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要把孩子寵壞?
過年去表哥家做客,他家寶寶剛出生一個多月。表嫂說,她好不容易從新媽媽的忙亂中擺脫出來,開始享受當媽的感覺。
我們去的時候,她正準備給寶寶餵奶。她一邊喂,一邊摸摸寶寶的耳朵,輕聲喚道:「寶寶,多吃點neinei,別睡覺覺哦。」
過了一會兒,寶寶大概是睡著了。我姨媽進屋,叫表嫂把寶寶放在床上,不要抱她睡:
「孩子被你抱慣了,以後我們都要被累死的。」
表嫂看起來有些不願意,但拗不過婆婆的意思,就輕輕把寶寶放下。果不其然,一離開媽媽的懷抱,寶寶就放聲大哭。表嫂只得把寶寶抱起來哄,給她吮吸乳頭。
我姨媽「傾訴」了不少她作為婆婆的擔憂:
「寶寶一哭,就給她吃奶,這樣形成習慣了,以後斷奶就麻煩了。」
「老說不要抱著寶寶睡,難道以後一直抱著睡嗎?」
「現在寶寶一直跟她睡,以後分床就麻煩了!」
「對了,她還讓寶寶含著奶頭睡覺!這能行嗎!」
等姨媽說完後,我告訴她:「媽媽的愛,是不會把寶寶寵壞的。」
為什麼我敢這麼說?因為我就是這麼當媽的。
我孩子從小吃母乳,一直吃到接近2歲才斷奶。自然離乳,沒哭沒鬧。
在他人生的頭四個月,他確實是個抱睡寶寶。但隨著他慢慢長大,抱睡的需求自然就減少了。等到了半歲,他躺著就能自己睡著。
碰到他大哭大鬧的時候,我就當人肉安撫奶嘴,安撫他的情緒。沒有比這更迅速、更省力的辦法了。
當時有不少過來人告誡我:
「別讓孩子叼慣了奶頭,以後離都離不開。」
當然了,她們也說過:
「別抱著睡,小心以後放都放不下。」
「別讓他含著奶頭睡,以後沒奶就睡不著。」
「你可以斷奶了,小心奶水營養不夠,影響寶寶健康。」
你說我沒有猶豫過?那肯定是假的。初為人母,經驗都是靠自己摸索出來的。但我卻一直在堅持,因為我有一種感覺:寶寶確實需要我。這大概就是我和孩子之間的依戀感,別人不會懂的。
如今看來,過來人的那些擔心,都沒有發生。
我當初對孩子的「寵溺」,似乎帶給他另外的好處:現在他四歲了,對於這個世界,他特別有安全感。
關於孩子的安全感,這是在他上幼兒園以後,我才發現的。
寶寶上幼兒園的第一天,難免會緊張,有的還會哭得稀里嘩啦,這些都很正常。然而,當寶寶們熟悉了幼兒園生活後,個體之間的差異就表現出來了。
我記得兒子第一天去幼兒園,他很緊張,但見了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後,他主動跟我說:「媽媽,你去上班吧。」
我遇見過幾個孩子,上幼兒園都半年多了,每天仍舊哭哭鬧鬧地不肯去。
我帶孩子去兒童樂園玩也一樣。他可以很專心地一個人玩,要麼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他不會粘著爸爸媽媽,要求我們時刻陪著他。
這讓我想起兒子小時候的一些事。他三個月大的時候,我就上班了。當時我婆婆說,等孩子五、六個月開始認人了,你去上班他就要哭著不讓你走了。
但這情況幾乎沒有發生過。我兒子每天都和我說「拜拜」,不哭不鬧。
不少人都說,你兒子好像不怎麼在乎你嘛?有時我也這麼覺得。
在大多數人的觀念里,那些哭鬧著不讓父母離開的孩子,才是和父母感情親近的孩子,因為他們表現得十分依戀父母,害怕分離。
但一位有幼教經驗的朋友卻告訴我,那些被父母愛得飽飽的孩子,才不懼怕與父母分開。他們會愉快地參與集體生活,自信地與別人交往。
而另一些渴求更多寵愛的孩子,會表現得哭鬧,又會在父母出現的時候,抗拒和父母親近。
我們總想給孩子百分百的愛,但同時又會擔心,這樣的愛會不會把孩子寵壞?以我個人的經驗來看,只要孩子沒超過3歲,年紀越小,父母就越要用力地寵愛他,什麼都聽他的,什麼都給他。
別害怕寵壞不滿3歲的寶寶,他們是無論如何被寵溺,都不會變壞的天使。
看到這裡,有些朋友會反駁:古人云,自古慈母多敗兒。這話並沒有錯。但我相信:孩子的無能,不是被父母寵出來的,而是個人意志長期受到干涉後結出的惡果。
還有些朋友認為,無論怎麼愛孩子,都要剋制自己的感情,他做錯事了,就要批評他。
對此,古人也曾有云:子不教,父之過。孩子長大後,父母自然是要教育他的。但立規矩、受懲罰,這些都是以後的事情了,是很以後很以後的事情了。
孩子有一輩子的時間,去經歷艱難世事和人生困境。但在他還不滿3歲的時候,在他還很小很小的時候,請父母們好好地寵他、飽飽地愛他。
只有當孩子從父母那裡獲得了足夠的愛,今後他才有能力愛自己,才有信心去愛別人。
別怕寵壞孩子!你會發現,他在人生頭三年里得到的愛,會幫他抵禦未來生活中的疾風和驟雨!
END
PS.
孩子不怕被寵壞,就怕ta的意志被父母任意干涉。相比起來,干涉比寵愛更壞。
相關文章,請關注愛童言微信公眾號ID:arhats500。
愛童言,是一個面向理性父母的小眾育兒專欄
推薦閱讀:
※收藏!聰明的猶太父母都是這樣教孩子面對「挫折」的!
※家有兩寶,誰讓誰都不對!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清華北大,可他真能吃得了清華北大的苦嗎?
※知乎 Live:學習濕疹寶寶的皮膚護理,遠離常見誤區-演示文稿
※孩子對玩耍總是缺乏控制力,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