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攀:「重大結構性再平衡」帶來新投資機遇
周攀,博雅資本業務合伙人。主要從事商業模式、宏觀經濟、政策分析、國際關係、股權投資、商業模式等領域研究。在博雅俊商學院主辦的2018博雅企業家年會上,周攀做了題為《經濟結構性再平衡時期的投資環境》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大家好!我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分享是叫重大結構性再平衡下的投資環境,之前幾位老師從宏觀環境、投資環境上都做了非常詳盡的分析,我的演講主要是從宏觀到微觀來釐清一個脈絡。
這個題目是基於中央對我國經濟存在「重大結構性失衡」這樣的判斷,所以我演講的題目,叫做「重大結構性再平衡」。先看這張圖說明中國和美國現在在全球GDP中的佔比,用的是2016年底的數據, 2016年時,我們佔到全球GDP 14.84%,2017年數據剛剛出來,82萬億,中國的份額更大,今年肯定是超過15%了,那麼美國是24%,大家可以看到,中國跟美國是最大的兩塊。
「轉軌經濟」可定義我國經濟的過去與未來
我們國家的經濟是一個什麼樣的經濟體?有一個詞可以概括,叫做「轉軌經濟」,它可以定義我國經濟過去四十年、以及未來四十年。這個轉軌經濟,是怎麼樣轉軌?就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
目前我們所處的經濟環境是什麼樣的?我們近年來可以頻繁看到一些關鍵詞,比如,權威人士說,中國經濟的運行將是「L型」的走勢,這個「L型」的走勢是什麼意思?是說我國經濟增速會從高速增長到中高速增長,也就是說從數字上我們可能從10%以上的高速增長率下降到到長期6%、7%的增長率,甚至低於6%都是有可能的,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再到高速增長的水平。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下了這樣一個論斷,「我國經濟存在重大結構性失衡」。基於這個判斷,供給側改革、「三去一降一補」、新常態都是是我們所看到的一些政策關鍵詞,這些都是相關的。
我國主要矛盾發生一個結構性的變化,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之前我們國家的主要矛盾是什麼呢?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現在,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並沒有變,但是矛盾卻從落後的社會生產,變成了和「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由此看出,經過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們所處的經濟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從一個節點來到了另一個節點。原來是落後生產力,現在生產力不落後了。我國的產業正在升級,正在往產業分工的頂層行進,但是我們的經濟發展還不充分不平衡。所以說,重大結構性失衡的再平衡,就是未來三十年社會發展的主基調。理解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是理解社會未來數十年發展脈絡的總前提。
轉變首先在於放棄。這句話是習主席講的,這是最權威的「L型」解讀。我們要放棄舊有的改革方式,改革開放進入了深水區,我們沒有任何可參照的經驗,只能自己探索。降下來的經濟增速,必然帶來新的變化。過去的幾十年主導中國發展四十年的是我們上一個社會的基本矛盾,就是同落後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典型的代表就是深圳和浦東,這兩個地方地方體現了中國依託外部環境進行經濟建設為中心、開放式發展的主要脈絡。那麼在未來的四十年,我們主要是解決內部的這種平衡和發展充分的問題,雄安新區就是這樣一個代表,深圳、浦東、還有雄安新區,這三個分別代表了改革開放的不同時期,是要放在一起去思考的。在上一個時代,我們的經濟再拚命從追求全局增量,這一個新時代,我們的經濟要追求個體均衡了,從追求速度規模走到追求均衡。所以說重大結構性失衡的再平衡,一定是未來很長一段時期發展的主基調。
「重大結構性失衡」的涵義拆解
重大結構性失衡究竟是什麼?向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的看法。
第一個失衡,內需與外需失衡。八十年代,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我們的外向型經濟體高速發展了這麼幾十年,出現了經濟構成過於依賴出口,也就是過於依賴美國主導的全球分工體系,導致了內需和外需失衡。
第二個失衡,是內需裡面投資和消費的失衡。投資太重了,消費太輕了。隨著過去十多年社會總體財富和個體財富的增長,我們迎來了消費升級,每一個人都處在這個消費升級大潮中。那麼這個失衡,實際上是說我們的經濟體中,之前靠投資拉動的部分太重了,靠居民消費支撐的部分太輕了,在轉移的過程中,從投資到消費的均衡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很多的投資機會。
第三個失衡,是產業結構失衡。在過去四十年來的發展,粗放式的外向經濟,以及房地產作為池子承載社會財富,導致了一個結果就是低端產業太多,高端產業太少。另外,一二三產業也是失衡的,服務業的比重都是失衡的,但是這種產業結構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動態變化。
第四個失衡就是區域經濟失衡。我們看到的三大國家戰略之一的京津冀一體化,北京和天津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實際上河北承擔了相當多的成本,但是京津地區獲得的利益它並沒有享受到。所以說雄安新區就是解決區域經濟失衡的示範區。在雄安新區取得成功以後,全國各地包括中國廣袤的中西部大地上,都會有同樣的區域經濟再平衡的嘗試。
第五個失衡,就是國民收入分配失衡。一方面,我們2020年要消滅貧困,通過精準扶貧,各種轉移支付,讓欠發達地區的居民收入提起來,還要把城鎮收入和農村收入的差距逐漸縮小。另外,加大市場化的收入激勵,國企治理和國民的保障機制也是國民收入分配機制的建立。
以上五個方面,就是我所理解的重大的結構性失衡,作為社會的組成部分,個人的事業發展、投資行為應該跑不開這個宏觀環境。
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的配套
另外一個情況,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們國家已經形成了一個相對比較完善的商品市場,但是在要素端,也就是說供給端我們的要素市場並沒有形成,具體來講,什麼叫生產要素?就是資本、土地、勞動力,那麼看現在的狀態,除了勞動力市場較為完善了,我們的資本市場、土地市場,都不是非常成熟的狀態。所以說接下來幾十年,我們的資本市場跟土地市場會逐漸趨於成熟,這也是重大結構性失衡的再平衡過程,是與供需兩端配套的市場化機製成熟過程。
將來我們的投資行為中,基於這些投資環境的變化,我們要更加關注要素市場的建設。在需求側我們基本形成了一個完善的商品市場,在投資方面,無論是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諸如高鐵、公路、機場還是民間的房地產投資,都有了長足的發展,成績也是卓著的。而在經濟體的供給端,傳統經濟學的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和資本這幾類中,最初,土地並不是可以流通的商品,而目前,我看到清晰地政策給土地要素確定了更加明確的邊界,具體手段就是三權分置: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開。這樣土地要素的流轉中由於產權邊界的清晰化,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和監督成本。此外,我國的資本市場是一個年輕的市場,我們要大力發展直接融資,不再讓大部分企業融資時必須找銀行貸款這樣的間接融資形式,在成熟的資本市場,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和金融市場。另外,除了資本、土地、人口這些傳統生產要素,我們不能忽視的是,數據、信息已經成為生產要素裡面第四極,我們必須要關注大數據產業、雲計算產業和AI產業,因為數據作為全新的生產要素,移動互聯網和AI作為服務出口的虛擬世界,正在形成對實體經濟越來越強大的支撐。從這一點上,我們在開創全球經濟的未來,也在開創人類的未來。
我們的未來是什麼?是人民幣國際化和「一帶一路」構建中國主導的全球化體系,美國有什麼樣的產業體系我們就要有什麼樣的產業體系。更加多樣化的和健康的產業構成,過去一年大家學到了一個名詞叫做房住不炒,在做有很多做特色小鎮和新型城鎮化非常成功的企業家,所以說我們也希望這些優秀的企業家能夠在經濟轉型中提供他們的解決方案。我們要構建完善的要素市場,也就是土地市場、資本市場、大數據交易平台,用全面的產業升級中國製造2025來支撐新時代高質量的發展,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和5G通訊為代表的兩化融合——信息化跟工業化的融合。
AI會改造很多的企業,各個行業,AI並不是一個特定行業,它是包羅萬象的產業集合,它跟很多很多的終端、應用場景都會去結合,包括我們博雅資本所關注的醫療健康領域,AI就大有用武之地。國家鼓勵用更多原創國產優秀產品去替代進口的產品,博雅資本也在關注這個領域,包括在心臟支架的細分領域,還有我們即將投資的一些優秀的高端CT企業。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優秀的中國企業和中國技術在蓬勃發展,這都是非常好的現象,我們充滿了信心。
「超級中產階級」群體所創造的新的投資機遇
我們必須關注超級中產階級群體的形成。一個人,一個家庭,衣食住行,教育、健康、娛樂、購物,都是實實在在剛性的需求。現在人均財富越來越多,大家會追求個性化的品牌,一個人生了病他希望獲得更加精準、成本更低和質量更高的診療手段,包括靶向技術,都是我們在超級中產階級的群體消費需求中發掘的一些投資機遇。博雅資本醫療領域的投資布局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很多同學都對醫療領域的投資有相當大的興趣,我相信在這方面大家是有共鳴的。
這個超級中產階級的新生需求,除了醫療領域之外,還有許許多多,像阿里新零售,京東自產的全供應鏈產品,還有兒童教育的優秀創新公司。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企業尤其是巨頭企業它所帶來的全供應鏈管理的能力會帶來新的產業形態,阿里的新零售里 S2B2C的概念,從供應鏈到B端再到C端,新的市場經濟通過大數據去指導生產、指導物流配送,每個人的生活需求都可以被精準的描繪。癌症正在被攻破,我們會投資原研性腫瘤靶向葯。基因編輯技術讓每個人都完美起來,定製化的孩子將來都會出現,如果技術成熟,這也是剛性需求。無人駕駛汽車已經開向了街頭,我們也接觸了很多無人駕駛汽車演算法供應商,也接觸過無人化智能港口改造,都在緊鑼密鼓的布局當中。而區塊鏈技術讓數據產權在一個非常微觀的層面得到確權,以上這些,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相當有想像力的未來圖景。這些就是新的需求形態、新的供給形態和新的投資環境。
我們會把信息化和醫療健康作為投資的抓手,圍繞我們鎖定的專業方向構建團隊的能力,然後下沉。比如我們關注大數據公司,這些大數據公司有的是跟醫療結合的,有的是跟金融結合的,有的是AI醫學影像公司,有的是全局性的器械藥物配送平台。我們會關注更多醫療創新技術帶來給全民醫療福利的提升,我們會尋找大數據+人工智慧+創新技術這種在各行各業流程再造的彎道超車機會。2005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在全面完成之後,基於基因技術基礎理論的發展,創新的產品正在一個又一個走向臨床。我們也關注了非常多的分子診斷企業,它根據不同任基因的位點,然後進行診斷,進行癌症的篩查。這些也是根據新時代的人群需求去匹配的。
推薦閱讀:
※行情風格轉換拐點—2017.2.21復盤與展望
※2018.02.02 短期持續下挫之後的應對
※投資問答(18):為甚麽是影子股?甚麽是炒板塊?│脫苦海
※【債券日評】20180131 什麼是好價格
※底就是底,另談樂視
TAG: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