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論電影《銀翼殺手 2049》?

這不是一篇影評!謝謝!這是想哪兒說哪兒的觀後感。

以本片在內地的周日票房表現來看,估計是達不到出品方的票房期望了。作為一部成本1.5億美元的科幻電影,北美票房已然表現不佳,中國市場如果不能給其續命,全球票房十有八九要完蛋。

但票房表現不能抹煞它是一部傑作。它的優秀不僅體現在科幻電影這個特定類型上,作為電影,它都足夠優秀而且擁有戰勝時間的巨大魅力。

和《銀翼殺手2049》同檔期在國內上映的《全球風暴》則票房一路高歌,內地票房甚至有望達到1億美元。單就電影品質而言,二者不是一個水準的。但為什麼中國觀眾就愛看《全球風暴》,不愛看《銀翼殺手2049》?(觀眾不一定非要看「好的」電影,他們只看自己喜歡的)

這是一個複雜的市場分析,我也就只能想哪兒說哪兒了。二者的大類型都可以歸為「科幻電影」,但沒有任何電影是單純的科幻電影,它都必須要雜糅其他類型,才能構成完整的大眾娛樂產品。從這個角度來說,《全球風暴》是災難+動作,大多中國觀眾對這兩個類型的故事接受起來沒有難度(而且這種電影的故事也會刻意弱化複雜度以便跨文化觀眾理解),無疑更具備娛樂性。而且它的視覺效果更貼近現實生活,不需要動用多少想像力就能理解和接受,進而產生共鳴。

而《銀翼殺手2049》是懸疑+動作,而且是典型的黑色電影風格,受眾群體立刻就少了很多。作為一部影視經典科幻電影的續集,它的視覺風格還延續了前作開創的賽博朋克風格,雖然迪金斯的攝影極其出色,但通過影像敘事的方式,對普通觀眾仍然是不夠友好的,因為審美是有門檻的。

另外,《銀翼殺手》作為科幻經典,在中國知名度其實並不高。我在身邊做了個小範圍的樣本調查,絕大多數一年進影院觀影在個位數的普通觀眾,都沒看過1982年的《銀翼殺手》,聽說過的略多一些,但也僅限知道是科幻電影。《2049》的宣傳定位多少也有一些問題,這個觀影門檻相對較高的電影,針對不同特點的地區進行營銷時,貌似也沒有找到一個很準確的切入點。在中國一直在強調它是影史經典續集,但在大多數人都沒看過前作的前提下,這個續集的點能起多大作用就不好說了。對於科幻影迷來說,這個宣傳點是一擊命中;但對於普通觀眾來說,大概率是懵逼的……

中國區的營銷也一直在努力嘗試找到一個能夠和中國觀眾契合的切入點,只是這個點切的讓人有點哭笑不得……

中國版正式海報上的宣傳語:「複製人大軍蓄勢來襲,人類存亡危在旦夕」橫批是「顛覆未來」

我是直接選擇無視了,但看過電影的非目標觀眾絕對懵逼+黑人問號臉:說好的大軍呢?人類存亡???你逗我呢?怎麼就危了?未來是啥啊你就顛覆……

預告片剪的非常酷,各種版本我都看了好多遍。但是,它的預告片有一個問題,就是沒講故事……大家可能已經發現了,中國觀眾對「講故事」這事兒特別痴迷,所以中國版預告片從名字上都在強化衝突,但可惜都是「正邪激戰,高能對決」一類的虛詞……

這是一個觀眾預期值管理的問題,也是一個目標市場定位的問題。不管發生了什麼事兒,但這個問題下面的回答里,大多數表示不好看的觀眾,都集中在故事不好理解,以及電影節奏緩慢。

這兩點從電影創作和欣賞角度而言,恰恰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我覺得這就是觀眾預期值管理上出問題了。我個人觀影時,絲毫沒有覺得162分鐘的片長是個障礙——實際上去掉片尾字幕,正片長度大概在150分鐘多一點——也沒有覺得節奏緩慢,因為它的敘事還是按照典型的類型片敘事在推進,所有的衝突都細節飽滿,甚至過於飽滿了(視覺上簡直是陷入了細節海洋,看一遍根本看不過來)。衝突並不都是在講故事,視覺層面的表達也非常重要,但這一點比較考驗觀眾的觀影量和審美積累,所以對爆米花電影觀眾來說不算很友好。

但是!導演好像就沒覺得要對爆米花觀眾友好啊!單就創作而言,《銀翼殺手2049》是一部偏向作者化的類型片,也就是說如果在導演表達和觀眾接受之間產生矛盾,創作環節上大都偏向於導演表達。時長163分鐘確實有些任性(僅此於169分鐘的《星際穿越》),但我高度認同導演保留的每一秒。(國內剪了1分鐘,而且有三處涉及裸體段落的鏡頭,中國版通過畫面放大重新構圖了……迪金斯吐血,廣電仁至義盡,我只能等高清了)

這個只能理解為欣賞習慣和趣味不同,雖然說「存在即合理」,但在觀影前只要稍微做一點功課,看電影的感受立刻會有很大提升。只是,對於大多數抱著娛樂心態前來的觀眾來說,看電影前還要做功課這種事情,估計會令人難以接受吧。(花錢圖個樂的事兒,你還得讓我先預習?導演默默捂臉退下……)

上為原構圖,下為內地版裁切後構圖

從這個角度來說,《全球風暴》(Geostorm)對觀眾就非常友好了,中文片名通俗易懂,故事雖然俗套但確實管用(俗套的意思就是每次用它都管用所以才會被經常用),還有中國城市和各種地標建築(外灘三大神器全都出鏡),對內地市場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力拉近關係,中國觀眾可以愉快地吃著爆米花看電影,中間回個微信聊個天也不會耽誤理解劇情。

宣傳語「天災人禍暴擊地球,兄弟神勇逆天反轉」,橫批是「席捲世界」……雖然有點雙擊老鐵666的酷帥酸爽,但它確實管用啊……起碼沒有丟失目標觀眾,外加上海灘三大神器加持,中國觀眾的親切感是完全不同的。

簡單總結一下,就是《全球風暴》作為全球發售的娛樂產品,它針對不同市場的本地化程度更高,更注重消費者體驗。而且產品特點清晰,定位更明確,就是娛樂產品+視覺奇觀+本地化。

不過請不要誤解,我沒有鄙視《全球風暴》這種高度娛樂化的爆米花電影,這也是高度工業化的電影產品,每一秒都在考慮著觀眾感受並全身心地為這個目標而服務。這只是另一種不同思路的產品,如果一定要比較,也得拿《2012》和《後天》來比較。

《銀翼殺手2049》只能和《銀翼殺手》比較,因為它就是這麼獨特。1982年的《銀翼殺手》作為開創賽博朋克風格的一代經典,之後的無數科幻電影甚至科幻小說都受到了它的影響,並從中汲取了養分,但至今仍沒有一部科幻電影能夠和它在賽博朋克領域一較高下。《攻殼機動隊》真人版曾經有機會成為這個挑戰者,但可惜它對商業和觀眾妥協的太厲害了,最後就變成了我們看到的那個樣子。《黑客帝國》另闢蹊徑,自成一派,我們只能說它深受影響,但拿來比較不太合適。

但是我們的觀眾,甚至全球觀眾,都不會因為看到「賽博朋克」而掏出錢包的。黑色電影+賽博朋克+硬漢偵探,都是小眾類型。

【硬漢偵探小說代表作家】雷蒙德·錢德勒的小說,除了《漫長的告別》有八千人評價,其他作品評價數基本都在一千人左右。

【賽博朋克風格代表作家PKD的】原著《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在豆瓣各個版本合計評價人數也就是兩千出頭。

「黑色電影」在豆瓣是顯學,在貓眼就變成「不是看不起而是看不見」。

我們作為1982年《銀翼殺手》(及其後的2007導演剪輯版)的影迷,作為黑色電影愛好者,作為科幻愛好者(還必須是PKD的讀者),作為高斯林和哈里森福特的影迷,甚至作為雷蒙德錢德勒的讀者,都加在一起,仍然是一個可悲的小眾群體……這就是科幻影史經典及出色的續集在中國面臨的現實……

可如果你把《銀翼殺手2049》改編成《全球風暴》那樣的故事,那它存在的意思也就消失了啊……

對於《銀翼殺手2049》來說,它存在的意思就是讓我們看到「電影」這個龐雜的概念之中,仍然有機會存在一個平行宇宙,讓我們有機會以純粹的喜好和個人審美去挑戰時光,並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平行宇宙出現,讓我們今時今日的 Pale Fire 「微暗的火」得以延續。


推薦閱讀:

▲陸拾貳▼「藝術癮」劉亦菲演花木蘭,西方人對東方面孔的審美終於長進了……嗎?
2017年遺珠——《恐襲波士頓》
夏洛特有什麼煩惱?
為什麼飯桌上坐錯了位置可能會要了你的命?
維多利亞一號

TAG:影視評論 | 電影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