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島圖書館|因為「公雞」,他成為「綿羊」;因為公益,他做回自己。

https://www.zhihu.com/video/950692727814430720

推書人: 益微青年發起人&總幹事 劉斌

我們現在的教育系統培育出了

高智商、有成就的二十幾歲年輕人

但卻沒有教育他們領悟生命的追求

他們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尋找生命的意義

劉斌5歲時,就篤定自己一定能成為人才,原因是家裡的公雞打鳴了。

故事發生在1990年的吉林樺甸錯草村,也就是劉斌出生的地方。那年劉斌家一位祖輩去世了,下葬時家裡的公雞打鳴兒了,因此村裡的「活神仙」預言老劉家會出一個人才。5歲的劉斌第一次聽到這個傳說後,篤定這個「人才」就是他自己。就像他的名字一樣,當初父親給他取名為「斌」,就是希望他可以文武雙全,長大成才。所以從那時起,劉斌準備用一生去驗證這個「傳說」。

後來,他如願以償地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拿著高分,一路闖進重點高中、名牌大學。進入大學後,每年拿獎學金、擔任學生幹部、活躍在各個社團,享受著掌聲和成就感。原本以為,「人才」傳說應驗了,往後的人生會一直開掛下去,但將近畢業時,劉斌迷茫了,「人才」劇本里的工作並沒有如期而至……

我們如何尋找屬於自己的使命呢?

選擇做一些自發純粹的事情

就如同你小時候那樣

「公雞的傳說」像個偶像包袱,壓了劉斌20多年。

2008年,畢業之際,雖然一直沒有停止找工作,但是一切都不是那麼稱心如意,索性他就去了大二時參加過支教活動的公益組織。

兩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劉斌被同學「忽悠」去參加了一次短期的支教活動,從那時開始,他才知道還有人全職做公益,公益也可以成為一個職業,一項事業。

「我原本只想干一年就撤,但入職不滿半年就決心要干滿三年,沒到兩年就決定要做一輩子啦。」他覺得這群投身公益事業的人很牛、很酷,這才是配得上「人才」的稱呼。

NGO獨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著劉斌,公益讓他重新認識自己。慢慢的,劉斌發現公益其實是他人生中的一個重要選項,「我受益於公益,也希望把公益這個成長通道給現在的年輕人。」後來,劉斌給自己取名叫「柚子」,音同「Youth」,以公益的方式服務青年人。

2016年,在他接觸公益的第十個年頭,偶然遇到了一本書,一本反思美國精英教育的書,來自耶魯大學教授威廉·德雷謝維奇的《優秀的綿羊》。「優秀的綿羊」指的是在美國精英教育系統下,培育出來的一批優秀的學生,他們聰明、有天分,但同時像「綿羊」一樣充滿焦慮,膽小怕事,對未來一片迷茫。「這本書把我的成長過程串起來了,又給了一個充分的解讀,我曾經就是一隻優秀的綿羊。」坐在鏡頭前的柚子拿著這本略顯陳舊的書展示給我們看。對於柚子來說,這本書既像一個朋友,又像一個導師,更像一個知己,甚至像他自己。「它懂我,它說出很多我想說,但是沒說出來的話,也引領著我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018年2月,在新一季的鄉村夏令營隊長集訓營里,柚子又一次分享了這本書,他希望拯救更多陷入困境的「優秀的綿羊」,用自己的生命去影響每一個理想滿懷的生命。

別送你的孩子上常青藤

美國的頂尖學府把你的孩子變成殭屍

《優秀的綿羊》作者威廉·德雷謝維奇,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後來在耶魯大學擔任英文教授,隨後又成為了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生導師。2008年,在常春藤盟校待了24年之後,威廉·德雷謝維奇決定辭去自己的終身教職。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感覺當前的美國精英教育已經陷入了誤區。當前系統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都聰明,富有天分,而且鬥志昂揚,但同時又充滿焦慮、膽小怕事,對未來一片茫然,又極度缺乏好奇心和目標感——他們被包裹在一個巨大的特權泡泡里,所有人都在老實巴交地向著同一個方向前進。他們非常擅於解決手頭的問題,但卻不知道為什麼要解決這些問題。

毫無疑問,在作者眼中,精英院校里的學生幾乎都成為了優秀的綿羊。他們非常努力地學習,成長為父母及社會各界眼中的精英。然而,他們失去了自我,盲目從眾,為了優秀而優秀,最終成為了沒有靈魂的學習機器。

大學教育的本意是

提供機會給年輕人去嘗試和探索

讓其發現新的角度來觀察這個世界

並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內在的新的能力

書中,作者雖然是拿美國常青藤名校的精英學生為例,但同樣的問題卻會出現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很多學生往往會因為父母或是身邊人的期待,逐漸地失去了自我。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網路上整理出的所謂十大專業,往往是最具有職場潛力的,而並不是最有意思的。而排名最高的十大領域,往往由平均收入來決定,而不是人們對工作的滿意度來決定。人們似乎總是習慣於算計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量化關係,卻忽略了大學給予的回報到底應該是什麼。

由此可見,很多東西早已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所以我們真的還要繼續維持一個贏家通吃的社會,讓孩子們在有限的空間內互相廝殺,進而陷入絕望和恐懼嗎?

其實我們每個人生來都有著不同的秉性和追求,世界上根本沒有哪套教育方式會讓所有人都成功。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要跳出體制和那些條條框框,真正地去了解和關心自己的內心到底需求著什麼,又渴望著什麼。

《優秀的綿羊》節選

教育既不是為解決工程問題存在的,也不是為灌輸大量知識而存在的。「教育」的拉丁語本意為「激發」。教師的工作的本質是激發並喚醒潛伏在每個學生體內處於睡眠狀態的能量。

推薦閱讀:

讀顧彼得《被遺忘的王國》(麗江1941-1949)
頂級的善良,需要頂級的聰明去理解
重來一次並不一定是最好的
婚外戀的《廊橋遺夢》有什麼好讚揚的?
夢想成真只要三天-讀書筆記

TAG:豆瓣讀書 | 閱讀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