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度過我們迷茫的青春?《芳華》是一部勸諫少年的佛經

《芳華》(2017年12月中國大陸上映)熱映之初中國掀起了一陣熱潮,年輕的孩子們帶著爸爸媽媽走進電影院。我不曾親眼見過,但這種說法流行的很廣,14億的票房似乎在印證這一點。翻了許多的評論,一種對青春集體的緬懷,對戰爭對青春的摧殘,對小說和影視的對比佔據了觀眾對《芳華》的討論焦點。我發現很少有人講到這部電影的勸諫意義,因此我寫這篇文章分享關於《芳華》的虔誠勸告,以何小萍和劉峰這條人物主線為重點。

我注意到影片的第一組鏡頭是劉峰接待何小萍,最後一組鏡頭是何小萍走進木質長椅照顧劉峰。劉峰被文工團稱為活雷鋒,廚房圈養的豬跑到了大街上,會叫劉峰出去追,這並不是劉峰的本職工作,正如影片中扮演第三人稱講述者的蕭穗子所言:「人們好像習慣了劉峰做好事,沒有人感謝他,眾人覺得劉峰做的都是理所當然的,只有何小萍去送他離開。」劉峰是個好人,正義的代表,但是文工團集體最終還是傷害了他。好像是林丁丁一個人把劉峰推向了死亡,可是只有何小萍一人獨對林丁丁懷恨在心,集體中的別人呢?一個看客的角色,即便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接受過劉峰的幫助,但他們依舊是個看客。其實,每個人的青春歷程中都有劉峰的化身,而你是不是集體中作為看客的一員?電影最終沒有批評看客,但是有態度。結尾只是給了劉峰,那個因為上前線而斷臂的活雷鋒一個長鏡頭,這就是電影的態度。

最後一組鏡頭中,留下來陪伴活雷鋒的是我們應該致敬的第二個青春典型,誰的青春歷程中沒有何小萍?尤其是在北上廣大城市的高校,你生活在城市的家庭,開學卻和一個偏遠的鄉村姑娘分到了一個寢室,鄉村姑娘不是每天洗澡,你是什麼態度?小芭蕾、林丁丁因為軍服丟失事件和胸罩事件,都曾深深的給過何小萍床上。一開始何小萍到文工團時,她幻想著在新的環境可以得到尊重,但最後是這兩個室友讓何小萍對文工團集體徹底失望。

在軍服事件上,我一開始批判何小萍偷而不借的行為,後來卻懷疑林丁丁的一句話:「你問我借,我也不是不給你呀!」文工團集體對何小萍的最後一次記憶,是在團的最後一次表演上,何小萍以精神病人的形象出現,但是曾經的室友在嬉笑著、似乎是帶著嘲諷的味道疑問,何小萍上了一趟前線怎麼會變成精神病?至此,文工團的集體徹底的忘記了何小萍。電影沒有批評室友們的殘酷,但是作為觀眾都心裡暗暗的氣憤著,就是你們這些室友把何小萍殘害成了神經病。旁白中講,一個生活在被室友嫌棄侮辱的環境中的人,無法接受自己成為一個英雄的事實。這其實就是《芳華》的態度,我們嫌棄的人可能是英雄。

佛經是仁慈的,柔軟的,《芳華》具有經書的特質。青春里難免迷茫,不知道該做什麼才有意義,不明白存活的意義,不知打該如何面對煩惱、面對愛情,《芳華》用最後一組鏡頭回答了所有問題。電影中唯一擊中我們情感的是劉峰和何小萍的結局,雖然他們沒有結婚,沒有多少往日的戰友祝福,但是他們成了最讓我們羨慕的經典人生。但是提及賺大錢的陳燦,嫁給澳洲富豪的林丁丁,當然也有人羨慕,但是我們沒有人不知道那樣一種生活的空虛和寂寞。陳燦的妻子整體無法得到丈夫的陪伴,林丁丁的美貌容顏也消失掉了,沒人再去追求了。劉峰在看到雍胖的林丁丁相片時,微微一笑,迷戀的眼神沒有了。《芳華》易逝,回憶擠滿餘生,為了餘生美好點,珍惜青春里本質很好的事物吧!

我是影評匠,專註於電影評論和推薦,喜歡電影的你,別錯過影評匠。

推薦閱讀:

你是(將)怎麼過你的二十歲生日?
男生應該如何拒絕好哥們的表白後繼續做朋友?
素未謀面的朋友
《最好的我們》提到洛枳和盛淮南是為了什麼?
在暴亂中消失的我的男人

TAG:芳華電影 | 馮小剛導演 | 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