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閱讀動力不足:你的閱讀方法正確嗎?

為什麼越來越不喜歡閱讀了?

隨著年齡漸長,越來越覺得多讀書很有必要,但是每次捧起一本書開始讀的時候,一開始幾天總是信心滿滿,動力十足,讀著讀著就發現開始懈怠了,到最後就不了了之了。 就比如我自己,工作穩定下來之後,就一直想好好的讀點書,提升自我。但是書買來之後,卻一直束之高閣,沒有堅持去讀。

上個學期,我參加了市裡的一項英語故事教學研討會,會議上,有大咖老師推薦了一本有關於故事教學的書。當時覺得這本書的內容正符合我的需要,我剛好在準備我們片的一節公開課,也是關於故事教學的,於是果斷下單買了。但是買下來之後,每天看幾頁,斷斷續續的,有時沒空就不看了,看了好久還是沒有看到故事教學的關鍵內容,但其實這本書並不厚,而我的公開課早已經上好,最後,看書的事情就擱淺了。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情形呢?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讀書體驗,想好了一定要多讀書,讀著讀著就沒了下文。我覺得這是因為我們缺乏讀書的動力。原因如下:

一,現代人,工作壓力大, 生活節奏快,每天忙忙碌碌的,看起來好像真的是沒有時間讀書;

二,外界誘惑太多,手機,電腦,遊戲,這些電子產品的出現改變了大多數人的習慣,讀書哪有看手機,刷微博,玩遊戲來的輕鬆,所以漸漸的就不再看書了。

再深究一下,我覺得缺乏讀書動力的本質因素之一是我們的讀書目標沒有樹立好,比如冠冕堂皇的為了提高自我修養而讀書,這個目標太廣泛了,也有點虛,怎麼讀才算是提高自我修養呢?

因素之二,也是很關鍵的一點就是我們的讀書方法有問題,所以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享受不到讀書的樂趣,越讀越乏味,最終放棄讀書。所以我們要重新確立讀書的目的,改變閱讀的方法。我覺得日本作家印南敦史的一本書《提高閱讀術》非常好,裡面講了適合慢讀者的快速閱讀法。他曾經也是一名慢讀者,一頁書可以讀5分鐘,現在的他一年可以閱讀高達700本書。

在《提高閱讀術》一書中,他針對慢讀者閱讀的問題,給出了不錯的建議。針對閱讀的目的,他傳達了這樣一個理念,為了寫而讀,不是為了記憶而讀。當你看完一本書之後,試著用自己的話把它寫出來,當然我們不是書評人,不需要寫出長篇大論,只要寫出自己的感受就是一種收穫,如果能寫出來,是不是說明你已經對書中的內容有所吸收呢,這比單純的看書效果要好的多。

但是光確定目的還不行,閱讀方法必須得正確。否則,讀著讀著又會失去動力。所以,他針對如何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分別提出了流水式閱讀法和呼吸式閱讀法,這兩種方法特別適用於一些適合快讀的書籍,比如商務類書籍,暢銷類書籍以及一些故事性,情節性不強的書籍。

流水式閱讀法

流水式閱讀法,簡言之,就是讓書籍內容從心中「流過」,只要「流過」就有意義。這與傳統的「存儲式閱讀」正好相反,傳統閱讀方式講求把書籍內容存儲在腦中,這也就能理解為什麼多數讀者閱讀時感到痛苦的原因了,因為記不住書中的內容。流水式閱讀強調一點,避免在閱讀中做無用功。縱觀一本書,尤其是當下熱門的商務類及暢銷類書籍,真的是每個段落、每個章節都於你有意義嗎?未必吧,所以,我們要學會篩選,才能提高閱讀速度。

提高閱讀速度的四個步驟:

一、細讀序言和目錄

好多讀者在買到一本書之後,就迫不及待地翻開書本正文內容一章章開始看下去,實際上這是個很不好的方法。正確的做法,先看序言和目錄,序言部分會告知攥寫本書的目的,全書概要等,這有助於讀者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把握全書風貌。細讀目錄有助於了解全書的框架結構,並篩選出自己需要重點閱讀的章節。這點也適用於我們去買書選書時。

二、讀開頭和結尾五行

我們知道一般書本的結構,正文部分都分章、節、段。當你讀了序言和目錄後,篩選出重點章節進入正文閱讀之後,難以判斷哪些內容是必讀的,就可以先讀開頭和結尾五行。

正規的文章,每個段落一般在開頭或者結尾的時候會給出每段的主旨句,偶爾沒有,可以稍微多讀幾行,這樣有助於你快速理解段落主旨,因此閱讀時即便中間有些內容忽略而過,也不必擔心對書本內容有較大影響,但這實實在在的節省了大量的閱讀時間。

這就要求我們轉換閱讀理念,並非每本書都一定要循規蹈矩,依著目錄,一章一節讀下來,有些書可以選擇跳讀。當你看了序言和目錄,了解了自己的目的之後,可以根據小標題去選擇跳讀的內容,不必要的內容選擇瀏覽或者直接捨棄。

就比如我開頭提到的自己閱讀的經歷,其實,我買了那本關於故事教學的書之後,完全可以在讀完序言和目錄之後,選擇故事教學法那幾個章節進行重點閱讀的,而當時的我卻是一章一章讀下來,結果,前面部分理論太多了,導致我看不下去,所以,閱讀失敗了,也就無法及時將書中的有用的內容運用到我的教學上去了。

三、確定關鍵詞,搜索關鍵詞閱讀法

關鍵詞閱讀法,首先要考慮清楚你的閱讀目的是什麼?你有什麼期待?你想要從書中獲得什麼知識,然後確定你的關鍵詞,再去搜索關鍵詞,閱讀相關的章節段落。有些時候,你會發現僅僅閱讀這些段落你不明白,那麼,可以往前退個幾頁開始閱讀,能夠加深理解。這種方法能夠幫助你不遺漏相關的知識點。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有類似的搜索原理。比如,我們去超市買東西,如果你心裡沒有確認好購物清單,你會發現你在超市裡漫無目的的逛,浪費了大量時間。當你有明確的目的,要去買水果,那麼你會往水果專櫃而去,在眾多的水果里你一眼會找尋到自己要買的水果。閱讀同此理,只有明確自己的目的,才能高效率的閱讀。

四、多節奏閱讀

往往我們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採取的是同一種節奏,這樣很容易會帶來疲勞感、挫敗感。我看書的習慣是這樣的,喜歡每天晚上睡前看上兩三頁,每日如此,看著看著,總覺得一本書要看好久,就興趣索然了。

我們要利用上述幾個步驟來學會判斷,一本書哪些章節需要細讀,就放慢節奏細細品讀,哪些章節不重要的,選擇快速略讀,哪些章節廢話連篇的,直接捨棄,爭取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一本書的閱讀。只有掌握了舒適的閱讀節奏,張弛有度,才會給人帶來閱讀的愉悅感。

呼吸式閱讀法

好多人讀書時總是有讀後即忘的苦惱,這說明閱讀效率低。呼吸式閱讀法有助於提高閱讀效率。

呼吸, 顧名思義,要先吸進去才能呼出來,如果我們只吸進去,而不呼出來,是不是會被憋氣憋死了。推理到閱讀上,吸入指的是要多閱讀,而呼出就是輸出,這裡的輸出特指要記錄。所以,轉變閱讀理念,即為了寫而讀,不是為了記而讀。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性再好,一本書的內容太多了,也是很難記住的。再說了,人的一生這麼長,不可能只讀這麼一本書,記這麼一本書。這就需要記錄而不是記憶,把書本中你看到的認為精彩的內容記錄下來。這樣一本書看完,當你再去回看自己的記錄,你會發現這本書的價值都在你的記錄上了,所謂取其精華,就是這個道理。但是,該如何記錄呢?這裡又有講究了。

作者提到了三個「一行」原則。一行採集,一行精華,一行評論。

一行採集,指的是選取你認為最有魅力的片段進行摘錄,摘錄的過程就是你在閱讀過程中進行「吞咽」消化「的過程。因此,一定要製作閱讀集錦,將你認為好的片段抄錄,等你通讀完全書,再來回顧你所抄錄的內容,你會再次加深理解書中內容。並且,這些摘錄的內容是你當初在閱讀過程中覺得好的值得記錄的內容,那麼於你而言,這些內容就是精華,你甚至可以根據這些片段進行再加工,再創造。

一行精華,瀏覽你所摘錄的集錦,試著去找出每段里最能夠觸動你心的那一句,這個很可能就是這本書對你的價值所在了。記住一點,把閱讀的過程看作是尋寶的過程,你根據自己所得到的線索以最快的速度和效率去搜尋你所要的寶物。這樣,閱讀的樂趣就出來了。

一行評論,要去回味自己摘錄下來的片段,及時記錄下當時的閱讀心境。靈感都是稍縱即逝的,看到一行句子,你當時很感動,引起了共鳴,但是如果沒有及時記錄,可能過後就想不起來了,這也是多數人閱讀過後容易遺忘的一個重要因素。及時記錄並翻閱有助於喚起當時閱讀的心境。

所謂一行感想,喚醒一冊記憶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做好閱讀摘錄,依著三個」一行「原則,你會發現讀過的精華內容都被你記錄吸收後,你對書本的內容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而且你會發現隨著閱讀量的增多,閱讀記錄的增多,你會萌發出整理記錄寫一寫的衝動,這樣你的寫作能力也會隨之提升,那麼這算不算是一種自我提升呢?

但是,要注意的是,三個「一行」原則不能割裂開來。需要同步進行,閱讀時,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閱讀體驗,當看到某個精彩片段,引起了 共鳴,突然有很多感慨,但是沒有及時記錄下來,等再回頭來看時會發現忘了當初為什麼這麼感慨了。因此,只有三者同時進行才能記錄下閱讀時感動的那一瞬間的想法。所以作者才強調「一行」原則,就是要盡量精簡的摘抄、評論,免得閱讀節奏被打斷。

讓閱讀「悅讀」!

閱讀, 並非一件難事,只要你的目標定位準確,使用正確的閱讀方法,閱讀不僅高效而且令人享受。所以,行動起來,轉變你的閱讀理念,你會發現閱讀為你打開了一個新世界!


推薦閱讀:

讀書完成這5步,你就敢扔掉書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
如何成為一個高段位的讀書人?
三年讀了539本書之後,他說他還能繼續讀
魏小河:讀書之時,獨立之日

TAG:讀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