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賦能:沒有一個賦能不是中心化之後的產物
賦能很熱,賦能的時候是「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更熱,其實,「去中心化」是因為「去阿里化」更熱。關於賦能的話題,其實並非是微信或者阿里提出來的,在此前,中國移動和華為都在講,也在做。
中國移動的說法是「使能」,當然,這個詞在國外運營商那裡先用過。2017年11月24日,在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期間,中國移動政企客戶分公司就發布了行業應用使能平台(IAEP),提出與合作夥伴共同打造N+1+N(N項能力、1個平台、N個聯盟)行業數字化生態體系。
華為也在做賦能,主要想法是幫助運營商在和其它領域對手競爭的時候更有力量。現在,運營商的業務正迎來新的挑戰,傳統話音時代的運營商紅利早已不復存在,由數據衍生出的新產品、新業務、新商業模式,通過全面雲化,運營商能夠利用編排使能網路功能業務鏈,實現業務功能的自主選擇和靈活部署,有效降低試錯成本,大幅縮短業務開發的周期。
賦能大概有這麼幾種,一種是提供直接的幫助,你缺人送人缺錢送錢卻技術送技術,甚至可以直接出手,比如俄羅斯對敘利亞,楊致遠的雅虎對方面的阿里巴巴,也包括騰訊投資京東幫助摩拜,這種賦能數據簡單粗暴,效果直接,但往往會造成自己難以脫身。
另外一種是授人以漁,幫你提高能力,比如美國培訓敘利亞反對派,也比如螞蟻金服催生了印度版支付寶,阿里巴巴在非洲培訓電商等等。這樣的賦能,不改變被賦能者面對消費者的界面,不改變生產關係,雖然賦能者的控制力會提高,但依然進可攻退可守,進退自如。
還有一種賦能是側面支持,不給你資源也不培養你,而是讓你的對手不得安寧,或者讓他無法有更大資源拿出來對付朋友,比如美軍在二戰中開闢第二戰場,八路軍敵後武工隊打擊日本據點,騰訊微信封殺淘寶的鏈接推廣。這樣的賦能的作用是間接的,有時候作用很大,有時候作用就不大,需要看投入的力度與堅決支持的程度。
還有一種賦能,就是比較黑的了,自己的友軍跟不上,就給對手挖坑,曝光他的問題或者通過謠言阻止對手創新發展
賦能,只能是技術上或者流量上的,沒有去中心化的概念。只要是賦能,必然附帶某種利益,一定是以自己為中心的。不要說什麼做慈善,企業對外賦能一定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說得再冠冕堂皇也都是商業價值。
不管怎樣,去賦能的企業或者平台方,都必須有足夠能力,自己本身就是中心力量。如果自己都不是中心,那還用什麼賦能?由此來看,不管是阿里巴巴、騰訊,還是中國移動、華為,都是各自產業的核心力量,也是整個信息產業的幾個重要的中心節點。
毫無疑問,騰訊的賦能是以微信的流量為中心的,阿里巴巴的賦能是以交易平台為中心的,兩個沒有本質的區別。所有被賦能的企業,都會逐漸變得離不開。
很多人說,阿里巴巴收購的企業多數都消失了,其實是誤解。一是,這些公司成為了阿里巴巴的一部分,而阿里巴巴的高達5000億美元的市值裡面是有他們的部分的,可以算算他們值多少錢。二是,這種強賦能雖然公司獨立的品牌被淡化,但其發展卻有了大生態的依靠,會比較滋潤的生存。
我們看幾個例子。高德地圖本來已經快被百度打死了,結果進入阿里之後經歷幾年時間完成了逆襲,如今已經是超級應用,蝦米如果沒有阿里體系里如今早就被騰訊音樂給滅了。更不要說,天弘基金在快倒閉的情況下被螞蟻金服收購,僅僅憑一個餘額寶就轉身成了基金界的世界第一。相反,我們看到那些被騰訊賦能的企業,其實絕大多數都是非社交遊戲的跨界產業,不管是美團快手58等等,實際上也都是以騰訊為中心的,至今還都限於苦戰。
有些人看賦能效果,去看股價。說什麼,只要被某某投資的企業都股價暴漲,這只是資本掙錢的套路而已,也是短期性的,對相關的企業發展其實沒有任何價值。我們看到,這些年被騰訊力推的美團們,日子過得好嗎?不僅未能在主業上一騎絕塵,還在幾乎所有的邊緣業務上不斷尋找方向,連生存的問題都還沒徹底解決。就連京東,在被騰訊投資和賦能之後,2016-2017年的增速都在下滑,已經低於比起體量大4倍以上的天貓,在這種情況下談超越已經不太實際。
騰訊說,「微信要打造一個真正的去中心化系統,不會提供一個中心化的流量入口來給所有的公眾平台方、第三方」。但是,這種也是說說而已,因為,事實上,微信早就是移動互聯網的一個中心。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個中心,騰訊才有能力說賦能。
既然阿里巴巴和騰訊都想做基礎設施,就不會存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問題。不信,你迷濛再牛,微信分分鐘就關掉公眾號,變成一片烏雲消散。因此來看,騰訊所說的所為去中心化,只是「去阿里化」而已。
ne-N>??推薦閱讀:
※2018,中國文娛的任務不止再造個《中國有嘻哈》
※我對比特幣的信心來自哪裡
※如何評價 ZeroNet,是否是革命性的創新?其發展前景如何?與傳統網路相比有何優缺點?
※收藏 | 區塊鏈是什麼?小白看了秒懂的區塊鏈介紹!
※豆瓣要上市,豆瓣要掙錢,豆瓣怎麼辦?
TAG:去中心化 |