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認為我花的是他們的錢所以要求我按照他們的生活方式生活。請問有可能轉變他們的觀點嗎?

本人女,在讀大學。今年準備出國。父母一個月工資1W+,都是大學老師,家庭條件還不錯。從小對我要求很嚴,不允許亂花錢,他們也是那種特別節儉的人。在錢的方面一直對父母有意見。因為他們只願意給我吃飯的錢,其他的諸如買衣服,看電影,出去吃飯的錢在他們看來沒有必要,而且做這些事會玩物喪志。

但是在我看來,我也沒有要亂花錢,和同學朋友們的消費差不多就可以了,能維持正常的交往就可以了,衣服也都是在淘寶上買的一兩百塊錢的。可是他們總拿他們年輕時的生活水平來教育我,說我很奢侈。而且最讓我反感的就是說我不掙錢,花他們的錢就要聽他們的,按照他們的方式生活。其實就是因為這樣,我極其的不想再花他們的錢出國,但是周圍的人都勸我忍一忍,畢竟出國留學對自己有好處。我現在其實有能力自己掙錢,只是我不願意放棄出國的機會。可是我也很苦惱,只要還拿父母的錢一天,他們就這樣說我。想要改變他們的觀點是不是不可能?

——————————————————————————————————————————

看了很多人的評論,都說我不懂得感恩,自私幼稚云云。我想說我並不是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父母賺錢不易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每次放假回家一日三餐都是我做給他們,盡量多做家務。以後我賺了錢肯定也會好好孝順他們,不會因為今日他們不給我錢花就懷恨在心。我在此只想求助大家有什麼好方法能改變父母固執的觀點,請不要在不了解情況下血口噴人。知乎是大家理性討論問題的地方,請噴子們不要偏題了還說的這麼難聽。


很簡單的解決方案:自己工作賺錢,經濟獨立,只要不拿父母的錢,就不用聽他們的了。你應該已經成年了,自己工作賺錢應該不是很難的事情了。


根本來說,這裡涉及的問題是,父母給你的錢是算投資還是借款,也就是父母是你的債主還是股東?

如果你的父母給你的錢是借款,那麼他們就是你的債權人。債權人一般無權干涉企業的運營(你的生活),但你必須要在一定時間內按照一定的額度歸還他們的借款。

如果你的父母給你的錢是投資,那麼他們就是你的股東。股東,尤其是大股東就可以對企業的運營(你的生活)有決定權,這種情況下,你沒有歸還這筆錢的壓力,但是你剩餘的利潤(剩餘的財富)有屬於他們的一部分。

但即使是這種情況,你父母對於你的人生提供了資金入股,但這個入股佔多大的股份依舊有可商榷的地方:

  • 他們雖然出了錢,但是你可以只給他們很少的股份,你的生活依舊是自己做主
  • 可以以AB股的機制運作,你的父母可以拿走你賺的大部分錢佔大頭,但是在決定你如何生活這一點上,還是你自己做主

而題主現在遇到的問題是資金短缺的問題。那麼,其實題主有兩個解決方案:

  1. 說服父母你想要的這些資金使用方式對於企業的成長和發展(你個人的)是必要的。這就像很多創業企業不能產生現金流,還需要一直燒錢做營銷的時候,要有合理的理由告訴投資人,這些都有價值,未來能獲得更高的回報
  2. 當企業無法獲得外部融資的時候,那麼就只有自己咬咬牙產生現金流了,不然就只有破產咯;所以題主可以想辦法自己去賺錢


  1. 你不了解你父母過去的生活,所以你不理解為什麼他們有錢還那麼節省。就如同他們不了解現代小孩的消費觀,別人有的我也一定要有
  2. 沒有他們從你小時候起的節約,你如今出國少說幾十萬哪裡來?我媽30歲的時候工資只有32元,我快大學了,她才月收入4000,人民幣是不斷貶值的,銀行里的存款是不會自己後面加個0的。我們上一代如果只是普通人,一輩子也不過積蓄個20萬,而我們現在輕易幾年就能20w,不是我們厲害,是因為人民幣貶值!
  3. 你能夠出國,你父母也願意(即使很勉強),這還不夠么?我差點就不想上大學,因為家裡沒錢。而你的抱怨換一個角度,略等於你路邊要飯,有人好心給了10元,你不肯要,你說他口袋裡有100,得給你100才對(可能不是很合適的比喻,就那麼一感覺吧)
  4. 我倒是不認為每個人都一定要靠自己本事出國留學,知乎上學神學霸太多,我們普通人不好比,家裡能幫一把是幸運,但是幸運就是幸運,你不能不知足還覺得虧欠了你
  5. 最後說,實際上你的癥結在於你父母的態度你不能接受,你覺得自己活的壓抑,明明可以得到他們卻不給你,給了你一點就像是施捨一樣,還要你唯命是從……這方面肯定是你父母的態度不對。但是這個國家那一代人,對自己的小孩大多數是這樣,因為再往上,他們也不過是這樣被養大的。時至今日,你也不可能改變他們對你的態度,你只有自己努力奮鬥。好處是這樣的父母啊,等你自己成功了,他們臉色改的很快……非常的現實主義……

PS

你自己也年紀不小了,日後你會遇到更多你認為應該這樣對你,卻沒有這樣對你的人,你應該學會抱著平常心去看待,別因為與預想有落差而感到憤慨和失望……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

父母

兒女

愛人

朋友

聚散都是緣分……唯有自己是能把握的,


我爹媽從小到大教我最重要的一個道理就是 雖然我是你爸媽 但是我給你錢花不是理所應當的 照顧你到十八歲是我的義務和責任。


題主家庭的消費習慣與身邊接觸到的人差異可能很大吧?不知道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存在這樣的差異?單純羨慕別人手中的糖果,期待父母/他人的恩賜而不能將自身的慾望化為向上的動力,只能說,您還是個心智未開的小孩子。

我嘗試提供幾個不同的視點請你參考一下:

1 父母的每一分錢,都是父母的,而不是你的。他們對自己的財產有100%支配的權力,這是憲法賦予的。而你需要做的是尊重他們的消費習慣。你的父母在這點上是完全沒錯的:他們的錢他們有權力要求你怎麼花,給你買參考資料的錢你跑去買零食了,我要是投資人我就撤資上法庭,要是父母那就只好吊起來打一頓了(誇張說法,我是堅決反對家暴的...)。

2 學會思考。你可能光看到你的同學物質上比你豐富,不知道你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你可以成為他們的同學?雙親都是大學老師,這樣的家庭環境其實是極其優越的。你光看到自己的消費層次比同學要低,實際上你父母給予你的成長環境不會比任何人差,你得知足。

3 既然你父母給你已經創造了條件,為什麼你還處於「不如身邊同學」的心態呢?恐怕癥結還在於你自身太弱小,太迷茫。自己的人生,遲早是需要自己去把握的。而你現在的人生道路(出國)不但需要父母在經濟上支持,甚至你連為什麼出國都需要別人的意見?至於消費上還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也就不足為奇了,完全就是未諳世事小孩子。

4 你提到了忍,你真的想清楚自己在忍什麼了嗎?恐怕沒有。你忍的,不是父母;你忍的是自身的無能。但凡你有幾分本事,或者沒有多少本事有幾分志氣也好,作為大學生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質量都做不到那是不可能的。這是事實。唯一的真相就是你既沒有讓人尊重,另眼相看的本錢,也沒有比你客觀條件更差的草根的奮鬥精神。你在這個社會,是不折不扣的弱者,所以你不得不忍耐。如果你逃避現實,不願意去正視自己的弱小,你未來還要忍耐很多,而最後為你買單的,還是你的父母,他們也真夠可憐的。

5 不要不經思考就輸出經不起推敲的話。你知道你在知乎的這個提問能收穫什麼嗎?收穫最多的,就是我在看到你這個問題的第一反應:給你這個人,貼上「自私」「幼稚」「低能」這樣的標籤。幸好,這是在網路上,我們於你都只是打不上交道的陌生人;而現實中你恐怕會碰得頭破血流的,因為弱者會很自然的往低位走,都不用人專門來踩你,這是社會的法則。

我打上面這幾段話,不是專門打擊你來的。三五年前,我和你一樣傻,如果不是比你更傻的話。如果能早點醒悟,我能少走很多彎路。我還年輕,走點彎路也罷了;但是我的父母為我多操了多少心?希望,你能早點學會像一個成年人一樣思考問題,即便不能馬上經濟獨立,但至少擁有獨立的人格。別二十好幾了,還成天讓你的父母操心,那我回答這個問題的二十分鐘就太值了。


大二,開始不再向家裡要錢,拿著獎學金助學金和國家助學貸款,每個月有那麼一千多足夠我每天吃食堂的豪華套餐,在優衣庫淘兩件衣服,暑假兼職一段時間也能夠我在國內長途旅行一次。

過年回家的時候還能給媽媽買點零食,給爸爸買他喜歡的茶壺。

在輔修德語中,有出國打算,錢不夠就先工作一段時間。

我,非常開心。


題主所說的,屬於心理學中典型的非愛行為(以下內容來自百度百科):就是以愛名義對自己最親近的人進行一種強制性的控制,讓他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這其實是一種非愛性的掠奪,往往發生在夫妻之間,戀人之間,母子(女)之間,父子(女)之間,也就是世界上最親近的人之間。

行為簡介

英國心理學女博士希爾維亞·克萊爾說:「世上的所有的愛是以聚合為最終為目的,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所以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越早讓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你的教育就越成功。」明白距離和獨立是一種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在最親近的人中間也該保有。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 距離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 這種尊重即使在最親近的人中間, 也應該保有。一旦沒有了這種距離, 這種尊重,越過了這個尺度,就產生了隱患,離疏遠甚至崩潰就不遠了。因此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人, 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餘地。正如禪宗所推崇的一個境界: 花未全開月未圓。 這是人間最美好的境界。 花一旦全開,面臨的便是凋謝;月亮一旦全圓,下一刻或許就要缺損了。而未全開, 未全圓,仍使你的內心有所期待, 有所憧憬。

朋友之道, 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 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

行為特徵

夫妻和戀人之間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面:一個對另一個說:你看看,我就為了愛你,放棄了什麼什麼;我就為了這個家,才會怎麼怎麼樣,所以你必須要對我如何如何。

不少母親也經常會對孩子說:你看看,自從生了你以後,我工作也落後了,人也變老變醜了,我一切都犧牲了,都是為了你,你為什麼不好好念書呢?

行為舉例

在心理學上,「非愛行為」是指以愛的名義,對最親近的人進行一種非愛掠奪。多年來一直從事青少年素質教育工作的專家余允珠,結合自己在工作中收集到的案例,分析了目前家長和老師針對孩子的幾類「非愛行為」。

一是帶附加條件的愛。很多時候,也許家長並沒有意識到,對孩子過高、過多的要求就是一種「非愛行為」。

二是沒有原則的愛。最常見的是家長無限制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

三是強制或限制的愛。家長往往打著愛的旗號,要麼替代包辦孩子的生活,要麼強求孩子達到自己的標準。

建議題主把關於非愛行為的資料全部整理出來,越詳細越好,給你的父母看。如若他們依然如此待你,那就默默祝願您來世生個開明的人家吧(絕無挑撥父母子女關係的意思)。


對不起我的答案又長又啰嗦,將就著看吧(*/ω\*)。

我認為題主的父母總是強調錢大概是因為他們沒有更好或者說更簡潔粗暴的可以限制你的理由,我的父母不會說「因為你是我們養大的、花我們的錢,所以你要聽我的」,但是他們說過「你哪有我們的經驗豐富呢,所以多聽聽我們的」。這個理由我真的無法反駁( ̄ε(# ̄)☆╰╮( ̄▽ ̄///),至少題主你還可以告訴你的父母:「雖然我出國的錢自己掙不到,得靠你們,但是平常的零花錢我是可以自己掙的啊。」

就算你以後可以經濟獨立了,父母還是會找些理由讓你聽他們的建議的。

所以多溝通吧。可以看出題主對於父母對你的管束有一點點不滿,客觀地去想一想,可能是你自己在意自己不能經濟完全獨立(或者說為之懊惱),所以對父母的話比較敏感。

如何溝通呢?適合大家方法都不一樣的。如果是我的話,我大概會在父母說「錢是我們給你的所以你要balabala」的時候。。。撒嬌吧。我告訴他們:「我現在用著你們的錢,但是以後我都會回報給你們。養著你們,對你們好,錢隨你們花,什麼?你們擔心我未來丈夫不同意嗎?那我就乾脆不結婚了,我就陪著你們,我跟你們一起變老。」雖然知道我是在哄他們,他們也會開心的。在他們說我亂花錢,但是我又覺得那是必需的時候,我會跟他們解釋:「我沒有亂花錢,真的,你們一直讓我要勤儉節約,該花的花不該花的不花,我都記著呢,我買這個是因為balabala"反正一定要解釋清楚,念叨就讓他們念叨兩句吧,反正我確實在用他們的錢,就讓他們說兩句吧(只要最後確實讓我得到需要的東西就可以了)。

最後,在父母面前就不需要太有骨氣了吧_(:зゝ∠)_。需要忍受他們的日子也不會太多了,何況你以後就要去異國他鄉了。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


先說第一個問題吧,關於出國。

題主的父母月入1w+,不知道題主有沒有打聽過出國需要花費多少。作為一個曾經準備出國但是後來無恥的放棄的人,我對此還算是有一些了解。就我周圍的已經出國的朋友,我所知道的最低花費是25W+/year。而題主你要是想去名校,這個花費,恐怕是要翻倍。以美國的大學來看,碩士兩年估計是得80W+的。這只是去美國之後的花費,在前期的申請階段,假如你是要找中介,那麼中介費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誰申誰知道。

那我們就假設你一共需要90W拿下一個碩士學位。問題來了,題主你對90W是什麼感覺?以你父母現有的收入,假設這些年一直都是這個收入,那也得不吃不喝的攢上十年左右。把可以衡量的金錢變成時間,題主你的感覺是不是會更加深刻一點?

你要明白,你是在空手套白狼,索取你父母近十年的積蓄。而你父母一生能有幾個十年?

再說第二個問題,關於你父母以經濟壓制你的精神。

在18歲之前,他們作為你的監護人需要對你負責,需要給你定時定量(並且按照他們的喜好)給你澆水施肥保證你茁壯的成長,等到你長成閬苑仙葩或者一朵奇葩。如今你成年,你的思想肉體他們無需負責,現在給你錢那是對你有感情。你用著他們的錢還要嫌棄他們花錢太過節約,恕我冒昧,兒女不是這麼當的吧?

你父母說你花著他們的錢那就得聽他們的,你不想聽他們的,那就不花他們的錢。不要說為了出國你就要忍受你父母對你的精神強姦。說得難聽點兒,你百忍成鋼最後你爸媽供你出國,你還要苦大仇深,這叫得了便宜還賣乖。既然口口聲聲說不想用他們的錢出國,那你就硬氣一些,挺著腰板自己把那九十萬攢夠了,花你自己的錢實現你的夢想,沒一個人敢說你奢侈。

怎麼樣改變你爸媽對花錢的態度?這個簡單至極,那就是你給他們錢花。

有的父母,自己賺來的血汗錢自己捨不得花,但是給兒女大把的花一點也不心疼。還有的父母,自己賺來的血汗錢,自己花著心疼,兒女來花也心疼。前一種,那叫無私無所求的愛,你可以要求人家對你平等對待,但是你總不能要求人家無私。

題主你要是真有本事,那麼你就花你自己的錢,一兩萬給你媽買個包,十幾萬給你爸買個表(怎麼跟罵人似的==)。隔三差五的帶著你媽給她買衣服,並且告訴她,隨便花,你孩子有的是錢。逢年過節給二老包個萬兒八千,在親戚朋友面前讓他們掙夠了面子。不出兩年,他們的消費觀就會被扭轉。

祝你成功扭轉你爸媽的消費觀。


一個成年人,如此說話難道不覺得羞恥?


很多年前我就注意到了,經濟不獨立,人格不完整,樓主加油獨立吧!


我提供一個角度,供你思考,或許有所啟發。

我認為主要是你們之間缺乏雙向溝通和理解,而理解不足是由於文化差異。

文化差異並不是指中國人和美國人之間的文化差異,它泛指各種文化差異,年齡之間的差異,性別之間的差異,職業之間的差異,出生背景,成長環境,都是文化差異的組成。

如果努力了解一下父母的以上文化組成因素,你會發現,你們之間是有巨大鴻溝的。

而更重要的是,你們都覺得彼此是朝夕相對的人,並不覺出這份差異的巨大。

這到底為什麼重要?舉個栗子,你和一個外國人接觸,你心裡有底,他的有些語言行為,和思維方式,可能會和你不一樣,所以你會嘗試去理解。而身邊的父母,你覺得他們應該是知道你了解你理解你的,所以發生偏差時,你會很難受,為什麼想法不同。

人與人之間的同和異,都是存在的。就看人的態度,是不是求同存異。

缺乏雙向理解,指的是,另一方面,父母也有同樣的問題,他們自以為了解你,其實根本不了解。他們根本沒有概念城市青少年女孩子平均花費水平是什麼,你見過他們讀過相關報告嗎?你見過他們詢問過相關人員嗎?

那你能做點什麼呢?你可以改變他們的想法嗎?

通過數據的展示(竭盡所能找到相關社會研究報告,關於女性青少年的報告)

通過令人信服的渠道勸說(在父母面前說話有分量的人,或是關係好的親戚,主要是說出的話,能讓他們願意思考一下的。你可以曲線救國,跟那些人吐吐苦水,尋求他們的建議和幫助)

最主要的是,妹子開始成年啦,要開始承擔責任啦,對父母寬容,理解父母的不足,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待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是你開始掌控自己人生的第一步,祝你好運:)


人格獨立的前提是經濟獨立。


其實真相是這樣的:

你的人生是一部電影,你是電影導演,想怎麼拍都可以,但您父母是投資人,所以拍不出他們滿意的導演就得被收拾,您瞧,拿了人家投資,就得聽投資人的話不是?得滿足他們的奇怪要求不是?所以乖乖當孫子吧…投資人說:按你的想法拍,那是客氣,如果他是真心的,那是他的施捨,你乖乖聽話才是理所當然的。


吃人嘴短拿人手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沒有獨立的經濟,就沒有獨立的人格!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