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公博的一生有詳細的事情嗎?

看了知乎一個回答,提問的是不作死就不會死的人或事有哪些(大概意思)

有人就回答陳公傅的一生

我擦,好屌啊

想了解下他的人生

想知道每到關鍵時刻,為什麼會這麼選擇(客觀) @皮耶霍


都說花帥葉劍英是神奇的歷史穿越者,在人生的關鍵時刻的步步選對,走上了人生巔峰。但是有民國里卻有一個人,命運一次又一次地發給他好牌,他那不甘寂寞的心卻又一次又一次把好牌打爛。

1917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

1921年的時候他是中共一大的參會者

1922年又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博士

1926年回國任廣東大學教授,代理校長

1926年當了國民黨中央黨部的書記長

這個時候他34歲,歷史曾經給了他三付好牌,三條路認真走下去,要麼是中共元老,要麼是民國大師,要麼是國民黨元老,再不然還有個國民黨左派人士名頭,可是他在1938當了漢奸,1944年的接任南京偽國民政府的主席,最後因漢奸罪被處死。

他就是陳公博。

一、當校對的官二代

1892年10月19日,廣州北門的高大官宅披紅挂彩,鞭炮齊鳴。年屆60歲的廣西提督陳志美因晚年得子,起名「公博」,對此獨子十分憐愛。陳公博小時候就熟讀四書五經,有時候偷看禁書《金瓶梅》,老爹發現後也是若無其事的走開。這位老爹「身在清庭心在漢」,1907年毀家舉義,事迹敗露,鋃鐺入獄。陳公博人生剛開始的好牌就這樣被老爹打沒了。老爹的退休金沒了,這可苦了兒子,15歲的陳公博只得去香港的報館當校對,這時候他學會了抽捲煙,也加入了同盟會。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陳公博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從武,到南京做入伍生,一個是從文,讀新式學堂。做了一輩子軍官的老爹反對從武,他認為「武安邦 文治國」,亂世槍杆子壓筆杆子,治世筆杆子壓槍杆子,民國經歷短暫大亂之後即將大治,因此從文更有前途。年屆80的陳志美哪裡想到,之後還有三十多年的亂世。

1914年,陳公博考入廣州法政專門學校,期間刻苦學習,因為學校規定成績90分以上可免第二年學費,因此免了第二、三年的學費,學法律的他雖然不喜歡法律,竟然找到校長利用校規的矛盾之處要求退還第一年學費。

三年後的1917年,他考入了北京大學哲學系。這期間他參加了學生軍,陳公博沒有繼承他爹的體質,從小體弱,這時候連正步都踢不好,動作都是跟著別人。正是在北大期間,接觸了陳獨秀,接觸了共產主義思想。

1919年的五四運動,如果你是北京的學生,你是選擇加入還是圍觀?張國燾沖在了前面,陳公博卻冷眼旁觀,估計老爹的牢獄之災給他很大的教訓,他認為這樣的運動只是為了罷課,反抗政府的結果只會是犧牲性命和光陰。

1920年夏天,從北大畢業的陳公博回到母校廣州法政專門學校當教授,業餘之時,在陳獨秀的支持之下辦了《廣東群報》,宣傳新文化,又組建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當年12月,陳獨秀赴廣州組建共產黨組織,陳公博加入了共產黨,《廣東群報》也成了機關報。

這一年,陳公博即將步入三十而立之年,他是法專的教授、報人意見領袖、廣東共產黨的創建人之一,又抱得美人歸,人生可謂春風得意。

二、四分之一的博士

春風得意的陳公博並未注意到天邊飄著幾朵烏雲。

1921年他作為代表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陳獨秀被選為中央局書記。期間對會議代表在會上的分歧、蘇聯的插手感到不滿。回到廣州後,思想也產生了混亂,對於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唯物史觀、階級鬥爭深入思考,「許多問題自己固然不能解答,閑常問起仲甫(陳獨秀)也不能解答」,知識分子就是會想太多,於是他就打算去美國進一步深造。

正在陳公博籌備去美國的時候,1922年6月軍閥陳炯明叛變孫中山,報館被關閉,陳獨秀離粵赴滬,中共中央發表聲明反對陳炯明,支持孫中山,並與孫中山開展黨內合作,就是共產黨員可以保留黨籍加入國民黨。同時陳獨秀邀請陳公博到上海,但是他已經鐵了心要去美國。由此把人生中最好的手牌打掉了:宣布脫離共產黨。

陳公博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馬克思主義和美國社會,他的碩士論文是《共產主義在中國》,對中國的革命前途卻有驚人的預言:「共產主義在中國的勝利將採取與俄國不同的另一種形式」、「一個中國的新制度就要麻煩歷史學家在世界歷史上增加一頁,來敘述蘇維埃主義的進一步勝利」、「(國共合作)他們之間的友誼的破裂遲早會到來。在國民黨取得勝利時,他們就要與共產黨破裂」「中國三萬萬的農民,乃是革命運動中的最大要素」。

當時美國四所著名大學,哥倫比亞在最後,美國人笑稱哥大的博士為半個博士,陳公博沒錢無力讀博,雖然考了博士,卻沒有獲得證書,便自嘲為四分之一的博士。這個四分之一的博士受國民黨大佬廖仲愷之邀回國了。

或許,以陳公博這樣的智商、這樣的性格或許當個冷眼旁觀的學者最好不過,置身其中反而看不清,一旦踏入政治染缸,就再也洗不清了。

三、從政的書生

1925年,於是回國的陳公博又面臨了人生的選擇,是去當大學教授,還是從政?

或許他別無選擇,不願關心政治的他,一回國就不可避免地捲入到政治漩渦中去了。在廖仲愷的激將之下,他打掉了人生第二付好牌,不當隔岸觀火的學者了。

憑著廖仲愷之邀,陳公博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導師——汪精衛。由此命運給陳公博的人生好牌都發完了,接下來全看自己了。

他以為自己選對了,因為此後的他飛黃騰達。一個與國民黨沒有瓜葛的人,回國頭兩個月就當上了國民黨中央黨部的書記長,廣東省政府農工廳廳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訓練部主任。後來又當了幾個月的廣東大學(現中山大學)的代理校長。

而是雖然汪精衛是主席,但是槍杆子裡面出政權,隨著「中山艦」事件、北伐戰爭等事件的發生,權力漸漸到了蔣介石的手上。蔣汪之爭,陳公博是鐵了心跟汪精衛。寧漢合流之後,在1928年還發揮專長,辦刊發文,要求改組國民黨,大出風頭。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後,蔣汪又合作,陳公博當了國民黨中央民眾訓練部長、行政院實業部長,但是沒有實權。

筆杆子終究鬥不過槍杆子,以至於落敗的汪精衛不惜在1936年辭去公職,1938年竟然叛國投敵。恩師都過去了,跟還是不跟啊?陳公博是忠誠的。由此他打掉了人生第三副好牌。留在國民黨那,哪怕當個花瓶呢?跟蔣介石鬧翻了,哪怕組個民主黨派呢?陳公博還是跟著當了漢奸,還在汪精衛病重之時接任南京偽國民政府主席,哪怕像周佛海那樣跟重慶國民政府的軍統安通款曲呢?

其實從跟了汪精衛之後的陳公博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只能說是跟錯了人。

道路錯了,再努力又有什麼用呢?

可是誰又算得到,自己腳下的這條路到底對不對呢?

(文/江南鴻烈)


推薦閱讀:

癌度直播:《癌戰》里的抗癌英雄有多大可能性是真實的?

TAG:歷史 | 歷史人物 | 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