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黛爾的生活這部電影真實嗎?
02-28
電影改編自法國同名漫畫,和漫畫的出入,大致在於,漫畫的敘述主角應該是Emma,而電影是Adele;漫畫用很多的篇幅去表現Emma如何和Adele在一起,兩個人之間關係未明的糾纏,而電影則更著重與Adele在分手之後的種種;結尾的變化,還有Adele的職業的確定為老師而非公司職員。很少有一部電影,在一部三個小時的長度里,前兩個小時居然幾乎用的都是大特寫的鏡頭,拍主角上課,吃飯,睡覺,自慰,做愛,洗澡,調情,但是卻不讓觀影者對此手法心生厭煩,沒有任何的被侵略感。
這種手法的運用,一方面給人特別真實的感覺,另一方面帶入感極強,特別是在面對電影巨幕觀影時,整個屏幕上充滿著女主角的影像,她對Emma的眉目傳情,她吃飯時候的愉悅,她的困惑與迷茫,甚至做愛的時候,還在用大特寫。給人的感覺 -- 震撼。
還有長達十幾分鐘的性愛場面,非常的讓人震撼,倒不是說內容,而是完全沒有任何配樂,最直觀的方法去呈現。想來阿黛爾的生活,其實也就是把她人生中這段經歷,用最直接明了的方式呈現,當然它也在呈現兩個人的愛情故事。
「愛情發生的可能性,有千種,萬種,是擦身而過的一瞬,是陽光下的回眸,是某種氣味或一句聰明的調皮話,但是分手的理由,總是單調的一致,無非即是不愛了。」
幾個眼神的對視,幾段曖昧的調情,交待了兩人的相愛,而常規的愛情電影總是更喜歡錶達--「成為愛情的過程」,往往對情侶之後,生活之下的情景較少如此事無巨細的展現。想必導演很清楚,負面情緒的感染力遠勝簡單輕鬆的快樂。藍色是第一章里愛情的主色調,而第二章里它的功能就轉為分手的寫照。分手那段性,確是是張力十足,Emma的爆發也是Lea終於在整部電影里,有了屬於自己的關鍵一幕。之後便是很長的篇幅去描述,Adele失戀後的各種場景。想必,愛過一次,分過手的人,是能從中感受到那種揮之不去,又突然襲來的痛。可以說是年度里最好的,表現失戀中受傷一方的種種的體驗片。
她們相遇是因為藍色擦身的一瞬,而分手後的那場再見戲,兩人同樣穿著各自藍色系的衣服,坐在一個藍色點綴的咖啡館裡,而一切早就不可挽回,-- 一個人不愛了,那兩個人的緣分也就到頭了。電影結尾,阿黛爾去Emma的新畫展,看到了Emma和她的現任。現任以一種女主的身份置身與畫廊里 -- 與Emma的關係是平等的,能權衡賓客之間的關係,能給Emma事業一臂之力。
也許在阿黛爾轉身的那一刻,她明白了,自己自始至終都未曾在這段關係里找到過平衡。推薦閱讀:
※《盲山》和《盲井》這種電影怎麼評價?
※看完《楚門的世界》你有什麼感悟?
※如何評價《微微一笑很傾城》?
※怎麼評價《天使愛美麗》?
※怎麼評價《鋼的琴》呢?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