論的不利地位。行業的現狀亟需真正的金融科技企業通過技術讓金融服務開展地更廣泛更深入,來引領行業的趨好發展,以擺脫以往的輿論困境,站在金融科技的風口上普惠大眾。

  發力消費金融便是開啟新金融時代風口上的引爆點。就像吳逸然在此次峰會上所說「要用科技金融為更多的人提供服務」。消費金融以單筆授信額度小、審批速度快、無需抵押擔保、服務方式靈活、貸款期限短等獨特優勢,讓金融技術服務於更多的人群成為可能。其實,金融科技是依託於互聯網技術崛起的,服務消費基於新技術,消費與金融的密切結合造就了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即使是在傳統金融機構較為發達的美國,仍有73%的用戶表示相比傳統銀行,他們對於像Google、Amazon和Apple等科技公司所提供的消費金融服務更感興趣。而在中國,2015年網購規模已達3.8萬億元,占社會零售總額的12.9%。可以看出看,在消費習慣上,用戶對於技術賦能的產品已經顯示出越來越強的偏好。

  作為金融科技的實踐者,有利網在過去的一年裡持續發力消費金融領域,開拓消費金融場景。在剛過去的博鰲論壇中,吳逸然曾透漏「隨著消費金融的展開,以及對更多場景的掌控,有利網的人均借款金額正在不斷逼近5000元這條線。在過去的一年裡,大概一共做了一百萬筆消費金融的貸款,目前有利網在線下合作的零售商家已接近於兩萬個。」

  在服務升級的過程中,藉助金融科技的力量,為消費金融提供助力,解決長尾小微群體面臨的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讓金融服務真正普惠大眾,提高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也為科技驅動創新提供了長足的動力。

  從這個維度來說,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普惠金融概念的不斷傳播,中國數億老百姓與數百萬的小微企業必然成為引爆金融科技的溫床,中國也將因為金融科技的引爆而開啟一個全民金融的新時代。


推薦閱讀:

從E租寶,到錢寶網,兩個500億,互聯網金融該怎麼管?
最嚴監管到來,什麼樣的互金產品才能活到最後?
整理了一些關於消費金融的資料
金融危機爆發10周年!劉鶴這篇舊文值得重讀

TAG:互聯網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