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歐洲:一堂豐富的人文課》
這是一本百科全書似的充滿雄心壯志的書籍。作者從公元前800年歐洲文明萌芽開始講起,一口不歇氣的講到了現代2000年。全書以歷史為主要描寫對象(可說就是一本關於歐洲史的書也不為過),就思想和教養兩方面進行了補充。
本書作者為德國人,寫此書的動機是因為覺得現今的德國青年只會讀書,德國的教育只會教授死板的知識(連你歐洲都這樣,我亞洲怎麼辦……),而忽略了對青少年的知識以及教養的培養。於是便希望通過此書,給德國的受教育群體 —— 無論是中學生,還是大學生,來好好的補習一下他們所本應該了解的知識,尤其是歷史 —— 生而為人,你都不知道自己怎麼來的?
然而——先說結論,很遺憾,不知是因為翻譯的問題,還是由於書籍的篇幅確實過長,本書對於當今社會的讀者來說仍然相當枯燥。筆者第一次翻看此書是在五年前,看到作者如記流水賬一般的記錄歐洲起源 —— 希臘神話中的眾神明以及他們的各種亂倫情事,大約十幾頁後,就撐不下去了,就此塵封本書。以至於五年後再度翻看,書頁都已發黃。
五年後,我從歐洲留學回來,也看了十幾本關於英國歷史的書(我個人對英國歷史更感興趣),前段時間看了那本大名鼎鼎的《極簡歐洲史》後,心裡對歐洲的歷史有了一個大致的脈絡,便信心十足的回來啃這本多年前啃不下去的厚書。
然而,看到最後,我仍是很失望 —— 這並不是一本適合入門者的書,更不是一本適合「普通中大學生」閱讀的書,尤其是在追加了文化壁壘以後,不適合中國的對歐洲史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為什麼呢?原因有三。
第一,作者自身博學多識,因而在文中各種諷刺吐槽,然而由於他的諷刺和吐槽需要對他所描述的那段時期的歷史、文化都有相當的了解以後才能讀得懂(我也是在讀了十幾本相關領域的書籍後,才能看出他是在開玩笑),大部分讀者可能根本get不到他的點,別說是對西方文化本身就一頭霧水的中國讀者(現今的英劇美劇的各種梗都不是人人看得懂的呢,何況古代)。因而,很多戲謔性的文字很容易被中國讀者直接不經消化的就當作「史實」去吸收,而真正講史實的部分,作者講得並不仔細 —— 畢竟一本書要講完近3000年,也不可能仔細去講 ——很多有意思的事件都只是一筆帶過。所以如果像筆者一樣因為本書的厚度而試圖深入了解歐洲史的許多細節和方面,可能要大失所望。
其實,在看得懂作者的吐槽和諷刺的基礎上,有的句子可謂相當有趣。可是,作為大多數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能看懂p427到p447這短短的一章對歐洲各國家的人民特性的描寫,就已經算得上是很理解西方文化了……我也建議對歐洲史沒有那麼深刻興趣的讀者,翻看本書只看上述頁碼範圍即可。
第二,即使作者試圖讓本書變得生動,這本厚達500多頁,從歷史一路講到文學、藝術、音樂、哲學、社會風俗的重量型巨作,還是讓人望而生畏。由於信息量實在過於巨大,在信息全部碎片化的當代社會,恐怕很難有讀者有耐心一口氣從頭讀到尾,並且更有可能的是像筆者一樣 —— 看了後面的便忘了前面的。(摘取p8-p9頁出現的幾個希臘神名:「忒彌斯」「阿忒拉斯」「阿爾忒彌斯」「珀爾塞福涅」「波拉克斯」「赫爾墨斯」「奧托里庫斯」,你暈了沒?更別提有的神明還有好幾個名字,例如阿爾忒彌斯,後世稱黛安娜,也稱提泰妮婭,還稱狩獵女神。)
基於本理由,這本書是一本很容易給人以挫敗感的書 —— 如果你抱著崇敬而想要真正學點東西的想法來翻開本書,很可能才看了20頁你就看不下去了。如果你對希臘神話本身已經爛熟於心,你可能能撐下去這前20頁,進入到更無聊的《聖經》起源部分。
第三,本文以歷史中最為著名的人物和事件為引導而隨年代介紹,雖說框架清晰,但終究是流水賬般的作業,令人昏昏欲睡。如果你不能很好的「享受」作者的幽默的話,你可能會覺得看本書真是一種與背單詞無異的痛苦。然而,能看懂作者字裡行間的幽默的人,本身對於歐洲史和歐洲文化的理解就已經達到了某一個高度 ——而這樣的人,恰恰是沒必要來看作者這種「科普」級別的書的。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謬論。這種感覺伴隨著我看本書到最後,讓我禁不住要懷疑「這作者究竟是要來科普還是顯擺自己的知識儲備的」。
然而,當你能看懂作者的幽默,這本書又變成了另外一個樣子 —— 彷彿原本死氣沉沉的冬日的花園,一下子迎來了春天一樣,頓時五顏六色、蜂飛蝶戲,好不熱鬧。
在下一篇,我會著重抽出這本書中有意思的小片段,並用中國人可以理解的語言解釋出來,與大家同樂。(自然,以我對歐洲史一知半解的了解程度,也只能選取我自己看得懂的幽默部分)
(本文首發於「簡書」)
推薦閱讀:
※分歧:新春秋:西方諸國之英法聯合王國
※二戰歐陸雄心系列之八——1940.10.8
※遲來的致歉信、感謝信與計劃聲明
※甜與權力:甜味滋潤下的社會轉型
TAG:歐洲歷史 |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書籍 | 書籍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