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黑一雄」為什麼會獲獎?
02-27
2017年10月5日,瑞典學院將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此結果一出,引起了一片嘩然。諾貝爾文學獎給出的的頒獎詞為:石黑一雄的小說,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發掘了隱藏在我們與世界聯繫的幻覺之下的深淵。
推薦閱讀:
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石黑一雄的小說是憑藉出色的情感表達在眾多的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的。
這一點也一直符合石黑一雄的寫作風格,注重心理描寫,擅長於從創傷記憶的視角,去表達他對於這個世界的思考。他的小說涉及許多重大的歷史與政治事件,受到這些事件影響的主人公們往往運用各種心理防禦機制,去阻止痛苦記憶的再現,或者去壓抑難以直面的慾望,從而減輕內心遭受的折磨。石黑一雄的小說沒有曲折多樣的情節和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並不依賴戲劇化的情節去推動故事發展,而是追求一種節制的敘述表面之下的複雜心理與深沉情感。那麼,我們不得不深究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原因才會讓石黑一雄的作品感情表達如此的豐富細膩,深沉感人?
許多人猜測,這和他幼年的移民經歷是分不開的。1954年,石黑一雄出生於日本長崎。石黑一雄的父親是一位日本海洋學家,1960年參與了一個英國政府在北海的研究項目,舉家遷往英國南部薩里郡的小城吉爾福德。石黑一雄在英國當地學校上學,但在家裡還是用日語和父母交流。石黑一雄在訪談中說,本來他們只是暫時性地居住在那裡,在他十幾歲的時候,他們還考慮過回日本,但逐漸一家人就定居下來。儘管石黑一雄接受的是典型英國式教育以及典型的英國南部中產階級撫育方式,但他在學校里就開始體味到了文化衝擊,發現自己是個與眾不同的人,而且很多年都看不到除他以外的一個非英語人士。石黑一雄曾表達過自己既非英國人,又非日本人的感受。他自己也曾經說過:「我沒有明確的角色,沒有能夠讓我辯護或抒寫的社會或國家。沒有人的歷史是我的歷史(我沒有歷史)。」
正是由於這種雙重文化的養育背景,才使得他與英國土生土長的作家不同,才讓他發現自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石黑一雄的小說中有日本背景和漂泊的感傷基調,反映了石黑一雄的懷舊情結。關於這一點,石黑一雄在接受採訪時坦言,背井離鄉的經歷和被放逐感促使他走上寫作的道路。他曾經說過:20歲之前,我一直都在關注各種的日本東西,只要有日本的電影我都會去看。現在想想,這多半是由於我的寫作慾望。我到現在都沒有回到日本,但回去的念頭一直揮之不去。對我來說,日本有很特別的意義,它蘊含了我的各種回憶、猜測和想像。但隨著時間流逝,這一切正從我的腦海逐漸淡去。因此,我感到一種緊迫感,要在它完全消失之前把它記錄下來。」也許正是由於這種極端的渴望和矛盾,才會讓他的作品外表清淡,內心強大。雖然他的作品情節平淡,沒有戲劇性,但是所表達出來的思想卻令人震撼。
他的每一部小說都從個體視角出發,在那些不安且充滿失落和遺憾的回憶之中,展現戰爭重塑國際政治格局的過程,也許用戰後而不知後殖民來形容石黑一雄的主題關注更為恰當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我是一個想要寫作國際化小說的作家。什麼是『國際化』的小說?我認為這種小說展示的是對於有多樣化背景的人很重要的生活視野。它描寫的人物也許遊歷各國,也許安於一隅。」在《危機時代的從創傷敘事,石黑一雄作品研究》這本書中包含了石黑一雄的作為一位創傷敘事大師的寫作經歷和敘事策略。本書從作者早年的經歷為線索,介紹了石黑一雄的生活背景,分析了了這種背景對他造成的影響。
因為大學期間,他沉迷於各種優秀文學作品,尤其喜愛契訶夫、陀斯妥耶夫斯基、夏洛蒂·勃朗特和狄更斯,所以,在創作手法上,石黑一雄深受西方小說的影響,寫作上也因此遵循西方傳統。而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審一直以「具有理想主義的傾向的傑出文學作品」為標準,雖然石黑一雄的小說沒有戲劇化的情節和細緻入微的描寫,但是石黑一雄的作品中所展現的觀點:從創傷記憶的視角去表達他對於這個世界的思考。這種方式一直非常符合諾貝爾文學獎所追求的準則。人文薦書《危機時代的創傷敘事》梅麗*的這本《危機時代的創傷敘事(石黑一雄 作品研究)》探討石黑一雄作為一位創傷敘事大師的 寫作經歷和策略,通過他的長篇小說,分析其獨特文 化立場、創傷敘事策略和風格,揭示文化全球化背景 之中人類所面臨的普遍創傷性經歷,從「低語境文化 」的角度出發,探討全球化進程對語言、記憶、人際 交流、以及文學本身所產生的異化作用和影響。推薦閱讀:
※為什麼飯桌上坐錯了位置可能會要了你的命?
※《天才槍手》中的班克為什麼"黑化"了?
※謝謝張歆藝,帶給我們一部教科書般的爛片
※信不信它穩坐春節檔票房冠軍——《唐人街探案2》終極解讀
※對陳建斌的《一個勺子》作何評價?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