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代樂器有八音一說,你知道都是哪些嗎?

所謂的八音其實就是八音分類法,是在周代是根據不同樂器的不同材料分類而成。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如果是按照演奏手段來進行劃分的話,那麼就是包括的會比較廣泛,有打擊樂器同時還會有弦樂器和管樂器。

八音成為後來中國古代各個朝代對各類樂器的統稱。

金是金屬製作的樂器,一般指的是鐃、鍾還有曾侯乙墓之編鐘。鍾又稱之為鐃,也是我國最早的打擊器樂。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也對我國音樂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石則指的是磬類樂器,在曾侯乙墓也出土過編磬。在八音分類法中金和石是被排在首位的,也可以看出它們的地位至高無上。

土和革就是塤和鼓,吹奏樂器和打擊樂器。塤的發展也凸顯了我國音樂史上的音階發展過程,而鼓最早是由陶土製成的,到後來才慢慢發展起來。

絲就是琴瑟箏築等撥彈類的樂器。而我們目前所見的琴最典型的依舊是曾侯乙墓出土的七弦琴。而古箏、築等樂器的發展也深受人們喜歡。

木指的是柷與敔,同屬於擊樂器;匏指的笙和竽,多指吹管樂器。竹指的是籥、篪與排簫。

八音分類法對於我國音樂史上的意義非常重大,而且也因為有了分類而更好分辨各種樂器和用法與材料,是我國音樂史上的一大進步。


我國古代,人們根據樂器的製作材料,把樂器分為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統稱八音。為了記憶方便,還編歌曰:「匏土革,木石金,與絲竹乃八音。」

「金」,古時稱銅為金。凡是銅製成的打擊樂,如鍾、鈴之類都屬金類。蘇東坡在《石鐘山記》中提到的「無射」、「歌鐘」,可謂是金中之名牌,湖北隋縣出的曾侯乙編鐘,更是當今的罕世稀寶。「革」是皮革,可制鼓,是重要的打擊樂。鐘鼓在祭祀、歌舞、慶賀中常用,戰爭中也少不了它。《荀子?議兵》中曰:「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可見他們是戰爭中重要的指揮工具。古小說中也常有「鳴金收兵」之類詞。

「絲」就是弦樂器,絲就是弦。古代弦用生絲製成,表面塗以膠質,使之牢固,發音清脆。如「琴、瑟、箏、琵琶」等都屬此。「絲」這種樂器歷史悠久。春秋時伯牙彈的《高山流水》就是古琴曲,彈的就是琴。「竹」是管樂,用竹子製成而得名。

如「簫、笛、竽、築、笳等樂器,「濫竽充數」中的南郭先生裝模作樣吹的就是竽,故事發生在公元前的戰國,可見「竹」這種樂器古已有之。

古人又常把「絲」和「竹」合用,成為我國民間樂器的一種,流行全國。它是以笛、笙、二胡、三弦、琵琶、揚琴等為主,輔之以板鼓而不用鑼鼓。傳統名曲有《雲慶》、《四合》、《三六》等。四柱合稱,又是古代音樂和現代音樂的總稱。

「石」是用石或玉石製成的磬一類樂器,因大小厚薄不一,敲擊時發出音面有高低,故古人常用之。《書?舜典》中載:「於矛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孔傳:「石,磬也」。「土」是用陶土製成的樂器,既可盛酒,又可當奏器,如「缶」,「塤」一類樂器。

《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藺相如就請秦王擊缶。缶,盛酒漿的瓦器,是古樂器的一種。「木」是用木材製成的樂器古代的敔,柷就屬於此類。現代的木魚、梆子也屬此,是打擊樂之一,多用來伴奏節拍。

敔,亦稱楬,周代已有,形如伏虎狀。柷形如方斗,上廣下狹。這兩種樂器多用於樂曲始終之時。「匏」是葫蘆科的植物果實晒乾後作成的樂器,如笙,簧之類,是吹奏樂之類。


八音,這個稱謂最早出現在周代。那時把樂器製作材質的不同曲風為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後來泛指樂器。現在一般所說的八音班是指農村的一種民間樂種(包括、吹、彈、打、唱)

而八音即是由八音班演奏的音樂,村裡人家每逢祝壽、紅白喜事、進宅,都雇請八音班來助慶、另外當地祭祀、打醮和民間藝術表演也會有八音班演奏。

特別潮汕地區,都有很多這種 大大小小的個人八音班樂團,每到星期六日都會組織在公園或者組會點演奏,基本都是老爺爺一輩的。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