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你對電影《小時代》的看法?
大家對《小時代》褒貶不一,有的人說很喜歡,有人說根本看不懂演的是什麼,還有的人說毀了原著啊!!大家怎麼看?
確認
取消
我來回答
|
熱門排序
帕夫羅斯(Pavlos Don
我不是郭敬明的讀者,是帶著學習的態度去看電影的,權當了解年輕人的市場調查。1.很顯然,郭敬明很聰明,他知道他的讀者需要什麼——我冒昧猜,他甚至先列好了關鍵詞,然後去把它們一塊塊填進小說里。他同...
查看全部
我不是郭敬明的讀者,是帶著學習的態度去看電影的,權當了解年輕人的市場調查。
1.很顯然,郭敬明很聰明,他知道他的讀者需要什麼——我冒昧猜,他甚至先列好了關鍵詞,然後去把它們一塊塊填進小說里。
他同時滿足著中學生以下的幻夢:讀大學、進入社會、找到體面的工作、工作中取得成就贏得尊嚴、實現夢想、有痛感的愛情、牢不可破的友情、活在大城市、住大 house、穿名牌...相比很多小說作者關注於某一個點,郭敬明要貪心一些。但這是必要的,因為,他不是在純粹的自我表達(這件事我們放在後面說),他更像一個禮數到位的餐廳老闆,給自己的客人端上色香味俱全的拼盤,一樣都不能少。從商業的角度講,郭滿足的需求很精準、全面。2.因為這部電影讓我們不可避免地想起另一部著名電影——Devil wears Prada——我開始胡思亂想。郭敬明的前兩部作品都曾被指責為抄襲,《小時代》(2008 年)雖然未被指責抄襲,但顯然,它「借鑒」了《時尚女魔頭》(2006 年)。我倒無意在此強加道德指摘,但連續三部作品有此共性,我不由得想到,郭敬明本人不是一個很擅長編故事的人,但他有自己擅長的東西:他懂自己的讀者在幻想什麼,也能用一種很多人不喜歡但年輕人驚艷的文字展開敘述。所以,他不止一次把別人的故事骨架借過來,填上自己的肉,取得更大的成功。很多人以為,文字好=會寫故事,其實完全不是這樣。在起點中文網上,你能看到大量會編故事但文字蒼白如水的人,在很多論壇里,你能看到大量文字精緻但完全不會寫故事的人。這是兩種技巧,兼具的人並不太多。郭敬明比我們多數人都更聰明,他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然後他早早去走了一條捷徑「補上」了自己的短板,而我們更多人還在泡論壇... 從補足自身缺點這件事上,郭的方法簡單粗暴。
它究竟是對是錯,就看你的主觀判斷了。但它的確有效。3.對於郭敬明這種有巨大影響力、且寫了許多本書的作者,無論你有多不喜歡他的書,你都不能否定他是有自我表達在裡面的。以一名作者去衡量他,郭敬明並不令人佩服。他有很多表達,其中屬於自我表達的部分,卻太軟弱無力了。看電影的時候,我最強烈的感受,也是讓我一直擰著眉毛的感受是:郭敬明表達的生活怎麼這麼不真實?在他的敘述里,大學生宿舍堪比豪宅;在他的敘述里,雜誌主編、專欄作家處在社會價值鏈的頂端;在他的敘述里,成功人士是那樣的膚淺;在他的敘述里,大富之家的母親會像叫小姐一樣給自己的兒子安排女朋友;在他的敘述里,上海是一個只有宏觀景象卻無任何微觀生機的城市;在他的敘述里,愛情是如此的蒼白,悲歡離合是如此無力;甚至,這部關於上海的電影里,就沒有人在說上海話....所有這些,都讓我這種年過三十的人有強烈的不真實感。細想之下,也難怪。郭敬明自己的生活是多麼特殊的一個小世界。他是上海這座城市的局外人,大學沒讀完就成為全職作家,即使日後取得巨大成功,他的生活空間並沒有被放大太多。很長時間裡,他是個爭議的、不受歡迎的人。因此,就像媒體寫的,他很宅,活在自己的小圈子和奢華的房子里。我不負責任的猜測,即使在上海生活了很久,他並沒有真的融入上海的日常生活。更不負責的猜測是,我懷疑他沒有正經談過戀愛...郭自己這方面的體驗有限,寫出來的東西自然只能賣給沒有經歷過這些事的人。但願打願挨,供需平衡。
那麼,小時代里還有郭敬明的自我表達嗎?有。就是每個人都在去試圖證明什麼。小白領要證明自己配得上那份工作(楊冪站在一排比自己高一頭的模特中間,是多麼讓人產生聯想的一幕)。會畫畫的窮學生要證明自己的創作才幹。富二代要對更有錢的人證明自己有實力。即使郭敬明已經功成名就身家過億,可他念茲在茲的東西,仍然是有一些東西需要去證明。這是個好母題,但他的表達很微弱。作為電影導演,他的上帝之手只是草草的讓主人公們經受委屈,最終取得成功。簡單粗暴,皆大歡喜。所以,與其說他在創作、表達,不如說他的小說和電影就像史玉柱的腦白金,是準確定位一批用戶後製作的品質合格的產品。4.
無論是書還是電影,《小時代》都成功了。這教給我什麼?凡事都要抓緊主要矛盾,放掉次要矛盾。這方面,郭敬明是高手。
對他而言,主要矛盾是要能滿足年輕人的幻夢。就像我前面列的關鍵詞,這作品要滿足初中生對未來生活的暢想,要讓他們爽到。具體到電影,演員要好,要有足夠多笑點,場景服裝要漂亮...次要矛盾,則是我們這些成年人在乎的,是否抄襲了別人,細節是否有真實感。他不在乎非目標讀者的感受,因為他緊緊抓住了目標讀者的心。相比郭敬明而言,太多創作者想要的太多,卻也喪失焦點的太厲害了。5.我是抱著理解下一代年輕人的心態去電影院的,落幕之後我意識到,其實中國的年輕人並沒有什麼本質的變化。對於大學和社會的幻想,對於愛情和成功的暢想,對於華服美食的渴望,是每一代中學生的必由之路。真正重要的其實仍是郭敬明本人。他或許是中國這二十年來唯一一個認真去滿足上述需求的作者。也許他通過仔細盤查自己的內心,把自己的慾望與幻想放大成了一代人的慾望和幻想。也許他不擅長寫故事,但他找到了讓自己完成小說的捷徑。也許他描繪的世界是虛假不堪的,但他知道,他的讀者並不在乎幻想的真實性,只在乎這夢幻泡沫有多華麗。吃到一口甜頭,並不難。難得的是,郭敬明一鋤頭下去,小有所成,然後竟然反覆耕作十年,打出一片市場來。他對自己所面向的市場的理解和相應的執行力,值得大多數創業者學習。得承認,作為創業者,郭敬明是頂級的。作為創作者?將他劃入這個圈子,那就是你的錯了。我不是郭敬明的讀者,是帶著學習的態度去看電影的,權當了解年輕人的市場調查。
1.很顯然,郭敬明很聰明,他知道他的讀者需要什麼——我冒昧猜,他甚至先列好了關鍵詞,然後去把它們一塊塊填進小說里。他同時滿足著中學生以下的幻夢:讀大學、進入社會、找到體面的工作、工作中取得成就贏得尊嚴、實現夢想、有痛感的愛情、牢不可破的友情、活在大城市、住大 house、穿名牌...相比很多小說作者關注於某一個點,郭敬明要貪心一些。但這是必要的,因為,他不是在純粹的自我表達(這件事我們放在後面說),他更像一個禮數到位的餐廳老闆,給自己的客人端上色香味俱全的拼盤,一樣都不能少。從商業的角度講,郭滿足的需求很精準、全面。2.因為這部電影讓我們不可避免地想起另一部著名電影——Devil wears Prada——我開始胡思亂想。郭敬明的前兩部作品都曾被指責為抄襲,《小時代》(2008 年)雖然未被指責抄襲,但顯然,它「借鑒」了《時尚女魔頭》(2006 年)。
我倒無意在此強加道德指摘,但連續三部作品有此共性,我不由得想到,郭敬明本人不是一個很擅長編故事的人,但他有自己擅長的東西:他懂自己的讀者在幻想什麼,也能用一種很多人不喜歡但年輕人驚艷的文字展開敘述。所以,他不止一次把別人的故事骨架借過來,填上自己的肉,取得更大的成功。很多人以為,文字好=會寫故事,其實完全不是這樣。在起點中文網上,你能看到大量會編故事但文字蒼白如水的人,在很多論壇里,你能看到大量文字精緻但完全不會寫故事的人。這是兩種技巧,兼具的人並不太多。郭敬明比我們多數人都更聰明,他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然後他早早去走了一條捷徑「補上」了自己的短板,而我們更多人還在泡論壇... 從補足自身缺點這件事上,郭的方法簡單粗暴。它究竟是對是錯,就看你的主觀判斷了。但它的確有效。3.對於郭敬明這種有巨大影響力、且寫了許多本書的作者,無論你有多不喜歡他的書,你都不能否定他是有自我表達在裡面的。以一名作者去衡量他,郭敬明並不令人佩服。他有很多表達,其中屬於自我表達的部分,卻太軟弱無力了。看電影的時候,我最強烈的感受,也是讓我一直擰著眉毛的感受是:郭敬明表達的生活怎麼這麼不真實?在他的敘述里,大學生宿舍堪比豪宅;在他的敘述里,雜誌主編、專欄作家處在社會價值鏈的頂端;在他的敘述里,成功人士是那樣的膚淺;在他的敘述里,大富之家的母親會像叫小姐一樣給自己的兒子安排女朋友;在他的敘述里,上海是一個只有宏觀景象卻無任何微觀生機的城市;在他的敘述里,愛情是如此的蒼白,悲歡離合是如此無力;甚至,這部關於上海的電影里,就沒有人在說上海話....所有這些,都讓我這種年過三十的人有強烈的不真實感。
細想之下,也難怪。郭敬明自己的生活是多麼特殊的一個小世界。他是上海這座城市的局外人,大學沒讀完就成為全職作家,即使日後取得巨大成功,他的生活空間並沒有被放大太多。很長時間裡,他是個爭議的、不受歡迎的人。因此,就像媒體寫的,他很宅,活在自己的小圈子和奢華的房子里。我不負責任的猜測,即使在上海生活了很久,他並沒有真的融入上海的日常生活。更不負責的猜測是,我懷疑他沒有正經談過戀愛...郭自己這方面的體驗有限,寫出來的東西自然只能賣給沒有經歷過這些事的人。但願打願挨,供需平衡。那麼,小時代里還有郭敬明的自我表達嗎?有。就是每個人都在去試圖證明什麼。小白領要證明自己配得上那份工作(楊冪站在一排比自己高一頭的模特中間,是多麼讓人產生聯想的一幕)。會畫畫的窮學生要證明自己的創作才幹。富二代要對更有錢的人證明自己有實力。即使郭敬明已經功成名就身家過億,可他念茲在茲的東西,仍然是有一些東西需要去證明。這是個好母題,但他的表達很微弱。作為電影導演,他的上帝之手只是草草的讓主人公們經受委屈,最終取得成功。簡單粗暴,皆大歡喜。所以,與其說他在創作、表達,不如說他的小說和電影就像史玉柱的腦白金,是準確定位一批用戶後製作的品質合格的產品。4.
無論是書還是電影,《小時代》都成功了。這教給我什麼?凡事都要抓緊主要矛盾,放掉次要矛盾。這方面,郭敬明是高手。對他而言,主要矛盾是要能滿足年輕人的幻夢。就像我前面列的關鍵詞,這作品要滿足初中生對未來生活的暢想,要讓他們爽到。具體到電影,演員要好,要有足夠多笑點,場景服裝要漂亮...次要矛盾,則是我們這些成年人在乎的,是否抄襲了別人,細節是否有真實感。他不在乎非目標讀者的感受,因為他緊緊抓住了目標讀者的心。相比郭敬明而言,太多創作者想要的太多,卻也喪失焦點的太厲害了。5.我是抱著理解下一代年輕人的心態去電影院的,落幕之後我意識到,其實中國的年輕人並沒有什麼本質的變化。對於大學和社會的幻想,對於愛情和成功的暢想,對於華服美食的渴望,是每一代中學生的必由之路。真正重要的其實仍是郭敬明本人。他或許是中國這二十年來唯一一個認真去滿足上述需求的作者。也許他通過仔細盤查自己的內心,把自己的慾望與幻想放大成了一代人的慾望和幻想。也許他不擅長寫故事,但他找到了讓自己完成小說的捷徑。也許他描繪的世界是虛假不堪的,但他知道,他的讀者並不在乎幻想的真實性,只在乎這夢幻泡沫有多華麗。吃到一口甜頭,並不難。難得的是,郭敬明一鋤頭下去,小有所成,然後竟然反覆耕作十年,打出一片市場來。他對自己所面向的市場的理解和相應的執行力,值得大多數創業者學習。
得承認,作為創業者,郭敬明是頂級的。作為創作者?將他劃入這個圈子,那就是你的錯了。有些人說過,他們的青春分為兩個時代,一個是追郭敬明的書的時代,第一個是後悔當年覺得自己追郭敬明的書很傻逼的時代。我也有這兩個時代,但是如今看了《小時代》,真心認為,其實郭敬明不應該被我們如此不堪地黑,《小時代》的電影本身也並不是想像中的爛,《小時代》的口碑不好,不是因為電影本身,電影確實有很多缺點,但是並不是一無是處,比起《富春山居圖》的浮躁來說,《小時代》畢竟是一個作家的電影,作家的電影在追求商業化的模式的同時,並不是低俗化和程式化的。
郭敬明的本人是受爭議的,一方面源於身高,一方面源於抄襲,一方面源於自身的炫富,還有一方面源自於對他本人文章的詬病。用身高批評郭敬明的,純屬扯淡,或者是嫉妒亦或是只是想要嘲笑嘲笑找點優越感,但這種批評只能體現一個人的基本素質的低下。關於抄襲,我也不想多說,如果因為郭敬明抄襲而貶低他的話,我認為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這件事已經發生很久了,現在討論已經脫離了意義,年輕人總有犯下錯誤的時候。關於炫富,來批判《小時代》的價值觀我認為是不公正的,這部電影是很追求物質,但是物質絕對不是不正確的價值觀,用這個理由來批判這部電影顯然是不公平的。顧里林蕭唐宛如南湘,都各自都有各自的自我奮鬥的過程,這部小說的主題也很簡單:不要在繁華的物質中迷失自我,友誼地久天長;也不要在追求理想時完全拋開物質,「愛情如果沒有物質,就像一盤沙,走一兩步就散了」,這句話是我認為很漂亮的話——非常現實,也非常具有爭議,適合我們這個時代來解讀。關於郭敬明文字的本身的詬病,也是除韓寒以外大部分八零後作家的通病,他們總是拿不出一個好的故事,但卻能拿出比較漂亮的文字,郭敬明的文字有很多詬病,比如就是那些讓人心驚膽戰的文藝腔,這些文藝腔是八零後作家十年以來所長期積累的本事兒,他們用來安生立命,靠這個獲得當青春文學暢銷作家的門票——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以及進軍《最小說》。
但這些批評來說,對待這部電影,是不公平的。郭敬明的這部電影,畫面精緻,樂曲優美,人物養眼(宮洺,周崇光),個別演員演技出眾(郭采潔),價值觀基本正常,能有話題性,謝依霖,商業元素很足,已經構成了一部三星級電影的品質——但是缺點還是很多,比如台詞比較無聊沒有用(主要是尊重原著),情節安排莫名其妙(總是刻意製造矛盾,引出人物的方式奇怪),個別地方比較爛俗偶像劇化,令人寒顫的郭敬明式畫外音(天啊,是楊冪在念),沒看過原著的人覺得很多男豬腳就是打醬油的,最帥的兩個男豬腳彷彿都是自己的兩個影子,一個是名作家,一個是工作強人,這點讓很多人覺得噁心……這些因素,可能導致了這部電影的罵聲如此之多,但是不得不否認的是,其中姐妹之間瘋瘋癲癲的情感還是拍出來的,一起在雪地裡面光腳拿衣服,一起在顧里房子裡面玩,一起表演……都是其他男性作家拍不出來或者是不懂的……這是我看過電影的人比較驚訝的地方,一個男性作家將女性視角處理得相當好,明白女生激動的點在哪裡,明白女生想看的地方在哪裡,知道姐妹之間友誼是怎樣的,這就是郭敬明的獨特吧……其實在表面是名牌的外表之下,郭敬明一直都在吶喊,都在吶喊那些不公平的聲音為什麼老是質疑他炫富,為什麼老是質疑他的一切,為什麼都用不公平的眼光來看待他自己。其實人們討厭他,有一些的確是出於他的價值觀而言的,但是他在電影裡面所真正表達的是友誼的珍貴,並非是表面的虛浮。但是我認為,顧里和顧源分手的時候的對話確實是電影可以算是經典的地方,難道真的是宣揚金錢至上的愛情觀?我覺得這一段只是能引發我們思考罷了,並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作者想表達的價值觀,被媒體放大而被我們所誤解,一部並不逃避談論物質的電影追求精神被人看作是只追求物質的價值觀,郭敬明所吶喊的被看作是他所詬病的。我覺得,他這部電影,至少有一顆講述姐妹之間友誼美好的真誠的心,至於其它的,都並不是很重要。在豆瓣網上,有很多對他很偏激的人,所以4.9分並不是這部電影應該的水平,我覺得至少6分時有的,所以我認為,這部電影還是三顆星比較合適。暫別了,小時代們!
之所以將標題起的這麼傷感,不是因為我們在四部《小時代》中獲得了什麼值得留戀的東西,而是當我們聽說郭敬明宣布將開啟《爵跡》的電影拍攝項目,我們知道,在這個時代中,我們終究躲不過「泛小時代」式的時代爛片。
這是我們公眾平台「爛片吐槽」欄目中的第一篇吐槽影評,不是因為針對《小時代》有多爛,比它還要爛的電影比比皆是,《富春山居圖》爛出了境界,《冰封俠》爛出了姿態,而以「北景甜南奕歡」為代表的一些列爛片更是爛出了個人特色。我們之所以要將以《小時代》為代表的國產爛片口誅筆伐,是因為這個系列電影的高票房收入帶動了一票國產青春電影的無休止的泛濫,雖然國產青春片的效仿源頭最早可以追溯到《那些年》,但是其後的影片,諸如《同桌的你》、《匆匆那年》,懷舊式狗血結構,以及成為洪水猛獸的傷感橋段將80後逝去的青春已然日狗,也將90後進行的青春導向日狗的方向,單憑這一點,我們就有理由對其討伐,但是與這些「樣板戲」相比,《小時代》系列並沒有讓我們感到青春時代和中年之時的翻天差別,在小時代的世界裡,外景到處都是詭異的雪天上海,內景泛濫著光鮮亮麗的奢侈傢具,這可能是一個真正符合電影社會功能的片子——造夢,而且造出了一場少女般四月懷春的夢。
撕逼這個詞,百度百科上的解釋為:「網路熱詞,原意指女人與女人之間的鬥爭。現在也可用來形容雙方互相攻擊揭短。」其實這樣的一個詞應該是來自於像《小時代》一般的電影,故事的開端都是時代姐妹花的逗比融洽,林蕭繼續四平八穩,顧里繼續毒舌女王,南湘繼續高雅女生,唐宛如繼續出糗逗趣。故事的發展則是四人互相猜忌,故事的高潮則是四人的互相撕逼,而故事的結尾則是四人又能在觀眾面前死皮賴臉的重歸於好,這是一出你既可以不用看開頭也不用看結尾的時裝裝逼指南片,整個系列的四重奏彷彿一首爛大街的流行歌曲,高潮部分總會來個四次才會罷休,不過這次的休止符郭大導演貌似不準備在《小時代4》里打上,估計在《爵跡》也不會打上,這樣一個遲遲不能做出的決定帶來的結果,可能是中國電影市場長達數年的「泛小時代」的紙迷金醉,導演在用編織的天生公主夢騷動著女孩們的心,而低幼化的中國電影市場或許也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心甘情願的接受這場春夢帶來的腦中意淫。
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高速發展,其中帶來的「腹痛腹瀉」的「小時代」綜合征的確無可避免,這樣一個在電影市場化還沒20年,好萊塢電影市場洶湧來襲的情況下,我們的確會看到這般與那般的電影大環境下的詭異現象,在當下中國的影片質量與電影票房成反向運動的態勢貌似已經司空見慣,不過不正常的市場化與不理智的接受群體不能代表電影發展的一般軌跡,諸如今年七月份《大聖歸來》的強勢逆襲,已經向市場證明,好電影的票房潛力,隨著國內電影消費群體的進一步成熟和理智,諸如《小時代4》、《梔子花開》之類的打著IP的名義來進入大市場撈錢的企圖也在七月份三大國產電影的並駕齊驅下,呈現出疲軟的態勢,儘管《小時代4》之後還出了160分鐘的加長福利版,可是這種所謂的「福利」也只是企圖吞噬影迷口袋中的毒蛇而已。
PPT大集合
唾棄小時代,遠離污染源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