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看完中國通史紀錄片100集從局部人物和劇情有什麼感想?

1. 智慧化身諸葛亮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會讚歎於諸葛亮的足智多謀,但魯迅「狀諸葛而近妖」的評價也讓人多了一分清醒。的確,由於作者羅貫中個人的價值傾向,《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有一定虛構的成分。本片第三十一集《諸葛亮治蜀》還原了真實的諸葛亮,沒有羅貫中加持的諸葛亮形象卻更加立體,讓人更為嘆服。

諸葛亮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知識分子和賢臣,忠貞和智慧是其品格的集中體現。忠貞體現在忠於理想,忠於承諾。自白帝城託孤以來,諸葛亮為治理蜀國鞠躬盡瘁,在政十餘年便富國安民,蜀中大治,但此時魏國的軍隊和人口已五倍於蜀國,諸葛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毅然開始了他人生中最後一次北伐,最後為了興復漢室和承諾而死,令人無不慨然。智慧則體現在他的軍事智慧、科技智慧和人生智慧上,軍事智慧自不必說,老對手司馬懿在兩軍對陣時,一般都才去嚴防死守的戰略拖住諸葛亮,科技智慧則表現在諸葛亮深知科技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他設置堰官,專門負責都江堰的維護,保證成都平原的灌溉;改進井鹽開採技術,使效率提高了一倍;大力推進蜀錦的發展,使成都留下了錦官城的美稱;最讓人敬佩的是,諸葛亮指定《蜀科》法律,實行依法治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揮淚斬馬謖就是一個具體體現。諸葛亮制定的法律和先秦時期法家的嚴刑峻法有很低的不同,他的法律更多的是儒法融合,重視教化在先,充滿了人性關懷,達到了「百姓口無怨言,心有服意,受罰者刑之而不怨,誅之而不怒」的境界。以前提起諸葛亮,總注意到其軍事方面的天才,殊不知,諸葛亮整個人就是智慧的化身。

2. 有關變法的評價

片中對歷代重要改革的總結也頗為出彩。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應該是中國人最為熟知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變法。商鞅變法主張獎勵耕戰、重典治國,推動了當時秦國社會的發展,為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結果是把每個人都變成了冷冰冰的戰爭機器,人民痛苦不堪。這套體系也僅適合於關中一隅的秦國。秦統一六國後,在全國範圍內照搬秦國制度,各種問題馬上就顯現出來了,最終成了秦朝滅亡的加速器;王安石變法以其超前的理念讓人耳目一新,頗有些現代金融的雛形,在當時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讓人為之一新,但他忽視了時代的局限,最終也只落得人亡政息的結局,並導致北宋後期政治的不穩定。南宋在總結北宋滅亡的教訓時,定性地認為王安石變法是失敗的; 張居正改革的手段較為溫和,其在政期間頗有明朝中興的氣象,但終究無法挽回明晚期困局。張居正死後,其反對者一擁而上,不僅抄了他的家,他生前的政治主張也多半被終止。

總結歷史上的變法,片中提出「真正的改革家是讓自己的主張不可逆」的觀點。改革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既得利益者的阻撓,但如果改革者死後,反對他的人也不得不繼續執行其主張,那這樣的人才能稱作真正的改革家。換句話說,只有當改革者的主張代表了時代、人民的要求,這樣的改革才算是成功的。從這個角度看,以上三位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改革家,這也是為什麼說鄧小平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改革家!從這個視角評價改革的成功與否,新穎而有說服力。

3. 白銀資本對明朝的重要性

明朝結合元朝末年紙幣濫發導致民怨沸騰的教訓,一番摸索後確定白銀為法定貨幣。此後,明朝經濟有了穩步的發展,但相對整個中華帝國來說,白銀的量遠遠不夠。慶幸的是,此時歐洲已經發現了美洲,並從美洲開採了大量的白銀,明朝通過和歐洲做生意,大量的白銀流入了中國,極大地促進了明朝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帶有僱傭制的江南市鎮經濟的發展,畢竟中國的絲綢、瓷器等是當時歐洲的硬通貨,所謂明朝的資本主義萌芽就是指這個時候。

然而,由於後來世界各地普遍出現的白銀荒,加之明朝實行的海禁政策,流入中國的白銀迅速減少,白銀的匱乏導致明朝的經濟幾乎停運,像江南市鎮的工廠幾乎都處於停工狀態,民間經濟活動停滯,社會矛盾激化。因此,白銀短缺是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當然,歐洲也面對同樣的情況,但兩者的反應卻完全不一樣。歐洲人因禍得福,在這種情況下摸索建立了現代的金融信用制度,於是公司、證券交易所等都建立了起來,為後來歐洲打開世界市場打下了制度基礎。反觀明朝則無所作為,任由經濟自由衰落,當然結局可想而知。明朝的繼任者清朝也沒有走出這個怪圈,依然選擇了白銀作為貨幣。

在這個時期,也就是17世紀中葉,中國和歐洲的各方面經濟狀況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中國還在很多方面繼續保持領先,但是同一個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法導致了迥然不同的結果。最終,中國開始將世界老大的地位拱手讓人。

同樣令人印象深刻是,1644年,亡國之君崇禎皇帝自縊於景山;1648年,英國皇帝查理一世被推上斷頭台。兩個皇帝,同樣的命運,卻有這完全不同的意義。崇禎皇帝死後,其繼任者清朝仍然沒有走出中國古代王朝興替的循環,清初四帝積極進取,開拓疆土,實現了帝國的極盛。然而,好景不長,帝國的衰敗於乾隆末期便埋下了伏筆,之後的皇帝嘉慶更是以「守成」君主自居,凡事都先查看祖輩朝的處理方式,再做定奪,帝國開始變得死氣沉沉。查理一世死後,英國資產階級又經過40年的鬥爭終於在光榮革命後正式上台,為英國的崛起奠定了最重要的政治制度的一環。

歷史讓中西方兩個帝國交匯於一點,然後以截然不同的方向遠去,巧合抑或註定,唯讓人嘆息不已。



推薦閱讀:

《生門》史上最疼的紀錄片
她用18年才完成和同性戀媽媽的「日常對話」
人民公園:一部78分鐘一鏡到底的紀錄片
殺入今年奧斯卡的華人紀錄片,看得太解氣了!
從跟屁蟲紀錄片,感受世外桃源的不丹王國

TAG:電影 | 紀錄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